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研究

外国文学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Foreign Literature Studies

杂志简介:《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060/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中外学者对话:殖民与后殖民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当代化研究、文学跨学科研究、文学伦理学批评、东西方文学的交流与互鉴

主管单位:教育部
主办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国际刊号:1003-7519
国内刊号:42-1060/I
全年订价:¥ 208.00
创刊时间:1978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37
复合影响因子:0.43
总发文量:1530
总被引量:11813
H指数:41
立即指数:0.0213
期刊他引率:0.9752
平均引文率:10.3121
  • 中日文学关系与当前文学研究方法——日本京都市立艺术大学校长中西进教授访谈录

    作者:李俄宪 刊期:2006年第01期

    中西进教授1929年出生于日本京都市,历任东京学艺大学、成城大学、筑波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多伦多大学等大学教授,先后担任过大阪女子大学、帝冢山学院大学校长,日本和世界上三十多个官方及民间的学术与文化组织的负责入和重要成员;现任京都市立艺术大学校长、国际笔会日本分会副会长、奈良万叶文化馆长;其文学研究和创作获得过读卖文学奖...

  • 女儿应由少男扮

    作者:Stanley; Wells 刊期:2006年第01期

    近来,莎士比亚戏剧演出中的女性角色常由成年男性扮演,这就无形中助长了一种荒诞的观念:认为这就是莎士比亚时代的做法。本文通过对当时演出需要的分析,强调莎士比亚时代剧中的所有女性均由男孩扮演,即由声音婉转的少男扮演。莎士比亚通常至多雇有四个男孩作演员,或许更多。然而,有些戏仅有两位女性人物,而超过四位女性人物的戏则极为罕...

  • 认识与再认识:论哈姆雷特的认知能力

    作者:Lingui; Yang 刊期:2006年第01期

    《哈姆雷特》可谓莎士比亚最具哲理的戏剧。在这一作品中,莎士比亚探讨了形式多样的人类认知方式及其与能力的关系。他在哈姆雷特这一人物身上构建的理智与能力的关系昭示着现代认知话语并为之提供了种种范式。本文着重考察哈姆雷特的认知过程并探究其在现代认识史中的作用。哈姆雷特的心智能力和实际行为之间存在差异,这使他成了个认知之谜,...

  • “在我头脑的书卷之中”——论《哈姆雷特》与记忆危机:过去和现在

    作者:Douglas; A.; Brooks 刊期:2006年第01期

    本文从将记忆和父权与书写记事技术联系起来的两个主要传统出发,对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进行了大胆的探讨,力图论证两个密切相关的观点:1)哈姆雷特王子不仅是英国文学史上最难忘的、也是最健忘的人物之一,莎士比亚着重在哈姆雷特父子关系和印刷文化来临的语境中描述了这种记忆失落;2)父权、遗忘、印刷三者之间的关系在20世纪初的几十年...

  • 关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几个问题

    作者:陆耀东 刊期:2006年第01期

    文学伦理学批评,是一个很古老而又非常现代的话题。聂珍钊等先生倡议举行一次学术会议,专门讨论作为方法论的文学伦理学批评。聂先生在他发表的论文中,以大量外国文学史实,论证了目前提出这一问题的根据和现实重要性与必要性,其中特别是“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对象和内容”,可以说是第一次如此全面、系统、周密地思考的结晶,令人钦佩。本文结...

  • 小说“非个性化”叙述背后的道德关怀

    作者:王松林 刊期:2006年第01期

    本文追溯小说非个性化叙述的缘起、发展和趋势,阐明了非个性化叙述策略的哲学思想基础。文章认为,所谓纯客观化的叙述是不存在的,操纵非个性化叙述行为的仍然是作者那看不见却又无处不在之手,作者的道德和价值判断无时不在作品中以各种方式泄露出来。非个性化叙述在极大地丰富了小说艺术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20世纪小说的发展,致使...

  • 文学伦理学批评与人文精神建构

    作者:李定清 刊期:2006年第01期

    文学伦理学批评之于入文精神建构的价值和作用是显见的,它从道德伦理之域对文学存在所作的价值判断与阐释,以及由此生成的思想理论成果,不仅丰富和拓展了入文精神的内涵,而且促进了入文精神的历史变迁。在入与社会关系上,以求真为切入点,历史具体地传承整体社会的道德伦理状况;在入与自然关系上,以求美为切入点,张扬了自然和谐的入伦理...

  • 传记伦理及其现代转向

    作者:赵山奎 刊期:2006年第01期

    本文从传记史的角度对传记伦理功能进行了考察,并对当代传记伦理论争的若干个案进行了探讨,认为在20世纪,由于社会伦理观念的变迁以及精神分析对传记的介入等因素,传记伦理经历了一个转向,现代传记的侧重点已从对抽象的人性之“善”的有意追求转向对具体的人性之“真”的深度探索,“真实”成为现代传记的“第一伦理”;另一方面,优秀的传...

  • 中国英语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重点学科介绍征集启事

    刊期:2006年第01期

  • 马洛“欲望”戏剧的伦理维度

    作者:颜学军 刊期:2006年第01期

    克里斯托弗·马洛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的杰出代表。他的戏剧通过富于张力的戏剧氛围和雄壮有力的无韵诗行表现了文艺复兴时期巨人的气魄以及人的无限欲望和追求。他对人的欲望的探索具有深刻的心理、社会、伦理和哲学的意义。从伦理的角度研究马洛的戏剧,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马洛的成就和局限。

  • 莎士比亚与英语文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将在成都召开

    刊期:2006年第01期

    为了进二步推动中国莎士比亚研究的发展,由《四川外语学院学报》、《英语研究》、电子科技大学举办的“莎士比亚与英语文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将于2006年9月在(成都)电子科技大学举行。会议主题:中国语境下的莎士比亚与英语文学研究。

  • 从《白雪公主后传》看后现代文学作品中的道德嬗变

    作者:曹山柯 刊期:2006年第01期

    美国作家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后传》乍看上去似乎保留了格林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基本故事情节,但实际上无论它的故事情节还是思想内容都与格林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相去甚远。《白雪公主后传》充满了对传统童话故事的调侃和反叛,是后现代文学作品的典型代表,读者可以从中看到这类文学作品中普遍存在的道德嬗变问题。

  • 论蒲伯“温沙森林”中的“和谐”伦理思想

    作者:马弦 刊期:2006年第01期

    本文以英国18世纪诗人蒲伯的早期作品“温沙森林”为例,分析贯穿于蒲伯诗歌创作中一个重要而突出的伦理思想——“和谐”。诗歌中蒲伯在对广袤的大自然混杂现象的观察中,引发了对人、社会和历史的联想。通过描绘自然界、社会和历史中的种种杂乱、不协调和非理性现象,以及对英国社会生活中某些政治与历史事件的议论和回顾,蒲伯阐述与论证了他...

  • 《火车站男人》中的三个隐喻

    作者:杨金才; 龚璇 刊期:2006年第01期

    詹妮弗·约翰斯顿擅长以爱尔兰的政治与文化张力为背景来描写英一爱尔兰人的生存困境。在其第七部小说《火车站男人》中,她一如既往地表达了强烈的民族关注和深刻的政治洞见。小说以含蓄的手法演绎了一则隐喻故事,其中女主人公、火车站和男主人公分别代表爱尔兰、北爱尔兰和英国,并通过讲述南北爱尔兰“日常生活”中的悲剧,叙说历史如何以微...

  • 论劳伦斯小说的性伦理

    作者:张建佳; 蒋家国 刊期:2006年第01期

    劳伦斯因其小说进行了大量的性描写,生前颇遭非议。其实透过他的小说,我们可以看到当时英国社会性伦理的嬗变和劳伦斯自己的性伦理观。劳伦斯及其小说的性伦理表现为:反对理性、道德对人性的干预,主张回归人的自然本性,追求“灵”与“肉”的和谐结合。为金钱左右选择婚姻的人、“精神型”和“肉欲型”的人都是他否定的对象。他以自己的性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