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New Perspectives on World Literature

杂志简介:《外国文学动态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0-1309/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专题·“战后思想”与右翼话语反思、专题·“9·11”:两种文学记忆和叙事、新作评论、动态研究、作家研究、理论前沿、重读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外国文学研究所;译林出版社
国际刊号:1007-7766
国内刊号:10-1309/I
全年订价:¥ 280.00
创刊时间:1955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26
复合影响因子:0.26
总发文量:1286
总被引量:1399
H指数:5
立即指数:0.0116
期刊他引率:0.9806
平均引文率:4.4302
  • 卷首语

    刊期:2012年第01期

    这一期《外国文学动态》,刊发了四篇会议简讯,所涉会议包括:“新千年外国文学热点问题全国学术研讨会”、“美国文学学会第二十二届年会”、“2011年索尔仁尼琴国际学术研讨会”和“中国社科院外文所理论室建室三十周年座谈会”。本期卷首语,以上述四篇会议报道为由头,说一说岁末的几个学术会议。

  • 从毕希纳文学奖管窥德语文坛的创作动向

    作者:冯晓春; 张帆 刊期:2012年第01期

    毕希纳文学奖是德国最重要最负盛名的文学奖项,至今已有近九十年历史(1933至1944年纳粹统治期间,该奖曾一度中断)。作为颇具传统底蕴的纯文学奖项,其一贯沿袭着严格的评奖标准:只颁给用德语写作的作家和诗人,

  • 文字与照片的拼接——评W.G.塞巴尔德的《奥斯特利茨》

    作者:何宁 刊期:2012年第01期

    对大多数中国读者而言,德国作家w.G.塞巴尔德(w.G.Sebald,1944—2001)的名字可谓陌生,因为《奥斯特利茨》(Austerlitz)是他第一部被译成中文的作品①;即便在他的祖国德国,他的名字也仅仅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才引起文学界的广泛关注。但在英国、美国和法国,

  • 一部“前东德版的《布登勃洛克一家》”——2011年德国图书奖获得者欧根·鲁格及其作品

    作者:齐快鸽 刊期:2012年第01期

    2011年德国图书奖在一年一度的法兰克福国际书展开幕前(10月10日)揭晓了。现年五十七岁的德国作家欧根·鲁格(Eugen Ruge,1954-)以家庭传奇历史长篇小说《在那光芒渐暗的时代里》(InZeiten des abnehmenden Lichts)荣获第七届德国图书奖。评委会陈述的理由是:

  • 新的历史意识——评莫妮卡·马龙的《帕维尔的信——一个家庭的故事》

    作者:徐琼星 刊期:2012年第01期

    莫妮卡·马龙(Monika Maron,1941-),德国国家奖(2009)、德国人道主义奖(2010)获得者。1941年6月3日,马龙出生于柏林,是一个“出生在战争时期的孩子”。她是东德内务部部长卡尔·马龙的继女。1951年马龙随父母从西柏林迁往东柏林。1959年中学毕业后,

  • 往事悠悠七十载——谈2011年巴赫曼文学奖获奖作品选章《围困中》

    作者:张克芸 刊期:2012年第01期

    2011年7月中旬,备受德语文坛瞩目的英格伯格·巴赫曼奖颁给了现年五十岁的奥地利女作家玛娅·海德尔拉普(Maja Haderlap,1961-)。海德尔拉普在评奖会上朗诵了其首部长篇小说《遗忘的天使》(Engeldes Vergessens)中的选章——《围困中》(Im Kessel),将人们带回到七十年前的悠悠岁月。

  • 真实与虚构之间——评克·沃尔夫的新作《天使之城》

    作者:余娟 刊期:2012年第01期

    克里斯塔·沃尔夫(Christa Wolf,1929—2011)是当代德国文学最重要和最著名的女作家之一,她曾经加入德国统一社会党,这段历史和身份让她成为德国重新统一后最有争议的作家。沃尔夫创作早期主要写作散文和评论文章,

  • 纳·阿比-厄兹获2011年度德国自由文学奖

    作者:曹霞 刊期:2012年第01期

    来自黎巴嫩的女作家纳塔利亚·阿比.厄兹(Nathalie Abi—Ezzi)以小说《鲁巴的秘密》(Rubas Geheimnis)获得了2011年度的德国自由文学奖。德国自由文学奖的评审委员会在2011年7月18日公布了这一消息。

  • 穿越与突围——马格里布法语后殖民文学述评

    作者:余玉萍 刊期:2012年第01期

    马格里布,是对埃及以西的北非阿拉伯地区的称谓。本文视域中的马格里布,包括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三国,因都曾有过被法国殖民的历史际遇,故其当代文学染上了浓重的后殖民色彩。

  • “爆裂一代”:魔幻现实主义的延续与裂变

    作者:张力 刊期:2012年第01期

    很多人都能背出《百年孤独》那著名的开篇:“许多年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上世纪六十年代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从小镇马孔多越上世界文学顶峰,

  • 斯人已去,声名永存——也门作家宰德·穆提厄·戴马吉其人其作

    作者:丁淑红 刊期:2012年第01期

    2009年7月,也门曾经为逝世九周年的著名作家宰德·穆提厄·戴马吉举办过隆重的纪念活动,也门文化部长亲临开幕式,高度赞扬了宰德所取得的文学成就。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包括作家图片实物展、作品朗诵会和研讨会。如此大规模地纪念一位已故作家,在也门实属罕见。

  • 家的辗转,爱的确然——加拿大华裔新秀作家玛德莲·邓及其小说评介

    作者:李菊花 刊期:2012年第01期

    2010年,加拿大华裔作家玛德莲·邓(Madeleine Thien,1974-)获得了奥维德节文学奖(Ovid Festival Prize),此奖项只颁发给全球最具潜力的青年作家。玛德莲·邓也是2008年上海市作家协会国际文学交流活动“上海写作计划”中的首批受邀“驻市作家”。

  • 当代英国畅销小说家肯·福莱特的创作

    作者:熊晓霜 刊期:2012年第01期

    肯·福莱特(Ken Follett,1949-)是当代英国最为畅销的作家之一,他的最新作品《巨人们的覆灭》(Fall of Giants)于2010年9月同时在十六个国家出版,这部作品是他构思的世纪三部曲的第一部,在未写作之前就签订了五千万的出版合同,

  • 美籍华裔女诗人张蒂娜及其诗歌创作

    作者:张智义 刊期:2012年第01期

    2010年,美籍华裔女诗人张蒂娜(Tina Chang,1969一)斩获布鲁克林桂冠诗人称号。这是该奖项创设以来获此殊荣的第三位女诗人,也是唯一一位华裔诗人。美国诗坛刮起一股张旋风,张蒂娜由此声誉鹊起。纽约时报专门为其获奖配发评论,高度赞扬张蒂娜的诗才。2011年,

  • 艾玛·多诺霍及其新作《房间》

    作者:王晓俊 刊期:2012年第01期

    艾玛·多诺霍(Emma Donoghue,1969-)是现居加拿大的爱尔兰小说家、剧作家和文学史家。她1969年出生在爱尔兰都柏林,父亲丹尼斯·多诺霍是著名的艾略特研究学者和文学批评家。1990年,她以优异成绩获得都柏林大学英语法语文学学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