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New Perspectives on World Literature

杂志简介:《外国文学动态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0-1309/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专题·“战后思想”与右翼话语反思、专题·“9·11”:两种文学记忆和叙事、新作评论、动态研究、作家研究、理论前沿、重读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外国文学研究所;译林出版社
国际刊号:1007-7766
国内刊号:10-1309/I
全年订价:¥ 260.00
创刊时间:1955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26
复合影响因子:0.26
总发文量:1286
总被引量:1399
H指数:5
立即指数:0.0116
期刊他引率:0.9806
平均引文率:4.4302
  • 致读者

    刊期:2010年第01期

    时值2009年岁末,值此辞旧迎新之际,《外国文学动态》要改版了。岁末岁初之交,在北半球,人们正经受着数十年罕见的严寒和大雪;而在南半球,暴雨和洪水正在肆虐;到处都是让人喜忧参半的消息:经济危机似乎正在消退,然而前景仍不明朗;甲流应该能得

  • 因《2666》而永久在场的波拉尼奥

    作者:杨玲 刊期:2010年第01期

    在罗伯特·波拉尼奥(RobertoBolaňo,1953—2003)看来,写作是无用的,除非立志要写下一部伟大的作品。大部分的作家都是在犯错,在游戏,因为世界需要很多本书,而目的仅仅在于使那本真正重要的书能够像冬天绽放的花朵一样得以被发现。

  • 罗伯特·波拉尼奥——从边缘到图腾

    作者:程弋洋 刊期:2010年第01期

    2009年3月12日,美国全国书评人协会(NBCC)奖的小说奖授予了波拉尼奥及其身后出版的《2666》。因为,书评人协会奖与普利策奖、国家图书奖并称美国图书三大奖;并且,这是它第一次授奖给一位已故作家与一部翻译作品,罗伯特·波拉尼奥再次证明了他不仅仅是一位伟大的西语作家,更是一位伟大的时代作家。就像美国著名书评人苏珊·桑塔格说的那样,波拉...

  • 征稿启事

    刊期:2010年第01期

    2010年,《外国文学动态》以新的面貌面世了。为了提高刊物质量、活跃版面和建立更广泛的作者队伍,我们真诚地欢迎广大读者积极投稿!

  • 语言有不同的眼睛——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尔塔·米勒访谈

    作者:赵云利(编译) 刊期:2010年第01期

    2009年10月8日,瑞典文学院宣布,将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德国女作家和诗人赫尔塔·米勒,几分钟后,自由撰稿人玛丽卡·格里塞尔用德语对赫尔塔·米勒进行了电话采访。随后,诺贝尔基金会网站(http://nobelprize.org/index.html)发表了凯莱·卡斯坦思(Gloria Custance)由德语翻译成英语的访谈全文,现将访谈内容编译如下。

  • “后现代时期的当代剧作家”——评琳恩·诺塔奇和她的《毁灭》

    作者:许诗焱 刊期:2010年第01期

    2009年4月20日,第93届普利策奖颁布。琳恩·诺塔奇(Lynn Nottage,1964—)凭借其剧作《毁灭》(Ruined)征服评委,荣获"最佳戏剧奖"桂冠。

  • 从大马士革到雅法——以色列家小说家阿朗·希鲁的历史重构之路

    作者:刘略昌 刊期:2010年第01期

    阿朗·希鲁,以色列著名小说家、剧作家,1972年生于以色列西部古城雅法,其父母是来自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的犹太人。希鲁年仅十六岁就开始试笔,为以色列电台创作了广播剧《关键位置》(Key Position)。

  • 追寻阳光的心灵之旅——评鲁宾娜的长篇小说《在街道阳面》

    作者:孔霞蔚 刊期:2010年第01期

    吉娜·鲁宾娜(ДинаИльиничнаРубина)是当今俄罗斯最受欢迎的境外俄语作家之一。她是从苏联移民以色列的犹太人,俄语是她唯一的写作语言。1953年,鲁宾娜出生在塔什干,1977年毕业于塔什干音乐学院,1984年随家人迁往莫斯科,1990年举家迁至以色列。

  • 犹太社会的讽刺漫画——评鲁宾娜的长篇小说《辛迪加》

    作者:宋秀梅 刊期:2010年第01期

    吉娜·伊利尼奇娜·鲁宾娜,近年来在俄罗斯广受欢迎的以色列籍俄语作家。1979年在原苏联的《青春》杂志发表处女作,1982年获乌兹别克斯坦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文化部奖金,1995年获以色列作家协会索赫努特奖,

  • 苏珊·契弗及其近作《美国的布卢姆斯伯里》

    作者:杨靖 刊期:2010年第01期

    苏珊·契弗(Susan Cheever,1943—)是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家。她的父亲约翰·契弗是负有盛名的短篇小说家,被誉为美国"郊区的契诃夫",也是1930年代美国"垮掉的一代"文学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 小人物与大历史——评E.L.多克托罗的新作《霍默与兰利》

    作者:王玉括 刊期:2010年第01期

    美国当代著名犹太裔作家E.L.多克托罗十分关注历史,发表了几部以美国历史为素材的小说,大获成功,如《丹尼尔之书》(1971),《拉格泰姆时代》(1974),《比利·巴斯盖特》(1989),

  • 以“他传”的自传写作方式探究自我真相——库切新作《夏日》评介

    作者:姜礼福 刊期:2010年第01期

    现留居澳大利亚的南非作家J.M.库切是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也是1983年和1999年两届布克奖获得者,其人其作近些年成为英美文学批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 激情与暴力——评欧茨2009年新作《天堂的小鸟》

    作者:杨建玫 刊期:2010年第01期

    作为美国当代最多产的作家之一,2009年9月,欧茨推出了她的第五十七部长篇力作《天堂的小鸟》(Little Bird of Heaven)。在四十余年的创作中,欧茨由于在作品中进行过多的暴力情节的描写而引起起评论家们的争议.被称为“美国文学中的黑衣女人”。

  • 一部小说中的两种叙事——奥斯特新作《密室中的旅行》解读

    作者:李金云 刊期:2010年第01期

    美国当代小说家保罗·奥斯特(Paul Auster,1947—)曾获多种文学奖项,包括美国文学与艺术学院的莫顿·道文·萨伯奖、法国的麦迪西文学大奖,西班牙的阿斯图里亚斯文学奖等。其作品已被译为三十多种文字,国际影响较大。继成名作《纽约三部曲》(The New York Trilogy)后,他笔耕不辍,至今已发表十多部小说,成绩斐然。

  • 寻觅失落的寓意——评丹·布朗的最新力作《失落的秘符》

    作者:朱振武; 李丹 刊期:2010年第01期

    因文化悬疑小说《达·芬奇密码》而红遍全球的美国作家丹·布朗历经六年案头研究和精心构思,终于在2009年9月15日推出了自己的最新力作《失落的秘符》(The Lost Symbol,原名曾为《所罗门钥匙》,后改为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