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评论

外国文学评论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Foreign Literature Review

杂志简介:《外国文学评论》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068/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二十世纪文学、理论研究、书评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国际刊号:1001-6368
国内刊号:11-1068/I
全年订价:¥ 220.00
创刊时间:1987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31
复合影响因子:0.46
总发文量:722
总被引量:7528
H指数:34
立即指数:0.023
期刊他引率:0.9591
平均引文率:14.2989
  • “作为迷信的启蒙”——君特·格拉斯在《头生》与《伸舌》中对启蒙辩证法之反思

    作者:余杨 刊期:2008年第03期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对启蒙辩证法进行深刻反思,一直是格拉斯创作的重要主题。本文通过分析他《头生》与《伸舌》两部作品,论述了他所关注的亚洲主题与这一反思过程的密切关联。亚洲发展中国家遇到的问题不仅使他意识到了启蒙危机的深度与广度,更为其提供了新的视角来诠释这一主题。通过(反讽地)运用亚洲在传统欧洲文学中的特殊形象,他还...

  • 自我——心灵——梦幻——论维也纳现代派的审美现代性

    作者:韩瑞祥 刊期:2008年第03期

    本文考察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的维也纳现代派与柏林自然主义的抗衡,它使文学表现实现了从外在向内在、从社会到个人、从客体到主体、从外在环境到内心世界的转移,形成了以描写自我、心灵和梦幻为宗旨的审美特征。维也纳现代派的审美意识主要源于马赫哲学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施尼茨勒和霍夫曼斯塔尔作品中对孤独的自我、主体的沉默和梦...

  • 作为文类的百科全书式叙事——解读品钦新著《反抗时间》

    作者:但汉松 刊期:2008年第03期

    本文将品钦的《反抗时间》纳入“百科全书式叙事”这一特殊文类进行考察,分析这部小说如何运用“循环结构”和“解剖体”这些修辞模式来构建小说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并分析品钦如何通过采用服务于这种文类的主题,实践了对这文类本身的创新和超越。

  • 聚焦和反聚焦——《耻》中的视角、对话和叙述距离

    作者:段枫 刊期:2008年第03期

    《耻》是一部叙事特征非常突出而又非常特别的小说。库切采取聚焦与反聚焦并行的叙事手法,在读者和聚焦人物卢里之间保持了一种时而审视、时而又跟随的微妙距离,造成一种反讽与同情兼而有之的效果。本文试图对这部第三人称聚焦的小说中叙述者如何调节对读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对聚焦人物眼光中所反映的伦理考量加以揭示和分析。

  • 伍尔夫对父权中心体制的批判

    作者:潘建 刊期:2008年第03期

    伍尔夫认为,父权中心体制下的公共/私人领域的划分是社会性别歧视的体现,因为前者成为男性领地,成为一切权力的中心,它将女性限制在私人领域这个狭小的空间,使其明显边缘化。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伍尔夫试图解构公共/私人领域二元对立关系的努力:伍尔夫对这个传统二元对立关系的揭露和批判、她试图模糊与打破二者之间的界线、努力使...

  • 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叙事学分会第二届叙事学国际会议暨第四届全国叙事学研讨会会讯

    刊期:2008年第03期

    叙事学研究凭着自身的理论活力和学科渗透力,进入新世纪以来,呈现出更加旺盛的发展势头。为促进叙事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加强东西方叙事学研究者之间的学术交流,“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叙事学分会第二届国际会议暨第四届全国叙事学研讨会”定于2009年10月21—24日在重庆“山隐秋鸣”酒店召开(10月21日报到)。

  • 托·斯·艾略特与“经典”

    作者:董洪川 刊期:2008年第03期

    托·斯·艾略特被誉为西方“经典”研究的先驱,对“经典”研究做出了较大贡献,其经典观对后人有很大影响,但至今未见相关研究。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梳理和论述艾略特的“经典”思想及其对“经典”研究的贡献:一、“经典”的边界与内涵;二、“经典”重评与“经典”重构;三、“传统”意识与文学经典。

  • 悲剧并不发生在舞台上——《欲望号街车》主题辨析

    作者:李尚宏 刊期:2008年第03期

    大多数研究都认为,《欲望号街车》主要反映了美国南方没落的庄园文化与北方工业文明之间的冲突。本文试图证明,因为涉及同性恋这一敏感话题,威廉斯在舞台上展现的仅仅是故事的最后部分;悲剧的源头和主要部分被分割并隐藏在对话中。通过舞台人物的挖掘和讲述,作品追溯了布兰琪的身世,探究了她堕落的真正原因,并控诉了美国传统文化对同性恋...

  • 艾什诺兹小说的不确定美学

    作者:由权 刊期:2008年第03期

    艾什诺兹在法国当代文坛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是偶然。本文从其小说的不确定性审美特点入手,概括分析了这一特点在其作品体裁、叙述手法、主题及人物等层面的具体表现。作家的叙事介于激活传统体裁与戏仿之间,他所写的事物介于真实与虚构、真实与幻想之间,小说世界与电影、图像世界互相渗透,可以互逆,其中的人物处在一个不稳定的世界,面临...

  • 经典的重现与“理论”的沉浮——从《批评的剖析》英文版在国内出版说起

    作者:朱刚 刊期:2008年第03期

    加拿大学者诺思洛普·弗莱的《批评的剖析》一书1957年在北美出版,2007年在中国国内引进,这两次出版横跨的半个世纪正是现当代西方批评理论历经一轮周期性发展的关键时期。本文试图把这部批评经典放入更大的批评视域,通过不同时代对它的不同解读,从一个侧面解读20世纪下半叶西方批评理论的发展与变化。

  • 《梵语诗学论著汇编》的学术意义

    作者:尹锡南 刊期:2008年第03期

    梵语诗学和中国古代诗学、希腊古典诗学,是东西方文学理论的三大源头。由于各种复杂因素,梵语诗学在中国古代并没有被译介进来。1277年,西藏的多吉坚赞以藏文翻译了梵语诗学庄严论的代表作《诗镜》,该书对藏族文学及文学理论产生了影响。这一时期的汉译梵语诗学却是空白。近代以来,中印文化交流逐步恢复,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印关系复苏,...

  • 理论、文献与学术的交汇——评《剑桥赫尔曼·麦尔维尔导论》

    作者:杨金玄 刊期:2008年第03期

    赫尔曼·麦尔维尔(Herman Melville,1819—1891)是19世纪美国文学的重要作家。自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起,美国出版了一批专门介绍和研究麦尔维尔的书籍。起始,大多学者只注重生平研究,以考证的形式挖掘和整理出版与麦尔维尔及其创作相关的人与事。这些早期著述虽然没有着眼于麦尔维尔创作中蕴涵的深刻命题和深远影响,但对日后进一步研究麦尔维...

  • 爱德华·赛义德的遗产

    刊期:2008年第03期

    今年是爱德华·赛义德的《东方学》出版30周年。5月913出版的《泰晤士报文学副刊》刊登了罗伯特·欧文(Robert Irwin)撰写的题为《东方的诱惑》的书评,对去年出版的两部批评赛义德的专著加以评论,另外还发表了英国敦提大学乔治·爱略特专家KM.纽顿(KennethM.Newton)教授的一篇文章,纽顿对赛义德将乔治·爱略特的《丹尼尔·德隆达》视为同情...

  • 海伦·文德勒对叶芝诗歌形式的新论

    刊期:2008年第03期

    被美国诗坛尊称为“海伦老夫人”的哈佛大学阿瑟·金斯利·波特讲座教授海伦·文德勒(HdenVendler),于去年底推出了她的第25部诗论专著《叶芝与抒情诗形式:我们的诗艺之秘诀》(Our Secret Discipline:Yeats and Lyric Form,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7)。此著发表后,即在英美诗坛和批评界引起不小的反响。当然,像《纽约书评》这种她...

  • 奈保尔“看待和感受世界的方式”

    作者:严蓓雯 刊期:2008年第03期

    “我一生都在思考人们看待世界的方式,思考这种方式如何改变了世界的结构。”奈保尔在最新出版的《作家之人:看和感受的方式》(AWriter'sPeople:Ways of Looking and Feeling,2007)序言中这么说道,这也是他这本书的主题。此书延续了奈保尔一贯的坦率尖锐的风格,以人们看待、感受世界的方式为线索,一一点评了从恺撒、维吉尔、福楼拜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