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民族研究

西北民族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Northwestern Journal of Ethnology

杂志简介:《西北民族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62-1035/D,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政治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政治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民族学人类学、宗教天地、民俗研究、民族问题与政策、田野调查报告、民族历史探幽、社会学、学术综述与动态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办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国际刊号:1001-5558
国内刊号:62-1035/D
全年订价:¥ 172.00
创刊时间:1986
所属类别:政治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甘肃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2.42
复合影响因子:0.37
总发文量:1276
总被引量:7984
H指数:30
引用半衰期:8.9545
立即指数:0.042
期刊他引率:0.9692
平均引文率:14.7563
  • 卷头语——2017年的金秋:新时代·里程碑·开创新局

    刊期:2017年第04期

    年岁时更迭,中国何止日新月异!酷暑犹去,金风送爽秋先至,天地合宜。江南葳蕤绿未尽,又添金黄映九州,万绿丛中显枫林,漠北胡杨红胜火——好一个欣欣向荣的气象!伴着深绿,涌着金黄,红花、红旗、红灯笼映照着十三亿人的笑容,氤氲的是清香、美丽、温馨和满满的和谐氛围。国庆长假在秋高气爽中沐浴着当今中国人的自豪欢畅。景随心转,绚丽多...

  • 中国史诗研究的学科化及其实践路径

    作者:巴莫曲布嫫 刊期:2017年第04期

    21世纪以来,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学人引领的史诗研究在口头传统的学术格局中形成了全新的定位,并在本土化实践中从偏重民间文学的文本研究走向口头诗学的田野研究。回观中国史诗学的制度化经营,学科专业化的主导原则和实践路径也在推动学科发展的过程中超越了既有边界,使人文学术的知识生产呈现出跨界重组的动态图景。

  • 国族、民族与族群:作为国族的中华民族如何可能

    作者:许纪霖 刊期:2017年第04期

    国族、民族和族群,是三个不同层次的概念。长期以来,作为国族的中华民族,与诸如汉、满、蒙、藏、回这样的原生性民族,都被称为民族,在理论概念和实践层面都带来了不少混乱。大多数的现代民族国家,国族内部有多个民族,民族内外有多个族群。国族不等同于主体民族,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与族群组成的,是与现代国家同构的、具有国民身份同一...

  • 抗战以来民族学/人类学界对国族建构的新解——以西南民族研究为中心

    作者:李沛容 刊期:2017年第04期

    国族建构问题,是自晚清“民族”概念传入以来关乎国家统一和民族凝聚力的重大议题。抗战爆发后,“中华民族是一个”“汉夷同源”等观点在学界盛行一时,基本主张是以汉文化“同化”其他民族。但是通过西南田野调查的具体实践,民族学/人类学界结合西方学术理论,逐步推导出对国族问题的新解,也就是既承认和尊重中国各民族的多元性,又融各民...

  • 论多元化国家的实现:从多元文化公民权出发的讨论

    作者:曹何稚 刊期:2017年第04期

    同质预设与异质现实的矛盾是民族国家的根本问题。现代社会要与自身的内部多样性和解,必须在本质上超越这一范式。公民国家和多元文化主义作为回应这一问题的两种主要方案,从两个相反的方向分别抓住了多元现代国家的一个面向,但二者都未能彻底走出民族国家困境。而威尔·金里卡的多元文化公民权理论通过把文化性纳入政治本身,将多元文化主义...

  • 少数民族知识精英话语权、社会责任及其困境分析——以内蒙古蒙古族知识精英为例

    作者:常宝 刊期:2017年第04期

    知识精英是社会的佼佼者,民众的代表,有其独特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同样,少数民族知识精英在民族社会中的功能和责任十分显著,他们的话语体系呈现出独有的内容特征和权力模式。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发展,少数民族知识精英话语体系出现政治的敏感、文化的“俯视”和知识的“异化”等困境,致其疏离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少数民族知识精英应在民...

  • 校友会组织:单位之外的社会结合

    作者:马强; 高丙中 刊期:2017年第04期

    校友会是依学缘建立起来的社会组织,是单位之外的社会结合方式。中国在单位制改革后释放出新的社会结合空间,为校友会的广泛建立提供了制度条件。随着高校从完全隶属国家体制的事业单位转变为与行政、市场和社会密切结合的公共事业,校友会成为新型社会结合的一种代表性方式,是具有较大能见度的中国社会自组织的重要体现。校友会的研究视角有...

  • 人类学的民族志书写:经典与反思

    作者:满珂 刊期:2017年第04期

    传统的人类学民族志书写以独立的“社区”和“土著”为关键词。从解释人类学开始,在民族志研究与书写中,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的互动、权力关系和“价值关联”等方面得到反思,而全球化时代的新型民族志则同时关注文化“去地域化”和“再地域化”的复杂过程。

  • 西北走廊发展中的主体性与话语分析——兼论人类学参与式行动研究的实践价值

    作者:托玛索·泼罗瓦朵 刊期:2017年第04期

    本文概述了西北民族走廊的发端、演变和定型的过程。首先,以历史的视角解析甘肃一青海区域性社会的文化形态,尤其注重在多源主体(plural subjects)与帝制中国(imperial China)的中央王朝进行交往的过程中如何形成礼仪网络,以及在其间的甘青社会模棱两可的地位和媒介作用。在重构该区权力支配关系的基础上,对西北走廊边际群体的主体性问...

  • 绿洲连缀体,内部嵌合性与丝绸之路——基于河西走廊绿洲社会的思考

    作者:李建宗 刊期:2017年第04期

    丝绸之路上的绿洲社会有其重要性。河西走廊绿洲社会由于地理特征与历史语境的特殊性,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绿洲碎片化而又连缀,绿洲内部农耕社会与游牧社会嵌合,以及对于丝绸之路不可或缺。如果从“国家视角”与“世界贸易体系”的角度看河西走廊绿洲社会,就会发现它在丝绸之路上的意义。

  • 弘化寺:一个藏传佛教寺院的兴衰与区域演变史

    作者:杨德亮 刊期:2017年第04期

    弘化寺是明正统年间敕建于河湟地区的一座藏传佛教寺院,经明朝和清初的优渥和扶持政策,盛极一时,掌握着当地宗教、政治、经济、税收等权力。随着清朝的柘疆开土,弘化寺一带不再是边关,不再是朝廷倚重的对象,在整治中趋向衰败。在历史演进中,弘化寺一带由番地变为汉地,民族格局亦从纳马番族转变为汉、回二族。随着地理文化生态的变迁,弘...

  • 《格斯尔》降妖救妻故事变体与佛传关系考述

    作者:斯钦巴图 刊期:2017年第04期

    蒙藏史诗《格斯(萨)尔》中都有格斯(萨)尔降伏多头妖魔,夺回爱妻的故事。两者在英雄启程去降妖的部分保留着更多共同情节。晁通企图霸占格斯尔的妻子遭拒,因而报复,导致图门吉尔嘎朗被魔王纳为妃的故事,成为蒙古族文本区别于藏族文本的主要标志。而有关晁通的这一故事源自佛传中提婆达多企图霸占释迦牟尼妻子的故事。晁通先针对阿尔鲁高...

  • 传说情节植入史诗母题现象研究——以巴林《格斯尔》史诗文本为例

    作者:乌·纳钦 刊期:2017年第04期

    本文将巴林《格斯尔》文本中的三大类九个母题与海希西分类中的母题进行对照,发现巴林《格斯尔》史诗文本与巴林格斯尔传说产生了深度的互文交织,大量的传说情节被植入到史诗文本当中,重塑共性母题,形成与巴林山水紧密粘连的本土史诗叙事单元,承载着时代的和地域的新内涵,构成个性化的本土表现。这是巴林《格斯尔》史诗文本对整个蒙古语族...

  • 《格斯尔镇压黑纹虎之部》异文比较研究

    作者:玉兰 刊期:2017年第04期

    蒙古文《格斯尔》有木刻本和多种手抄本传世。由于背景信息的缺乏和传播形态的复杂性,《格斯尔》各版本的文本性质,形成、演变过程及其相互的关系都是颇具争议的论题。本文通过对蒙古文《格斯尔》中《格斯尔镇压黑纹虎之部》的三种异文进行文本比较,探讨了它们的文本性质,以及它们从口头文本演变为书面化与经典化文本的过程。

  • 北京木刻版《格斯尔》新旧汉译本比较研究

    作者:包秀兰 刊期:2017年第04期

    北京木刻版《格斯尔》严格意义上的完整汉译本只有两种,即1960年出版的桑杰扎布翻译的《格斯尔传》与2016年出版的陈岗龙、哈达奇刚等翻译的《十方圣主格斯尔可汗传》。本文结合北京木刻版《格斯尔》蒙古文原文,比较分析新旧两种汉译本,探究二者的体例、语言修辞特点,从而评述其得失及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