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研究

外国文学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Foreign Literature Studies

杂志简介:《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060/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中外学者对话:殖民与后殖民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当代化研究、文学跨学科研究、文学伦理学批评、东西方文学的交流与互鉴

主管单位:教育部
主办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国际刊号:1003-7519
国内刊号:42-1060/I
全年订价:¥ 208.00
创刊时间:1978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37
复合影响因子:0.43
总发文量:1530
总被引量:11813
H指数:41
立即指数:0.0213
期刊他引率:0.9752
平均引文率:10.3121
  • 文学伦理学批评:伦理选择与斯芬克斯因子

    作者:聂珍钊 刊期:2011年第06期

    夏娃和亚当偷吃禁果以及斯芬克斯之谜的破解,是人类继第一次生物性选择之后进行的第二次选择,即伦理选择。伦理选择使人真正脱离了低等生物界,变成了与野兽相区别的、伦理的存在。从伦理意义上而言,人是一种斯芬克斯因子的存在,由人性因子和兽性因子组成。斯芬克斯因子是文学作品伦理表述的核心内容。在《道林·格雷的画像》中,格雷经过伦理选择...

  • 伦理选择·伦理身份·伦理意识:《慈悲》的文学伦理学解读

    作者:尚必武 刊期:2011年第06期

    莫里森新作《慈悲》以"卖女为奴"这一事件为核心,通过运用重复叙述和多重聚焦的手法,成功地再现了美国奴隶制时期的伦理图景,将读者引入一个伦理错乱和道德失衡的故事世界。本文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研究视角,沿着"卖女为奴"这条伦理主线,通过还原该事件发生的"伦理现场",逐一解构小说中的"伦理选择"、"伦理身份"、"伦理意识"等"伦理...

  • 文学伦理学批评在中国

    作者:田俊武 刊期:2011年第06期

    聂珍钊先生在2004年南昌外国文学会议上的发言稿"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批评方法新探索"被誉为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发轫之作。自此以后,聂珍钊先生发表了一系列文学伦理学的文章,系统阐释了构建文学伦理学理论的必要性、文学伦理学批评与道德批评的区别、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基本理论等。对聂珍钊先生这几年来的文学伦理学批评思想做一历史的概览和总...

  • 《艺术与伦理批评》:美国伦理批评的新动向

    作者:杨革新 刊期:2011年第06期

    加里·哈伯格编辑出版于2008年的《艺术与伦理批评》是一部很值得一读的论文集。该文集既在理论上对伦理批评何以可行进行了论证,又在实践上对伦理批评的运用进行了个案研究,还把伦理批评适用的领域从文学研究扩大到了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研究。虽然该文集的主要意图是为了继续讨论维特根斯坦"伦理学与美学是一体"的观点,但其选取的论文却恰好体...

  • “两个”歌德的融合——论托马斯·曼的长篇小说《歌德与绿蒂》

    作者:李昌珂 刊期:2011年第06期

    托马斯·曼的歌德题材小说《歌德与绿蒂》,讲述了歌德性格上的矛盾,展示了一个"旧的"歌德和一个"新的"歌德。"旧的"歌德是德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代表,"新的"歌德是历史理性的化身。"两个"歌德的融合,完成了对"历史小说"的一种创新,完成了作家的歌德情结,完成了时代的政治要求,完成了德国流亡作家自我意识的提升。

  • 阿兰·罗伯-格里耶小说的叙述者之谜与不可靠叙述

    作者:王长才 刊期:2011年第06期

    本文对阿兰·罗伯-格里耶小说中的"叙述者"问题进行了梳理与分析,指出"不确定的叙述者"是罗伯-格里耶建构其"不确定叙事话语"所采取的重要叙述策略,并对其叙述者为何"不确定"进行了分析,进而探讨其中后期作品中独特的"不确定叙述者"对叙事学中"不可靠叙述"理论构成的挑战。

  • “哥伦布写道”:当代加拿大土著文学中的文字书写与抵抗

    作者:沃伦·卡瑞欧 刊期:2011年第06期

    本文考察了当代加拿大土著作家的作品,并探讨了文字书写与口头形态在这些文本中的体现。与北美洲其他土著居民一样,加拿大土著民文化也是传统上的口头文化。尽管许多土著民也有一些例如珠饰、冬画和岩刻等书面表达的形式,但是这些土著民的智慧和训诫主要还是存在于口头故事中,因此北美洲的文字书写是伴随殖民者到达的。本文探讨了当代土著作家如...

  • “精神隔绝”的宗教内涵:《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基督形象塑造与宗教反讽特征

    作者:林斌 刊期:2011年第06期

    "精神隔绝"是贯穿麦卡勒斯作品的一条主线,这一主题与麦卡勒斯在美国南方背景中的身份界定密切相关,而宗教也是麦卡勒斯之社会身份构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麦卡勒斯曾宣称,写作对她来说就是一个"寻找上帝"的过程。在文学创作中,"怪异"是麦卡勒斯在寻求"确定性"过程中表现上帝缺席或在场的一种特殊方式。本文将聚焦于小说《心是孤独的猎...

  • 论《一个兼职印第安人绝对真实的日记》中的后印第安武士形象

    作者:刘克东 刊期:2011年第06期

    本文借用美国印第安作家、理论家杰拉德·维泽诺的"后印第安武士"一词探讨了同为印第安作家的阿莱克西的小说《一个兼职印第安人绝对真实的日记》,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朱尼尔就是作者创造了一个敢于颠覆了白人主流社会关于美国印第安人的刻板印象、重塑印第安人形象的后印第安武士形象。本文认为,这一形象的塑造与被白人社会和印第安部落同时认同,...

  • 被榨干了的“语言诗”——兼评查尔斯·伯恩斯坦的诗集《衰人》

    作者:魏啸飞 刊期:2011年第06期

    目前,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美国"语言诗派"越来越受到我国外国文学界的高度关注,其卓尔不群的风格、奇崛突兀的结构、晦涩难懂的行文令研究者们瞪目结舌,他们绞尽脑汁,试图对这一诗歌流派寻找恰当的描述和定义。尽管我国研究者的译介工作已经取得了一些开拓性成果,但他们的定义却似乎把"语言诗"干瘪化,将读者推向一个更加无法解读的泥淖。本论...

  • 翻译文学与文学的“他国化”

    作者:曹顺庆 郑宇 刊期:2011年第06期

    文学"他国化"是指一国文学传播到他国,经译介、文化过滤和接受之后的一种深层次变异,外国文学自身的文化规则和文学话语在根本上被接受国所同化,从而成为他国文学的一部分。本文通过论证,得出"翻译文学不完全是外国文学"的结论,因为在创造性的译介过程中已被"他国化"了,成为译者本国文学财富的有机组成部分。并指出实现文学"他国化"的关...

  • 乡音与区域:论马华散文语言的多元系统

    作者:潘碧丝 杨国庆 林德顺 刊期:2011年第06期

    马来西亚是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以外,最多华人聚居的地方,自1919年以来,华文文学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展。由于马来西亚处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不同文化、语言的渗透产生了有别于中国文学的马来西亚华文文学(马华文学)。其中最大的特点是在语言运用方面,当地作家使用穿插了华人方言土语、在地语言借词以及外来特有词语的文字,南洋的地...

  • 社会空间分界的性别政治——《北方和南方》性别力量背后的意识形态陷阱

    作者:陈礼珍 刊期:2011年第06期

    伊丽莎白·盖斯凯尔在《北方和南方》中塑造了跨越社会空间分界的新女性玛格丽特·黑尔。玛格丽特在公共领域中施展女性的性别力量,不仅在工人暴动中使工厂主约翰·桑顿免受人身伤害,而且在小说结尾处还拯救了他的事业。然而,究其根源,她拯救肉体的力量是父权制社会的道德机制使然,而拯救事业的力量则是资本在循环中实现自我增值的内在驱动力。将社...

  • 英国文学知识谱系的精彩呈现——评《牛津英国文学百科全书》

    作者:王守仁 赵晶辉 刊期:2011年第06期

    5卷本《牛津英国文学百科全书》呈现英国文学1400年的发展历史,着眼于文学的本体,专题研究深入系统,涵括各种英国文学表现形态,将文学阐释和社会发展有机结合。《全书》以"百科全书"式体例提供了对英国文学知识谱系的深度认识,是一部对英国文学研究具有指导价值的学术著作。

  • 爱德华·阿尔比戏剧创作和舞台导演研究——评拉凯什·赫勒尔德·所罗门的《舞台上的阿尔比》

    作者:张连桥 刊期:2011年第06期

    《舞台上的阿尔比》是近年来阿尔比学术史上难得一见的佳作。该书以阿尔比在戏剧导演上的贡献为研究旨趣,作者所罗门通过访谈、实录等方式与阿尔比本人保持密切联系长达30余年,对其独特的戏剧观念和导演才能进行了客观、公正、详细地记录和评价。就研究特色看来,该书把戏剧创作与戏剧导演相结合、作品研究与人物传记相结合、演出观摩与幕后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