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评论

外国文学评论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Foreign Literature Review

杂志简介:《外国文学评论》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068/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二十世纪文学、理论研究、书评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国际刊号:1001-6368
国内刊号:11-1068/I
全年订价:¥ 220.00
创刊时间:1987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31
复合影响因子:0.46
总发文量:722
总被引量:7528
H指数:34
立即指数:0.023
期刊他引率:0.9591
平均引文率:14.2989
  • 从昆德拉的“第二滴眼泪”到现代人的信仰姿态

    作者:涂险峰 刊期:2004年第04期

    昆德拉笔下的“第二滴眼泪”现象,意味着某种“对镜自照式”情感姿态:刻意追求和强化自身的情感状态,将它上升到价值范畴,使感情实现无对象的自我操控、自我摹仿,造成为情感而情感的姿态。本文认为,姿态性构成了现代信仰的基本逻辑和支撑策略。现代神学摒弃对于信仰对象的理性求证,仅以信仰者自身的信仰状态为依据,这不过是以信仰论证信...

  • 流亡之梦与回归之幻——论昆德拉的新作《无知》

    作者:许钧 刊期:2004年第04期

    本文从情节结构和叙述方式入手,对昆德拉的新作《无知》进行了探讨,指出昆德拉大胆开拓创新,用复调、变奏、反讽等手法编织了一个含义深刻的当代流亡女的回归故事,揭示了这一回归在根本意义上的不可能。

  • 双角色人物模式的原型与移位

    作者:洪增流; 姚学丽 刊期:2004年第04期

    在20世纪美国小说中,存在着一种人物发展模式,笔者将其命名为“双角色人物模式”。本文从原型批评的角度对这一人物模式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将这一人物发展模式与整个20世纪美国文学的走向联系起来,提出双角色人物模式是对20世纪人类在信仰丧失之后怎样走向精神重生之路的严肃思考和回答。

  • 窗之惑——试论卡夫卡小说中“窗”的隐喻

    作者:梁锡江 刊期:2004年第04期

    从卡夫卡的早期作品开始,“窗子”这一主题就作为一个多层次的隐喻反复出现在卡夫卡的短篇与长篇小说之中。窗子本身是内与外关系的隐喻,窗内是主体对于孤独与安全的需求,窗外是主体对于理想化的外部世界的渴望,作为内与外联系的窗子直接体现了主体的存在状态与境遇。

  • 《绿绿的草,流动的水》:印第安历史的重构

    作者:邹惠玲 刊期:2004年第04期

    在《绿绿的草,流动的水》中,当代印第安小说家托马斯·金把殖民话语的颠覆与印第安传统的重新构建这两种叙述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以后殖民的反话语策略讲述了印第安神话人物对白人基督教文化的恶作剧式的抵抗与改写,另一方面则着力表现了印第安神话人物和现时的印第安群体对印第安族裔传统的合力重构,重新书写了被殖民话语歪曲、抹煞的北美...

  • 身份的虚构性——菲利普·罗思“朱克曼系列”中的“对立人生”

    作者:杨卫东 刊期:2004年第04期

    本文通过菲利普·罗思小说中人物的“对立人生”来研究现代人身份的模糊性。文章的分析主要围绕基本贯穿了“朱克曼系列”作品的父/子关系、夫/妻关系、兄/弟关系和作者/作品关系来进行。这四种关系的合力作用以及人物所在具体环境的影响导致了各样的对立人生。对立人生揭示出人生的多样性、复杂性。罗思以高超的艺术技巧,给读者创造了一个...

  • 论英语自由诗的格律化

    作者:傅浩 刊期:2004年第04期

    本文梳理了英语文学中自由诗从无到有、从生到熟、从无法到有法、从不稳定到相对稳定的发展过程,认为它主要是一些美国诗人为寻找适合美国习语的节奏而进行的探索实验,是英帝国殖民后美国诗人追求文化独立的一种表现形式。

  • 西方自然哲学中的“元素理论”及其诗学意义

    作者:吴笛 刊期:2004年第04期

    “元素理论”是古希腊自然哲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这一理论对于西方自古希腊以来的自然主题的诗歌创作具有相当的影响。这一影响不仅体现在“爱”与“憎”的辩证关系、动因之说、转化规则以及“有机循环”等具体理论上,而且就人类对自然的关注以及人类生态学而言,它无疑也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它影响了诗人的世界观和自然观,激发了诗人“自然...

  • 论狂言绮语观在日本的引入及其原因

    作者:刘瑞芝 刊期:2004年第04期

    日本应和四年(康保元年,964),具有代表性的文人群体开始把源于白居易的狂言绮语观作为重要的思想思潮与文艺思潮引入日本。原因在于,在平安中期律令体制遭到严重破坏,文章经国的理想几近破灭。随着政治与文学的分离,文人便醉心于“狂言绮语”世界,从而陷入了现实政治、宗教信仰与文学追求的矛盾深渊,于是从白居易诗文中找到了“狂言绮语...

  • 徘徊于审美乌托邦与宗教乌托邦之间——果戈理的文学思想轨迹刍议

    作者:周启超 刊期:2004年第04期

    果戈理向来被界定为现实主义或“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家,也有人因其对生活丑恶的夸张变形而称之为“怪诞现实主义”。然而,本文认为,就果戈理本人而言,就创作主体的精神气质而言,他更像是一位浪漫主义作家。果戈理一生潜心于其乌托邦世界的建构,他的文学思想徘徊于审美乌托邦与宗教乌托邦之间;他的文学世界始终潜在地奔涌着浪漫主义的情怀...

  • 救亡与沉潜:西南联大时代冯至、陈铨对歌德的诠释

    作者:叶隽 刊期:2004年第04期

    本文通过同类比较的方法,选择冯至、陈铨这两位经历相近、专业相同、交游颇多然而遭遇却迥异的朋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西南联大时代这两位留德学人对歌德的诠释。就文学创作的艺术性来看,陈铨确实要弱冯至一筹。但若论“入世”的积极与“致用”的情结,陈铨又胜过冯至.这一点充分表现在对作为德国思想文化象征者的歌德的诠释上。本文希望通...

  • 纪念乔治·桑学术研讨会在兰州举行

    刊期:2004年第04期

    2004年7月1日,是法国女作家乔治·桑(1804—1876)诞生200周年纪念日。法国文化部把今年定为乔治·桑年,举办了一系列纪念活动。由法国文学研究会、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武汉大学外国语学院和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联合发起,由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承办的“纪念乔治·桑诞生200周年暨法国女作家作品研讨会”于8月10日至16日在兰州举行。西北师范大学副校...

  • 索绪尔关于“语言双重性本质”的论断与泰纳的影响

    刊期:2004年第04期

    今年初,《泰晤士报文学增刊》(TLS,January 9,2004)曾刊登约翰·W·约瑟夫教授的文章,对汉斯·阿尔斯列夫(Hans Aarsleff)教授关于索绪尔关于“语言双重性本质”论断受到法国思想家泰纳影响一说提出质疑,后者于最近撰文反驳(TLS,August 20,2004),详细探讨了他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论据充分合理,颇有说服力,特作如下转述,以飨读者。

  • “文学”与“科学”

    刊期:2004年第04期

    英美文学史上曾发生过这样一桩不大不小的事件:1959年,C.P.斯诺发表了一篇题为《两种文化》的文章,声称西方社会俨然已分裂成了两种对立的文化,而分别由文学家和科学家形成的两大阵营之间,横亘着一道无法跨越的鸿沟。文章一出,像是捅了一个大马蜂窝,立刻引起了极大争议。1970年4月,著名的F.R.利维斯教授将他的讲演稿《文学主义与科...

  • 关于旅行创作

    作者:空草 刊期:2004年第04期

    文学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大多能折射出各自民族的文化心理,在英语文学创作中,美国作家对自然(表现自然的作品)似乎有着特殊的兴趣,而英国作家则对旅行有着始终不渝的热情,对旅行本身的着迷是英国作家创作的一个动力.他们一直渴望着从小小的岛国走出去。从历史的角度看,随着英殖民帝国的建立和发展,英国作家进一步培养出与殖民征服联系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