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民族研究

西北民族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Northwestern Journal of Ethnology

杂志简介:《西北民族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62-1035/D,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政治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政治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民族学人类学、宗教天地、民俗研究、民族问题与政策、田野调查报告、民族历史探幽、社会学、学术综述与动态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办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国际刊号:1001-5558
国内刊号:62-1035/D
全年订价:¥ 172.00
创刊时间:1986
所属类别:政治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甘肃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2.42
复合影响因子:0.37
总发文量:1276
总被引量:7984
H指数:30
引用半衰期:8.9545
立即指数:0.042
期刊他引率:0.9692
平均引文率:14.7563
  • 民族研究的创新需要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

    作者:马戎 刊期:2008年第01期

    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我国建国初期系统接受了斯大林民族理论,以苏联为模式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民族问题的制度和政策。建国五十多年来,中国社会和世界形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国各少数民族地区也出现了一些实际问题。为使我们的研究工作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解放思想,拓展视野,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努力推动符合中国最新发展国情的理论...

  • 卫拉特蒙古人的迁徙及其社会文化变迁

    作者:文化 刊期:2008年第01期

    卫拉特蒙古文化的时代性演进和地域性展开,与历史上卫拉特蒙古人规模性迁徙行为不无联系。其迁徙过程中受生态因素与其社会过程的影响,造就了其文化特征和社会属性。本文从移民与文化认同视角,对历史上卫拉特蒙古人的迁徙与社会文化变迁作了阐释。

  • 回鹘文《大白莲社经》一叶残卷研究(3)

    作者:耿世民 刊期:2008年第01期

    经过作者研究,此回鹘文残卷虽题作Abitaki(为汉文“阿弥陀经”的回鹘文拼音),但与《阿弥陀经》(古代新疆著名龟兹人鸠摩罗什于4世纪译成汉文)无关,而是汉文大藏经中已佚,也属于佛教“净土宗”(莲宗)的《大白莲社经》的回鹘文译本。

  • 刘智著作参阅的阿拉伯文文献考释及其研究评述

    作者:王根明 刊期:2008年第01期

    刘智(约1660~1730)是清初中国伊斯兰学者,其著作主要有《天方性理》和《天方典礼》。本文根据中国经堂教育现存的文献资料,考证了阿拉伯文文献并对有关研究进行总结,对研究中阿文化交流有重要价值。

  • “经堂语”的基本特征和关键语气

    作者:丁士仁 刊期:2008年第01期

    经堂语是我国穆斯林学者在经堂翻译经典或演讲时所使用的融汉语、阿拉伯语和波斯语为一体的混合语言。本文试图从“语气”着手,对经堂语从其中枢部位进行解析和阐释。

  • 元朝的太医院

    作者:马明达 武香兰 刊期:2008年第01期

    早在窝阔台时代,蒙元大汗就建了太医院,由它管理全国医政。世祖以后,对太医院不断调整,逐步形成以太医院为核心的全国医政体系,是中国医政史上最值得注意的体制之一。

  • 再探元代穆斯林地位优越的原因

    作者:李占魁 刊期:2008年第01期

    元朝是回族形成的重要历史时期。文章从元时穆斯林的经济才能、科技才能、军事才能等方面论述了元朝穆斯林地位优越的原因。

  • 由彼及此,由此及彼——家乡人类学自白(上)

    作者:王铭铭 刊期:2008年第01期

    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的一般特征,出现于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上半叶那段光阴,既与西方近代世界活动紧密相关,又与其国族进程难以分割。动中形成了某种一致的认识姿态。由彼及此,“他者为上”,这一姿态的特征。人类学家向来可谓有“从土著观念出发”前的谦逊心,他们对于文明史的衍生物“新鲜事物拜物教”那100年间,人类学各学派在互由远而近...

  • 三本书,三种心态——如何探讨费孝通的人类学思想

    作者:杨清媚 刊期:2008年第01期

    关于费孝通的生平和学术思想的讨论,国内目前比较集中概括的,主要见于三本书:大卫·阿古什(David Arkush)的《费孝通传》(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张冠生的《费孝通传》(群言出版社,2000)及潘乃谷、王铭铭主编的《重返“魁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其中以阿古什之著最早,初版为上世纪80年代;张著和潘著都是本世纪出版,...

  • 从《江村经济》看微型社会学

    作者:何贝莉 刊期:2008年第01期

    通读《江村经济》,总能让人沉醉于对儿时生活的无限怀想之中,费老以优美的笔触对乡村生活做出生动的描述与透彻的解释。但作者对该书的理论总结则晚来一步,其观点主要陈述于1996年3月完稿的《重读(江村经济·序言)》。在文中,费老借用弗思提出的“微型社会学”的概念,并对之进行深入阐述。此时,距离《江村经济》的出版已有半个多世纪了。

  • “天下”与中国人类学的新视野——读《没有后门的教室——人类学随谈录》

    作者:苗大雷 刊期:2008年第01期

    近些年来,学科本土化的探讨不断在中国社会学、人类学界出现,形成新的热潮。①李亦园先生曾经指出,一个学科研究的本土化或本国化,不但应该包括研究的内容要本地化、本国化,而且更重要的是也要在研究的方法上、观念上与理论上表现出本国文化的特性,而其最终的目的仍是在建构可以适合全人类不同文化、不同民族的行为与文化理论。②在人类学...

  • 回首遥远的妙峰山——评吴效群著《妙峰山:北京民间社会的历史变迁》

    作者:赵旭东 刊期:2008年第01期

    无论怎样,妙峰山都不是一个平常的地方。这应该是一个圣地,先是民间社会的,随后变成学者的,现在差不多可以称为“旅游圣地”了。我对妙峰山的名字应该不是从作为一个平常百姓进香的实践中获得的,当然也不是把妙峰山当作心仪已久的旅游风景地而去了解的。细细想来,可能是在北大读书的时候,大概是1996年的春天,那一年研究所里组织老师和学...

  • 《伊斯兰精神性全书》评介

    作者:马效佩 刊期:2008年第01期

    对宗教的精神性研究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在国际宗教学界兴起的一个学术新潮流,至今尚未引起国内学界的足够重视。本文分四个部分对25卷大型系列丛书《世界精神性——宗教追求史全书》的伊斯兰教专卷《伊斯兰精神性全书》作了评介。

  • 试论江绍原的民俗学研究思想:基于《发须爪》的分析

    作者:李伟峰 刊期:2008年第01期

    江绍原是我国著名的民俗学家和宗教学家,他在推动我国现代民俗学特别是民间信仰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术界对此鲜有探讨。本文试图通过其集大成代表作《发须爪》,管窥其民间信仰研究,进而分析其民俗学思想。

  • 甘南郎木寺“羌姆”考察

    作者:马盛德 胡晶莹 刊期:2008年第01期

    甘南郎木寺乡赛赤寺法会中的宗教乐舞“羌姆”,以往的文献记载及研究十分有限。为了填补郎木寺“羌姆”研究之空白,我们深入该地区,对“羌姆”宗教仪礼乐舞的整体结构、艺术特征、社会功能及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客观记录并进行本体性理论探讨,以便进一步认识和保护这一既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又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