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New Perspectives on World Literature

杂志简介:《外国文学动态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0-1309/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专题·“战后思想”与右翼话语反思、专题·“9·11”:两种文学记忆和叙事、新作评论、动态研究、作家研究、理论前沿、重读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外国文学研究所;译林出版社
国际刊号:1007-7766
国内刊号:10-1309/I
全年订价:¥ 260.00
创刊时间:1955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26
复合影响因子:0.26
总发文量:1286
总被引量:1399
H指数:5
立即指数:0.0116
期刊他引率:0.9806
平均引文率:4.4302
  • 倾听心灵的声音——斯·阿列克西耶维奇的非虚构文学

    作者:田洪敏 刊期:2015年第06期

    2015年阿列克西耶维奇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使得人们再度关注俄语文学。同时,在俄罗斯与西方的微妙关系中,阿列克西耶维奇的获奖又被打上了“地缘政治”的痕迹,作家在西方得到的广泛阅读和在俄语世界的少有人知形成鲜明的对比。但是,这并不影响阿列克西耶维奇的文学贡献,她的“苏联写作”系列丛书既是对过去时代的祛魅与忏悔,又是向陀思妥耶...

  • 感隋背后的权利和体制——解读法斯宾德的戏剧《佩特拉·冯·康特的辛酸泪》

    作者:齐快鸽 刊期:2015年第06期

    爱、权力、剥削和压迫是贯穿法斯宾德《佩特拉·冯·康特的辛酸泪》的核心词。作为西方现存制度无情的剖析者和批判者,法斯宾德依据残酷、无爱的现实所构筑的世界模式,是一个无爱的世界。在这部中产阶级题材戏剧里,他揭露了物质富裕而精神极度贫困的中产阶级堕落、异化的生存状态,粉碎了德国战后“经济奇迹”时期虚饰的繁荣假象。在创作方法上...

  • 从无意义的O说起——论卡罗尔·安·达菲诗歌的语言哲学基质

    作者:付晶晶 刊期:2015年第06期

    “无意义的O”是英国当代桂冠诗人卡罗尔·安·达菲诗歌里的词,它既暗示语言的界限又预示超出语言之外的隐喻意义。语言、经验、思想之间的差距空间为达菲的诗歌创作提供了灵感源泉,使诗歌展现语言的多种维度:书写与言说、私人感受与公共理解、陈词滥调与新语境、反映与折射。通过从语言的界限、语言的意义以及语言建构经验的可能性三方面来探...

  • “未来如肮脏的枯叶”——《逃离》中的“一瞬间”与存在主义

    作者:张虎 刊期:2015年第06期

    短篇小说集《逃离》出版于2004年,那年门罗七十三岁,死亡渐渐成为她最重要的创作主题之一。存在先于本质,他人即地狱,这些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在《逃离》中俯拾皆是。不过,在对过去“一瞬间”的重新认知与反思中,她重点凸显的是萨特之“自由选择”的不自由。在门罗看来,意识形态、非理性、偶然性才是生命岔路口的真正主宰;在艺术特征上,一...

  • 实践巴赫金的文学理论——大卫·洛奇《追随巴赫金》评介

    作者:范莎 刊期:2015年第06期

    英国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戴维·洛奇于1990年出版文学批评著作《追随巴赫金》以表达对巴赫金的崇高敬意。书中所收十三篇文章勾勒出了巴赫金的文学批评理论框架,以巴赫金的语言对话本质、小说话语类型以及狂欢化理论,研究了乔治·艾略特、D·H·劳伦斯等人的小说创作特点,并具体分析了简·奥斯丁、亨利·詹姆斯等作家的小说文本。该书是对巴赫金文学...

  • 论多甫拉托夫三部晚期作品主人公的身份问题

    作者:胡晓静 刊期:2015年第06期

    谢尔盖·多甫拉托夫是俄罗斯侨民文学“第三浪潮”的著名代表作家,苏联知识分子在美国的边缘生存状态是其文学创作的重要主题之一。中篇小说《看不见的报纸》《外国女人》《分支》分别以报刊编辑多甫拉托夫、单亲母亲玛鲁夏、电台主持人多尔马托夫为主人公,记录了他们在追寻文化身份过程中所遭遇的失落、漂泊和无根感。三位主人公代表移民者三...

  • 道德的困境与选择——评马丁·艾米斯新作《利益区域》

    作者:陈心怡 刊期:2015年第06期

    马丁·艾米斯的新作《利益区域》以奥斯威辛纳粹集中营为背景,对大屠杀历史事件进行了诠释,借助书中人物之口道出了集中营中人们所面临的道德伦理选择的困境。对大屠杀事件的再现与书写,折射出对现代社会中人类生存状态、人性、理性、道德等问题的探寻与反思。

  • 男性气质的加冕/脱冕——解读安妮·普鲁短篇故事《脚下泥巴》

    作者:刘晓娟 刊期:2015年第06期

    本文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采用康奈尔“男性气质”的相关理论,对安妮·普鲁短篇小说《脚下泥巴》进行解读,并借用巴赫金狂欢理论中的“加冕/脱冕”概念,指出在主人公戴蒙德对牛仔神话主导下的支配性男性气质的建构过程中,经历了象征性的加冕/脱冕。正是在刻意建构的男性气质被脱冕后,戴蒙德对男性气质和自身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完成了从...

  • 绝望的压抑:《堕落的爱达荷》的艺术追寻

    作者:赵光慧 刊期:2015年第06期

    文学创作既是对社会生活的审美反映,又是作家对生活出路的思考与探索。然而美国作家肖恩·威斯图的获奖短篇小说集《堕落的爱达荷》却似乎并未努力寻找生活的出路,展现给读者的都是黑暗、压抑、困顿的氛围。这个由九部短篇小说构成的故事集,在独特的空间叙事艺术中,描述了爱达荷州一群失去宗教信仰之后面临困惑与绝望心境的人,他们徘徊在上...

  • 一部“协商”之作——评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新作《石床垫》

    作者:袁霞 刊期:2015年第06期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短篇小说集《石床垫》结合现实主义和传奇故事,是一部哥特式风格的作品。本文分析了小说集的九个传说,探讨了其中体现出来的典型的阿特伍德主题:与死者的协商以及与两性战争的协商。此外,对老龄化现象的思考是这部作品的另一大亮点。本文旨在通过对阿特伍德这部新作的分析研究,考察作家创作风格的延续与变化。

  • 余华对话马丁·莫泽巴赫

    作者:余华; 马丁·莫泽巴赫 刊期:2015年第06期

    2015年8月,借德国著名作家和毕希纳奖获得者马丁·莫泽巴赫(1951-)的小说《此前发生的事儿》中文版出版之机,北京歌德学院举办了中国著名作家余华与莫泽巴赫的对谈。谈话内容涉及莫泽巴赫的整体创作情况、他与托马斯·曼在语言风格及整体构思上的比较、莫泽巴赫小说的巧妙对话关系,乃至于小说富有特色的结尾,小说的类型等等话题。中国作家余...

  • 战争语境下的成长小说——评2015年普利策获奖小说《看不到的光明》

    作者:刘露 刊期:2015年第06期

    当代美国作家安东尼·多尔的长篇小说《看不到的光明》,以两个孩子的成长经历作为切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角度,表达了作者对于道德、人性、自由等话题的思考,尤其体现了美国文学中一直存在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小说的成长主题、文本的空间化结构和个人与历史的叙事的融合均强化了作者要表达的复杂寓意,刻画出战争中人类整体的生存困境。

  • 送给突尼斯人民的礼物——2015年阿拉伯小说国际奖及其获奖作家作品

    作者:汪颉珉 刊期:2015年第06期

    突尼斯作家舒克里·马卜胡特的小说处女作《意大利人》,以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突尼斯社会为背景,以伤痛、冲突为主题,讲述了因长相俊美而获得“意大利人”外号的青年阿卜杜·纳赛尔生活、斗争、爱情经历,反映了一代突尼斯人对于那段历史的反思。马卜胡特多年来一直从事文学研究评论工作,虽然《意大利人》是他的第一部小说作品,但它所体现出的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