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文

外国语文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Foreig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杂志简介:《外国语文》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50-1197/H,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学术前沿专栏_国防语言能力与战略研究、外国文学与文本研究、外国语言研究、翻译研究、外语教育与教学论坛

主管单位: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
国际刊号:1674-6414
国内刊号:50-1197/H
全年订价:¥ 202.00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重庆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08
复合影响因子:0.82
总发文量:1935
总被引量:17917
H指数:38
引用半衰期:5.5455
立即指数:0.0546
期刊他引率:0.9649
平均引文率:14.2623
  • 詹姆逊的“社会形式诗学”及其评价

    作者:张谡 刊期:2017年第03期

    詹姆逊文化批评要“永远历史化”:首先要发掘“缺场的原因”,然后再纳入社会的视域,最后进入最广泛意义的历史领域,也就是文本变成社会文本的过程。社会形式诗学的理论有多个理论来源,“社会形式诗学论”是詹姆逊作为新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理论创新。但社会形式诗学具有明显的理论缺陷:许多概念范畴混杂,意义不够清晰;历史与文本的关系具有黑格...

  • 爱伦·坡的“物”叙事:重读《厄舍府的倒塌》

    作者:唐伟胜 刊期:2017年第03期

    在爱伦·坡《厄舍府的倒塌》中,主人公罗德里克·厄舍(Roderick Usher)为什么会患精神病?厄舍府为什么要倒塌?迄今为止的相关阐释几乎完全忽略了小说对物件的描写。事实上,小说自始至终都让读者体验到“物”的消极力量,这种力量与“高贵”的罗德里克形成了巨大张力,消磨了他的“理性”,使他在长期的自我怀疑中变得神经紧张,终于在自己的孪生妹...

  • 主体性缺失:英美现代主义诗歌中的都市人群像

    作者:王庆 刊期:2017年第03期

    黑格尔认为现代世界的原则就是主体性的自由。人的主体性的自由是启蒙现代性规划的目标,但是现代性的发展并没有遵循主体性自由这一原则,而是走向了相反的方向。英美现代主义诗人聚焦于现代都市人的生存状况和精神世界。然而,他们所刻画的都市人群像,既没有堂吉诃德的勇猛,也没有哈姆莱特的智谋,而是一群内心空虚、主体性缺失的都市小人物。在某...

  • 诗人作为“代表性人物”的思想传承——论爱默生诗学对金斯堡诗歌创作的影响

    作者:鲜于静 刊期:2017年第03期

    美国诗人爱默生与金斯堡在迥然不同的历史时期进行诗歌创作,但是爱默生的诗歌和诗学理论无疑对金斯堡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爱默生关于诗人作为“代表性人物”的观点使金斯堡认识到了作家的责任与使命,这两位作家作品的相通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诗人对社会主流文化的挑战,诗歌的民族性及其唤起民众觉醒的功用,“催生韵律”的个性化表...

  • 权力规训下的生存图景——《诚惶诚恐》的福柯式解读

    作者:杨晓莲; 黄燕娇 刊期:2017年第03期

    《诚惶诚恐》是比利时女作家阿梅丽·诺冬最著名的小说之一,作家以西方眼光描绘日本社会现实,给西方文化中心主义者一次重新审视日本文化的机会。本文试图用福柯的权力理论对《诚惶诚恐》做深入细致的解读,围绕权力对人物的话语和身体的规训,以及主人公在困境中对权力规训做出的反抗,进一步探寻权力规训的方式和影响,希望能为现代人如何在权力规...

  • 论《教授之屋》中的地理景观

    作者:任冰 刊期:2017年第03期

    人文主义地理学主张通过人的意识、感知和体验来研究人地关系,并把文学中的景观视为一种主观体验的表达。本文以这一概念为视角,考察美国作家薇拉·凯瑟的代表作《教授之屋》中的地理景观书写。在凯瑟笔下,主人公圣彼得教授采用对比手法进行叙述,将方山景观和都市景观分别表现为精神家园和异化空间,并通过前者所蕴含的精神力量来消解后者所代表的...

  • 《讲故事?听故事!》的叙事移情策略分析

    作者:钟秀妍 刊期:2017年第03期

    依据苏珊·金的“策略性叙事移情”理论解读海地裔美国后殖民小说家艾薇菊·丹提卡(Edwidge Danticat)的短篇小说集《讲故事?听故事!》(Krik?Krak!),可以发现后殖民小说家如何成功地运用多重策略性叙事移情手法,使文本产生移情功效,激发多元读者群的情感共鸣。这一研究同时揭示了认知理论可以为理解移情提供新的方法,达到对文本更深的理解。

  • 叙事中探索图像文化:詹妮弗·伊根小说《塔楼》研究

    作者:聂宝玉 刊期:2017年第03期

    在小说《塔楼》中,伊根创新地以男性声音讲述故事,以开放的结局颠覆传统叙事,这不但赋予了哥特式小说新的活力,也形成了文本是要由作者掌控的独特风格。《塔楼》采用元小说叙事的方式,小说中正在讲述故事的人物声音往往被另一叙事者打断。然而,伊根颠覆传统哥特式小说叙事的同时又保持叙事的完整性和人物刻画的多样性,小说人物都被刻画得有血有...

  • 安倍晋三联大演讲与日本“争常”——充满“擦抹”的国家形象

    作者:李丰 刊期:2017年第03期

    争取使日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安倍政府外交的基本目标之一,同时也是安倍在联大演讲的最终目的。本文从信息的选择和处理角度分析安倍的演讲如何使用“擦抹”(Erasure)策略,刻意回避日本犯下的战争罪等方面的重要信息,旨在将日本塑造为和平爱好者和人道主义援助者。

  • 第三届认知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全国认知诗学学术研讨会会讯

    刊期:2017年第03期

    为推动认知诗学与认知文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由全国认知诗学研究会举办、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承办的第三届认知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全国认知诗学学术研讨会将于2017年11月18—19日在北京召开。届时,Mark Turner、Peter Stockwell、Liza Zunshine、Charles Forceville、Nancy Eastedin、Ellen Spolsky等国外知名学者将应邀与会。

  • 定位理论与芬兰国家形象构建——以芬兰总统联大演讲为例

    作者:李颖 刊期:2017年第03期

    本文以芬兰总统尼尼斯托在70届联大上的演讲为语料,采用定位理论分析其演讲话语策略。作者通过分析不同议题中的叙事框架和言语行为,论述了芬兰如何改变自身在联合国中的定位,从而为本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寻求更多的本国权利;进而阐释了尼尼斯托如何在国际舞台上构建新的国家形象——“联合国的坚定支持者,国际责任的切实承担者,国际冲突解决新...

  • 话语历史分析法与挪威国家形象构建——以挪威首相第70届和第71届联大演讲为例

    作者:李菁菁 刊期:2017年第03期

    本文运用话语历史分析法,对挪威首相埃尔娜·索尔贝格(1)在第70届和第71届联大上的两次一般性辩论演讲进行互文性分析。研究发现:索尔贝格演讲中的互文现象传递出挪威国家意识形态,构建出挪威重视人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西方发达国家形象。

  • 话语修辞与英国国家形象构建——以英国外长第70届联大演讲为例

    作者:聂薇 刊期:2017年第03期

    本文以英国外长菲利普·哈蒙德(Philip Hammond)第70届联大演讲为语料,通过话语修辞分析,展示英国外长如何构建英国国家形象。研究发现,他巧妙地运用了亚里士多德修辞理论(诉诸人格、诉诸情感、诉诸逻辑)成功塑造了英国是“国际组织的建设者、人类福祉的贡献者和国际正义的维护者”的国家形象。

  • 社会行为论视阈下的机构性会话分析——以司法话语为例

    作者:张法连; 张建科 刊期:2017年第03期

    会话分析作为语用学研究的重要分支之一,具有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而社会行为论则是其中新兴而独特的一员。司法话语是一种典型而重要的机构性会话,是司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法律语言研究中的关注热点。本文在对机构性会话和司法话语进行界定,以及对机构性会话分析的主要研究方法进行回顾的基础上,介绍社会行为论这一会话...

  • 诗歌语言话语分析的认知整合框架:以谢默斯·希尼的《传神言者》为例

    作者:项成东 刊期:2017年第03期

    本文主要探讨认知语言学与诗学之间的关系,并在“多样化的统一性”美学原则的基础上,考察了概念整合理论及其相关理论能为诗歌分析提供哪些有用的资源。通过对西蒙斯·希尼的诗篇《传神言者》的分析,本文作者认为概念整合理论可以用作诗歌分析的理论框架,可以为诗学研究提供系统的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