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通信技术

无线电通信技术杂志 北大期刊

Radio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杂志简介:《无线电通信技术》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3-1099/TN,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电力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电力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专家论坛、通信系统与网络技术、信息传输与接入技术、天线与伺服技术、综合电子信息技术

主管单位:信息产业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54研究所
国际刊号:1003-3114
国内刊号:13-1099/TN
全年订价:¥ 206.40
创刊时间:1972
所属类别:电力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河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1
复合影响因子:0.74
总发文量:1629
总被引量:5854
H指数:20
引用半衰期:4.5657
立即指数:0.0523
期刊他引率:0.7869
平均引文率:12.5359
  • 未来网络的发展趋势与机遇

    作者:刘韵洁; 黄韬; 张晨; 刘江 刊期:2020年第01期

    目前,未来网络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产业界与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未来网络将与实体经济结合,有十分巨大的市场前景。从未来网络内涵、技术进展与发展趋势以及我国的相关发展建议三个方面对未来网络进行了分析与阐述。针对未来网络领域的发展,应从网络体系结构以及网络操作系统等领域进行重点攻关突破,力争主导设计面向2030的网络架构,提升我国在...

  • 边缘学习:关键技术、应用与挑战

    作者:吴琪; 卢健圳; 伍沛然; 王帅; 陈立; 夏明华 刊期:2020年第01期

    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大量智能终端已经联网并催生出海量数据。为了高效利用网络中的通信和计算资源并进一步释放人工智能的潜力,将传统基于专用数据中心的人工智能下沉到靠近用户终端的网络边缘已成为一种技术趋势。面向这种技术发展趋势,边缘学习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人工智能实施方案。但是,目前对边缘学...

  • 面向后5G的非正交多址技术综述

    作者:杨一夫; 武刚; 李欣然; 付靖微; 胡苏 刊期:2020年第01期

    在后5G时代,作为一种候选方案,非正交多址技术(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正在被5G的演进技术标准讨论,该技术可以满足大规模连接和高吞吐量的要求。阐述了NOMA技术的基本原理、技术提案、性能仿真和潜在的研究方向。首先概述了NOMA技术的发展和原理,比较了NOMA相比于正交多址技术(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OMA)的优势;根据NOMA技...

  • 专题:新型调制编码技术

    刊期:2020年第01期

    现代通信系统的发展总是伴随着信道编码技术的突破与变革,例如在地面移动通信中,从2G使用卷积码、3G与4G使用Turbo码和多天线MIMO编码,发展到5G使用LDPC码和Polar码。面向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包括高效抗干扰数据链、无人机通信、与6G融合的卫星通信等,研究新型编码调制方法是当前国际信息编码领域关注的重点,也是我国实现无线通信技术从跟跑、并...

  • FEC编码的空间调制方案综述

    作者:冯丹; 刘孟孟; 白宝明 刊期:2020年第01期

    空间调制系统作为多输入多输出技术(Multi-input Multi-output,MIMO)的一种,优点是在减少多天线方案的复杂度和成本的同时,始终能够保证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在每个信道使用间隙下,仅使用一根选定的天线(称为活动天线)发送数据信号,并且活动天线空间位置作为数据传输的附加维度。然而,空间调制技术的分析和设计依然面临许多挑战,编码空间调制方...

  • 无速率编码及其应用综述

    作者:黄靖轩; 费泽松; 李欢 刊期:2020年第01期

    纠错编码技术通过引入冗余增加可靠性,是现代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无速率编码是一类新兴纠错编码,其速率可以根据信道状态自适应改变,编译码算法较为简单,且性能优异,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因此受到了国内外学者和工业界的关注。介绍了4种经典或新兴的无速率编码方案,包括卢比变换(Luby Transform,LT)码、Raptor码、在线喷泉码(OFC)和BATS(B...

  • 极化码混合自动请求重传技术综述

    作者:王炜; 戴金晟; 牛凯; 许进 刊期:2020年第01期

    极化码在有限码长下具有优异的性能,被3GPP采纳为5G控制信道编码方案。Beyond 5G(B5G)及6G对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频谱效率有着更高的要求,需要解决逼近信道容量极限,提高系统性能的问题。为应对这一挑战,需要以极化码为基础,研究面向数据信道的极化编码传输技术。面对B5G及6G对通信系统的更高要求,总结了极化编码的链路自适应技术框架,介绍了几种...

  • 5G通信中的极化码在高阶调制下的应用

    作者:石旭; 李晓磊; 周林; 贺玉成 刊期:2020年第01期

    极化码作为信道编码领域的一类新型编码方案,已经被确定为5G移动通信系统中增强移动宽带(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eMBB)场景下控制信道的编码方案。为了提高5G通信中的频带利用率和信息传输速率,提出将极化码与高阶调制技术相结合,针对16QAM和256QAM两种调制方式,建立和仿真了基于极化码的高阶调制通信系统。在加性高斯白噪声(Additive White...

  • SCMA场景下的极化码编解码方案改进研究

    作者:朱旋; 王钢 刊期:2020年第01期

    极化码是目前唯一一种被证明可达到信道容量的编码方式,稀疏码分多址接入(Sparse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CMA)可以提高频谱资源的利用率和接入系统的用户接入数量。为了提升SCMA与极化码的联合系统的误码率性能和译码时延,使联合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提出了2种降低译码复杂度的方式:简化的左信息更新方式和剪枝译码算法。简化的左信息...

  • 5G多输入多输出(MIMO)通信中基于深度神经网络(DNN)k步预测器的决策导向信道估计

    刊期:2020年第01期

    考虑使用深度神经网络(DNN)开发一种决策导向(DD)信道估计(CE)算法,用于高度动态车辆环境中的MIMO空时块编码系统。Mehrtash Mehrabi等人2019年11月在《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发表文章,提出利用DNN进行空时块码(STBC)k步信道预测,并证明了基于深度学习(DL)的DD-CE算法不再需要估计快速时变准静态信道中随包不断变...

  • 空间耦合LDPC码在AWGN信道下的性能分析

    作者:张娅妹; 陈燕; 周林; 贺玉成 刊期:2020年第01期

    空间耦合LDPC(Spatially Coupled LDPC,SC-LDPC)码由于阈值饱和特性,被证明是未来无线通信系统的有力候选码型。SC-LDPC码是一种卷积LDPC码,在二元无记忆对称信道下采用置信传播译码算法时具有逼近香农限的性能。对SC-LDPC码的构造及其经典的置信传播译码算法进行了阐述,并在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下进行了性能仿真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SC-LDPC码...

  • 一种高效的串行级联非递归GMSK系统设计

    作者:刘蒙蒙; 余忠洋; 路清雅; 白宝明 刊期:2020年第01期

    在诸如卫星通信、深空通信和无人机通信等领域中,收发端通常工作在低信噪比、功率和频谱双重受限的条件下。因此,串行级联CPM(包括GMSK调制)方案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针对串行级联CPM中非相干解调算法存在的较大性能损失,提出了一种导频辅助的准相干解调算法。该算法的基本原理是将编码后的序列分成若干组,在每组数据块中分插导频符号后送入...

  • F-OFDM仿真系统设计与时频同步算法

    作者:鲍亚川; 李敏; 向才炳 刊期:2020年第01期

    针对新一代5G波形的F-OFDM技术开展了研究,通过把一个宽带分为若干个子带,对每个子带进行滤波处理以实现更好的通信效能。基于Simulink平台进行了F-OFDM仿真系统的搭建,重点对F-OFDM符号同步方法和频偏估计方法进行了研究与仿真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基于Chu序列相比采用PN序列可以获得更好的同步效果,基于导频的Classen频偏估计算法相比基于CP的C...

  • 基于广义二次互相关的低信噪比信号时延估计

    作者:钱隆彦; 陈卫松; 肖梦迪 刊期:2020年第01期

    针对时延估计精度受噪声影响,导致时延估计不准确的问题,在现有广义二次相关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广义二次相关算法,通过将二次相关函数先做指数运算,降低噪声干扰,再将傅里叶逆变换得到的相关函数做高次方运算,达到锐化峰值提高时延正确率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信噪比(SNR)在0~10 dB时,改进算法的均方根误差明显优于广义二次相关算法,...

  • 基于Alamouti码的OFDM协作系统中继选择算法�

    作者:唐建春; 刘思艳; 崔苗 刊期:2020年第01期

    针对在Alamouti放大/解码转发且有/无直接链路的协作系统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判决量的最佳中继节点选择算法。算法中,判决量是中继节点根据自身链路的信道信息计算出接收信号所有子载波上的信噪比之和,结合当前信噪比选择判决量最大的候选节点为本次传输的中继节点。通过数学建模、理论分析和仿真等,证明所提出基于判决量的中继选择算法可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