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

外国文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Foreign Literature

杂志简介:《外国文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248/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评论、理论、理论_西方文论关键词、文化研究、书评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国际刊号:1002-5529
国内刊号:11-1248/I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62
复合影响因子:0.42
总发文量:1365
总被引量:8531
H指数:39
立即指数:0.0606
期刊他引率:0.9826
平均引文率:9.9293
  • 未出场的“颠覆者”——对《德西蕾的孩子》的一种新解读

    作者:陈亚丽 刊期:2010年第05期

    肖邦的著名短篇《德西蕾的孩子》中有一个很不起眼的人物,她无名无姓,而且从未直接出场。从叙事的角度说,肖邦设计这个角色似乎只是为了增加故事结尾的戏剧性,然而如果从新的文本解读视角来看,这位未出场的无名氏却是一个关键的人物,她在小说中所起的作用具有全方位的、强烈的"颠覆性"。从一定意义上说,她颠覆了整个故事,使之产生了出人意料的...

  • 德西蕾的孩子

    作者:凯特·肖邦 陈亚丽(译) 刊期:2010年第05期

    天气晴和舒适,瓦尔蒙德太太坐着自家的车,到拉贝种植园去看德西蕾,还有她的孩子。想到德西蕾都有了孩子,瓦尔蒙德太太不由得笑了起来。可不是吗,好像就在昨天,德西蕾自己差不多还是个小孩子。当时,瓦尔蒙德先生骑马经过家里的大门,看到她躺在大石柱后面的阴影里,睡得正香哩。

  • 沤浮泡影——略论《千万别弃我而去》中“黑尔舍姆”的体制悖论

    作者:谷伟 刊期:2010年第05期

    《千万别弃我而去》是英国当代著名移民作家石黑一雄发表的第六部长篇小说。作品从克隆人凯西·H的有限视角出发,借助回忆的力量深入克隆人内心世界,探寻其生命历程,揭示了"黑尔舍姆"的体制悖论和隐含其后的社会霸权构建。通过让读者亲历凯西认知世界的渐进过程,石黑一雄确立了读者与人物的平等地位,消解了人类社会的体制霸权和共谋,激励人们反...

  • 《美国文学中上帝形象的演变》

    刊期:2010年第05期

    美国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是美国社会和美国人与基督教思想的联系更为牢固和复杂。安徽大学外国语学院洪增流教授的新著《美国文学中上帝形象的演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抓住这一特征,对美国文学中上帝形象的演变史作了系统深入的探讨。

  • 千万别弃我而去(选译)

    作者:石黑一雄 谷伟(译) 刊期:2010年第05期

    “玛丽·克劳蒂说的没错,”艾米丽小姐说道,“我才是你们应该谈话的人。玛丽·克劳蒂为我们的项目尽心尽力。一切以这样的形式结束多少让她感到有些失望。对我来说,无论多么沮丧,我都没有为此感到遗憾。我觉得我们取得的成就值得人们尊重。看看你们俩。事实证明你们的表现令人满意。我深信你们可以告诉我许多令我感到自豪的事情。你们刚刚说自...

  • 跨文化的艺术追求——试论斯洛文尼亚著名诗人托马斯·萨拉蒙的诗歌创作

    作者:张子清 刊期:2010年第05期

    本文通过对斯洛文尼亚著名诗人托马斯.萨拉蒙的诗歌创作的介绍,试图探讨他跨文化艺术追求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坎坷的历史、饱受痛苦的政治经验、深沉的忧患意识、深厚的文化底蕴、广阔的国际视域、多元文化的吸收、丰富的想象力、超前的艺术眼光、娴熟的写作技巧等方面,成就了萨拉蒙诗歌独具特色与精彩纷呈的艺术境界。

  • 诗十三首

    作者:托马斯·萨拉蒙 张子清(译) 刊期:2010年第05期

    四个惆怅的问题 我知道。你现在去作战,去践踏花朵。 你嘴里将啃带灰尘的苹果。你将计算 你的步伐走多远。你将意识到所有水泡从苔藓底下冒出来。我听到一声警笛。

  • 战争英雄神话的消解——后苏联长篇小说《将军和他的部队》中的思想向度

    作者:张建华 刊期:2010年第05期

    后苏联长篇小说《将军和他的部队》关于卫国战争的"原则性批判",一改苏联文学关于战争的英雄神话,延伸着两个不同的思想向度:一是把卫国战争视为20世纪人类的共同悲剧来思考,二是把卫国战争作为苏联国家、俄罗斯人民特定的悲剧性历史承载来审视。苏联时期的战争文学从来未曾关注战争苦难和悲剧的历史十字架的负重者,很少用悲悯的人文情怀去观...

  • 全新的“三角”——鲁滨逊、礼拜五与荒岛在图尼埃小说中的关系研究

    作者:孙婷婷 刊期:2010年第05期

    米歇尔·图尼埃斩获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的作品《礼拜五或太平洋上的灵薄狱》被喻为当代版的《鲁滨逊漂流记》,是对笛福原作的一次重要改写。图尼埃基本沿用笛福小说中的人物与情节,但在"旧瓶"中却加入了哲理性的"新酒",尤其在处理三位主要"人物"的关系时对原作进行了颠覆。

  • 讲述体:一种民族化叙述体式的生成

    作者:王树福 刊期:2010年第05期

    作为现代文体意义上的一种叙述体式,讲述体的生成乃是俄罗斯本土文学传统和西方外来文学思潮、传统文学特质与先锋文学思潮共同作用的结果。经由自普希金、果戈理以降的俄罗斯作家的创新、发展和丰富,讲述体形式在篇章结构、叙述技巧和语言表述等方面都体现出高度的艺术水平,不仅建构着作家的自我身份和民族意识,而且表现出强烈的民族特色和国家...

  • 《祖先游戏》:一个构想民族身份的魔方

    作者:张喆 刊期:2010年第05期

    澳大利亚作家艾力克斯.米勒的长篇小说《祖先游戏》利用元小说的叙事结构,探讨了多元文化社会里民族身份的概念与构建,以及在后殖民语境下如何在文本的空间内形成多样性的可能性。作者不仅邀请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想象"建立在欧、亚文明和土著文明结合的基础上"的澳大利亚人的民族身份,同时还充分挖掘了元小说的叙事手段,旋转魔方般地展示了他对...

  • 主体的确立与丧失——保罗·奥斯特《密室中的旅行》的语言与主体性问题探析

    作者:李金云 刊期:2010年第05期

    索绪尔符号理论的矛盾在于能指与所指之间有无固定联系,这表征着人们对语言、小说和人物主体身份的不同看法。如果能指与所指紧密联系,那么语言与小说就具有确定意义,小说人物也具有明确的主体身份。反之,语言与小说就失去确定的意义,人物主体身份也变得模糊不清。奥斯特小说《密室中的旅行》的格拉夫故事和布兰克故事分别对应着这两种逻辑,较好...

  • 当代美国本土文学的话语性主体建构——评路易斯·厄德瑞克作品中的叙述杂糅

    作者:陈靓 刊期:2010年第05期

    厄德瑞克的创作,将西方经典的多重叙述技巧与本土口述传统结合在一起,将本土语言融入白人的文字之中,这种技巧在结构上界定了杂糅性的文学身份。文本中的叙述性杂糅技巧立足于本土传统,这不仅仅是对视角和语言的简单混杂,而是力图在结构上创建一个杂糅的表述方式,在塑造自身意义的同时,也鼓励对霸权文化统治的抵抗与颠覆。

  • 男性叙事话语下的生态与女性关系——论勒克莱奇奥《寻金者》中女性形象的寓意

    作者:张亘 刊期:2010年第05期

    女性在勒克莱齐奥的作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其代表作之一《寻金者》中,三位女性角色与大海联系紧密而方式各异,象征着自然的各个层面。叙事者对女性和自然的构想诠释了一种近似于生态女权主义的非二元论世界观,但作者的男性叙事话语既不标示对女性叙事声音的压迫或扭曲,也不反应为致力于女权主义的宣扬和贯彻。对三位女性经历的不同叙事策略,...

  • 西方文论关键词 悖论

    作者:廖昌胤 刊期:2010年第05期

    悖论的基本含义是超越现存的概念与观点,"表面看来是逻辑矛盾或者荒谬的陈述,结果却能从赋予其积极意义方面来解释"。自从布鲁克斯提出"诗歌语言是悖论语言"的命题后,悖论被广泛接受为新批评的一个专门术语。在当代西方批评实践中,悖论已扩展到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实践的各个方面。本文从悖论的基本含义入手,分别介绍悖论研究的本体、认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