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研究

外国文学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Foreign Literature Studies

杂志简介:《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060/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中外学者对话:殖民与后殖民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当代化研究、文学跨学科研究、文学伦理学批评、东西方文学的交流与互鉴

主管单位:教育部
主办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国际刊号:1003-7519
国内刊号:42-1060/I
全年订价:¥ 208.00
创刊时间:1978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37
复合影响因子:0.43
总发文量:1530
总被引量:11813
H指数:41
立即指数:0.0213
期刊他引率:0.9752
平均引文率:10.3121
  • “毛主义”与西方理论——弗雷德里克·杰姆逊教授访谈录

    作者:颜芳 刊期:2017年第02期

    弗雷德里克·杰姆逊教授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家和文化批评家之一。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研究"重大课题的组成部分,本访谈围绕该课题的相关议题展开。在访谈中,杰姆逊教授指出将农民作为历史主体以及平民主义是"毛主义"对西方具有吸引力的两大特征,随后他就的《延安讲话》、辩证法思想、人民概念、实践概念等发...

  • 论《诗歌的黑音》中伯恩斯坦的先锋诗学

    作者:黎志敏 刊期:2017年第02期

    本文以对伯恩斯坦的新著《诗歌的黑音》的评论为契机,反思并总结了作为美国语言诗派领头羊的伯恩斯坦的三大先锋诗学原则,分析了其对于西方先锋诗学之重大贡献。本人认为伯恩斯坦的三大先锋诗学原则是:其一、永不停息的探索;伯恩斯坦在诗坛已经功成名就,不过他不改初衷,指出先锋诗歌的旅程"没有终点",仍然继续着自己的诗学探索。其二、重视组...

  • 观亦幻:约翰·阿什伯利诗歌的绘画维度

    作者:张慧馨; 彭予 刊期:2017年第02期

    美国当代诗人约翰·阿什伯利把对现实的思考建基于对艺术世界的沉思上。他的诗很难带有非个人化、政治化、情感化的倾向,很多诗都是艺术化的结果,其中尤以绘画为重。他的诗歌创作与绘画犹如孪生,水乳交融,但并不止于对绘画形式天真般的模仿,而是超越了模仿,展示出与绘画相似的审美意境,其中隐藏着从抽象表现主义画派提取的对无意识的追寻,文本表...

  • 伦理视野中的小说视角

    作者:江守义 刊期:2017年第02期

    小说视角有其伦理内涵。就对视角的关注而言,视角的关注过程同时也是伦理选择的过程;就视角的意图伦理而言,不同视角的运用是为了不同的伦理效果;就视角的接受伦理而言,视角的"装饰性"、"沟通性"和"劝说性"等修辞意义都与伦理有关;就视角价值的实现而言,作者和读者基于意识形态上的认同,表现为意图伦理和接受伦理的互动,表现为一种伦理交...

  • 伦理悲剧中的预言与犯罪:重读《麦克白》

    作者:郭雯 刊期:2017年第02期

    本文试以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解读《麦克白》,重新探讨女巫预言的作用和犯罪的过程,指出戏剧实质为伦理悲剧。女巫的预言对于伦理结的预设起了重要作用,麦克白听信了女巫的预言采取行动,使整部悲剧围绕"弑君篡位"这条伦理主线展开。而在这条伦理主线上,又逐渐生出其他伦理结,比如麦克白杀死班柯、追杀班柯后代、杀害苏格兰贵族麦克德夫家人,以...

  • 迷惘与失落:《人的污点》的伦理学阐释

    作者:张龙海; 赵洁 刊期:2017年第02期

    美国当代作家菲利普·罗斯在创作中注重对艰难生存环境下的人物命运进行反思。《人的污点》以美国当代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笔下人物的遭遇和思考,深刻揭露了当今美国的社会现状和底层人物在伦理困境中的挣扎与辛酸。而文学伦理学批评关注文学文本的伦理道德主题,通过解析文本中的各种伦理现象,重新审视人性和社会现实。本文从身份、欲望和死亡三...

  • 空间化历史、斯芬克斯因子与王权伦理:《狼厅》的伦理意义

    作者:严春妹; 束少军 刊期:2017年第02期

    当代英国女作家布拉里·曼特尔在其小说《狼厅》中,有意消解对亨利八世与凯瑟琳离婚案的既有认知,采用空间化的时间叙事策略将其重塑为一场由斯芬克斯因子失衡所致的伦理事件。由于亨利的双重伦理身份,其兽性因子的膨胀不仅使他本人深陷欲念之中而惶恐不安,也使民众的民族身份焦虑感在国王伦理选择中进一步凸显与激化。离婚案的最终解决扭转了一...

  • 雷蒙德·钱德勒的侦探小说对村上春树都市物语的影响

    作者:张小玲 刊期:2017年第02期

    村上春树在早期对雷蒙德·钱德勒侦探小说的评论中,鲜明地揭示了都市物语与国家意识形态的深刻联系,村上的初期作品也不乏对国家意识形态的批判。评论界一般认为,村上早期作品对社会问题采取了"疏离"态度,这一观点是不全面的。其次,村上赞赏钱德勒侦探小说对主人公"自我"问题所采取的"搁置"态度,因为日本近代文学过于重视"自我"这一主题,...

  • 界限之辨:克洛代尔与中国的对话

    作者:周皓 刊期:2017年第02期

    本文以"界限"问题为线索,将法国诗人保尔·克洛代尔1907年的纲领性著作《诗艺》和1946年的艺术评论集《眼在听》联系起来,观察诗人诗学原则的确立和发展,以及在不同时期对东方思想的借鉴。在《诗艺》中,凭借"法国式的"、"清晰、牢固"的"界限",克洛代尔构建了自己基本的理论框架,有选择性地参考了中国"因空而生"的理论和阴阳的并置结构...

  • 中国的瓷器化——瓷器与18世纪英国的中国观

    作者:侯铁军 刊期:2017年第02期

    本文以瓷器(china)与中国(China)之间同音同形的密切联系为线索,审视18世纪英国人通过瓷器了解和想象中国的相关书写,分析它们如何利用瓷器表里不一、脆弱易碎的物性和有别于透视绘法的文饰,把中国化约为华而不实、不堪一击和野蛮怪诞的想象共同体。18世纪英国的中国观将中国"瓷器化",以此反衬并自我生产了这一时期英国的强大与文明。

  • 《拓荒者》中的纽约地方书写与美国边疆空间生产

    作者:郭巍 刊期:2017年第02期

    小说《拓荒者》描写了美国独立革命后纽约州小镇在四十年间的发展历程,作者赋予城镇空间以政治含义,用纽约州地方区域的繁荣景象折射美国推翻英国苛政、建立共和政体后所取得的成就,赞颂了开拓者在边疆小镇所进行的领土实践。本文从国家领土空间生产视角解读《拓荒者》,结合小说创作历史背景考察作者独特的边疆城镇空间叙述特点,分析美国在签署...

  • 莫里森《慈悲》对西方传统女性气质的伦理反思

    作者:隋红升 刊期:2017年第02期

    在莫里森的小说《慈悲》中,主人公弗洛伦斯曲折的成长历程一直倍受关注。已有的文献更多地聚焦于女主人公弗洛伦斯成长困境的内在因素,对影响和制约其思想和行为的外在社会文化因素则缺乏足够的关注。本文认为,西方传统女性气质这一伦理身份在弗洛伦斯的自我迷失及其成长困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破除该女性气质神话的迷雾、重构自我主体意识则...

  • 大团圆:霍桑的历史哲学与现实关怀

    作者:方文开; 刘衍 刊期:2017年第02期

    霍桑在《带七个尖角阁的房子》中通过书写大团圆结局,不仅表达了其罗曼司的想象维度,并据此提出了他的历史哲学:表面上迂回曲折的历史会在上帝的指引下呈现出一个更高层次的连贯秩序和幸福美满的发展模式,只有回归对上帝的信仰并成为能动的历史主体,人类才能推动历史在渐进的基础上实现螺旋式的辩证发展;而且表达了其罗曼司的现实维度:在内战...

  • 《活着》之能:吉尔曼自传的双重越界

    作者:刘开铃 刊期:2017年第02期

    本文分析美国第一波女性主义社会运动者吉尔曼的自传《活着》,重新诠释其内外区隔二元言说,再从日记与自传双重文类的面向,说明自传我与日记我逐渐融合,代表内在的生命与外在的生活逐渐合一;自传我成为最后的声音,并不表示吉尔曼成为"男的"女人;相反地,她以人类进步为人生职志的基础乃植基于女性日常生活经验,唯有促进女性进步,才可提升人类福...

  • 歌德小说《维廉·迈斯特的漫游时代》中文化记忆的展演与重构

    作者:冯亚琳 刊期:2017年第02期

    在"现代"萌动的19世纪初期,人们有一种强烈的回忆过往的需求,这一点也体现在歌德的老年小说《威廉·迈斯特的漫游时代》中。本文借助文化记忆理论视角,讨论该小说对传统的展演与重构。分析表明,无论是"圣·约瑟夫第二"对基督教记忆图像述行式的模仿,"叔父"对"历史遗物"的储存与归档,还是"教育省"对文化传统按需所取的重新编码和利用,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