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无线网络解决方案

无线网络解决方案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01 16:26:32

无线网络解决方案

无线网络解决方案第1篇

关键词同频干扰;邻频干扰;网络优化

1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手机的普及,移动通信用户激增,这就要求网络规模不断扩大。但是由于频率资源有限,规划或地理位置等原因,在多小区情况下就会产生同频、邻频干扰,使通信质量下降,网络服务性能变差。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决定其在通信过程中必然受到外界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是网络内部原因的存在,使其在一定程度上还受到网络内部因素的影响,如同频干扰、邻频干扰,以及其它因网络参数设定不当而造成的干扰。这些干扰的存在给网络的正常运行带来了不良影响。作为网络优化的核心问题,解决无线干扰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对产生无线干扰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介绍了日常测试干扰的方法,并给出了解决方案。

2干扰产生的原因分析

网络干扰的原因主要分为两大类:外界频率干扰和设备交调干扰。

2.1外界频率干扰

外界频率干扰的主要表现为小区规划不合理、天线参数选择不合理以及小区参数调整不当,致使用户在同一地点收到相同或相连的频点,在通信过程中产生严重的背景噪音甚至掉话。

(l)频率规划或频点设定不正确,造成同频、邻频干扰现象在短距离范围内存在,从而造成干扰。这种现象主要出现在地区边界和省际边界的地方,在网络扩容工程结束初期该现象出现。

(2)频率复用不当或频率复用的两小区之间的距离不够,造成同频干扰。

(3)MS—TXPRW—MAX—CCH、BS—TXPWR—CCH、BS—TXPWR—MAX、BS—TXPWR—MIN等小区功率参数设置不合理。如MS—TXPWR—MAX—CCH参数设置过高,则在基站附近的移动台会对本小区造成较大的邻信道干扰,影响小区中其它移动台的接通质量和通话质量;参数设置过小在小区边缘的手机将很难占上信道,且受外界干扰更大。BS—TX-PWR—MAX—CCH参数设置过大则会与相邻小区产生覆盖交叠,造成信道干扰,手机占用信道困难,通话质量差,过小又会产生盲区。

(4)同心圆内小区参数设置不当,而使得圆内小区的频点覆盖过大,而与邻小区产生的同频或邻频干扰。

(5)基站天线高度及俯仰角设计不合理,导致覆盖范围的不合理,使小区的覆盖范围超出设计覆盖范围,从而与邻小区产生同频干扰或邻频干扰。

2.2交调干扰

交调干扰主要由设备本身的非线性以及设备故障引起。设备在长期运行过程中由于缺少定期的指标测试与调整,致使交调干扰在一定范围存在。

(l)发射部分杂散辐射及接收部分杂散响应较大,从而造成对本信道和其它信道的干扰,严重的将不能正常通话。

(2)STSE板子内13MHz时钟频偏较大,超过了0.65Hz,造成实际输出信道频率与定义频率不相符,手机无法占上信道,即使占上信道通话质量也极差。

(3)FUMO板中某个时隙损坏而导致在通信过程中产生严重的背景噪音。

(4)天线馈线系统驻波比过大,导致通信质量下降。

(5)RXGD、FEG8接收部分的设备损坏,致使通信质量下降。

3干扰测试

在维护与优化工作中衡量干扰程度的大小主要是通过小区上下行质量Quality的大小即误码率的大小来测评测,通过对质量的研究分析,查找网络中存在的问题确定频率规划、收发信设备是否有问题并进行调整与处理。下面对干扰的测试方法作一介绍。

3.1手机现场拨打测试

该方法主要用于用户反应强烈的热点地区,解决背景噪音问题,查找坏的频点时隙。手机可以采用西门子S

4、S6手机,也可以采用CD928+手机,但最好能够使用萨基姆手机,以便更

好的锁定频点进行测试。

3.2亚伦无线场强测试仪

在干扰严重的地区,可以直接使用亚伦无线场强测试仪进行测试,直接观察某一地点的场强的大小和各候选小区频点与场强的大小,以确定是否存在干扰以及干扰的来源。

3.3HP频率计数器

测试小区的STSE时钟板上时钟是否超过±0.65Hz指标范围,以确定小区的频点是否漂移。

3.4Kl103信令分析仪

在基站与BSC之间的ABIS接口跟踪的结果分析中,干扰体现在上下行质量的大小上,质量的大小是通过误码率的高低来衡量的,定义情况如下:

QUALTY(质量)KRRORBIT(误码率)

0<0.2%l<0.4%

2<0.8%3<1.6%

4<3.2%5<6.4%依据Kll03在ABIS口上的跟踪结果,借助DAFNE软件对小区的测量质量进行统计,并取平均值确定小区各个频点质量的大小。

在实际工作中一般认为在一个BTS中如果仅是少部分频点的QUALTY值在l左右是频率干扰引起的,如果是大部分频点值均在l左右,在检查无频率干扰的情况下,一般认为是COMBINER或天线系统的原因。QUALITY值在3以上就认为是收发信部分的硬件有问题,需要更换硬件设备。

利用Kl103还可以依据测量到的TA值的大小确定小区覆盖范围,检查小区覆盖的基本依据是TA(TIMEADVANCE)的分布情况。为了弥补手机上下行信号发射的时间差,保证同步,基站均会根据手机距离基站的远近,来确定信号发射提前的时间,TA计算的依据是:

从基站发出信号到手机接收延时T,然后将该值除以2,再乘以光速300000000米/秒,即得到基站与手机的相对直线距离。TA原指的是时间值,但实际上是用距离来代替了时间,即用不同距离的代表值表示它的大小,具体表示如下:

TA值距离值

0550米

ll100米

21650米

(用550米表示一个级别)

某点TA的采样次数,基本反映了该点的话务量的大小,同时结合该点的RXLEV—DL、RXLEV—UL值的大小,综合确定小区的覆盖范围是否合理,并据此进行进一步的调整,不断优化小区的覆盖,提高网络服务质量不同的测试方法适合于不同的问题,在工作中要依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综合使用排查问题。

4减小干扰的方法分析

借助亚伦无线场强测试仪、HP频率计数器、Kl103等工具,以及OMC—R的参数调整窗口,CQT呼叫质量拨打测试结果,对产生干扰的原因具体分析,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减小干扰,提高通信质量,改善网络的运行环境。

(l)利用亚伦无线场强测试仪表,对干扰严重的小区进行实地测试,查出干扰源及受干扰的程度。在小区参数调整效果不明显的情况可以,可以通过A955无线规划软件,确定是否需要更改小区的频点,以及更改后的频点。

(2)通过K1103测量出的TA值的大小确定小区的覆盖范围,判断是否因覆盖不合理造成干扰。对于天线较高的小区可以适当调整BTS发射功率参数,BS—TXPWR—MAX、BS—TXPWR—MIN、BS—TXPWR—MAX—CCH以降低基站发射功率,改变基站覆盖范围,减小对相邻基站的干扰。在保证小区边缘处移动台有一定的接入成功率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移动台的接入电平(MS—TXPWR—MAX、MS—TXPWR—MIN),以减小对相邻小区的干扰。可以通过多次CQT测试,根据测试结果修正设计值,最终得出小区设置最佳参数。

(3)调整天线的高度与天线的俯仰角来改变小区的覆盖范围以减少频率干扰。尽量减少覆盖交叠和覆盖盲区的现象。

(4)在通话过程中,可以选择语音间歇系统的非连续传送(DTX)方式,降低对无线信道的干扰,使网络的平均通话质量得以改善且可以减小手机的功率损耗,增加电池使用时间。

(5)利用HP频率计数器,调整BTS的13MHz时钟,使其频偏越小越好,减小所使用信道受其它信道的干扰,提高通信质量及系统指标。

(6)检查BTS中COMBINKR、TXGM、RXGD等收发信系统减少杂散发射与响应,提高收发信系统的性能,减小干扰。

(7)检查频率复回情况。对于有频率复用的基站尽量增大两者之间的距离;同时注意两小区的“U—TIME—ADVANCE”参数设定值,避免出现同频干扰现象。

&nb

sp;(8)启用新技术。在维护工作中发现,功率控制、调频等新技术的运用,对于减小干扰,提高通信质量以及改善网络指标均能起十分积极的作用。

5总结

解决无线网络干扰问题是目前网络维护与优化的核心问题,以上几点是本人在解决干扰问题上的一点认识。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多的新技术、新设备将会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如智能天线的运用、设备性能的提高、小区参数有效调整等。

参考文献[2]胡建栋现代无线通信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吴伟陵移动通信中的关键技术.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0

无线网络解决方案第2篇

【关键词】TD-SCDMA ;网络规划; 网络优化[Abstract]Tning and optimization, the core of network planning and optimization, as well as the transmission network planning and optimization. Due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D-SCDMA technology, the wireless network planning and optimization is the focus of attention. At present mainly depends on the TD-SCDMA wireless network planning and optimization ability, in the NodeB equipment planning research of optimization theory and methods, capacity planning optimization tool.

[keyword] TD-SCDMA; network planning; network optimization

中图分类号:TN7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不同场景的覆盖解决方案

目前,TD-SCDMA无线网主设备厂家主要有大唐、中兴、鼎桥、普天。NodeB已经实现系列化,主要有宏基站、大容量基带池、紧凑型基带池、多通道RRU、单通道RRU、微基站等产品。各厂家都支持并主推BBU+RRU设备。TD-SCDMA无线网设备已能满足不同场景的组网需求,但仍有一些需要改进完善的地方,如需进一步提高基站容量、提高基站发射功率、智能天线小型化等。

TD-SCDMA规划优化思路、流程和其他3G系统并没有太大的差异。对于一种成熟的移动技术和网络,不仅要有完善的传统宏蜂窝覆盖解决方案,还需要有针对不同特定场景的解决手段。TD-SCDMA由于其特有的技术和设备特点,针对不同场景需相应的进行合理地规划和有效地优化,提出适合TD-SCDMA的网络解决方案,具体如表1所示。目前业界正通过试验、测试、优化,日益完善TD对不同场景的支持。

表1 不同场景下的TD-SCDMA的网络解决方案

以下我们将给出一些场景的具体解决思路:

(1)交通干线

交通干线的覆盖区域呈线性的特点,而且交通干线的话务量不高。如果全部采用传统基站进行覆盖,可能需要建设大量的基站,导致建设成本太高。如果采用直放站覆盖,则不便于网络管理,可能降低网络的质量。

目前业界考虑采用小容量基带池+多通道RRU方式进行覆盖,充分利用RRU可以多级级联、BBU基带池资源可以载波级共享的特点,从而减少建设成本的同时很好的保证了网络的质量。针对高速的交通干线(如高速铁路、磁悬浮等),为了解决多普勒频移、切换频繁等带来的问题,进一步对基带算法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和优化,通过修改涉及切换的相关参数,将多个级联的RRU设为同一小区以减少切换等手段对网络进行优化。

(2)远覆盖

对于TD-SCDMA系统来说,由于采用了TDD方式和其特有的时隙结构,会产生覆盖受限的问题。在实际建网时,通过采用高增益智能天线和大功率功放,实现远距离覆盖。另外,通过利用上行同步信道(UpPCH)灵活配置技术,还可实现TD-SCDMA单基站的超远覆盖。

根据测试结果,目前设备覆盖可支持25km~35km处的话音和视频电话业务,打开UpShifting,可支持超过35km的远距离覆盖。

(3)室内覆盖

对于GSM和CDMA,解决室内覆盖时,通常采用微基站和直放站。而TD系统由于采用TDD技术,对干扰、时延的要求更为严格,且考虑可扩展性、灵活性,可采取“BBU+RRU”多通道室内覆盖方案。“BBU+RRU”多通道室内覆盖方案将各通道信号通过光纤独立汇聚到BBU,实现信号空间隔离,从而降低干扰,降低终端发射功率,延长待机时间;BBU基带容量实现共享,扩容能力大,并带来覆盖容量可独立规划的好处;同时BBU和RRU最远可以相距40km,部署较为灵活,可以让信号源容易靠近系统末端与现有2G系统进行合路,以解决TD-SCDMA系统输入功率较小而链路损耗较大的问题,降低对干放的依赖。一般为了避免室内外信号的干扰,一般室内覆盖占用3个频点,与周围的宏覆盖之间一般采用异频组网。

2 TD-SCDMA规划工具目前情况

目前对规划工具的关注主要是对TD关键技术的建模和TD特有规划内容的支持。2G/3G协同规划、HSDPA规划也是关注重点。

(1)时隙仿真

TD-SCDMA技术上下行使用同一频率的不同时隙,并可以灵活地配置上下行时隙转换点。相邻小区间不同的时隙转换点配置会引起交错时隙干扰,使得TD干扰类型增加。

目前规划工具在参数设置中,有上行和下行时隙比例的配置,支持 5 种配置方式。系统仿真后,可输出了时隙级仿真结果、以及资源占用情况。另外。规划工具可配置禁止某些时隙的使用以降低时隙交错时的干扰,可分析用户对用户的干扰和基站对基站的干扰。目前不同厂家工具时隙仿真实现的程度不一,主要体现在是否支持基于扇区级的时隙配置、是否支持Uppch Shifting。

(2)智能天线建模

智能天线算法通常可分成EBB和GOB两种。前者自适应地识别用户信号的到达方向,通过反馈控制方式连续调整自身的波束赋形;后者则是预先确定多个固定波束,随着用户在小区中的移动,基站选择相应的使接收信号最强的波束。因此,TD对天线建模要求的复杂性要高于其他系统。而相对而言,对GOB的建模较为简单,对EBB的建模则相对复杂。

目前规划工具中,对GOB算法的模拟,通常采取广播波束和一系列业务波束分别由相应的波束文件来描述出智能天线在各方向上的性能,每个波束文件中包含赋形后的天线波瓣数据(增益、水平360度性能和垂直360度性能)。而各规划工具对EBB算法的模拟的实现方式和程度存在差异,如ATOll通过智能天线API接口,将第三方模块Makin嵌入EBB模型,Makin基于Eb/Nt这一特征向量,通过内部算法生成不同的波束为用户提供服务。在建立Makin智能天线模型时,只需要输入智能天线的振元数,振元间隔,以及单振元的天线波瓣数据。

(3)联合检测

目前NodeB设备都支持多小区联合检测,一般支持8个小区32个码道的联检。目前规划工具在模拟时一般采用干扰抑制因子进行建模实现,干扰抑制因子是用来等效联合检测的效果,用不同的数值,反映联合检测效果的好坏。规划工具中一般会分别定义上下行、同小区和邻小区的干扰抑制因子、支持的小区联检数量和码道数量。具体涉及的参数设置各家规划工具存在一些差异。

(4)N频点

TD-SCDMA的N频点是指同一扇区下的多个载波按照一个小区的方式来管理,公共控制信道所在主载频应在多小区间进行系数的复用,N大于等于3。因此,TD-SCDMA系统对频点的分配不同于GSM、CDMA,有其自己的特点。目前规划工具可支持同频组网、异频组网,支持自动频率分配。各家规划工具在频率分配具体思路上存在差异。例如,百林N频点规划思路是:首先给主载频分频;然后给辅载频的频点分频,以主载频的频点为基础,再进行分频。大唐NPS会计算各小区下各载波作为主载波时的干扰大小,取干扰最小的载波作为本小区的主载波。

(5)码资源规划

TD-SCDMA的扰码长度只有16 bit,码序列比较短,扰码资源较紧张。因此TD-SCDMA网络扰码需要仔细规划。一般规划工具包含了三种码组规划方法:基于码组间距;基于复合码相关性;基于码组优先级。

3 TD-SCDMA路测工具目前情况

路测工具提供对无线网络空中接口的全面测量,结合地理信息,对系统设备的开通以及网络规划和优化提供了切实可靠的信息。

路测工具涉及路测的前后台、路测仪和路测终端、扫频仪;目前TD-SCDMA在设备的数量和能力上与WCDMA仍有差距, 成为TD产业链的薄弱环节之一。目前路测终端的提供厂家有大唐和凯明。测试终端可支持CS/PS 业务测试功能、支持多种测量方式、支持多种强制功能等,路测终端目前的主要功能如表2所示:

表2 路测终端目前的主要功能

测试终端种类少和性能不完善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业界的TD测试终端主要有大唐Pecker 8110、8120,凯明Rover 3203等,型号太少,且整体成熟度不足,有待进一步提高性能和稳定性。

4 结束语

从目前NodeB设备、规划优化工具的情况来看,仍有许多需要改进,以满足无线网规划优化需求的地方。比如,需要进一步改进NodeB设备,完善规划工具和测试终端。而针对各种不同区域的无线网络覆盖解决方案将随着网络的商用,将得到验证和不断优化。

参考文献

[1] 王刚. 宿迁移动建网初期TD-SCDMA网络优化研究[D]. 南京邮电大学 2012。

无线网络解决方案第3篇

同时,随着对技术依赖性的提高,企业需要出色的安全性。网络安全攻击正在不断增多,威胁着smb基础设施以及重要数据和客户信息的保密性。

x®安全无线办公室解决方案通过一个全面、可靠的有线和无线基础设施,来满足所有网络需求。这一独特的解决方案可确保网络整体安全性、降低总拥有成本(tco),并提高员工生产率、增强协作和客户响应能力。

x安全无线办公室解决方案可解决企业面临的业务挑战

x安全无线办公室解决方案概述

x安全无线办公室解决方案将无线、安全和ip通信功能整合到一个全面的产品包中,其中包括:

x集成多业务路由器

使客户能在运行安全、并发的数据、语音和视频服务的同时,获得全网速。可选无线功能在单一设备中提供了宽带接入和安全。服务质量功能支持ip电话,可确保网络永远可用,提高员工效率、协作能力和生产率。

先进的安全服务能保证您的信息安全,使您的网络持续运行,这其中包括一个用于实现网络周边安全的集成状态化检测防火墙、高速ip安全(ipsec),和在互联网上提供数据保密性的vpn。这种集成安全功能有助于构建一个x自防御网络-利用威胁防御来抵御蠕虫和病毒,通过安全连接来保护有线和无线网络上传输的所有流量的保密性,并凭借信任和身份管理来确保只有符合公司策略的授权用户才能接入网络。

cisco aironet®接入点

cisco aironet接入点在安全、可管理性和信号范围方面均处于业界领先地位,是能高效满足smb需求的、基于标准的无线解决方案。接入点易于部署和管理,降低了整体tco,增强了总盈利能力。它们符合ieee 802.11a、b和g规范,极为灵活,能满足当前的企业网络需求,而且具有可扩展性,能支持未来要求。

cisco catalyst®交换机

cisco catalyst交换机具有所有必要特性,能为所有用户提供智能、简单、安全的网络,是x安全无线办公室解决方案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们无需大规模升级或重新配置主要网络,即能在未来部署先进功能,而且通过以太网供电等特性,它们可智能地连接到cisco aironet接入点。cisco catalyst交换机集成了系统安全功能,使网络在管理用户的同时能防止自身受到常见攻击的影响。

您将获得的收益

x安全无线办公室解决方案具有以下特性:

全面-一个全面的端到端解决方案能集中进行网络管理,不必再繁琐地整合来自不同厂商的各个组件。

可靠且能迅速响应客户要求-通过保持持续可用性和安全性,x网络在加速客户响应的同时使用户在安全性方面高枕无忧。

安全-内嵌于x安全无线办公室解决方案的安全技术为smb网络和数据提供了全面保护,还有助于符合政府法规。

经济有效-来自单一厂商的解决方案所提供的模块化特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是最为经济的。x安全无线办公室解决方案使用户无需学习多个技术系统,从而降低培训成本,且只需管理一个融合网络。

无线网络解决方案第4篇

关键词 高校 校园网 无线网络 建设方案

进入21世纪,网络的发展开始朝着宽带化和移动化的方向发展,截止到目前,前一种发展趋势已经定型,后一种发展趋势仍在延续。近年来,无线网络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而且其终端成本也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这为无线网络的广泛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无线上网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无线网络服务也因此成为各运营商角逐市场的重要战略业务,在此背景下,高校市场也得到了开发,无线网络进入校园,有助于高校校园网的进一步完善。

一、高校无线网络建设现状分析

(一)建设背景

早在2006年,运营商就开始关注校园市场,并将无线网络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投资,在校园开展无线网络业务,服务于广大师生,在这种背景下,高校无线网络建设随之开展起来。目前,各高校多只能够在计算机室等一些安装有线网络的区域上网,而高校师生的活动范围并不局限于这些区域,他们越来越希望能够在图书馆、体育馆、宿舍楼等区域也能够连接上网络,搭建无线网可以满足这一需求。加快无线网络建设,能够为教职员工以及学生的生活带来更大的便利,这也是为了适应校园网广泛服务发展需求而采取的必然举措。无线网络开始进入校园,由于无线网络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对校园网的安全认证服务、非法用户的监测以及无线网络信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高校无线校园网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因而还存在很多网络盲点,关于无线网络建设需要正确的指引,从初步建设到正式投入运行需要一个过程,有必要做好校园网络改造和建设方案优化工作,为无线网络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1]

(二)部署方式

无线网络主要由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两部分内容组成,通过无线设备接入有线网络来实现无线业务。[2]高校无线网络建设,从技术角度来看,无线网络技术已经成熟,对其进行广泛应用已经具备了技术条件;从实际应用角度来看,校园网原有网络设施已经相当完备,在此基础上搭建无线网络也已具备了现实基础。在实际建设中,主要有三种部署方式,即室外放装式、室内放装式和室内分布式,前一种是将AP设备置于室外,借助外置天线来实现;中间一种是将AP设备置于室内,通过网线连接天线来实现;后一种是将AP设备通过馈线分布到各室内然后统一在一起,进行合路部署。无线网络建设具体采用哪种部署方式,其主要依据是覆盖区域接入用户的密度,就校园而言,建议采用室内放装式,在此基础上制定和优化建设方案。随着无线业务使用人数的不断增多,校园无线网络涵盖的AP数量也在增多,用户增多会导致AP处于饱和状态,AP密集又会造成一定的网络干扰,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对无线网络建设方案进行优化,进行多种方式部署,如在宿舍区域,可以改用室内分布式,解决并发密集的问题。

二、高校无线网络的建设方案

对于无线网络的建设,在此做出如下部署:

(一)明确建设目标,进行需求分析

高校无线网络设计要考虑到校园内的各种影响因素,根据校园网的要求和无线网络的性能,确立建设目标,具体方案设计应从功能性、经济性和安全性三个方面入手,将相关要素作为实施无线网络建设的影响因素。具体而言,无线网络建设应满足以下几点需求:其一,通过无线网络对校园网进行访问,首先要解决出口接入的问题,要想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源,就要采取多种访问策略,具备更多的网络权限,即要达到多出口的设计需求。其二,无线网络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由于网络处于相对开放的状态,攻击者非法窃取信息资源有了可乘之机,对此应做好网络安全管理工作,即要达到安全管理的设计需求。其三,校园网用户的素质较高,对信息资源需求更大,内部访问较为集中,网络设备需要承受相当大的压力,对此应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对网络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即达到用户管理的设计需求。此外,还要考虑到应用系统支持、信息标准、建设成本等方面的需求。[3]

(二)把握规划原则,安排设计步骤

无线网络建设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在实用性原则指导下,搭建高效、低成本的无线网络,确保无线网络的可靠性,使校园网能够稳定运行,此外还要遵循扩展性、安全性等原则。对于无线网络的搭建,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第一,勘察调研,调研内容包括用户主体、使用设备、工作环境等。第二,分析现时运行环境,重点探讨网络、系统和用户之间的应用关系,据此提出解决方案。第三,设计初步方案,需要提交书面化解决方案,涉及设计资料、设计目标、数据流图等内容。第四,执行设计方案,方案评审通过后便进入实施阶段,需要对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响应时间、冗余容量、安全性能、可靠性等内容进行测试。

(三)选择协议标准,制定应用方案

目前无线网络的主流组网模式有两种,即胖AP模式和瘦AP模式,前者在初期投入成本较低、见效较快,但是不便集中管理。因此,建议采用后一种模式,该种模式简化了AP配置,无线网络的整体性能和安全管理水平都能得以提升,结合校园网的实际使用需求,有802系列、Home RF等协议标准可供选择,其关键点在于对安全方案和应用方案的制定,安全方案要解决审计、认证、加密等问题,对于无线网络的额加密,通常采用AES-CCMP方式;应用方案涉及具体的应用领域,主要是对有线网络进行扩展的补充。[4]

三、结论

通过对高校校园网建设现状的分析,鉴于无线网络具有易维护、易架设、抗干扰性强等优点,以及无线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加快高校无线网络建设,已成为高校校园网发展的一个趋势,在此背景下提出无线网络的建设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作者单位为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参考文献

[1] 王凤霞.校园网无线网络管理与应用优化[D].复旦大学,2012.

[2] 林兴国.无线网络在大学图书馆网络建设中的应用设计――以四川大学图书馆为例[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4,11(2):

55-58.

无线网络解决方案第5篇

瑞斯康达凭借着多年在传输接入网方向的经验和积累,针对移动传输网络提供了完善的智慧传输解决方案,包含移动前传、移动回传、时钟分发、智能探针等方案,着眼于帮助移动运营商快速完成4G/LTE无线重耕和C-RAN部署、小微基站部署、业务质量监控等需要。

移动前传解决方案

从近年的LTE-A建设、无线频谱重耕建设以来,国内外移动运营商普遍通过C-RAN方式集中基带处理、传输网络,形成绿色节能、集中协作的LTE网络构架。C-RAN建设将无线RRU拉远、BBU集中化,引入了RRU和BBU之间的前传网络。移动前传无源解决方案(PSBU)致力于解决RRU接入BBU的光纤资源紧张问题。

移动宏基站建设采用传统裸纤直驱时,每宏基站存在3个RRU小区扇面,BBU-RRU之间需要6芯裸纤用于传输RRU的CPRI信号。采用移动前传无源解决方案(PSBU)后,从BBU设备侧,通过无源扩展器OMU收敛3个扇区的 CPRI信号后变成1芯光缆出局,在RRU侧再通过同样的无源扩展器OMU分离3个扇区的信号。PSBU方案成对使用,大量减少BBU-RRU之间的裸纤消耗,光纤收敛比高达1∶12或1∶18。同时,PSBU方案提供了免维护、快速安装、超长期稳定的特性,适应于各种C-RAN前传的宏基站和小微基站部署场景。

时钟分发解决方案

4G/LTE移动无线业务存在基站间、基站与EPC之间的时钟同步要求。当前C-RAN建设陆续暴露了固有GPS时钟方案的不足:天面空间缺乏,楼宇馈线管井空间紧张,大量布线不规范的问题。瑞斯康达的时钟解决方案,可应用于C-RAN部署、楼宇内Small Cell/Pico Cell、地铁隧道等场景,有效克服上述弱点,满足快速建站过程中的时钟部署要求。

该时钟分发方案通过将时钟分发设备旁挂在业务传输网中(可选旁路在传输网设备或汇聚式旁挂在BBU设备),由时钟分发设备接收GPS时钟后,作为Grand Master,以PTP时钟协议向BBU授时。方案支持部署主、备时钟源,并以高达1∶64的高精度时钟分发能力,为相同机房内或拉远的无线设备提供时钟信息。该方案在降低运营商的CapEx/OpEx的同时,还可提供业务转发层面的SLA质量监控能力和转发能力,提升运营商的服务质量。

智能探针解决方案

伴随着运营商从传统追求业务带宽,逐步向提升服务质量转移。建设高质量的网络将有效提高运营商的市场竞争力,提高用户满意度。网络质量的具体SLA指标,例如时延、抖动、丢包率等与用户体验息息相关。瑞斯康达智能探针系统是一套包含软件及硬件在内的整体解决方案,适用于基站接入、集客专线承载及网络SLA性能测试等多种场景。

智能探针系统硬件包括大容量头端探针和远端探针,软件包括NVIEW、Web Portal和手机APP,两者结合作为整体解决方案。用户可远程发起实时或按需的SLA性能监测,及时发现网络设备或链路存在潜在隐患或故障,并触发告警。同时,运营商可选向最终客户开放探针系统的Portal访问权限、提供SLA报表作为一种增值服务。瑞斯康达智能探针系统可有效解决运营商仪表少、业务开通测试效率低下、故障定位不清晰、人工成本高的现状。

基站回传解决方案

伴随着无线信号的补热补盲成为了移动运营商的o线建设重心,小微基站的建设成为了下一个部署热潮。瑞斯康达的移动回传方案除提供了传统4G/LTE宏站的PTN/IP RAN传输方案以外,针对小微站的数据回程还提供了千兆/万兆/xPON三种接入方式,充分满足了室外有电源、室外无电源、室内LAN接入、室内PON接入等多种部署场景。

瑞斯康达移动回程方案在组网技术上涵盖MEF CE,PTN, IP MPLS。同时重点考虑了零配置业务上线、高精度时钟同步、SLA监测、POE供电、紧凑空间等需求。该方案从业务部署、业务开通、业务监控等角度为宏基站和小微基站提供了多种辅助手段。可有效帮助运营商在小微站移动回程部署中,灵活面对多种多样的物理环境和网络资源条件。

无线网络解决方案第6篇

【关键词】数字城市 无线Mesh网络 视频监控

经过三期TD-SCDMA建设,中国移动TD-SCDMA网络已经覆盖了238个城市,基本实现TD-SCDMA信号在全国范围的覆盖,但一些重点区域仍然存在覆盖盲区,其中高层住宅小区、大学城、商业中心等关键区域话务量较高,需要进行深度覆盖。大唐移动和辽宁移动针对此类关键区域的覆盖和容量进行深入研究,形成了成熟的小区深度覆盖解决方案,为后续网络的精耕细作、用户感知提升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方案。

随着TD-SCDMA网络在全国的部署,各地市的TD―SCDMA信号已基本实现了主城区的连续覆盖。由于3G系统的频谱因素,信号穿透能力较差,室内深度覆盖效果不太理想,结合用户的通话行为,用户驻留TD-SCDMA网的时长较少,网络利用率低,不能体现3G网络移动通信宽带化的特点。

无缝覆盖是移动运营商打造精品网络的前提,而小区的深度覆盖是关键,是进一步提升网络性能、提升用户感知的有效手段。通过在物业楼建微蜂窝基站、利用高层建宏蜂窝基站、分布系统加装室外天线、采用特殊天线进行覆盖、使用BBU+RRU进行拉远延伸覆盖,并结合针对各种场景的特殊算法等手段,最终可以实现由宏蜂窝、微蜂窝、小区分布系统、室内分布系统构建的TD-SCDMA无缝覆盖网络。

大唐移动同辽宁移动就深度覆盖课题共同研究,以形成可供全国推广的解决方案。小区深度覆盖主要有三种解决方案(如图1所示)。

第一种是采用室外宏基站穿透覆盖。此方式成本低,易于施工,覆盖的区域广,但对天线选址要求高,弱覆盖区域较多,穿透损耗大,室内信号电平低。信号质量难以保证。第二种是室内分布式系统覆盖。此方案可以较好地解决室内信号覆盖和容量问题,特别适用于分布集中的大面积室内建筑,但建设难度大,成本高。第三种方案是采用小区分布式系统覆盖,此方案覆盖好,容量高,成本和施工难度适中。特别适用于较分散的住宅小区或大学城覆盖。第三种方案还存在一些问题,因为是通过室外布放的天线穿透覆盖室内用户,与宏基站覆盖不同的是此方案采用的是普通美化天线,而非智能天线,因此无法提供智能天线带来的波束赋形增益和良好的干扰抑制能力,干扰抑制的难度大。

大唐移动和辽宁移动共同对小区深度覆盖方案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并解决各覆盖方案中存在的问题,灵活应用多种覆盖方案,实现优势互补,协同覆盖,形成了成熟的、可推广的小区深度覆盖解决方案。

小区深度覆盖包含三种典型的场景,分别是高层住宅小区、大学城和商业区。三类场景的特点如图2所示:

对于高层住宅小区,解决深度覆盖问题的方案是通过住宅小区外采用宏站覆盖、住宅小区内采用小区分布式系统覆盖的思路进行解决,此方案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小区分布式系统的干扰抑制、小区出入口因无线小区切换引起掉话、居民对基站天线反应强烈、天线需要隐蔽和美化的问题。

对于大学城,可以采用小区分布式系统进行覆盖,此方案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小区分布式系统的干扰抑制、生活区和教学区的基带池资源共享问题。

对于商业区的覆盖,室外可以采用宏站覆盖,室内可以采用室内分布式系统覆盖。此方案需要解决的问题有相邻楼层间干扰抑制、大楼出入口因无线小区切换引起的掉话问题。

分析上述三类典型场景可知,需要解决深度覆盖的共性问题包括:

第一,小区分布式覆盖方案的干扰消除问题。我们采用FODCA技术来解决小区间的干扰,采用通道宏分集和通道选择性发送解决小区内的干扰。提升上下行信号质量。FODCA技术将小区分为干扰带和非干扰带,并为干扰带配置最优频点,通过FODCA算法使相邻小区的干扰带用户使用不同的频点,从而降低小区间同频干扰;通道宏分集技术和通道选择性发送技术通过小区内多个通道同时接收用户的上行信号,并在基带处理上对多个上行信号进行合并处理,获得宏分集增益提升上行信号质量;同时根据上行信号测量结果,选择最优的下行发送通道,既保证了用户的下行信号质量,又降低了网络干扰。上述几种技术非常适合在小区分布式系统和室内分布系统中应用。干扰抑制的效果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

第二,楼门口因无线小区切换引起的掉话问题。针对此问题,采用CC(小区合并)技术来解决。原先楼内和楼外分别由不同RRU覆盖,配置为不同的逻辑小区,用户进出楼宇都会发生小区切换。采用CC技术后可以将上述两个不同RRU覆盖的小区合并为同一个逻辑小区。直接消除了出入楼宇产生的小区切换/重选,提升了网络质量;CC技术支持多个单通道RRU覆盖小区合并、多个多通道RRU覆盖小区合并以及单多通道RRU覆盖小区合并。值得一提的是,当宏(多通道RRU覆盖)小区与微(单通道RRU覆盖)小区合并时,小区合并后多通道仍然支持波束赋形。

第三,话务潮汐效应的问题。大学城教学区和生活区有着明显的话务潮汐效应,可以在教学区和生活区之间利用基带池技术来共享基带处理资源。基带池技术是将基站的全部或部分BBU板卡看作基带资源池,以一个CA为颗粒度进行统一管理和调度,能够满足快速建网的要求,大量节省基带资源,提高系统可靠性,实现小区间基带资源的动态调整。该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升资源利用率,充分满足低成本快速建网、便捷运维的需求。

第四,传统小区深度覆盖的性能提升问题。采用双通道替代传统的单通道进行小区分布式覆盖,与单通道覆盖相比,双通道上下行均有分集增益,提高上下行覆盖质量,提升用户体验;采用双通道,可以降低小区边缘终端发射功率,减少网络干扰。

在小区分布式建设中,我们采用多种类型的美化天线,如图3所示,有效降低了居民对基站天线的担忧,使工程建设更加便捷、快速。

对于小区深度覆盖解决方案,主要选用双通道产品来实现,并结合小区合并技术、FODCA等算法,以有效提升网络覆盖及提升用户业务感知。以某大酒店进行的单多通道合并测试为例。测试结果表明,采用CC技术进行室内外小区合并后,原两小区重叠区覆盖有明显改善,测试区域P-CCPCH RSCP大干-90dBm的区域增加了13%;同时,现网KPI指标明显提升,CS掉话率下降25%,Ps掉线率下降46%,切换成功率提高3%。

目前,大唐移动和辽宁移动正在现网区域进行深度覆盖的实施和性能验证,包括锦州大学城、丹东紫光福郡小区、营口中天一品小区。相信该深度覆盖解决方案的应用和实施,将大大提升小区深度覆盖的网络性能,提升用户感知,最终打造出辽宁移动TD-SCDMA精品网络。

无线网络解决方案第7篇

【关键词】 4G CSFB 双待机 VOLTE OTT

一、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

移动通信技术可以说从无线电通信发明之日就产生了。从20世纪40年代到现在已经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从模拟通信系统发展到蜂窝式数字通信系统,从模拟语音传输发展到宽带数据业务传输。目前我国的移动通信系统进入到第四代移动通信的阶段。

通过这几十年的发展,无线网络技术水平得到了全方位的提高,各种无线终端设备如手机等已经广泛的走进了千家万户,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非常便捷且高效的服务,人们可以通过无线终端接入无线通信网络,从而实现无线视频对讲、欣赏电视节目、网上购物、收听歌曲等等活动,在许多商场和酒店等类似的商业场所,都提供免费的无线网络,为客户提供理为便利的服务,从而吸引更多的客户。这对移动通信技术带来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它不仅要满足通信的功能,同时还要兼备娱乐的功能。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是集3G与WLAN于一体并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以及图像传输质量与高清晰度电视不相上下的技术产品。4G系统能够以100Mbps的速度下载,比拨号上网快2000倍,上传的速度也能达到20Mbps,并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而在用户最为关注的价格方面,4G与固定宽带网络在价格方面不相上下,而且计费方式更加灵活机动,用户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确定所需的服务。

二、4G中语音通信解决方案

4G只是纯网络不能通话,它只支持数据网络,本身并不能够支持通话业务。而2G/3G网络当中的WCDMA,CDMA等几种常见的制式,都可以把语音和数据业务同时调制到载波上,能够支持上网和通话功能。4G时代LTE取消了CS通话域,只保留了PS数据域,无论是通话还是上网都在一个PS域当中实现。那么LTE到底要靠什么才能实现通话功能呢?

2.1 CS Fallback(CSFB)

CSFB是LTE终端通过电路域使用语音业务的一种方案,终端平时驻留在LTE网络,使用LTE数据业务,当发起语音呼叫或者接收语音呼叫的时候,终端回落到2G/3G电路域进行语音呼叫,结束后再返回LTE。

2.2 SGLTE(simultaneous GSM and LTE)

SGLTE方案也称为双待机方案,具备双待能力的LTE终端可以同时在LTE和2G/3G电路域工作,即同时在LTE网络上使用数据业务,在2G/3G电路域上使用语音业务,实现数据业务和语音业务的并发,无需回落。

这种语音解决方案是一个相对比较简单的方案。终端芯片可以用两个芯片(1个3G/2G芯片和1个LTE芯片)或一个多模芯片来实现。由于双待机终端的LTE与3G/2G模式之间没有任何互操作,因此双待机终端语音解决方案的实质是使用传统3G/2G网络,与LTE无关。对网络没有任何要求,LTE网络和传统的3G/2G网络之间也不需要支持任何互操作。

2.3 VoLTE(Voice over LTE)

VoLTE是一种IP数据传输技术,无需2G/3G网,全部业务都承载于4G网络之上(同时包含数据与语音业务)――这才是将来LTE语音通话的归宿。相对于现有的2G/3G网络,通过引入高清编解码等技术,VoLTE可拥有比2G/3G语音,以及时下流行的OTT语音业务更好的用户体验。同时,当终端离开LTE的覆盖区域时,VoLTE能够将LTE上的语音呼叫切换到2G/3G网络上,保证语音呼叫的连续性。

三、三种方案的对比

CSFB手机,是多模单待工作,语音数据不能并发。是3GPP标准方案,得到主流厂商支持,是国际运营主流使用的语音方案,在终端种类丰富度,成本,芯片成熟度等方面都有优势。

有利于快速引入有竞争力的产品,如今后三星、索尼的产品;有利于拉通TDD FDD产业链; 可以和VoLTE/SRVCC并存; 价格也比双待低。但网络改造升级比较大,需要无线接入网进行改造, 对业务接通时延、呼叫成功率等性能需要再测试验证改进。

双待手机(SGLTE(simultaneous GSM and LTE), LTE与GSM同步支持,终端包含了两个芯片。一个是支持LTE的多模芯片,一个是GSM的芯片),可以语音数据可以并发。但双待双通存在干扰问题 ; 技术难度较高,不利于大规模推广; 由于需要定制RF前端滤波器以及增加RF或基带芯片,手机体积、功耗、成本较高; 作为一个非标准方案,产业推动的难度比较大 。 胜在无需升级、改造原有网络,在lte部署初期可快速推广商用。并且因为无需引入额外的呼叫产生时延,通话性能与 2G/3G相同,用户体验不错。在当前网络还没有全部准备好的时候,很有必要。

当LTE网络达到全覆盖时,VoLTE语音方案将成为运营商的终极解决方案。VoLTE的核心业务控制网络是IMS(IP多媒体子系统)网络,配合LTE和EPC网络实现端到端的基于分组域的语音、视频通信业务。VoLTE解决方案可以提供和电路域性能相当的语音业务及其补充业务,包括:号码显示、呼叫转移、呼叫等待、会议电话等。

相比较传统的GSM网络,VoLTE能提供端到端的IP数据和语音服务。VoLTE是全IP条件下端到端语音解决方案,旨在替代电路域话音。简单来说,便是令语音的信道也走在LTE网络上。

四、VOLTE的发展与前景

VoLTE,基于LTE网络的高清话音视频通话技术。从用户体验上看,VoLTE能实现更丰富、更自然的高清语音通话。高清语音和视频编解码的引入将语音通话质量提升2倍,手机通话的声音效果如同调频收音机一样清晰。而且,VoLTE网络性能高于现网,其接续时间相比2G/3G网络可提高50%以上。但VoLTE现在面临着互联网公司OTT业务的挑战。

OTT, 是”Over The Top”的缩写,是指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各种应用服务。这种应用和运营商所提供的通信业务不同,它仅利用运营商的网络,而服务由运营商之外的第三方提供。在中国,微信就是最典型的OTT业务。

早在两年多前,微信就推出了应用内的免费视频通话,从去年开始,微信甚至推出了”微信电话本”业务,把IP通话作为核心卖点。但是,与微信和QQ的免费视频通话相比,运营商的VoLTE服务接通等待时间更短、音视频效果更稳定,用户体验更佳。

对于volte这个语音终极目标,在推进中也存在着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要求LTE网络连续覆盖:对网络优化要求也更高,lte只是数据网络的要求,和做语音的要求是不同,为保证VoLTE的语音体验,在原有数据网络的基础上,对lte网络 的小区间切换性能、链路预算有更高要求。还有全球漫游问题 ,因为全球各运营商部署VoLTE的时间点不一,互通难度大,在很长的时间内还要用csfb实现国际漫游。随着 LTE网络大规模覆盖、网络建设改造完成、产业链能够提供支持VoLTE的终端产品,VoLTE将要实现大规模商用。

参 考 文 献

[1]刘伟,丁志杰. 4G移动通信系统研究进展与关键技术.

[2]阎秀山, 周晓津. LTE语音解决方案与信令流程 .电信技术 ,2013.12

[3]叶斌 王玩龙, 陈文雄. LTE网络语音业务部署方案研究 移动通信, 2014.z2

无线网络解决方案第8篇

1.1网格化的意义

在进行无线网络分析时,若以地市、区县等行政区为分析对象,仅能得到无线网络的整体情况,无法细致分析网络局部存在的问题;而以单个基站为分析对象,则仅能反应站点本身运行情况,无法说明区域性无线网络存在的问题,更无法为市场营销提供参考。为此,引入网格的概念,定义一个适中的分析区域,考察区域间、区域内的无线网络存在的问题,兼顾整体和局部的无线网络情况。在网格内进行更精确的规划、建设、优化工作,通过分析网格内的用户行为使网络建设更贴近市场需求,从网络角度为市场营销提供依据,使工程建设、规划、网优和市场部门的工作能够更好地衔接,进一步保障网络建设的质量,提高资源投放准确率。

1.2网格划分依据

无线网络是无边界、常变化的,在进行网格界定时,主要考虑无线网络相对不变的属性,如无线环境、业务量、终端等,因此,将网格定义为具有相同无线环境与相同业务特点的相邻基站聚集而成的覆盖区域。网格划分后,物理网格的区域相对固定,而网格分析区域是对物理网格产生影响的基站小区所覆盖的区域,与网格关联的小区及其覆盖区域是可以动态变化的。网格划分依据及原则如下。(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尽可能地将同一类型的覆盖场景划分到一个网格内,例如住宅区、城中村、工业区、郊区等。(2)人口密集度和建筑群的整体性:在街道办划分的基础上,尽量按照独立社区或村庄等划分。(3)场景统一:同一网格只可归属于主城区、一般城区或城区外之一,不可跨规划区域,也不可跨区县(或镇)。(4)无线传播模型一致性:将相似无线传播环境的覆盖区域划分在同一网格内,可以更精确地给网格赋予传播模型,从而提高仿真效果。(5)区域业务特点一致:区域业务特点反应区域内用户的行为习惯,将相同业务特点的区域划分在同一网格内,有利于针对用户习惯进行网络资源配置和市场营销推广。(6)信号覆盖的连续性:同一网格只归属于同一BSC/RNC,考虑网络覆盖的连续性要求,确保网络切换成功率。(7)投诉区域的集中度:将投诉集中度高的区域划分到一个网格内,可以集中资源,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8)与市场联动的便利性:参照市场部门的营销区域进行网格划分,便于市场部门实施网络分析部门提供的市场营销建议。在无线网络网格划分完成后,需将基站小区与网格进行关联,此步骤的关键点在于网格间边界小区的归属,小区关联原则如下:(1)小区根据覆盖范围、建设目的进行网格归属;(2)一个小区仅归属一个网格,使小区与网格一一对应;(3)根据网格划分依据,保证小区归属后产生的网格分析区域与网格划分的目的一致;(4)同一方向不同制式的小区,如GSM、DCS、TD-SCDMA等制式的小区,归属相同网格,使物理网格内不同制式的无线网络网格分析区域大致相同。网格划分可以理解成把一个复杂的实体模型分成若干简单的模型,而这些简单的个体之间又相互联系,相互约束,构成整个结构。求解这些简单的个体,就能得到整体的变化趋势,网格划分越合理,分析结果便越清晰。

2分析体系

2.1总体思路分析

体系将面向无线网格的业务、覆盖、终端,从网络运行现状的角度出发,进行多网协同规划。首先,分析体系是面向网格的,也就是以网格为基本单位进行无线网络分析;其次,分析的对象是网格相对不变的属性,通过现网运行得到业务、覆盖和终端等数据;最后,无线网络分析是多网协同进行的,依据不同网络的运行现状进行相互分析。无线网络网格化分析体系分为4个层次,包括目的层、指标层(分析流程)、措施层以及方案层,体现了从问题提出、分析过程到解决方案的全过程,从不同层次和角度表征和描述分析体系。其基本原则是:为目的引入指标,以指标考察网格,反应了分析体系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而建立的,分析体系围绕目的层进行指标层、措施层和方案层的构建。无线网络网格分析流程如下:明确无线网格分析需解决的问题,根据不同的目的,制定不同的指标进行量化,建立分析流程,通过流程判断需采取的措施,得出一系列网格建议,根据建议在网格内进行更精细的小区级分析和无线网络规划,以此设置网格建设方案,再按照评价方法对建设方案的各个需求进行等级排序。由此得出的网格规划结果包括网络类分析结果、市场类分析结果、网络建设方案三部分。其中,根据网络类分析结果进行网格内无线网络建设方案的设置,市场类分析结果则可作为市场部门业务推广、终端推广等市场营销的参考。网络建设方案的等级划分将按照网格措施、建设原因等进行加权评分,而各因素的权重则按照一定的策略进行设置,再根据工建、网优、网维、市场等部门对各建设需求重要性的评价,最终得出具有等级排序的建设需求池。可以看出,运用无线网络网格化分析体系进行规划工作的特点如下。(1)便于进行网格间的对比分析,确定优先建设的区域,实现资源重点投放。(2)进行网络间协同分析,根据区域业务特点,确定优先建设的网络,避免重复投资。(3)建设方案制定时,深入网格进行小区级分析,实现更为精细的无线网络规划。下面以“网络间业务平衡”为例,说明由目的制定指标、由指标决定措施的流程,即无线网络网格化体系的分析过程。

2.2网络间业务平衡

通过考察各网络的业务承载、终端驻留等数据,分析无线网络存在的问题,指导网络建设和终端推广。正常来说,在TD-SCDMA无线网络覆盖完善的区域,TD-SCDMA终端的数据业务大部分应该由TD-SCDMA网络承载,此时,只要TD-SCDMA终端占比高,就能对GSM网络数据业务起到分流作用。为此,引入驻流比、分流比等指标,考察网格的无线网络覆盖、终端推广等情况。

2.2.1驻流比分析流程驻流比反映的是TD-SCDMA无线网络的覆盖水平,与基站建设密切相关。低驻流比下发展3G业务,不仅会拖累2G网络,而且会影响用户体验,因此,驻流比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多网协同的流量协同问题。在TD-SCDMA网络覆盖完善的情况下,TD-SCDMA终端的大部分数据业务应由TD-SCDMA网络承载,否则判断为网络覆盖存在问题,其计算见公式(1)。驻流比=TD终端的TD网络数据流量/(TD终端的TD网络数据流量+TD终端的GSM网络数据流量)(1)驻流比表示TD终端数据流量中,由TD网络承载的比例。它是解决TD网络覆盖问题的核心关键指标。通过按照各区域不同的覆盖要求,设置不同的驻流比要求,以便优先在重点区域建设覆盖完善的TD-SCDMA网络。驻流比的分析流程如图1所示。驻流比目标值反映网格内TD-SCDMA网络覆盖至少要达到的水平,与网格内目前已建设的TD基站相关。通过与驻流比的目标值比较,判断网格内TD-SCDMA无线网络是否存在覆盖问题。在设置目标值时需考虑各网格TD-SCDMA网络覆盖要求的差异性,如按市区、县城、乡镇、农村等场景要求达到的规划覆盖目标、地市TD-SCDMA网络覆盖区内各网格的实际驻流比情况等。首先,通过根据不同区域的覆盖要求设置不同的阈值,优先保障重要区域;其次,按与目标的差值,优先解决覆盖问题最严重的网格,使全地市各网格的覆盖都能达到预定的水平。具体设置建议见表1。

2.2.2分流比分析流程分流比能够说明TG两网的数据业务平衡问题,即TD-SCDMA网络对GSM网络的数据流量负荷分担的情况,与TD终端密切相关,包括TD终端的数量和每TD终端的数据流量。从网络平衡发展的角度出发,应同时提高TD-SCDMA网络覆盖区内每TD终端流量正常的网格的分流比。分流比计算见公式(2)。分流比=TD网络承载的数据流量/(TD网络承载的数据流量+GSM网络承载的数据流量)(2)影响分流比的主要因素如下。(1)TD网络覆盖差,导致TD终端无法驻留TD网络。(2)TD终端数量少,导致TD网络承载的数据流量小。(3)每TD终端数据流量小,导致TD网络承载的数据流量小。通过考察各网格分流比的情况,为市场部门的3G业务、终端等推广活动提供建议,从而提高各网格的分流比,实现网络平衡发展。分流比分析流程如图2所示。分流比合理值在正常网络覆盖水平下,一定数量的TD终端应使TD网络的分流比达到一定的水平,将其定义为分流比合理值。通过考察各网格的分流比合理值,判断网格内的TD网络覆盖水平和每TD终端数据流量是否合理,并优先提高TD网络覆盖、每TD终端流量均正常的网格分流比。其计算见公式(3)。分流比合理值=(TD终端数量×L×驻流比合理值)/GSM终端数量+TD终端数量×L(3)L:表示GSM终端更换为TD终端后,每终端流量应提高的比例,其计算见公式(4)。L=每TD终端数据流量/每GSM终端数据流量(4)参考现网运行数据,参数L的设置建议见表2。驻流比合理值:驻流比合理值表示在已建设一定数量的TD-SCDMA基站后驻流比应达到的水平。其计算见公式(5)。驻流比合理值=TD基站数量/(GSM基站数量×覆盖面积比值)×覆盖相当时驻流比(5)覆盖面积比值为达到与GSM相同覆盖水平需建设TD基站数量的比例,建议取值1.1;覆盖相当时驻流比建议取值75%。从上述公式可以看出,分流比合理值与网络现状的联系更紧密,包括现有网络建设情况、现有终端数量情况、终端使用业务情况等。各网格的分流比合理值由TD基站建设比例、TD终端占比和参数L决定。分流比目标值结合市场部门在规划期内的TD终端推广计划,计算规划期末的TD终端占比情况,并以此确定网格的分流比目标值。通过考察与分流比目标值的差额,判断网格TD终端推广的需求迫切程度,即优先在分流比差额较大的网格进行TD终端推广。通过在不同区域设置不同的TD终端推广额度,实现优先在重点区域进行数据业务分流。其计算见公式(6)。分流比目标值=(区域期末TD终端数量×L×驻流比目标值)/(区域期末GSM终端数量+区域期末TD终端数量×L)(6)从公式(6)可以看出,分流比目标值与市场部门TD终端推广计划的联系更紧密。不同的TD终端推广力度,将决定不同的分流比目标值。

3建设方案

3.1方案设置在完成网格分析体系中指标层和措施层的分析后,将分别得到网络类和市场类的分析结果。根据网络类分析结果设置建设方案,市场类分析结果则用于为市场部门营销活动提供参考。以上述“网络间业务平衡分析”为例,得到的分析结果见表3。按照网络类分析结果,在建设方案层进行更为细致的无线网络规划,体现网格内小区级的分析,得出无线网络的具体建设需求。一般将无线网络建设划分为三个阶段:规划、建设及优化。规划阶段重点在需求分析、方案设置及等级划分;建设阶段重点在站点解决方案的制定和主设备、配套设备建设模式的选择;优化阶段重点在通过技术手段保证网络现有资源的正常运行,并使网络效益最大化。在进行需求分析时,针对各种网络问题,首先考虑通过天线调整(方向角、下倾角、高度等)、参数调整、功率调整等优化手段进行改善。在优化手段无明显效果时,再考虑采用其他解决方案。在进行方案设置时,针对网格存在的无线网络方面的问题,进一步根据ATU测试数据、MR统计数据、市场发展及竞争对手的情况等信息进行补充分析,在更小范围内精确规划,确定具体建设方案,例如新建宏基站、扩容、建设底层站等建设的具置、实现方式等,并最终形成整体规划方案。精细规划需参考的数据和信息如下。(1)宏站需结合ATU测试数据、MR统计数据、数据流量统计数据等因素分析。(2)室内分布站需结合数据业务流量、新增覆盖区域等因素分析。(3)根据仿真结果对规划站点进行补充调整,并形成最终建设清单。

3.2需求等级评价在完成规划方案后,根据工程投资、建设难度、量化指标等情况,对方案中各个建设需求进行评价,从而能够在工程投资允许的范围内,优先解决需求最为急迫的无线网络问题。评价方法根据规划方案中不同的建设类型,按照扩(减)容、2G新建站、TD新建站、新建底层站和市场联动等分别进行设置。针对评价对象的各自特点,分别评价容量、覆盖、质量和业务分流等因素的需求程度。需求等级评价示意如图3所示。在计算指标量化得分时,采用十分制的评分方式,有以下三种计算方法。(1)设定平均值或门限值为5分,与其进行对比,计算评价对象的指标得分。(2)设定满分时的指标值,与其进行对比,计算评价对象的指标得分。(3)设定零分时的指标值,与其进行对比,计算评价对象的指标得分。各指标得分的计算标准见表4。需求等级评价除了考虑指标得分外,还需考虑以下几方面问题。(1)等级调整:根据站点的重要性设置等级下限,确保站点建设优先级。如省级重点考核的黑点、ATU测试区域内的站点、随物业建设同步跟进的时间受限的站点以及其他重要站点等。(2)工程建设:根据站点的工期满足情况、投资需求情况等,进行需求等级调整。如物业协调难度、物业协调进度、工程建设方案等。综上所述,最终形成的具有优先等级排序的建设需求池是在综合考虑了指标得分、等级调整、工程建设等方面的情况后确定的。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