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实践

新闻实践杂志 省级期刊

Media Review

杂志简介:《新闻实践》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3-1387/G2,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新闻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新闻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每月评论、本刊特稿本期专题、新闻讲座、传、媒管理论坛、研讨与交流、本刊消息、报人春秋

主管单位:浙江日报报业集团
主办单位: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浙江传媒研究院
国际刊号:2095-7823
国内刊号:33-1387/G2
全年订价:¥ 196.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新闻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浙江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727000012993813
复合影响因子:0.23
总被引量:3249
H指数:16
  • 换一种方式写评论——温州日报“六好博客”专栏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周朝森; 马玉瑛; 陈发赐 刊期:2009年第03期

    何谓“六好博客”?“好”字,为“女+子”的组合,即“六女子”,表明这个专栏的写作由6位女记者担纲。专栏运作的思路是:充分运用一线记者亲历新闻的真情实感与真材实料,进而深度言论加工,增强党报评论的贴近性;充分利用博客这个新媒体元素,增强党报评论与受众的互动性;充分挖掘女性记者的团队优势,增强党报评论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 “六好博客”团队感言

    刊期:2009年第03期

    “女人是天生的信息传播者”——美国普利策奖评委会前任主席西摩·托平富有幽默感的话语,对当代女性在传媒业中逐渐崛起的现象做了点评。而“六好博客”亦以其实践证明,在党报新闻评论这个一般由男性一统天下的领域里,女记者不仅可以做到巾帼不让须眉,而且还能以女性特有的感性视角、独特的新闻关注点,为新闻评论注入新的内涵和元素。

  • “悬疑新闻”:还算“新近发生的事实”?

    作者:陈纪蔚 刊期:2009年第03期

    新闻定义外延的再一次扩张,正是在“悬疑新闻”大量出现在媒体后,首先引起业界再一次对新闻定义的重新认知。没有发生或尚未证实的事实,众说纷纭而尚未定论的事实,可被媒体当作“独家新闻”、“重要新闻”向受众海量传播。而受众对“悬疑新闻”的信息冲击,不仅没有排斥,而且还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作为新闻传播的业者,还能说“悬疑新闻”不...

  • 新闻纸价回落 南京四报集体降价

    刊期:2009年第03期

    1月25日,南京现代快报在头版“敬告读者”中表示,从当日起,该报在南京地区的零售价格下调至每份0.5元。据悉,南京晨报、扬子晚报也在同一天将零售价格分别调整为每份0.4元、0.5元,而同城的金陵晚报则在前一天将零售价格调整为每份0.5元。

  • “或”字何以成新闻关于“悬疑新闻”的思考

    作者:魏永刚 刊期:2009年第03期

    “或”字之成为新闻有几个必要因素:一是必须有事实作根据,根据已有新闻事实作出未来判断。二是一定是受众关心的。有些单个的新闻事实是不为受众关注的,但因为可以“判断”出受众关注的结论,也可以成为“或”字新闻。三是有不确定性的判断。即使有最确切依据的“或”字新闻,也只能是对未来可能性的一种判断。

  • 解剖一则“悬疑新闻”文本——对“范跑跑事件”报道的分析

    作者:刘敬涛 刊期:2009年第03期

    “悬疑新闻”之所以悬疑,就是因为它在正式渠道尚不畅通的时候出现,和主流媒体打了个时间差。它既有高智商、高设计度的,也有含含糊糊、吞吞吐吐、欲说还休、似是而非的。从虚拟网络搬到平面、空间媒体,就如同黑钱被洗白,真真假假不好辨分,而且澄清困难。

  • 论“问式报道”结构及运用原则

    作者:胡立德 刊期:2009年第03期

    无论采用那种结构,“问式”报道都离不开问题的设置。提问、设问或反问是它的精髓。虽然“问式”报道源于“问式”思维,但不只是单纯地提问和设问。这是笔者提出“问式”报道并对其进行梳理的意义所在。

  • 整合资源创新模式推动报业转型升级浙江日报报业集团钱江报系成立

    刊期:2009年第03期

    本刊讯 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浙江日报报业集团钱江报系于1月21日成立。

  • 寻访索马里海盗

    作者:张源 刊期:2009年第03期

    2009年1月,正当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奉命在亚丁湾海域开始执行护航任务的时候,上海新闻晨报特派记者远飞北非,在索马里陆地上辗转采访海盗其人其事。

  • 关于“战地”采访中的信任

    作者:曾玉 刊期:2009年第03期

    作为上海新闻晨报的特派记者,我和张源一起前往处于战乱之中的索马里,就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海盗问题进行采访。这是一次充满了未知数的采访旅程。无论是生活环境、采访对象、采访内容,包括人身安危,一切都存在不确定性。在这样一次“战地”采访中,我深深体会到,如何取得信任非常重要——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前方和后方之间的信任,同行战友...

  • 编稿应多用刻刀,少用锉刀

    作者:梁衡 刊期:2009年第03期

    木匠手里有一把锉刀。有时木器家具专要那种平整、圆润感,这锉刀的作用是专门打掉突出的棱角。

  • 含混不是模糊美

    作者:梁衡 刊期:2009年第03期

    如果说作者写稿第一是要把话说清,那么,编辑编稿第一是要把稿看懂。看出它的精彩,更要能看出它的毛病,好着手矫正。字词,在作者和编辑手里就像化学家手里的分子、元素,排列组合不同,效果也就大不同。文字工作最基本的要求是准确,准确用词,准确造句。最忌讳的是靠“大概”来编稿,把一些含混的似是而非的东西,误认为是“模糊美”,在迷...

  • 31家媒体评出“08年度十大图书”

    刊期:2009年第03期

    由中国图书评论学会组织发起,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新闻出版报、中华读书报、文汇读书周报等全国31家媒体参与评选的“2008年度十大图书”评选结果近日揭晓。《聆听父亲》、《剥洋葱》、《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小姨多鹤》、《极权主义的起源》、《推拿》、《青灯》、《采访本上的城市》、《找寻真实的:日记解读》、《中国改...

  • “给我一个动人的故事吧!”——华尔街日报笔法的中国式解读

    作者:耿伟 刊期:2009年第03期

    记者讲的故事,并不是直接来自“新闻口”的叙述,也不是简单来自“新闻手”的记述,而是源于背后中枢“新闻脑”的构思。华尔街日报故事笔法的最终动力,来自新闻脑。这个理念也许会让你拿到立足媒体“苦中作乐”的钥匙。

  • 纪念浙江省记协成立60周年浙江记协将举办大型图片展

    作者:傅亦军 刊期:2009年第03期

    本刊讯 今年9月8日是浙江省记协成立60周年纪念日。为此,省记协决定举行一系列纪念庆祝活动,其中有举办浙江新闻60年大型新闻网片展览,编辑出版浙江新闻60年大型图片集,展示全省新闻事业6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记录几代新闻工作者创业创新的新闻实践,总结成功经验,续写辉煌篇章,以迎接新中国60周年华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