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无线电技术论文

无线电技术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2-05-21 01:02:57

无线电技术论文

无线电技术论文第1篇

关键词:无线通信;电网通信;技术分析

一、概述

电力通信网是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应运而生的。它同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控制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被人们合称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三大支柱。我国的电力通信网经过几十年风风雨雨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通过卫星、微波、载波、光缆等多种通信手段构建而成为立体交叉通信网。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通信系统的特性发生巨大的变化。鉴于采用无线通信网不依赖于电网网架,且抗自然灾害能力较强,同时具有带宽大、传输距离远、非视距传输等优点,非常适合弥补目前通信方式的单一化、覆盖面不全的缺陷。本文简单介绍一下无线通信传输体制的应用特点和优缺点,并分析其在电力系统的应用前景。

二、无线技术介绍

(一)无线通信技术的概念

目前,无线通信及其应用已成为当今信息科学技术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其一般由无线基站、无线终端及应用管理服务器等组成。

(二)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

无线通信技术按照传输距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技术,即基于IEEE802.15的无线个域网(WPAN)、基于IEEE802.11的无线局域网(WLAN)、基于IEEE802.16的无线城域网(WMAN)及基于IEEE802.20的无线广域网(WWAN)。

总的来说,长距离无线接入技术的代表为:GSM、GPRS、3G;短距离无线接入技术的代表则包括:WLAN、UWB等。按照移动性又可以分为移动接入和固定接入。其中固定无线接入技术主要有:3.5GHz无线接入(MMDS)、本地多点分配业务(LMDS)、802.16d;移动无线接入技术主要包括:基于802.15的WPAN、基于802.11的WLAN、基于802.16e的WiMAX、基于802.20的WWAN。按照带宽则又可分为窄带无线接入和宽带无线接入。其中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代表有3G、LMDS、WiMAX;窄带无线接入技术的代表有第一代和第二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1.主流无线通信技术

从技术发展的趋势可以看出,以OFDM+MIMO为核心的无线通信技术将成为未来无线通信发展的主流方向。而目前基于该技术的无线通信技术主要有:B3G、WiMAX、WiFi、WMN等4种技术。

2.其他无线通信技术

除了上述主流的无线通信技术外,目前已存在的无线通信技术还包括:IrDA、Bluetooth、RFID、UWB、集群通信等短距离通信技术及LMDS、MMDS、点对点微波、卫星通信等长距离通信技术。

(1)IrDA:InfraredDataAssociation,是点对点的数据传输协议,通信距离一般在0~1m之间,传输速率最快可达16Mbps,通信介质为波长900纳米左右的近红外线。

(2)Bluetooth:Bluetooth工作在全球开放的2.4GHzISM频段,使用跳频频谱扩展技术,通信介质为2.402GHz到2.480GHz的电磁波。

(3)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即射频识别,俗称电子标签。它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RFID由标签、解读器和天线三个基本要素组成。

(4)UWB:UltraWideband,即超宽带技术。UWB通信又被称为是无载波的基带通信,几乎是全数字通信系统,所需要的射频和微波器件很少,因此可以减小系统的复杂性,降低成本。

三、无线技术优劣分析

(一)WLAN技术分析

Wi-Fi的技术和产品已经相当成熟,而且大批量生产。该技术适用于无线局域网,作为有线网络的延伸,对于特殊地点宽带应用,尽管Wi-Fi技术应用非常广泛,但是它依然在安全性上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Wi-Fi采用的是射频(RF)技术,通过空气发送和接收数据。由于无线网络使用无线电波传输数据信号,所以非常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的攻击,黑客可以比较轻易地在电波的覆盖范围内盗取数据甚至进入未受保护的公司内部局域网。

(二)WiMax技术分析

WiMax是一个先进的技术,推出相对较晚,存在频率复用性小、利用率低的问题,但由于最近才完成标准化,该技术的大规模推广还需要实践考验。从应用前景看,该技术可以在较大范围内满足上网要求,覆盖可以包括室外和室内,可以进行大面积的信号覆盖,甚至只要少数基站就可以实现全城覆盖。WiMax由于其技术的先进性和超远的传输距离,一直被业界看好,是未来移动技术的发展方向,并提供优良的最后一公里网络接入服务。

(三)WMN技术分析

WMN是正在研究中的技术,在研究中不断地在不同方面结合各种技术的特点进行融合,而且暂时没有一个成熟的产品系列来支持该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从应用前景看,WMN这一新兴网络不仅在无线宽带接入中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在其他方面如结合数据、图像采集模块可以对目标对象进行监控或数据采集,并广泛应用到环境检测、工业、交通等领域。随着其他技术的不断更新完善,WMN更好地与之相融合、互补,从而能够扬长避短,发挥出各自的优势。

(四)3G技术分析

3G于1996年提出标准,2000年完成包括上层协议在内的完整标准的制订工作。3G网络部署已具备相当的实践经验,有一成套建网的理论,包括对网络的链路预算、传播模型预算以及计算机仿真等。从商用前景看,目前,3G在部分地区已得到大规模的商业应用,比如欧洲很多国家、日本、韩国等都已经建设了3G的网络。3G技术已经进入可以实用的阶段,还有很多国家和地区正在建设或将要建设3G网络。

(五)LMDS技术分析

本地多点分布业务系统LMDS是一种提供点对多点通信的固定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其工作频率在20GHZ以上,利用毫米波传输,可在一定的范围内提供数字双工语音、数据、因特网和视频业务,是一种非常好的宽带固定无线接入解决方案。在最优情况下,距离可达8公里;但是由于受降雨的原因,距离通常限于1.5公里。

其主要工作原理是通过扇区或基站设备将ATM骨干网基带信息调制为射频信号发射出去,在其覆盖区域内的许多用户端设备接收并将射频信号还原为ATM基带信号,在无需为每个用户专门铺设光纤或铜缆情况下,实现数据双向对称高带宽无线传输。

(六)MMDS技术分析

MMDS的主要缺点是有阻塞问题且信号质量易受天气变化的影响,可用频带亦不够宽,最多不超过200MHz。其次,MMDS对传输路径要求非常严格。由于MMDS采用的调制技术主要是相移键控PSK(包括BPSK、DQPSK、QPSK等)和正交幅度调制QAM调制技术,无法做到非视距传输,在目前复杂的城市环境下难以推广应用。另外,MMDS没有统一的国际标准,各厂家的设备存在兼容性问题。

(七)集群通信技术分析

数字集群系统具有很多优点,它的频谱利用率有很大提高,可进一步提高集群系统的用户容量;它提高了信号抗信道衰落的能力,使无线传输质量变好;由于使用了发展成熟的数字加密理论和实用技术,所以对数字系统来说,保密性也有很大改善。

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可提供多业务服务,也就是说除数字语音信号外,还可以传输用户数字、图像信息等。由于网内传输的是统一的数字信号,因此极大地提高了集群网的服务功能。

(八)点对点微波通信技术分析

微波传输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可以降低运营商的运营成本。与租用线路相比,微波系统的投资只要一年左右即可收回。第二,微波传输系统部署简洁快速。与传统的传输手段相比,其快速部署的优势可以更快地满足新业务发展的需要。第三,目前的微波产品对未来的发展是有保障的,对于运营商的新业务和新需求都可以给予很好的支撑。未来,微波传输系统将升级到全IP的平台之上,可以全面支持运营商未来的发展。

(九)卫星通信技术分析

利用卫星在有些人口不很密集的地区来配合陆地通信。在这些地区散布着范围较广但不密集的用户,可以利用卫星作为用户连至固定有线网的接入设施。在陆地通信网已经构成宽带多媒体通信网的环境下,利用卫星建成宽带卫星接入系统是比较好而切合实际的方案,经济又可靠。

但是卫星通信毕竟是采用卫星作为通信平台,其地面站的建设、通信信道租用费用都需要花费大量资金,而且通信资源为卫星通信公司所有,受其带宽的限制,使得大量数据的传输需要付出非常大的代价。因此,作为日常生产、生活使用是极为不经济的;而将卫星通信作为应急通信、作战通信、海外通信等则比较适合。

四、无线技术综合比较

目前无线通信领域各种技术的互补性日趋鲜明。这主要表现在不同的接入技术具有不同的覆盖范围、不同的适用区域、不同的技术特点、不同的接入速率。3G可解决广域无缝覆盖和强漫游的移动性需求,WLAN可解决中距离的较高速数据接入,而UWB可实现近距离的超高速无线接入。

首先,从标准化程度上看,本报告所涉及的技术中,仅仅WMN技术没有成熟的标准体系,LMDS、MMDS、集群通信均有多种标准,只是没有统一的国际标准,其余的技术均已经完成标准化工作,并且都进行了试验网建设和商业网建设。

从频率上看,Wi-Fi技术、WMN均使用的是开放频段,WiMax技术、3G技术等其他技术使用的是授权频段。

从覆盖范围上看,Wi-Fi技术、WMN技术属于局域网无线接入技术,仅覆盖35m~100m;WiMax技术、3G技术、LMDS技术、MMDS技术、集群通信属于城域网接入技术,覆盖范围在1km~54km不等,而卫星通信、点对点微波则属于广域网技术,通常用于通信主干组网建设。

从传输速率上看,点对点微波和卫星通信属于干线传输技术,不同的情况速率变化较大,而其余的技术均为接入技术,仅仅是3G技术接入速率最小,仅为384k,而其余技术均为几十M甚至上百M的速率。

从调制技术上看,其中WiFi技术、WiMax技术、WMN、3G技术均采用最新的调制技术OFDM,其余的技术均未采用OFDM调制技术。

从天线技术上看,仅仅3G和WiMax技术采用了MIMO技术,而其他技术均未采用MIMO技术;从传输环境上看,仅仅WiMax技术和3G技术支持非视距传输,其余技术均要求视距传输环境;从网络安全和QoS机制上看,WiMax技术和3G技术在这方面做得比较优秀、完善,其余的均存在较大的问题。

无线电技术论文第2篇

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给电力监控系统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电力监控系统充分利用无线通信技术的技术成果进行远程监控,增强了电力系统的管理职能,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工作效率。无线通信技术种类繁多、更新换代频繁,能够提高电力监控系统的性能,使电力监控系统的发展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准确性。

2无线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监控中的具体应用

在电力系统中设置监控系统,利用监控系统进行数据的收集处理,实现对远程设备的操作,能大大提高电力系统的工作效率,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因此,在电力系统监控中应用无线通线技术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需要。

2.1在电力用户和线路设备等方面的应用

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可以把电力用户、设备、线路等监控系统联结起来,建立一定范围的局域网,通过远程集抄终端,定时抄传电力用户的电表信息并进行存储,避免了因系统异常导致的数据缺失;无线集抄终端还可以智能判断电路设备是否出现故障,并把发现的问题传送到服务器,及时发出警告。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实现远程操作,如抄表、查询、统计、浏览、分析、打印等,避免了人为因素导致的数据不准确等弊端,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工作效率和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水平。

2.2在电力服务方面的应用

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实现对电力系统的监控,把用电系统和移动终端实现网络连接,既满足了电力部门向电力用户及时发放用电信息的需要,也满足了电力用户根据个人需要自行定制信息查询的需要。利用无线通信技术,通过移动终端,采用SMS、WAP、PUSH等形式,实现办公自动化和监控职能,电力部门可以根据通知的重要程度采用自动语音通知的形式,并通过设定系统得到回复结果。同时,通过对电力系统的网络监控实现电力部门和电力用户的信息沟通,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提高电力部门的服务效率,满足电力用户的需要。电力用户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利用EMAIL、SMS、WAP_PUSH等形式,让手机等终端进行信息查询和信息定制,提高了电力用户的满意度,完善了电力部门的服务职能。

2.3在电力系统内部的应用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使无线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监控中的应用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通过无线通信技术的定位功能可以对电力系统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监控。随着智能机的出现,利用手机终端还可以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如,工作人员在野外工作时,可以通过手机终端进行信息查阅,及时处理和解决遇到的新问题,提高其工作效率。

3结语

无线电技术论文第3篇

1.1认知无线电技术的概念

认知无线电技术的概念是由著名的无线电领域博士Jo-sephMitola所提出的一种力求解决各种频谱资源紧缺问题的无线电系统。在认知无线电技术概念提出后便有多个学者和机构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对认知无线电技术进行了完善性和发展性的定义。Jo-sephMitola指出的认知无线电技术即在软件无线电基础之上,通过合理的采用一些相关模式展开推理,继而获得无线相关领域的具备获取能力的一个无线电台。而在无线电领域内对认知无线电技术的定义又存在一些差异,定义认知无线电技术为基于一定模型的途径对无线频段使用情况展开检测工作,然后推理和判断频段使用情况,通过无线电认知方式表示语言进行频谱参数描述,实现对无线电系统发射功率、频率的智能调节。

1.2认知无线电技术的能力

通过上文对认知无线电技术概念的概述可以发现认知无线电技术的能力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1.2.1认知能力

认知无线电技术之所以被称作认知无线电技术,核心就是其认知能力,认知能力是指获取或者感知无线电环境中信息的无线电技术能力。认知能力具体是指无线电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获取或者感知无线电环境中信息的一种能力。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认知能力需要一套复杂的技术去获取无线电环境中的空间和时间变化,才可以避免在运行过程中对其他用户产生影响。认知无线电技术的认知能力能够实现在特定时间或是区域上的频率符合情况的确定,继而帮助去选择最合适的操作参数和最佳的频谱。

1.2.2重配置能力

在认知无线电技术的运行中认知能力主要提供频谱意识,而重配置能力则是认知无线电技术的又一核心技术,通过从配置技术可以实现对无线电环境的动态变化进行感知。即在不同的无线电频段上认知无线电技术都可以进行信号的发射和接受,且具备使用多种硬件设计支持的传输接入技术。

2无线广播电视监测行业主要业务

2.1频谱监测

无线广播电视监测是广播电视监测中最为基本的一项监测项目,其中频谱的检测又是最为基础的一项检测项目。无线广播电视中的中短波广播频谱收测可以进一步分为频谱占用负荷收测和频谱符合收测两种,其中前者表示收测地点频谱的占用情况,后者表示某一个频段频谱所承受的无线电信号情况。

2.2节目质量监测

广播电视节目质量监测是指在一个特定的电台服务去或是接收地点,对一个电台的发射频率信号参数、发射机运行状况以及发射特性进行监测的一种检测项目。节目质量监测的目的是保障广播电视在播出的过程中能够良好播出,减少甚至是避免播出事故的发生,也是反映播出结果好坏的一项重要手段。目前广泛应用的无线广播电视监测项目主要有有载无调、无载波、劣播、错播、频偏等,合理进行监测能够很好地反映广播电视节目在制作、传输、播出等个环节存在的质量和问题。

2.3节目播出内容监测

我国当前并没有实行广播电视分级制度,因此在广播电视的播出中对所播出的内容进行检测也是无线检测的一个内容,包括敏感词、关键字检测等工作,通过播出内容检测的方式可以实现对播出内容的有效监管,营造出一个健康的广播电视环境。

3认知无线电技术在广播电视监测行业中主要应用

3.1新信号的搜索和识别

认知无线电技术在广播电视监测行业中的应用首先体现在对新信号的搜索和识别方面,通过对信号的搜索和识别,对新节目的变化进行及时跟踪,但一般情况下,新信号的出现都是不可预知、随机的。在广播电视监测行业,对新信号的搜索和识别是认知无线电技术应用其中的首要体现,依托于认知无线电技术可以实现对新节目的跟踪性检测,虽然新信号多是不可预知和随机的,但是认知无线电技术的新信号搜索和识别技术具备极高的信号预测和感知能力,通过对样本信号的显著特征感知,能够在后续的监测工作中继续记忆,达到对样本信号频谱参数记忆的效果,在进行全频段搜索的过程中便可以检测出新的信号,并且对信号所出现的动态变化情况及时进行识别。目前认知无线电能够设定的识别方式众多,现阶段应用较为完善的主要有AM、FM、CW、SSB等几种识别方式。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合理的认知无线电技术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边完成对全波段话语信号的识别,对于提升广播电视监测效率具有十分显著的帮助。

3.2节目播出效果的检测和改善

目前我国的广播电视行业的频谱资源是有限的,因此现阶段所采用的分配方式为固定分配的方式。而因为频谱资源的紧张也导致了我国很多的中短波广播节目在播出的效果不佳,且因为播出过程中同邻频产生的干扰过多,也会导致传输效果不佳。而认知无线电技术则是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认知无线电技术可以对节目频谱的负荷情况进行获取,然后根据实施情况对参数进行调整,使节目的内部状态负荷所接受到的无线信号统计性变化。尤其是将认知无线电技术用于接收机甚至可以实现全时空的高质量、高可靠性的无线信号接受,能够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中短波广播电视节目播出效果不佳的困境。

3.3中短波波段频率检测

通过上文的论述可知,在广播电视监测中中短波波段频率检测是十分重要的一项监测工作,认知无线电技术在对中短波波段频率的检测中基于一定模型的途径对无线频段使用情况展开检测工作,然后推理和判断频段使用情况,通过无线电认知方式表示语言进行频谱参数描述,为换频方案以及频率指配方案提供技术层面的支撑。同时合理的使用认知无线电技术还可以对电视广播无线传输中的频率负荷情况进行检测,继而可能电台所受到干扰信息予以查明,然后给出解决方案,为清洁频段和频率的选择提供技术层面的支持,对于提高频段的使用效果也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无线电技术论文第4篇

一、概述

电力通信网是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应运而生的。它同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控制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被人们合称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三大支柱。我国的电力通信网经过几十年风风雨雨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通过卫星、微波、载波、光缆等多种通信手段构建而成为立体交叉通信网。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通信系统的特性发生巨大的变化。鉴于采用无线通信网不依赖于电网网架,且抗自然灾害能力较强,同时具有带宽大、传输距离远、非视距传输等优点,非常适合弥补目前通信方式的单一化、覆盖面不全的缺陷。本文简单介绍一下无线通信传输体制的应用特点和优缺点,并分析其在电力系统的应用前景。

二、无线技术介绍

(一)无线通信技术的概念

目前,无线通信及其应用已成为当今信息科学技术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其一般由无线基站、无线终端及应用管理服务器等组成。

(二)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

无线通信技术按照传输距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技术,即基于ieee802.15的无线个域网(wpan)、基于ieee802.11的无线局域网(wlan)、基于ieee802.16的无线城域网(wman)及基于ieee802.20的无线广域网(wwan)。

总的来说,长距离无线接入技术的代表为:gsm、gprs、3g;短距离无线接入技术的代表则包括:wlan、uwb等。按照移动性又可以分为移动接入和固定接入。其中固定无线接入技术主要有:3.5ghz无线接入(mmds)、本地多点分配业务(lmds)、802.16d;移动无线接入技术主要包括:基于802.15的wpan、基于802.11的wlan、基于802.16e的wimax、基于802.20的wwan。按照带宽则又可分为窄带无线接入和宽带无线接入。其中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代表有3g、lmds、wimax;窄带无线接入技术的代表有第一代和第二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三、无线技术优劣分析

(一)wlan技术分析

wi-fi的技术和产品已经相当成熟,而且大批量生产。该技术适用于无线局域网,作为有线网络的延伸,对于特殊地点宽带应用,尽管wi-fi技术应用非常广泛,但是它依然在安全性上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wi-fi采用的是射频(rf)技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术,通过空气发送和接收数据。由于无线网络使用无线电波传输数据信号,所以非常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的攻击,黑客可以比较轻易地在电波的覆盖范围内盗取数据甚至进入未受保护的公司内部局域网。

(二)wimax技术分析

wimax是一个先进的技术,推出相对较晚,存在频率复用性小、利用率低的问题,但由于最近才完成标准化,该技术的大规模推广还需要实践考验。从应用前景看,该技术可以在较大范围内满足上网要求,覆盖可以包括室外和室内,可以进行大面积的信号覆盖,甚至只要少数基站就可以实现全城覆盖。wimax由于其技术的先进性和超远的传输距离,一直被业界看好,是未来移动技术的发展方向,并提供优良的最后一公里网络接入服务。

(三)wmn技术分析

wmn是正在研究中的技术,在研究中不断地在不同方面结合各种技术的特点进行融合,而且暂时没有一个成熟的产品系列来支持该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从应用前景看,wmn 这一新兴网络不仅在无线宽带接入中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在其他方面如结合数据、图像采集模块可以对目标对象进行监控或数据采集,并广泛应用到环境检测、工业、交通等领域。随着其他技术的不断更新完善,wmn 更好地与之相融合、互补,从而能够扬长避短,发挥出各自的优势。

(四)3g技术分析

3g于1996年提出标准,2000年完成包括上层协议在内的完整标准的制订工作。从商用前景看,目前,3g在部分地区已得到大规模的商业应用,比如欧洲很多国家、日本、韩国等都已经建设了3g的网络。3g技术已经进入可以实用的阶段,还有很多国家和地区正在建设或将要建设3g网络。

(五)lmds技术分析

本地多点分布业务系统lmds是一种提供点对多点通信的固定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其工作频率在20ghz以上,利用毫米波传输,可在一定的范围内提供数字双工语音、数据、因特网和视频业务,是一种非常好的宽带固定无线接入解决方案。在最优情况下,距离可达8公里;但是由于受降雨的原因,距离通常限于1.5公里。

其主要工作原理是通过扇区或基站设备将atm骨干网基带信息调制为射频信号发射出去,在其覆盖区域内的许多用户端设备接收并将射频信号还原为atm基带信号,在无需为每个用户专门铺设光纤或铜缆情况下,实现数据双向对称高带宽无线传输。

(六)mmds技术分析

mmds的主要缺点是有阻塞问题且信号质量易受天气变化的影响,可用频带亦不够宽,最多不超过200mhz。其次,mmds对传输路径要求非常严格。由于mmds采用的调制技术主要是相移键控psk(包括bpsk、dqpsk、qpsk等)和正交幅度调制qam调制技术,无法做到非视距传输,在目前复杂的城市环境下难以推广应用。

(七)集群通信技术分析

数字集群系统具有很多优点,它的频谱利用

转贴于论文联盟

率有很大提高,可进一步提高集群系统的用户容量;它提高了信号抗信道衰落的能力,使无线传输质量变好;由于使用了发展成熟的数字加密理论和实用技术,所以对数字系统来说,保密性也有很大改善。

(八)点对点微波通信技术分析

微波传输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可以降低运营商的运营成本。第二,微波传输系统部署简洁快速。第三,目前的微波产品对未来的发展是有保障的,对于运营商的新业务和新需求都可以给予很好的支撑。

(九)卫星通信技术分析

利用卫星在有些人口不很密集的地区来配合陆地通信。在这些地区散布着范围较广但不密集的用户,可以利用卫星作为用户连至固定有线网的接入设施。在陆地通信网已经构成宽带多媒体通信网的环境下,利用卫星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建成宽带卫星接入系统是比较好而切合实际的方案,经济又可靠。

四、无线技术综合比较

目前无线通信领域各种技术的互补性日趋鲜明。这主要表现在不同的接入技术具有不同的覆盖范围、不同的适用区域、不同的技术特点、不同的接入速率。3g可解决广域无缝覆盖和强漫游的移动性需求,wlan可解决中距离的较高速数据接入,而uwb可实现近距离的超高速无线接入。

无线电技术论文第5篇

关键词:射频技术无线通信蓝牙WLAN应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得到加强,在通信技术领域,变的更加可靠、安全、便捷;射频技术是一种先进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我国的无线通信网络系统中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对我国的蓝牙射频技术以及WLAN射频技术[1]还有当前应用十分广泛的超宽带无线射频技术的不同实际应用情况展开论述和研究。

1射频技术的概念

射频[2],也就是英文名RadioFrequency的首字母缩写形式,高频交流变化电磁波射频经常被简称为射频技术。射频技术可根据电流频率的高低又分为低频电流和高频电流两种不同频率的电流形式,所谓低频电流与高频电流的区分是以交流电每秒钟的具体变化频率来分的,如果交流电的每秒变化频率在一千次以下,这种电流就被纳入低频电流的范围,如果交流电的每秒变化频率在一万次以上,此时这种电流就被认为是高频电流,而本文将要重点展开论述的无线通信射频技术的应用就是一种不同于低频电流的高频电流。

2不同的无线射频通信技术在无线射频通信领域中的实际应用分析

2.1蓝牙无线射频技术

目前蓝牙无线射频技术是我国无线射频通信技术领域中比较多见也是应用价值较高的一种无线射频通信技术,蓝牙无线射频技术不仅功能强大,而且信息数据的传输以及连接非常开放,这种技术可以通过传统的手机端、耳麦以及打印机还有电脑设备等技术设备在短距离范围、短时间内就可以实现蓝牙无线射频技术连接与数据信息传输的功能,从使用的技术频带来看,这些相互连接的设备之间所通用的就是同一种信息传输频带,只有达到2.4GHz的有效频带才能确保设备在全球范围之内各地实现畅通连接。蓝牙技术的功能,从实际的应用意义来看,最大的成果就是将传统的连线通信变为了历史,确保了通信领域之内各种数码电子设备之间能够经过无线连接和沟通。蓝牙无线技术不断增加比特发送量是通过数字编码技术的运算实现的,而通过调频技术,不仅使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大大提升,也有效扩展了频谱,将信号功率谱的密度不断降低,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系统抗电磁干扰的性能。一般倩况下,2.402-2.480GHz是蓝牙无线技术通用的频带范围,而在系统中会分别增设3.5MHz与2MHz的高端设置频率与低端设置频率两种不同的设置频率形式,如果需要相互进行数据连接与信息传输的不同电子设备一旦被置于同一个信息传输连接场域时,这些蓝牙无线射频技术的信号传输经过数据传输就会自动形成一个数据信息传输的微网,而且它们的调频、时钟等可以保持同步。

2.2WLAN

不经过任何导线或纯金属电缆进行连接的局域网就是WLAN,这种局域网一般以无线电磁波作为数据传输介质,可在几十米的距离之内传播,在这种无线局域网中有线电缆是必须要设置的通信传输介质,从它的主要传输原理来看,WLAN无线局域网信息传输是经过一个无线连接设备或者多个无线连接设备在WLAN无线局域网中进行数据连接传输。WLAN无线局域网由多个嵌套设施来辅助完成信息传输的功能,例如基本服务单元、站点以及关口、还有扩展服务单元和接入点以及其它分配系统等构成,一般情况下,2.4GHz802.11b/g的操作Wi-Fi是常见的无线局域网射频波段,更高或更快的模块提供的是高速MIMO性能、双波段的Wi-Fi。目前最前沿的WLAN无线射频通信技术具有很强的信息传输优势,但是其弊端就是可以为某些不法分子或者未经过批准审核以及有效授权的用户提供WLAN无线网络数据信息的传输,这些不法用户不仅可以通过无线技术接入无线局域网,而且还可以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从而对传输信息进行不断控制,但总体而言,WLAN无线射频通信技术一方面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可以减少设备之间的相互干扰。

2.3超宽带无线射频技术

与上述两种无线射频技术的形式不同,当前我国在无线通信技术领域,超宽带无线射频技术与其它两种技术相比是一种非常前沿和具有远大发展前景的信息化通信技术,这种技术与传统的截波通信技术也有很大的差异,在传输过程中呈现出很大的优势,由于超宽带无线射频技术可以在很短的时间之内以及较近的范围距离之内就可以通过传统的家电设备、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以及最常见的电脑经过数据连接就可以在这些设备中实现快速以及高速的数据传输,完成信息的通信。从几种不同的无线通信射频技术的特点来分析,当前我国无线通信技术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技术当属超宽带无线射频技术,不仅可以实现高品质、快速的信息传输,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通信技术领域无线通信传输技术传输质量差、传输数据慢等弊端,超宽带无线射频技术在一定的距离以及时间段之内向可以同时向不同的电子设备进行大量的高品质数据信息传输,但在传输过程中并不会受到无线网络的影响。超宽技术[3]的应用突出代表就是IR,IR可以将数据传输的发射信号经过数据分析从而实现随化,此外IR还有一项巨大的功能作用就是可以把伪随机中的极窄脉冲经过内部构建跳时码将其实现串接,从而不断保护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信号的调制一般是通过调制脉冲位置或幅度来实现的,常见的脉冲形式都是为了节省成本,一般为波形,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实现数据的精准、大范围、更快、更多传播。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射频技术的运用已经得到大力的普及与推广,特别是在我国目前的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具有里程碑式的巨大作用,如今是一个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借此发展契机,通信技术的发展也不断智能化和集成化,市场的需求会越来越广,射频技术也会不断推进我国信息化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王鹏飞,刘流.射频技术在无线通信中的应用初探[J].信息通信,2013,10:224.

[2]郭锡荣,罗继鸿.射频技术在无线通信领域的应用探析[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4,06:53.

无线电技术论文第6篇

    论文摘要:早在七十年代,人们开始研究无线电通信技术。无线电通信技术有线电通信相比,具有不用架设传输线路线、脱离传输距离限制、传输距离远、通信灵活等优点,备受市场的青睐。无线电通信技术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但它亦有不容忽视的缺点,譬如声音、文字、数据、图像和视频等传输的质量不甚稳定,由此造成的声音失真、文字模糊、数据滞后、图像和视频失真都亟须改进之处,还有信号容易受到干扰、容易被人截获造成通信内容保密性差[1],尤其在军事和 经济 领域,再一次说明无线电通信技术通信方法的拓新势在必行。本文就无线电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探讨其通信技术所需拓新之处,并提出建议。 

 

 

1 无线电通信技术的 发展 历程 

 

1895年5月7日俄国物 理学 家波波夫已“金属屑与电振荡的关系”的论文向全世界宣布无线电通信技术的诞生,并当众展示了他发明的无线电接收机,那天俄国当局定为“无线电发明日”。 

1896年3月24日,波波夫将无线电通信的通信距离延长到250米,做了用无线电传送莫尔斯电码的表演为无线电通信技术拉开新的序幕。 

1898年,年轻的意大利青年马可尼利用游艇证明了他的无线电电报能够在20英里的海面畅通无阻地通信,第一次实际性地使用无线电通信技术。 

1901年,他在相隔2700公里英国和纽芬兰岛之间成功地进行了跨越大西洋的远距离无线电通信,从此人类进入无线电波进行远距离通信的新时代。 

随后,无线电通信技术如雨后春笋其涌现出来。直到1946年,美国人罗斯.威玛和日本人八本教授利用高灵敏度摄像管家用电视机接收天线问题,从此超短波转播站一些国家相继建立了,无线电通信技术迅速普及开来[2]。 

随着 电子 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超远控制技术为满足遥控、遥测和遥感技术的需要,于人们生产与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后来微电子技术也推动了电子 计算 机的更新换代,使电子计算机信息处理功能大大增加, 日益成为信息处理最重要和必不可少的工具。 

信息技术是以微电子和光电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支撑,以信息处理技术为主题的技术系统的总称,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今天的信息化时代,就是电子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的标志。 

无线电通信技术发展到今日,拥有无限潜力。军事、气象、生活、生产等各个领域都对其都有空前的需求。虽然无线电通信技术优点虽然卓越,但其缺点至今给技术的发展带来很大的障碍,都是我们亟须解决的难题。 

 

2 无线电通信技术的特点 

 

近些年无线电通信技术领域引入无线接入技术,是迅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领域,不需要传输媒质,部分接入网甚至入网的全部皆可直接采用无线传播手段代替,无论是概念上还是技术含量上都产生了一个重大的飞跃,实现了降低成本、提高灵活性和扩展传输距离的目的。其特点喜忧参半,优点主要体现在传输线路线、通信方式等方面,我们可以 总结 如下: 

不受时空限制。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对通信运用的时间、地点、容量需求无法预知,而无线电通信不受时空限制的优点能够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段和方法,确保通信联络综合高效,语音、数据、图像的综合传输畅通无阻,随着近年来国内各个经济领域和国际经济的来往,无线电通信技术不受时空限制方法为其打开方便之门,尤其通信与 网络 的连接,通信技术踏上新的台阶。 

具备高度的机动性及可用性。无线电通信技术传输数字化、功能多样化、设备小型化、智能化及系统大容量化决定了其具备高度的机动性和可用性,尤其在军事构建地域通信网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 

可靠性高。无线电通信比起有线通信的一个卓越优点在抵抗水淹、台风、地震等方面有较大的可靠性,一般情况下除非信号干扰都能保持通信的畅通,这也是无线架输的最大特点。

无线电通信技术虽然解决了架设传输线路线、脱离传输距离限制、传输距离远、通信灵活等的难题,但其信号容易受到干扰、影响,还有容易被截获造成了该项技术的保密性极差。无线电通信技术的缺点几百年来都是让人头疼的问题,目前全球化经济愈演愈热,其信号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上升为经济领域里关注的焦点,因此,无线电通信技术的通信方法拓新成为其发展的新话题。 

 

3 无线电通信技术之通信方法的拓新 

 

21世纪无线电通信技术正处在关键的转折时期,尤其最近几十年最为活跃。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和ip技术的兴起,欲求无线电通信技术适应未来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求。务必在通信方法上进行一系列的拓新。针对以上无线电通信技术的缺陷,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通信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蓝牙技术、软件技术等方面进行尝试,主要可总结一下八点: 

3.1采用了数字通信技术 

提高系统频谱资源的利用率,维持信号上的稳定,避免通信信号收到干扰,增大了系统通信容量,提供话音、图像和数据等多种通信服务,确保用户信息安全保密。 

3.2 推广通信信息技术宽带化的发展 

信息的宽带化对于光纤传输技术和高通透量网络的发展起到关键的推进作用[3],尤其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全面展开,无线通信技术正朝着无线接入宽带化的方向演进,这个方向对无线电通信信号源稳定来说的确非常之重要。 

3.3 推广个人信息化技术 

个人信息化在全球个人通信已经有着不争的发展趋势。个人信息话,能够有效地减低传输路线的信息量堵塞,大幅度提高通信的传播速度。 

3.4 拓新接入网络的样式 

技术上融合实现固定和其他通信等不同业务,在无线应用协议(wap)的出现以后,无线数据业务的开展得到大幅度的推动,促进了信息网络传送多种业务信息的发展。随着市场竞争的需要,传统的电信网络与新兴的计算机网络融合,尤其具备开发潜力接入网部分通过固定接入、移动蜂窝接入、无线本地环路入等不同的接入设备,满足了生活与生产地各种通信需求。 

3.5 过渡电路交换 网络  

关于过渡电路交换网络,ip网络无疑是核心关键技术,是最合适的选择对象,处理数据的能力电路交换网络大大提升,这一点对保持通信畅通方面解决了信号容易受到干扰的难题。 

3.6 使用blue tooth技术作为信号传感器 

blue tooth技术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适用性,利用蓝牙做出来的传感器随时反映出用户所需要的信号方向,一旦连接到internet上的话,即可以实现更具备高度的机动性及可用性。 

3.7 推广软件无线电 

软件无线电通信侦察与对抗方面世人瞩目,但它仅限于军事通信领域,如果能够推广到市场,对于无线电通信技术的通信内容保密性来说将是一大跨步的改革创新。 

3.8 提高无线通信网络可持续性 

无线电通信技术的网络设备如果没有良好的配置和网络部署,一旦受到安全威胁,其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无线电通信技术通信方法的拓新我们与必要提高网络设备性能、优化设备配置、冗余备份等等手段来保证网络的可靠性[4]。 

 

结束语 

 

回顾无线通信的 发展 历程,无线电通信技术的传输路线、传输距离、通信灵活性、信号稳定性、保密性等方面的需求将愈来愈突出。通信方法新技术的拓新将有愈来愈广阔的活动舞台及光明的发展前景。鉴于市场对 经济 的推进作用,尽管我国的无线电通信技术发展速度飞快,但面对我国12亿人口的通信需求,无线电通信技术普及率低的问题,面对我国12亿人口,网络规模和容量方面就变得苍白无力了。同时,无线电通信技术愈来愈激烈竞争局面促使各无线电通信运营 企业 积极拓新新的技术涵盖面,提升自身的营业水平,为市场提供丰更加富的选择,满足用户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需求。因此,在无线电通信技术通信方法应用开发的发展潜力无穷,这要求我们积极加快无线领域的科技进步,为无线电通信技术创新出谋划策,为全球信息化及经济全球化的通信事业贡献力量。 

 

参考 文献  

[1]《信号与系统(第二版)》 a.v.oppenheim西安 交通 大学出版社 2000年. 

[2]《数字与模拟通信系统》 leon w.couch,ii 电子 工业 出版社. 

无线电技术论文第7篇

关键词:ZigBee,智能家居,前景展望

 

0 引言

智能家居,又称为智能住宅(SMART HOME),是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综合布线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安全防范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备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并实现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智能家居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厂商和个人开展了对智能家居的研究,并有各类相关产品问世。

传统的智能家居更多的是通过有线的方式进行组建,比如常见的Ethernet、CEBus、X-10等,其中得到最广泛应用的是X-10,主要是因为其相对低廉的价格和用户可自行装设的特点。,前景展望。CEBus的性能虽然高于X-10,但是由于售价较高而难以得到普及。Ethernet主要用于高速数据传输网络,用于家庭自动化控制则会受到电缆布线的限制。而日益兴起的无线技术能否在智能家居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并得到广泛的应用呢?

和采用有线网络的通信技术的智能家居产品相比较,无线技术解决方案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安装布置的灵活性、低廉的安装费用和在智能家居系统进行重新布置时的可移动性。尽管无线通信技术和有线相比较有明显的优势,而且无线局域网技术和蓝牙技术已经在市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无线通信技术在智能家居领域应用相对还是较少。这主要是因为目前没有一项标准化的,获得各厂商一致认可的无线通信技术适合在智能家居领域进行广泛的推广,而且现有的一些针对智能家居领域无线通信产品的价格偏高,导致无线通信技术在智能家居的应用停滞不前。随着近年来人类在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 无线通信、数字电子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使得发展低成本、低功耗、小体积、短通信距离的多功能传感器成为可能。近年来所涌现出来的一项新的无线通信技术—— ZigBee技术将改变这种状况。ZigBee技术产品以其低成本、低功耗、低传输速率、优秀的组网能力,被广泛认为将在未来的几年中对智能家居行业产生重大的影响。

1 ZigBee技术介绍

ZigBee技术是建立在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802.15.4基础上的无线通信协议,它是一个短距离、低功耗协议,特别适合设计应用在小型的建筑物自动化设备中,比如温度自动调节装置、灯光控制设备、环境传感器等。

2000年的12月,IEEE成立了IEEE 802.15.4工作组,致力于开发一种可应用在固定、便携或移动设备上的,低成本、低功耗的低速率无线连接技术。2001年8月,美国霍尼韦尔等公司发起成立了ZigBee联盟,他们提出的ZigBee技术被确认为IEEE 802.15.4标准。2002年,摩托罗拉、飞利浦和三菱等企业加盟ZigBee联盟,06年中国的华为公司也加入了该联盟。现联盟内有180多个成员企业,包括软件供应商、系统集成商和终端产品商。2003年,IEEE 802.15.4标准获得通过,并在2004年12月推出了ZigBee技术规范1.0版本。2006年,推出ZigBee 2006,比较完善。2007年底,推出ZigBee PRO。

ZigBee技术能够在低功耗下提供短距离、低速的数据传输,使用普通干电池的ZigBee无线传感器能够持续运行2~3年的时间。,前景展望。,前景展望。另外ZigBee技术优秀的组网能力使得它和其他无线通信技术在智能家居系统中的应用相比尤其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具体地分析,ZigBee技术有如下几点优势:

(1)低成本,ZigBee技术是免协议专利费的,而且每块芯片的价格大约为2美元左右。

(2)低功耗,在低耗电待机模式下,两节五号干电池可支持1个节点工作半年至两年时间甚至更长。,前景展望。

(3)低速率,ZigBee工作在20~250kbps的较低速率,在不同频带间分别提供250kbp(2.4GHz)、40kbps(915MHz)和20kbps(868MHz)的原始数据吞吐率满足低速率传输数据的应用需求。

(4)短时延,ZigBee的响应速度较快,一般从睡眠转入工作状态只需15ms,节点连接进入网络只需30ms,进一步节省了电能。相对而言,WIFI需要3s,而蓝牙则需要3~10s。

(5)大容量,ZigBee可采用星状、树状和网状网络结构,由一个主节点管理若干子节点,最多一个主节点可管理254个子节点,同时主节点还可由上一层网络节点管理,最多可组成65000个节点的大型网络。

(6)高安全性,ZigBee提供了三级安全模式,包括无安全设定、使用访问控制列表(ACL)防止非法获取数据以及采用高级加密标准(AES 128)的对称密码,以灵活确定其安全属性。

基于上述特点可看出ZigBee主要应用于短距离范围内并且数据传输速率不高的各种电子设备之间,其典型的传输数据类型有周期性数据(如传感器数据)、间歇性数据(如照明控制)和重复性低反应时间数据等。因此ZigBee技术十分适合应用于智能家居系统之中。

2 ZigBee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前景

目前,ZigBee的开发以大厦自动化设备、产业、医疗及家庭自动化等领域为目标。尤其在自动仪表领域,ZigBee拥有很高的关注度。市场调研公司In-Stat预测,支持ZigBee及IEEE802.15.4的芯片组的合计供货量到2011年将从06年的500万个增至1亿2000万个。但在智能家居市场,由于竞争技术较多,ZigBee成为唯一标准的可能性很低,但因为自身的技术特点,发展前景还是值得期待的。另一家市场调研机构ABI Reserch对ZigBee技术持有非常乐观的态度。该公司的一份预测数据显示,2005年到2012年,ZigBee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3%,而到2012年ZigBee市场份额将达3.5亿。目前国际上智能家居领域专家们的共识是,ZigBee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将不可阻挡,但是多种无线技术并存的局面将会持续比较长的时间,能否完全取代其它技术,成为智能家居领域的首选,还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进一步完善技术,加快标准化的脚步。,前景展望。

3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智能家居的数量也会越来越多,Zigbee技术与智能家居系统的结合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探讨了该技术在智能家居系统中的应用,并对技术的应用前景做了展望。这种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很强的应用性,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由Zigbee技术延伸而出的设备投入应用,并将极大地改善我们的生活。,前景展望。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是,虽然目前我国智能家居中所使用的系统及产品大多被国外的大公司所垄断,但是ZigBee技术的出现将给我国开发自主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智能家居系统及产品提供一个崭新的契机。

参考文献

[1]吕九一,陈楠.基于Zigbee技术的家庭无线传感网络应用研究[J],科技广场,2009,第 11期

[2]白建波,张小松,路诗奎.ZigBee技术及其在楼宇自动化系统中应用的思考[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6,第1期

[3]飞思卡尔中国有限公司.飞思卡尔的802.15.4ZigBee——轻松实现无线连接[J].半导体技术,2004(7):80~81

[4]ZigBee Alliance.ZigBee Specification[M].2007.

[5]王永春.Zigbee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9,第1期

无线电技术论文第8篇

关键词:配网;线损;管理

中图分类号:TU8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配电网电能损耗率简称,线损,是指以热能形式散发的能量损失。电能通过导线、变压器等设备会在一定的时间内产生耗损。随着我国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国家企业和居民的用电量及需求都不断提高,电网建设的加快和负荷的增长都试电能在输配设备中产生损耗加大,这不仅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和经济收益,同时也对节能减排有了负面影响。为响应国家号召,减少电费支出、提高效益的同时节约能源,一定要对配网线损的问题加以重视。本文就从线损的含义和计算方法着手,分析配网线损产生的原因,并因此提出降损的具体措施,为日后电力行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1、配电网线损

1.1线损的含义及我国配电网线损的现状

线损是电能产生的有用功电能、无用功电能以及电压损失的总称,习惯是多指有用功电能损失。配电网的线损主要可分为技术线损和管理线损。由于城市工业化的加快,居民用电也在增加,同时原有的纵贯式配电线路设备更新和改造难度大导致无法满足城市的大幅增加的供电量。目前我国的配电网线损率相比一些发达国家来说还是比较高的,每千瓦时的平均供电损耗比发达国家多50g左右,线损率也高2%-3%。随着负荷的增长,我国配电网规模在扩大,但是10kV的线损率指标仍比较高,应该运用科技手段来降低线损,提高电力企业的经营和效益。

1.2理论线损的计算方法

理论线损是指利用配电设备参数和负荷特性来计算电能从发电厂输入到用户过程中产生的损耗。理论线损的计算可以分析出电能损耗的分布情况和出现的问题以此来达到合理降损的目的,提高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常见的计算理论线损的方法有均方根电流法、平均电流法等。首先是均方根电流法:可以采取代表日24小时内正点负荷产生的电损来计算。

均方根电流的计算为:Ieff=[(I12+I22+……+I242)1/2]/24

则架空线路的损耗 :A=3³Ieff2Rt³10-3

变压器损耗:AR= PK(Ieff/IN)2t

其次是平均电流法:其计算公式是利用均方根电流与平均电流的等效关系进行能耗计算的。

损耗电量计算式为 :A=3Iar2K2Rt (其中,Iar 为代表日负荷的平均电流,K为均方根电流Ieff与Iar 的比值。)

2、配电网线损的影响因素

2.1产生管理线损的因素

一是抄、核、收质量的影响。抄表工作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线损率的统计与核算。随着一户一表的管理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抄表工作量的增加导致抄表准确率和到位率都被影响,所以应该加强对抄、核、收工作人员的责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电能计量的影响。电能计量装置不仅要配置正确,还有配备严格的管理才行,按规格控制计量装置的施工质量,避免接线错误,对电能表的轮换和校验工作要有机会的管理和落实。三是反窃电的影响。目前,窃电行为也是造成配电网线损率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个别线路、配电台区等出现了窃电量大幅增加的趋势,这是一种非法侵占电能的现象,一定要严格对待加强管理。

2.2产生技术线损的因素

一是配网结构和输配电设备对技术线损的影响。比如配电线路导线的截面大小不适合,电能的铜损增多,用户端的电压质量也收到影响。配电变压器也应布局合理,防止配电长期空载和超载运行。二是计量设备的影响。计量装置中电能表、二次接线和互感器等环节的计量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配电网的线损量,也会影响供电企业的售电量。因此电能表应该合理的有针对性的做出配置选择,比如对于照明用户,应推荐高精度的电能表来准确计量;而对于大、中用户就要采用专用的电能计量柜或者计量箱。三是无功和电压的影响。无功的流动也会产生有功损耗,电压也会对线损产生直接的影响。

3、对于配电网降损的几点措施

3.1降低配电网管理线损的降低措施

首先要加强组织的领导,完善线损的管理制度。只有线损的管理和考核体系足够完善和健全才能及时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将管理指标落实到个人,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意识。其次要加强计量管理。尽量采取计量表集中装置,既能方便管理也能有效避免窃电现象。同时也要定期的进行计量设备的校验和巡视。再次是对抄、核、收的工作加以规范。很多由于工作人员在抄表工作中出现错抄、漏抄等现象导致了线损分析中出现误差,因此要规范这些工作,指定抄表管理制度,要求抄表人员做到按时、精准,核算环节也要细致无误。最后要做到周期性的对线损统计进行分析和考核,掌握指标的完成情况,并对线损较高的线路是否出现质量问题、窃电行为和无功补偿进行查看和讨论,由此确定今后降损的工作方向。

3.2降低配电网技术线损的措施

首先要合理的规划,对电网的布局要以容量小、半径段和布点密集为原则,减少因供电半径不合理而造成的技术线损;对于导线要选择截面较粗的,这样的导线电阻较小自然产生的线损也越小;其次配电变压器的选择也要注意,采用低压电容器摒弃高压耗能的电容器,其安装位置也要尽量接近负荷中心、地势高安全的位置;再次是要重视对无功电能的就地补偿,可以采取变电所集中补偿、用电设备随机补偿、配变线路固定补偿等措施,不仅一定程度的降低线损,还能提高线路的传送能力及电压的质量。同时也要提高计量装置的准确度,针对不同的用户需求及性质来选择不同的计量设备。最后理论线损的计算工作也要更加准确,做到真实了解当地线损的实际情况,为线损管理分析和电网电压、无功分析等提供依据。

4、 结语

供电企业、配电网是我国电网改造的重要组成,但由于配电网的辐射网网架的截面积较小等因素,导致配网线路损耗比较严重,线损直接反应了供电企业的电力管理水平,如果配网线损率过大,势必会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这对能源的节约和企业的发展是不利的,应该采取科学的降损措施。配电网线损管理在操作上是一个很庞大的工程,必须对线损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有很系统和准确的把握,严格的在技术和管理上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降低配电网损耗。本文就通过对配电网线损当前状态和形成原因作为着手点详细分析了其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几点可行性对策来作为降损措施,为电力企业顺应当前两网改造的大趋势,全面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效益以及为降损工程更加完善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王永红. 关于配电网线损分析与管理系统的探讨[J].黑龙江电力, 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