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研究

外国文学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Foreign Literature Studies

杂志简介:《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060/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中外学者对话:殖民与后殖民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当代化研究、文学跨学科研究、文学伦理学批评、东西方文学的交流与互鉴

主管单位:教育部
主办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国际刊号:1003-7519
国内刊号:42-1060/I
全年订价:¥ 208.00
创刊时间:1978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37
复合影响因子:0.43
总发文量:1530
总被引量:11813
H指数:41
立即指数:0.0213
期刊他引率:0.9752
平均引文率:10.3121
  • 池泽夏树生态小说中的可持续性发展逻辑

    作者:结城正美 刊期:2008年第05期

    本篇论文通过阅读池泽夏树的系列生态小说,《勇敢的新世界》(2000年)和《用光的手指触摸》(2008年),探讨如何在与全球化和环境主义的相互关系中获得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文明道路。作为一位作家,池泽夏树以四海为家,先后在东京、希腊及冲绳生活过,现居法国。他有着很强的科学背景,能够以他的文化越界逻辑在各种看似矛盾的思想间探寻到可持...

  • 玛丽·奥利弗的女性书写与自然化伦理

    作者:黄逸民 刊期:2008年第05期

    本论文分析玛丽·奥利弗在其女性书写中对“物性”的探索,原因在于它能让我们意识到自然的固有价值。奥利弗反对我们把自然看成一个文化的产物,主张我们关注自然的物质性,充分意识到我们在某一地的“根基”以及我们对此地的责任。与女性书写一样,她的诗歌试图重建我们与自然在身体上的联系。在她的自然诗里,她向我们展示自然那不可削减的他...

  • 生态无意识:作为“跨界”的早期现代文学中的睡眠

    作者:西蒙·艾斯托克 刊期:2008年第05期

    尽管睡眠(更不用说早期现代文学对它的表现)看上去不太像是一个生态批评的话题,本文作者却认为它实际上与生态批评在若干个方面有着重要的联系。睡眠就“人类”的边界提出疑问,在早期现代文学的想象中起到了一个“跨界”的作用。它质疑的对象为早期现代人想象中“自然”的白日模式,以及想象中由于不遵循这些模式而导致的后果。不仅如此,人...

  • 马来西亚英语诗歌中的生态末日景象:赛西尔·哈日德拉和穆罕姆德·哈吉·萨勒

    作者:杨芮琴 刊期:2008年第05期

    本文审视两位马来西亚诗人,赛西尔·哈日德拉和穆罕姆德·哈吉·萨勒的英文诗歌中的末日景象,重点在于他们对生态灾难和环境荒原的表现。哈日德拉强调人类为此因负的责任,关注环境破坏问题中的伦理层面;而隐藏在穆罕姆德对于一个支离破碎的地球的想象背后的是马来人独特的生态意识与传统的逐渐沦丧。显而易见的是,尽管两位诗人从不同的角度走...

  • 文化试错的民族寓言:《罪与罚》的一种解读

    作者:刘亚丁 刊期:2008年第05期

    对《罪与罚》已有的多角度观照并未穷尽对这部经典作品内涵的诠释。本文将《罪与罚》纳入19世纪饿罗斯知识者先学西方文化后回归本土文化的大背景中来观照。陀思簧耶夫斯基在19世纪40年代受空想社会主义等西方思潮影响,50年代以后归依东正教、首倡“土壤”理论,回归饿罗斯传统文化。作家本人对文化试错的反思,映射为《罪与罚》中拉斯柯尼科夫...

  • 历史叙述、人物塑造与话语权力:文化诗学观照下的扫罗与大卫王形象

    作者:王立新 刊期:2008年第05期

    扫罗与大卫王的形象,在希伯来《圣经》的早期历史文本《撒母耳记》、《列王记》和晚期历史文本《历代志》中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本文作者从文化诗学的角度分析认为,其原因在于早期历史文本与晚期历史文本分属不同的叙述传统并体现着不同的历史观念。前者的编写者采用“秉笔直书”的叙史原则,后者的编写者则采用“选择性书写”的叙史原则。作者...

  • 对《罗生门》的哲学解读

    作者:邱紫华 陈欣 刊期:2008年第05期

    日本著名作家芥川龙之介的小说《罗生门》和《竹林中》由日本著名导演黑泽明改编拍摄为电影《罗生门》,无论是小说《竹林中》还是电影《罗生门》,都由于事件的真相难以准确地认定,而被人们视为“各说各话的难解之谜”。本文认为,芥川龙之介由于深受佛教禅宗思想的影响,在作品中表达了这样的哲学理念: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的,只是有限范围内的...

  • 论朝鲜朝梦游录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及其近代因素

    作者:孙惠欣 刊期:2008年第05期

    女性形象是朝鲜朝梦游录小说中最前卫、最具进步思想或主题的载体。在以男权为中心的朝鲜朝封建社会中,梦游录小说把处于边缘地位的女性推到文学形象的最前沿,这个现象本身所体现出来的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对封建统治阶级腐败无能的抨击鞭挞、对历史遗留问题的深刻反省、对封建等级制度的否定、对个性解放的呼唤等等,鲜明地反映出近代思想意识...

  • 从《徒然草》看吉田兼好的生命美学

    作者:隽雪艳 刊期:2008年第05期

    本文从“无常与感动”、“对盛衰之变的理性认识”和“兼好生命美学的价值”三个方面分析了吉田兼好以《徒然草》为代表的生命美学。并指出,吉田兼好的死与美相结合的美学思想本质上是对人类无常哀感的克服和超越,是古代日本人对待死亡情结的一种形而上的解决方法。本文期望通过这一研究能使我们对日本人的传统价值观、生命观,对日本的深昙文...

  • “和”:谭恩美长篇小说伦理思想的核心

    作者:邹建军 刊期:2008年第05期

    谭恩美的长篇小说表现了一种以“和”为核心的伦理思想,这种伦理思想体现在小说中的与“和”相关的正向与反向的伦理景观及其两者的辩证统一上。正向与反向的伦理现实构成了一种复杂的伦理结构,由此产生了少有的思想张力,并给其小说带来了一种引入入胜的艺术境界与艺术力量。其小说中对“和”的正向与反向、东方与西方、阴界与阳间的描写,引...

  • 克里斯蒂娜·加西娅在《梦系古巴》中的历史书写

    作者:李保杰 苏永刚 刊期:2008年第05期

    《梦系古巴》是古巴裔美国作家克里斯蒂娜·加西娅的代表作,也是西班牙裔美国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作品。小说讲述古巴革命前后一个普通古巴家庭的离散以及一家三代人在古巴和美国历史变革中的经历。文本采用多视角、多层次的复合式叙述方式,结合政治、历史和人物命运对历史进行多角度刻画,实现了对传统单一性叙述模式和单一历史观的解构;同时作...

  • 《蓝色的海豚岛》的伦理解读

    作者:关合凤 刊期:2008年第05期

    斯科特·奥台尔的成名作《蓝色的海豚岛》被称作女性版的《鲁宾逊飘流记》。本文试图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方法重读这部美国儿童文学经典。探讨小说揭示出的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以及人与自然的伦理道德,认为《蓝色的海豚岛》真实地再现了父权社会中男尊女卑的道德伦理对女性发展造成的障碍,歌颂了以宽容、仁慈对待他人及生态圈中的一切的关爱伦...

  • 洛丽塔:纳博科夫的“变态”蝴蝶

    作者:何岳球 刊期:2008年第05期

    本文将从昆虫变态的角度探索洛丽塔这一形象。洛丽塔是纳博科夫塑造的一只变态的蝴蝶,是他在文学中的一个昆虫学试验,洛丽塔身上同时出现了幼虫一蛹一成虫的三种形态,由此可看出人和蝴蝶一样因环境改变与不同因素的控制会出现变态或多态现象。纳博科夫之所以把洛丽塔当成多态的蝴蝶的原因,可以从文学价值、科学意义、道德影响等方面来考察。

  • 索尔·贝娄对消费主义的批判——以《更多的人死于心碎》为例

    作者:籍晓红 刊期:2008年第05期

    对物质主义进行批判是索尔·贝娄一贯的主张,而且他的多部小说都对消费主义作出回应。小说《更多的入死于心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贝娄在小说中通过对细节的描写表现了拉亚蒙一家的过度消费和“拜物”现象,对后工业社会里的消费主义文化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小说所揭示的拜金主义现象及其对消费时代的回应有着深刻的哲学意蕴。尤其...

  • 把美与诗凝铸在与莎士比亚的对话中——方平先生对莎作的翻译与研究

    作者:李伟民 刊期:2008年第05期

    方平先生将毕生心血倾注于莎士比亚作品的翻译与研究之中,在中国莎士比亚研究领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领衔主译主编的诗体《新莎士比亚全集》是一部完全独立于以往中国其他翻译家翻译的“莎士比亚全集”新译本,他的诗体译本使中国读者有了一个不同于其他全集的新选择。他在实践自己的翻译主张的前提下,通过翻译式的细读,在莎士比亚研究中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