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研究

外国文学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Foreign Literature Studies

杂志简介:《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060/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中外学者对话:殖民与后殖民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当代化研究、文学跨学科研究、文学伦理学批评、东西方文学的交流与互鉴

主管单位:教育部
主办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国际刊号:1003-7519
国内刊号:42-1060/I
全年订价:¥ 208.00
创刊时间:1978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37
复合影响因子:0.43
总发文量:1530
总被引量:11813
H指数:41
立即指数:0.0213
期刊他引率:0.9752
平均引文率:10.3121
  • 传记伦理:纳代尔教授访谈录

    作者:石苗苗 刊期:2017年第06期

    伊拉·纳代尔是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英语系教授,出版多部传记,并对传记文学进行了深入研究,近期有《指印与影像:传记事实的小说创作》(2014)及《父亲与女儿:莱斯利·斯蒂芬和弗吉尼亚·伍尔夫》(2016),目前正在进行菲利普·罗斯的传记研究。‘石苗苗2017年在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访学期间,与纳代尔教授进行了访谈。采访主要...

  • 事件性视野中的文学伦理学批评

    作者:刘阳 刊期:2017年第06期

    事件集中了文学伦理,因为事件作为叙述与被叙述之事的张力,是主体意识到视点相对性而走出大叙事的产物,它只在文学思想方法的运作中才实现,并由此因视点的受限及其在限制中的文学创造而必然触及伦理。晚近人文学术的事件性视野,不仅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精神相通,而且被后者进一步激活与创造。视点的纵向受限层次与横向受限类型,都为此提供...

  • 事件与文学理论生产

    作者:刘岩; 王晓路 刊期:2017年第06期

    “何谓文学”和“何谓阐释”是位于文学研究核心的两个基本问题,各种文学理论的旨归均试图回答上述问题。由于文学自身的变化以及批评视角的转移总是与某一历史时段的社会文化语境相关,因此,社会文化中的各种“事件”往往成为文学理论生产和文学批评实践的重要结点。将文学批评置于“事件”的视阈中加以透视,可以打破孤立看待批评理论现象的...

  • 古罗斯文学的品性

    作者:兰钦; 田洪敏 刊期:2017年第06期

    古罗斯文学是一种特殊的现象,其特点是不注重美学功能以及作者的自我表达,不刻意美化个人写作风格、个人修养以求显示文风高雅,拒绝虚构与发笑。而且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在古罗斯文学中并不存在世俗文学体裁,古罗斯文学并非是一个囊括各类艺术体裁的体系。其特殊性还在于它是被作为一种同神有关的语言被了解,作者类似于“抄书吏”,其任务就...

  • 被忘记的苏联文学及其历史遗产

    作者:科尔帕基季; 田洪敏 刊期:2017年第06期

    苏联文学是一种特殊的文学、美学和社会历史现象。作为苏联时代的主要文学流派,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美学具有独特的历史渊源与阶段变迁,这直接决定了它对国家文学进程的影响。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苏联文学建构了属于自己的文学经典。高尔基、马雅可夫斯基、阿·托尔斯泰、法捷耶夫、肖洛霍夫、特瓦尔多夫斯基、西蒙诺夫等人,成为今天讨论苏联...

  • “含泪的笑”之“形而上的意蕴”--果戈理艺术“肖像”剪影

    作者:周启超 刊期:2017年第06期

    经由一代又一代批评家对果戈理文学遗产的持续开采,果戈理之丰厚与多彩的艺术“肖像”被多维度地展现出来。果戈理艺术之最大的闪光点,就是他善于对存在的形而下与形而上层面予以双向度呈现,善于对现实生活令人发怵的被肢解与被分化过程予以艺术的揭露,善于对完整生命令人震惊的被碾碎被窒息过程予以生动的展示,善于对生存意义之荒诞可怖的...

  • 当代俄罗斯文学中的物性书写:以弗·马卡宁为中心

    作者:田洪敏 刊期:2017年第06期

    灵魂书写是俄罗斯文学的自觉选择,这种选择远大于其他国家。寻找新的文本批评,审视文学阅读中关注重大历史事件与文学之间的事实关系研究,从文学本身出发寻找新的批评方法成为当代俄罗斯文学进程中的一种趋向,并且最终在1990年代苏联解体后,西方文学理论集体涌进新俄罗斯的语境下得到言说。文本新力量的来源之一即被认为是来自文本的物质性...

  • “俄国想象”与近代中日对俄罗斯文学的引介

    作者:王胜群 刊期:2017年第06期

    近代中日两国对俄罗斯文学的引介,都内置于与西方错综复杂的关系之中,并且紧密关联着各自的现代化焦虑及其影响下的“俄国想象”。在明治时期的日本,俄国作为西方之外的另一个他者,提供了对西方现代性的补充乃至反思、抵抗的想象;而俄罗斯文学因其在西方的影响力成为明治日本的关注对象,又在其西式现代化道路上被引为象征性的补偿。相较于...

  • 20世纪初的英美诗歌:美学追求和商业市场之间的博弈与协调--从芝加哥《诗刊》草创时期办刊策略说起

    作者:王庆; 董洪川 刊期:2017年第06期

    20世纪初,英美文学发展处在一个急剧变化的历史转型时期,数以百计的先锋文学“小刊物”应运而生。这些“小刊物”在英美文学现代性展开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这个时期文学变迁境况的晴雨表。1912年创刊于芝加哥的《诗刊》,作为英美现代主义诗歌的前沿阵地,在“小刊物”中最具代表性。但是,作为“小刊物”的《诗刊》只是少数文学精英...

  • 走向沉寂--《死亡之匣》中的熵化人生

    作者:任晓晋; 张莉 刊期:2017年第06期

    本文以“熵”这个描述封闭系统中有效能量不断转化为无效能量、有序状态不断趋向于混乱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分析桑塔格的小说《死亡之匣》中主人公迪迪的生命历程,解读其中反映出来的六十年代美国人“一切都垮掉”的熵化人生。外部生存环境的高熵状态迫使迪迪退入封闭的内心世界,高度熵化的信息增加了迪迪封闭的心理系统中的不确定感。迪迪意识...

  • 路西法效应与恶的演绎:文学伦理学视阈下的《石头面孔》

    作者:庞好农 刊期:2017年第06期

    威廉·加德纳·史密斯在《石头面孔》里从去人性化、敌意想象和群体迷思三个方面描写了美国和法国社会发展中的路西法效应,揭示了人在系统力量和情境力量的高压下所遭遇的生存窘境和伦理认知窘境,抨击了种族主义者和女权践踏者的暴行。他以美国黑人和巴黎客居者的双重身份,探索种族偏见和种族歧视的地域性和非理性,并且通过对欧洲种族状况的描...

  • 美国文学中的摩门文化与摩门形象

    作者:袁先来 刊期:2017年第06期

    经过180多年的发展,摩门教已经从一个美国本土宗教逐渐发展成具有世界性影响力的宗教文化,而且一直以来都是美国文学中的焦点话题。丰富文学史料的解读,显然有助于对摩门教与美国主流社会之间漫长而动荡的关系的理解:摩门教最初所挑战的不仅是清教传统与宗教现状,更是当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所带来的社会分化困境,然而受到主流文...

  • 《专使》中的伦理选择与伦理结的生成和解构

    作者:王跃洪; 余宗茹 刊期:2017年第06期

    本文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分析了亨利·詹姆斯《专使》中薇欧娜特夫人和查德·纽瑟姆的斯芬克斯因子及刘易斯·兰伯特·斯特莱瑟的伦理选择,揭示了作品中伦理线及伦理结的形成和解构过程,旨在探讨主人公的伦理道德变化、这些变化所带来的伦理拯救以及欧洲和美国伦理意识冲突和融合的社会原因。詹姆斯通过对以斯特莱瑟为代表的美国和以薇欧娜特...

  • 谁是世界文学:英语世界还是非英语世界?--以拜伦在英语与非英语世界的评价反差为中心

    作者:高旭东 刊期:2017年第06期

    拜伦在英语世界与非英语世界的评价差异巨大,在拜伦同时代的布莱克、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雪莱、济慈等五位诗人中,英语世界的评价是华兹华斯艺术成就最高,拜伦最低;然而在非英语世界,拜伦却得到了远远超过其他五位诗人的赞誉,甚至其他五位诗人的影响相加都不如拜伦一人,而且赞美拜伦并受其影响的多是泰坦式的诗人与作家,包括德国的歌德...

  • 是否存在苏格兰文学:“英国文学”框架下苏格兰性之表达问题

    作者:宋达 刊期:2017年第06期

    英格兰学界主导的英国文学史研究,将统一的“英国文学”视为理所当然,回避1707年《联合法案》之前存在独立的苏格兰文学,掩饰苏格兰文学在此后联合王国进程中并未销蚀的事实。在“英国文学”框架下,苏格兰作家所表达的民族认同被“英国”概念所掩饰、作为代表苏格兰标志的民族符号被视为地方现象、英格兰英语替代苏格兰传统语言并使之方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