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实践

新闻实践杂志 省级期刊

Media Review

杂志简介:《新闻实践》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3-1387/G2,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新闻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新闻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每月评论、本刊特稿本期专题、新闻讲座、传、媒管理论坛、研讨与交流、本刊消息、报人春秋

主管单位:浙江日报报业集团
主办单位: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浙江传媒研究院
国际刊号:2095-7823
国内刊号:33-1387/G2
全年订价:¥ 196.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新闻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浙江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727000012993813
复合影响因子:0.23
总被引量:3249
H指数:16
  • 从“三化”建设到“三力”建设

    作者:姚民声 刊期:2006年第06期

    为推动浙江报业的新一轮发展,本刊特开辟“论说浙江报业”专栏,约请我省报业领军人物,就影响报业创新发展的一些问题,如体制性瓶颈如何突破、市场如何进一步规范、增长方式如何转变、同质化现象和结构性矛盾如何破解、传统报业与新媒体如何合作交流等问题,发表他们的真知灼见,敬请垂注。本期刊登的是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姚民声...

  • 省报协召开五届二次理事会——全体理事单位共同签署《浙江报纸广告自律公约》

    刊期:2006年第06期

    省报业协会五届二次理事会5月25日在嘉兴举行。全省70余家报社(报业集团)社长、总编辑就我省报业的走向与发展进行研讨,并提出共同构筑我省报业团结和谐的创业环境,与新媒体合作交流,以实现传统媒体的转型,推动浙江报业新一轮发展。

  • 党报自选动作如何吸引受众

    作者:应金泉 刊期:2006年第06期

    党报自选动作能不能搞好,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新闻发现力的强弱。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特性是善于发现新鲜事物,揭示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这种“发现力”往往在自采新闻和自主策划中体现出来。

  • 报网互动:从理念到实务

    作者:项宁一 刊期:2006年第06期

    “国报纸发行量下滑,读者流向互联网”。 “国报业2005年走到拐点,进入下滑轨道”。 “特网网住年轻一代”。 “比尔-盖茨称,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之间的差异最终将会消失”。 “《球报》、《南方体育》未赶上2008奥运盛宴即先后黯然谢幕”。 “国内唯一赚钱的体育报纸《体坛周报》声称将把注意力转移到多媒体”.

  • 为新农村建设鼓与呼——衢州日报社新农村建设主题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王建国 刊期:2006年第06期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历史任务,也是我们宣传报道的一项重要任务。衢州日报在历时50天的新农村建设主题报道活动中,真正把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鼓与呼作为自己的职责和使命,为当地新农村建设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 新农村建设与“三农”报纸的发展

    作者:陆元林 刊期:2006年第06期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以来,新农村建设已成为各类媒体关注的焦点和宣传的重点、热点。与此同时,面向农业、农村、农民的报纸(以下简称“三农”报纸)的发展也备受关注。关注集中在两点上,一是各级党委、政府期望“三农”报纸通过新闻宣传,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动员和组织各方面力量,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二是...

  • 探寻传播英雄精神的新闻力量——求证党报改革的若干问题之三

    刊期:2006年第06期

    2005年,对浙江新闻界来说,是先进人物报道的丰收年。心系残疾人的优秀共产党员王延勤,为民好书记郑九万,舍身救人的民工英雄李学生,为抢救青海女教师生命、一周内捐款60万元的宁波百姓群体,背着重病母亲上大学的大学生刘霆,先救他人孩子后救自己孩子的“宁海老爸”张诚,“在激流中永生”的少年英雄周启杰……他们的名字和事迹,经过各级媒体的传...

  • 直面数字化:媒介市场新趋势研究

    作者:喻国明 刊期:2006年第06期

    一、数字化浪潮的到来与传媒产业版图的改写 信息技术的进步始终是一种改变世界的最具有革命性的力量。

  • 图片新闻

    作者:王建民(摄) 刊期:2006年第06期

  • 报业如何应对网络媒体的挑战——关于报界呼吁“捍卫知识产权,提高网络转载门槛”的思考

    作者:董天策; 芦锦霞 刊期:2006年第06期

    2005年底至2006年初,报界呼吁“捍卫知识产权,提高网络转载门槛”,成为我国传媒业发展进程中一个值得关注的动向。对此,传媒业界与学界已有不少评说。我们认为,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不应仅仅停留在“要不要收费”、“收多少”等操作层面,而应将它置于当前我国传媒的生态环境中,用历史的、发展的、战略的眼光来加以分析。

  • 拒绝网络 不如拥抱网络

    作者:陈建华 刊期:2006年第06期

    今年初,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向全国39家党报集团发出倡议:组建全国报业内容联盟,共同制定向网络媒体提供新闻内容的定价规范,合理利用价格杠杆,提高网络转载的门槛,捍卫自己的知识产权,让新闻内容回归应有价值。作为今年中国报业的一大动向,“报业内容联盟”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业内人士既关心“报业内容联盟”最终是否能成功组建并有效运作,更...

  • 网络转载付费:报业经营变革与创新的良机

    作者:冉明仙 刊期:2006年第06期

    前不久,国家版权局有关负责人宣布:国家将出台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来解决网络转载付费问题。尽管付费具体标准还未出台,但付费是大局已定。有人从单个孤立作者维护著作权艰辛的角度,认为维权讨微薄稿费不现实,因而该条例是“画饼充饥”;有人从网络目前实力弱,很多网络转载付费困难,很可能赖帐的角度,怀疑该条例将“形同虚设”。然而,他们忽略...

  • 图片新闻

    刊期:2006年第06期

  • 报业品牌推广的有益尝试

    作者:何锋; 何颖 刊期:2006年第06期

    2006年5月14日10时50分,浙江勇士陈思齐登上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钱江晚报》旗帜高高飘扬在海拔8844米上空。

  • 慧眼“识”图——从一张照片看“新闻发现力”

    作者:吴立刚 刊期:2006年第06期

    翻阅5月23日的中国青年报要闻版,一幅照片令人眼前一亮——总理陪同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北京菖蒲河公园散步。画面中,总理面带微笑,手擎球拍,向默克尔总理演示着太极柔力球的玩法。照片以生动的形象语言,向读者展示了一种“原生态”的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