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研究

西藏研究杂志 北大期刊 CSSCI南大期刊

Tibetan Studies

杂志简介:《西藏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54-1006/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宗教、藏医药、文学、人口

主管单位: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西藏社会科学院
国际刊号:1000-0003
国内刊号:54-1006/C
全年订价:¥ 190.00
创刊时间:1981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西藏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44
复合影响因子:0.3
总发文量:1230
总被引量:5990
H指数:18
引用半衰期:8.8182
立即指数:0.0632
期刊他引率:0.9623
平均引文率:7.8526
  • 树立正确民族观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的成功实践研究

    作者:杨华军 吴坚 刊期:2015年第05期

    民族观是民族自身认同和国家认同的综合产物,其中族源观是民族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众多治藏经验中,引导西藏的民众和其他四省藏区民众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显得尤其重要。经典作家的民族观及民族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族源的重要论述,可以引导我们树立正确的藏族的族源观,从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我国各少数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与现状,为制定有关...

  • 从“因俗而治”到“民族区域自治”——兼论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由来

    作者:李蓉 刊期:2015年第05期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在包括西藏在内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秉承了秦王朝以来直至中华民国时期"因俗而治"的治边思想和传统。"因俗而治"治国方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边疆民族地区的变革和发展中具有崭新的生命力和极强的活力。自1965年积极稳妥地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来,...

  • 唐宋时期河湟地区城镇体系的演变

    作者:金勇强 刊期:2015年第05期

    唐初至"安史之乱"前,河湟地区形成了两种相对独立的城镇体系:即军镇体系和政区体系。"安史之乱"后到北宋中期,随着吐蕃势力的渗入,流动性的部落体制占据了主导,原有的城镇体系趋于瓦解。北宋后期,随着熙宁拓边,河湟一带的城镇体系再度确立,但在管理机制、城镇空间布局和职能构成上,已经与唐代大有不同。

  • 军阀参与下近代藏边社会纠纷的产生及其解决——以马家军阀参与下甘青藏边社会纠纷解决为考察中心

    作者:高晓波 田素美 刊期:2015年第05期

    近代藏边在军阀的实际统治下,各种权力交错并行,造成了社会纠纷解决的复杂化。本研究选取藏边社会纠纷中最为常见寺院、部落社会纠纷来探析军阀参与下近代藏边社会纠纷产生及其过程。从军阀参与下加吾利吉部落与甘加部落纠纷、拉卜楞与陌务土官纠纷、拉卜楞与刚叉寺纠纷、西仓与双岔纠纷解决过程中得出以下两方面的结论:第一,军阀参与解决社会...

  • 关于阔端与萨班会谈的一个补充问题

    作者:汪小红 刊期:2015年第05期

    1247年初,蒙古汗国西凉王阔端与藏传佛教萨迦派大师萨迦班智达在凉州举行了会谈,同意西藏归顺蒙古汗国。元朝巩昌二十四处总帅汪世显、汪德臣父子谋划、参与了会谈,汪氏父子跟阔端的亲密关系以及熟知吐蕃事务,是他们能够参与凉州会谈的根本条件。

  • 和合共生——元代帝师与汉地佛教的关系

    作者:朱丽霞 刊期:2015年第05期

    元代的帝师不仅仅作为帝王之师存在,也不仅仅是一个尊号,他们在管理西藏佛教事务的同时,也对汉地佛教进行了切实有效地扶持与管理,包括参与佛道辩论、褒奖和举荐汉地佛教人才、保护汉地佛教寺院财产和修缮白马寺等。在元代的十四任帝师中,对汉地佛教护持和管理最多的当属八思巴、吃喇思巴斡节儿、公哥罗师监藏班藏卜。帝师对汉地佛教的扶持与管...

  • 黄河南蒙古高僧学者简介

    作者:次仁顿珠 刊期:2015年第05期

    今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史称"黄河南蒙古",自进入河曲草原后全面接受藏文化,先后创建拉卜愣等多座寺院,大批蒙古族青少年入寺学习,涌现出许多顶级人才,他们著书立说,对蒙藏文化交流和藏文化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文章主要介绍二十多位具有代表性的高僧和学者。

  • 甘丹颇章政权时期藏文历史公文档案用语翻译的若干问题——藏文历史公文档案系列研究之三

    作者:扎雅·洛桑普赤 刊期:2015年第05期

    甘丹颇章政权时期的藏文历史公文档案作为史料,具有区别于其他历代文章辞赋等文学作品的体例、程式和用语风格等特点。尤其是用语,由于公文者主体和客体的身份、地位的不同,或者由于内容所要表达的目的和意义等的不同,此用语牵涉到的词汇范畴从语言学到档案学,从民族社会学到历史学等,涉及学科不一而足,涉及的内容更是包括了西藏社会制度、宗教...

  • 西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标与任务研究

    作者:王代远 刊期:2015年第05期

    转变发展方式,是新世纪以来中央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众多深层次问题而形成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复杂的任务,也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进程。不同的地区,转变发展方式的具体目标和任务必然会有所差异。西藏转变发展方式,首先是要针对自身发展中的具体问题,还要充分考虑到极为特别的特殊区情,不能照搬国家或其他地方的一般做...

  • 人口因素对西藏经济的影响

    作者:周勇 刊期:2015年第05期

    人的因素对西藏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基础作用。相比全国其他省区,西藏经济人口特征明显:劳动力大量依赖区外补充;劳动力行业分布具有地方特征、民族特征以及演变规律;城市中来自农牧区的藏族劳动力逐年增加;技术型人力资源依赖区外供给;新增常住人口以就业型、工作型人口为主,居住型、消费型少;流动人口以打工、旅游、会务、探亲、度假、求...

  • 西藏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测度与评价研究

    作者:胡洁 刊期:2015年第05期

    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城镇化的最终目的,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从空间、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四个方面对西藏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西藏2004—2013年的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不断提升,主要原因是城乡经济、空间和环境一体化水平的提升,但结果也显示城乡社会的推动力度不足,并且城乡经济和社会公共服务存在显著的二元结构...

  • 关于西藏冬季旅游的一点思考——开发冬季观鸟旅游线路

    作者:达瓦次仁 刊期:2015年第05期

    近十年来,西藏的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在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对西藏旅游项目开发、资源协调开发、季节平衡、产品开发和市场管理提出了更高期望和要求。针对目前西藏夏季(旺季)旅游和冬季(淡季)旅游失衡问题,应通过开发冬季观鸟线路,融合本地独具特色的民族产业,充分调动西藏的文化和生态资源优势,发挥文化资源与生态资源...

  • 安多地区《格萨尔》史诗传承的类型特点

    作者:李连荣 刊期:2015年第05期

    《格萨尔》史诗在上千年的传承过程中展现出了6种发展形态,即完美婚姻型(门巴型·雏型)、降魔型(安多东方型·原型)、征服四方四国型或称四茹型(安多南北型或上下安多型·完成型)、征服十八大宗型(康区型·完全型)、小宗与外宗型(派生混合型)、部本型(发展型)。从安多地区传承的几种形态来看,尽管一些较早形态已经淡化而模糊不见了,比如...

  • 多元文化视域下《格萨尔》史诗传译的SWOT分析

    作者:陈志兰 刊期:2015年第05期

    《格萨尔》史诗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共融的典例,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充满活力的传承队伍、广阔的交流平台,在学术研究方面也呈现出多民族、多学科的特征,具有极高的学术意义。《格萨尔》千百年来不仅在域内多省份、多民族中传承,在域外也先后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在许多国家和地区传播。新世纪,借助新媒体和"一路一带"战略的实施,《格萨尔》必将迎...

  • 50年来我国门巴族、珞巴族研究综述

    作者:马小燕 刊期:2015年第05期

    经过50年的持续发展,我国的门巴族、珞巴族研究在民俗、民间文学、历史、宗教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涵盖众多学科领域,培养出了一支具有一定规模的学术队伍。但也出现了研究者扎堆、学术兴趣趋同、研究对象重复、研究方法固化等问题。必须要扩充研究对象,重视门巴族、珞巴族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问题,才能使我国的门巴族、珞巴族研究取得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