新闻爱好者

新闻爱好者杂志 北大期刊

Journalism Lover

杂志简介:《新闻爱好者》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1-1025/G2,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本月评论、本刊特稿、理论与思考、传媒观察、采写编、报海钩沉、新闻摄影、办报经纬

主管单位: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办单位: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国际刊号:1003-1286
国内刊号:41-1025/G2
全年订价:¥ 264.00
创刊时间:1986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河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551
复合影响因子:1.31
总发文量:5069
总被引量:11338
H指数:27
引用半衰期:2.9512
立即指数:0.087
期刊他引率:0.8416
平均引文率:4.7652
  • 我们做的应比“说的”更好些

    作者:王大庆 刊期:2007年第02期

    新年伊始,35岁的驻马店电视台记者范煜,一下子成了众多新闻同行所关注的新闻人物。

  • 能力猎食战略——动态环境中媒体如何构筑竞争优势

    作者:章平 刊期:2007年第02期

    在以稳定的市场需求、明确划分的地域市场以及明确的竞争对手为特征的世界中,竞争是一场“位置之战”,市场定位战略并因之成为中国传媒业屡试不爽的营运利器:率先进入某个界定清晰的细分市场则可轻松获得竞争优势,成功的关键在于选择了足够恰当的市场。

  • 2006年中国新闻业回望(下)

    作者:孙正一; 柳婷婷 刊期:2007年第02期

    综合2006年8月29日《中国新闻出版报》和2006年第9期《传媒》杂志报道,新闻出版总署的《纲要》提出2010年末千人日报平均拥有量90份,报纸普及率平均每户0.3份的目标,明确了报刊业控制总量、优化结构、合理布局的思路。《纲要》重申:非公有资本的机构不能做报刊的主管、主办单位,一般的部门和专业性社团不能办综合性报纸,地域性综合报纸不...

  • 天下风云一报人——索尔兹伯里的记者生涯

    作者:张玉洁 刊期:2007年第02期

    时值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各界纷纷纪念这一历史壮举。20年前,一个记者首次踏寻了长征之路,并写出了轰动一时的纪实文学著作《长征——闻所未闻的故事》,这个人就是美国杰出记者兼作家哈里森·E·索尔兹伯里(Harrison Evans Salisbury)。

  • 愿将赤诚书力作——第六届“上海长江韬奋奖”获得者陆幸生素描

    作者:周忠麟 刊期:2007年第02期

    陆幸生是我刚认识的老朋友。说刚认识,是因为我们正联手整理一份材料,于是有了交往;说是老朋友,因为我们都读过对方的文章,又都是同龄人,共同语言很多:一睹名片,双方都“嗨”了一声——我们早就是促膝饮茗、海阔天空“神交”的老朋友。

  • 与您互动

    刊期:2007年第02期

  • “蝗虫起家”——回顾我的记者生涯(一)

    作者:顾迈男 刊期:2007年第02期

    在人生的旅途中,青年时代的立志是很重要的。立志,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要有梦想。志向(或是梦想)确立以后,就应朝着志向或梦想去奋斗。经过无数次的挫折、失败、成功,尤其是执著的不畏艰险的追求,最后圆了自己的梦。

  • 假记者暴露的真新闻

    作者:陈健 刊期:2007年第02期

    “最近两年.吕梁市乃至山西省的假记者十分猖獗。有不少人上午还摆小摊、卖烧烤,下午就跑到突发事件现场去采访了。”山西省吕梁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副局长杨志明说。(12月8日《中国青年报》报道)

  • 政治谣谚:中国古代社会一种重要的舆论形态

    作者:李晓瑞 刊期:2007年第02期

    谣谚,是当时社会上口耳相传的一种通俗的、便于记忆的歌谣、俗谚,是民众生活与思想实践的直接反映。本文所着重讨论的是政治谣谚。政治谣谚不仅仅只是一种文学形式,更重要的,它具有十分严肃的政治内容,是我国古代社会一种重要的舆论形态,它不仅有着来自民间的鲜活流传形式,还传达着深刻的社会政治信息。

  • 舆论监督的理性思考

    作者:庞衡南 刊期:2007年第02期

    近几年,舆论监督深受群众欢迎,新闻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也越来越高,这固然是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不断进步的可喜现象,但随之也带来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那就是,怎样既实施舆论监督,又顾及到社会效果,不使媒体自身和新闻从业人员处于被动地位。这是值得我们研究探讨的问题,笔者试着就此谈一些想法。

  • 我国近年来媒介批评的得与失

    作者:陈芝 刊期:2007年第02期

    从20世纪80年代台湾学者开始引进西方的媒介批评理论,到90年代逐渐进人内地传播学者的视野,媒介批评研究逐渐引起中国学术界的重视,媒介批评实践也随之广泛展开。从近几年的媒介批评实践来看,我国的媒介批评的探索有得有失。

  • 两次圆梦:用爱编织的美丽童话

    作者:陶彬 刊期:2007年第02期

    长春一个八岁叫欣月的重症女孩儿,梦想在生命终结前,亲往天安门广场看升国旗仪式。为了满足孩子的这个愿望,经过《城市晚报》的精心策划,两千人在长春为欣月圆了“天安门广场”升旗梦,也成就了一个可以让全国人民感动的事件。

  • 童话终于成真的日子

    作者:大胜 刊期:2007年第02期

    凌晨4点钟,一个医生推着在几十家媒体记者镜头前微笑着的小欣月,从国旗护卫队的营房出发,向南500米走过天安门城楼,穿过广场地下通道,在距离即将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仅30米的地方站定,等待鲜红的五星红旗在激昂的国歌声中升起。

  • 知识分子的真挚友谊——话说傅斯年感人肺腑的一封信

    作者:耿法 刊期:2007年第02期

    民国时期的知识分子中颇有一些“怪人”。其实这样的“怪人”无非是有着与众不同的独特个性的学者、教授和其他知识分子。构成了民国知识分子色彩斑斓的群像。傅斯年就是其中一位,是20世纪中国社会舞台上一个颇有影响的学者。

  • 用创新思维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编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报道的体会

    作者:庞向辉 刊期:2007年第02期

    2006年11月4日至5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在京隆重举行,48个非洲国家的30多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出席会议,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外交盛会,是迄今为止中非领导人举行的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一次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