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文

外国语文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Foreig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杂志简介:《外国语文》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50-1197/H,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学术前沿专栏_国防语言能力与战略研究、外国文学与文本研究、外国语言研究、翻译研究、外语教育与教学论坛

主管单位: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
国际刊号:1674-6414
国内刊号:50-1197/H
全年订价:¥ 202.00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重庆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08
复合影响因子:0.82
总发文量:1935
总被引量:17917
H指数:38
引用半衰期:5.5455
立即指数:0.0546
期刊他引率:0.9649
平均引文率:14.2623
  • 德国浪漫文学概念辨析

    作者:冯亚琳 刊期:2004年第03期

    针对有关西方浪漫主义学术讨论中概念泛用的问题,试图将“浪漫”暂且从其两百年历史的重负之下解脱出来,考察这一概念在德国浪漫诗人那里所具有的美学旨趣和意义,认识它作为一个纯美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同时通过分析德国浪漫文学与传统文学之间的关系来探询前者的自我理解与定位。结论是:德国浪漫文学的自我定位过程实际上是一种不断寻找精...

  • 浪漫主义的整体主义思想及其对19世纪上半叶俄罗斯美学思想的影响

    作者:朱达秋 刊期:2004年第03期

    整体主义是浪漫主义世界观的根本原则之一。浪漫主义的整体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是德国浪漫主义者,特别是耶拿浪漫派。浪漫主义的整体主义思想对19世纪上半叶俄罗斯美学思想的发展影响极深,综合主义的世界观,艺术的民族性和全人类性的辩证统一,全面的人等整体主义思想成为19世纪上半叶俄罗斯浪漫主义美学思想和艺术创作的深刻主题。

  • 华兹华斯《序曲》溺亡片段分析

    作者:张智义 刊期:2004年第03期

    华兹华斯以深沉的人文关怀之情,发挥想像的作用,对审美客体进行修正,以获得道德和宗教的顿悟和美的感受。此外,在分析德·曼解构理论的基础上,试图求证《序曲》中的溺亡片段深刻地反映了诗人追求诗语之永恒意义的努力,探讨华兹华斯诗学的美学要义。

  • 浪漫主义在通俗文学中的体现——现代武侠小说中的浪漫主义因素

    作者:高岚 刊期:2004年第03期

    纯正的浪漫主义精神在传统文学中已经低迷,但是在中国的武侠小说中,却仍然欣欣向荣。从表现手法和文学思想为切入点论证现代武侠小说中的各种浪漫主义因素,并从中国古典文学的浪漫主义传统和西方19世纪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两个方向探讨浪漫主义在现代武侠小说中的体现。旨在论证纯正的浪漫主义精神并没有消亡,而是以另一种方式发展了自己。

  • 全国英国文学学会第五届年会将在福州举行

    刊期:2004年第03期

  • 布宁的“乡村”艺术体——浅析《乡村》中浪漫主义因素与现实主义因素的融合

    作者:姚霞 刊期:2004年第03期

    从布宁对俄罗斯乡村的艺术表现视角和表现手法入手,剖析布宁对俄罗斯民族劣根性及其神秘力量的深刻洞察,探讨人的生存状态、生死和生命的意义等全人类的、永恒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艺术表现手法揭示布宁创造的“乡村”艺术体中浪漫主义因素与现实主义因素的融合。

  • 20世纪中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概观(上)

    作者:陈国恩 刊期:2004年第03期

    现代浪漫主义思潮是自由精神普遍深入到情感领域的产物。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萌芽于20世纪初,到“五四”达到高潮。由于社会革命的兴起,“五四”浪漫主义思潮发生分化。但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并没有消失,而是在低谷中探索,它大致沿着两条途径发展,一是由“五四”浪漫主义蜕化出30年代的田园牧歌型的浪漫主义,再到40年代浪漫主义...

  • 中国莎学史上的“延续期”——《中国莎学简史》自补遗之二

    作者:孟宪强 刊期:2004年第03期

  • 英语诗歌文体的语用策略

    作者:罗益民 刊期:2004年第03期

    众多文学理论家主张诗歌的语用目的,或称诗歌的功能是教化、怡情、摹仿、自我表达或者诗作为纯艺术的形式而存在。至于诗歌的语用目的究竟是什么,迄今难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其实,上述诗歌的语用功能是存在的,但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其首要任务是审美,即诗必须首先是诗。为达到这一目的,诗歌必须采取不同于其它文学样式的语用策略。对于...

  • 浸润与超越——《圣经》中智慧文学的来源与演变

    作者:周骅 刊期:2004年第03期

    《圣经》中智慧文学接受了古代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以及古埃及文明的浸润与影响。早期的智慧文学既有对古巴比伦宗教哲理诗的借鉴,也有对古埃及教谕文学的吸收;后期的智慧文学中对“智慧”的思考实现了由知性范畴向伦理范畴、由现象论向本体论的转化,这一转化既与希伯来民族对智慧本身的进一步思考相关,也与希腊哲学中逻各斯概念的影响和...

  • 艾米莉·迪金森的反叛

    作者:岳凤梅 刊期:2004年第03期

    在女性主义评论家笔下,迪金森是以一个疯女人、同性恋者、反动的女人这些反叛形象出现的,分析迪金森一生当中最为引人注意的三个行为——拒绝加入教会、隐居、只穿白衣的深层动机,阐释迪金森作为一个思想独立的女人对父权社会的一贯反叛。

  • 现实主义的新发展——评格雷厄姆·格林小说艺术的基本特色

    作者:张莉琴 刊期:2004年第03期

    格雷厄姆·格林是20世纪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其作品的基本特色表现为惊险的小说情节同严肃的道德主题的完美结合、“格林兰”的个性化背景以及独特的电影技巧。格林的创作推动了现实主义文学在20世纪的新发展。

  • 穿越时空的隧道——浅析弗吉尼亚·伍尔夫在《达罗威夫人》中的时间意识

    作者:朱丹亚 刊期:2004年第03期

    弗吉尼亚·伍尔夫在《达罗威夫人》中对时间作了仔细的表述。在此书中,视觉焦点经常在时钟时间和内心时间之间转换,人物意识的流动穿越时间钟点犹如穿越隧道。本文系统地分析了伍尔夫在此书中的时间感受,揭示了她独特的时间意识:即时问的跳跃性、凝滞性、选择性和象征性。

  • 迷途的天使——灵与肉的撕裂

    作者:赵婉 刊期:2004年第03期

    被誉为日本近代现实主义杰作的长篇小说《一个女人》,从表面看异贯穿作品始终,但实际上还流淌着一股同的暗流。在现实生活中,这两种爱在既是女人又是女儿、母亲、姐姐多重身份的叶子——美丽而高傲的女主人公身上却没能得到和谐统一,理智与情感的纠葛使她常陷入迷惘之中。

  • “我不是施蒂勒!”——马克斯·弗里施日记体长篇小说《施蒂勒》体现的自我认同问题

    作者:冯小俐 刊期:2004年第03期

    自我认同问题是马克斯·弗里施成名长篇小说《施蒂勒》最重要的主题。借助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成果,以“角色”和“画像”为切入点,分析该作品体现的“自我认同问题”,可以更好地理解评论界把该小说誉为“社会小说”的原因,因为心理学研究的自我认同问题实质上也是当今世界的一个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