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研究

外国文学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Foreign Literature Studies

杂志简介:《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060/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中外学者对话:殖民与后殖民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当代化研究、文学跨学科研究、文学伦理学批评、东西方文学的交流与互鉴

主管单位:教育部
主办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国际刊号:1003-7519
国内刊号:42-1060/I
全年订价:¥ 208.00
创刊时间:1978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37
复合影响因子:0.43
总发文量:1530
总被引量:11813
H指数:41
立即指数:0.0213
期刊他引率:0.9752
平均引文率:10.3121
  • 奥菲利亚的时代演变

    作者:大卫·贝文顿 刊期:2012年第01期

    《哈姆雷特》当然是关于哈姆雷特的剧目,但其他人物对于理解本剧以及主人公也是至关重要的。奥菲利亚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本文通过聚焦不同时代对于哈姆雷特和待奥菲利亚关系的处理方法的变化来考察《哈》剧的演变。这一关系的处理决定着哈姆雷特到底是应该被视为悲剧英雄,还是一个染上了他自己坚决痛斥的残忍和堕落人性的人。总之,哈姆雷特...

  • 哈姆莱特幻影——电影语言、摹本及文本鉴别

    作者:理查德·博特 刊期:2012年第01期

    文本批评是通过一种鉴别模式来从语言角度重构文本之本源,而电影改编研究则把文学即现代化了的编辑文本作为出发点。摹本对于我们对电影改编的理解却也是至关重要的。这种印刷本的摹本随处可见,却为什么就不能引起书志学家和哲学家的关注呢? 为什么仍然没有摹本史呢? 为什么没有被图书史家和图书设计师们关注? 为什么编辑、文本批评家以及解...

  • 唯物主义批评与莎士比亚研究

    作者:杨林贵 刊期:2012年第01期

    自20世纪以来,唯物论方法广泛应用到文学批评以及莎士比亚研究中。特别是60年代以来兴起的文艺批评流派,如新历史主义、文化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以及女权主义,在与新批评方法进行抗争的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唯物史观的影响,新历史主义更是从研究莎士比亚研究起家。运用唯物论方法的莎士比亚研究不仅考察其作品中体现的历史观和意识形态,而且...

  • “并未言明之事”:同性恋批评视角下的凯瑟研究

    作者:孙宏 刊期:2012年第01期

    近年来凯瑟被视为美国同性恋群体的代言人,西方同性恋文学传统的承袭者。她在作品里以不引人注目的方式处理同性恋,采用代码式的文本将真意传达给与她灵犀相通的对象。奥布赖恩发现凯瑟在"不带家具的小说"(1922)一文中论述的"并未言明之事"和王尔德所说的"不敢道出其名的爱"极其相似。虽然在主流社会的禁锢下凯瑟以暧昧的方式对同性恋进...

  • 《裸者与死者》中的犹太身份意识解析

    作者:季水河 陈娜 刊期:2012年第01期

    在《裸者与死者》中,诺曼.梅勒描写了二战时期现代犹太意识在美国军队的两种表现形式:犹裔犹太意识和犹裔非犹太意识。在战争和极权的夹击下,犹太士兵对"选民"身份、受难等犹太意识的不同价值取向,导致截然相反的命运结局。此外,诺曼.梅勒还通过悖逆式的理想人物虚构了第三类犹太意识:非犹裔犹太意识,表示了对犹太性普适化的美好愿望。

  • 以兽喻人:“莫格街凶杀案”中的反讽与犬儒主义

    作者:袁洪庚 刊期:2012年第01期

    在被誉为首篇现代侦探小说的"莫格街凶杀案"中,埃德加.艾伦.坡塑造的推理高手迪潘推论出"作案者"是一只猩猩。对于这只猩猩,坡在叙述中流露出爱恨交织的矛盾态度。他以此动物暗喻人性中的非理性或兽性,同时也流露出根深蒂固的美国政治背景下的种族歧视意识。在此,文学与现实相互指涉,以一种游戏般的反讽形式出现。貌似超脱的唯美主义者、自...

  • 《米德尔马契》:伦理关怀与道德寓言

    作者:袁英 刊期:2012年第01期

    乔治·艾略特以全新的方式将小说发展为道德寓言,贯穿在她作品中的强烈的伦理关怀使其被评论家们誉为"伦理先知"。用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方法重新解读《米德尔马契》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艾略特小说中的伦理关怀特质。在斯宾诺莎的伦理学思想的影响下,艾略特的伦理道德观可以概括为对他人的同情、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伦理关系以及道德的自我完善。同时,...

  • 谁该赎罪?何以赎罪?——《赎罪》的伦理经纬

    作者:宋艳芳 罗媛 刊期:2012年第01期

    英国作家麦克尤恩的代表作《赎罪》以主人公布里奥妮从"犯罪"到赎罪的心路历程为主线,穿插了一对青年男女浪漫凄美的爱情故事,展现了战争的残酷,蕴含了麦克尤恩对于伦理、人性的深度拷问:究竟谁该赎罪?何以赎罪?赎罪何益?本文认为,从文本内部来看,《赎罪》以个体在战乱中的命运映射了人类整体所犯的罪;从文本外部来看,《赎罪》引发的"剽...

  • 从《午夜时分》看彼特鲁舍夫斯卡娅小说中的“绝望意识”

    作者:赵杨 刊期:2012年第01期

    柳德米拉·彼特鲁舍夫斯卡娅是当代俄罗斯最具个性的女性作家之一,秉持还原生活本来面目的"真实观"令其创作风格不同于传统的现实主义作家,也有别于后现代作家。她的作品因融入了带有"宿命论"观念的绝望意识而充满了无比压抑、异常灰暗的生活基调。本文以在中国学术界少有论及的作家代表作品《午夜时分》为例,试图从小说的情节及结构设置入手...

  • Books Received

    刊期:2012年第01期

    杨建兵: 《浩然与当代农村叙事》。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年。 谢克强: 《谢克强文集》( 共八卷) 。武汉: 长江文艺出版社,2011 年。

  • 个人与历史:“注定必在的联系”——论《母亲》的新型艺术世界

    作者:韩捷进 刊期:2012年第01期

    高尔基在长篇小说《母亲》中构建了新型的艺术世界:个人与社会历史是"注定必在的联系"。这种"注定必在的联系"呈互动的态势,人要善于同主导的历史规律相契合,要有推动社会历史进程的勇气与能力;个人在变革的社会历史中得到发展,个人的社会价值获得提升。这种"注定必在的联系"是个人与社会历史发展的基础。本文从一个独特的艺术角度,研究...

  • “词句转换”:一种先锋戏剧理念的兴起

    作者:王树福 刊期:2012年第01期

    在多样化和自由化的当今俄罗斯剧坛,"词句转换"是一种备受关注、广为应用的戏剧创作和戏剧表演的技术手段。"词句转换"汲取欧美先锋戏剧手段的养分,继承俄罗斯民族戏剧传统、白银时代戏剧因素和苏联戏剧因子,关注现实人生倡导人道主义,以大胆的艺术实践拓展着当今俄罗斯戏剧的发展之路。随着剧作家和理论家的深入思考和学理关注,"词句转换...

  • 《外国文学研究》与多维视阈中的易卜生评论

    作者:王忠祥 杜雪琴 刊期:2012年第01期

    《外国文学研究》刊发易卜生评论的"三个十年",与三十年来中国的易卜生研究相互印证并相伴而行,并且在国际易卜生研究持续走向中国、中国易卜生研究迅速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一直发挥着桥梁作用,促进了古今中外易卜生的"对话"。以《外国文学研究》发表的65篇论文为例,可以窥见中国的以及《外国文学研究》的"易卜生情结",在如此中国文化语境下...

  • 《一剪梅》:莎士比亚《维洛那二绅士》改编的中国化

    作者:李伟民 刊期:2012年第01期

    民国时期的电影《一剪梅》是根据莎士比亚的喜剧《维洛那二绅士》改编的一部电影。《一剪梅》对《维洛那二绅士》的改编体现出互文性与戏仿的特点。《一剪梅》在解构了莎氏喜剧《维洛那二绅士》中蕴涵的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精神的基础上,建构了一种戏说形式的莎剧,其中既有对当时扭曲社会现象的平面移入,又形成了金钱、美女、侠客、权力等大众梦...

  • 《喧哗与骚动》与中国当代家族小说的故乡叙事

    作者:赵树勤 龙其林 刊期:2012年第01期

    美国作家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在20世纪后期以来的中国作家中影响广泛,它的成功使热爱家族叙事的当代作家们倍受鼓舞和启发。《喧哗与骚动》与当代家族小说的故乡叙事关系尤为密切,具体表现在世系建构与家族追寻、时间体验与故乡寓言、精神故乡与"原罪意识"三个方面,这种影响关系的梳理与阐释给当代文学发展以深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