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

外国文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Foreign Literature

杂志简介:《外国文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248/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评论、理论、理论_西方文论关键词、文化研究、书评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国际刊号:1002-5529
国内刊号:11-1248/I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62
复合影响因子:0.42
总发文量:1365
总被引量:8531
H指数:39
立即指数:0.0606
期刊他引率:0.9826
平均引文率:9.9293
  • 后现代元素与民族文化底蕴的结合——维克多·佩列文和他的自由王国

    作者:赵杨 刊期:2007年第06期

    维克多·佩列文是当今俄罗斯文坛最走红的作家之一,其作品形式多样、语言独特,准确反映了俄罗斯当代社会中的诸多现实层面。本文试图通过对作家的创作主题以及后现代背景下的创作特色两方面分析人手,指出后现代元素与文化传统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佩列文创作的最大特色,亦使作家的创作具有了独特的价值建构意图。佩列文的主人公们无论处在什么样...

  • 奥蒙·拉(摘译)

    作者:维克多·佩列文; 赵杨(译) 刊期:2007年第06期

    奥蒙——一个不是很常用的名字,况且,也不是个最好的名字。父亲就是这样称呼我的。他在警察局工作了一辈子,并希望我也成为一名警察。

  • 故事与梦想 传统与未来——《亚利桑那菲尼克斯意味着什么》中的“魔法师”形象和口述传统

    作者:刘克东 刊期:2007年第06期

    故事以简洁的语言幽默、诙谐地讲述了印第安保留地青年维克多在好友托马斯·生火的帮助下将客死凤凰城的父亲遗体运回保留地的经过。描述了印第安保留地上印第安人的生存状态,展现了保持传统、崇尚冒险、主动与美国主流文化交流的主题和生活态度,强调了口述传统的重要性,塑造了疯狂、外向、爱讲故事、爱梦想的“魔法师”托马斯·生火形象。维克...

  • 亚利桑那菲尼克斯意味着什么

    作者:谢尔曼·阿莱克西; 刘克东(译) 刊期:2007年第06期

    维克多刚丢掉他在印第安事务所的工作,就收到了他父亲因心肌梗塞死于亚利桑那菲尼克斯的消息。维克多已经有好几年没见过父亲了,只打过几次电话,但是听到父亲的死讯,他还是感到一阵生理痛楚,就像自己骨折了一样。维克多一分钱也没有。而保留地里又有谁有钱呢?除非是卖香烟和焰火的人。他可以去取父亲存折里的钱,但首先他需要想办法从斯波...

  • 首届中国埃兹拉·庞德学术研讨会告示

    刊期:2007年第06期

    庞德研究在国内渐成显学,该领域的研究者日渐增多。为了给全国的庞德学术研究者提供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展示中国在庞德学术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联袂主办“首届中国埃兹拉·庞德学术研讨会”。希望此次大会在各位同仁的共同努力下,能大力促进国内庞德研究的发展。

  • 石头,一个诗人的隐喻

    作者:凌越 刊期:2007年第06期

    因为对词的关注,曼杰什坦姆免于被政治拖到它恶俗的层面,简单对抗的方式正是这种恶俗的表征。四十七岁了,就算在残酷的流放途中,曼杰什坦姆依旧在写诗,而且是美妙的诗,这些全赖他年轻时代牢固建立起来的石头的诗观——永远是美,永远是词,现实和政治匍匐在美的脚下。

  • 诗十七首

    作者:奥西普·曼杰什坦姆; 汪剑钊(译) 刊期:2007年第06期

  • 移动的欲望与毁灭——D.H.劳伦斯《恋爱中的女人》的语义学研究

    作者:冯季庆 刊期:2007年第06期

    本文探讨《恋爱中的女人》在叙述句法层面上的“移动”和“毁灭”欲望的设置对文本的深层组织和意义整体的功能,讨论这种话语形式对特定人物构成的语义蕴含,特别是对作品有关阶级划分、反社会和现代主义文明和城市的逃离主题的语言学意义。提出小说中“移动”和“毁灭”欲望的蕴含意指传达出特定社会背景下知识分子的批判意识以及意识形态困境...

  • 试论《洛丽塔》的对话性因素

    作者:张鹤 刊期:2007年第06期

    自传文体具有反思性,在叙述中,经验自我与叙事自我呈分裂状。小说《洛丽塔》采用的拟自传叙述,先天就具备了鲜明的对话因素。此外,小说中的叙述者与受述者、正文作者与前言作者之间也隐含着丰富的对话性,对话的协凋与冲突在一定程度上转移了读者道德评价的重心。可以说,隐在的对话性使这部拟自传的独自小说在道德观上呈现暧昧色彩,使读者...

  • 论《中国佬》对中国古典小说结构的戏仿

    作者:杨春 刊期:2007年第06期

    中国古典白话小说具有两个显著的结构特征,即“联缀性”结构和“头回”故事的运用。联缀式结构是中国长篇白话小说特有的结构特点。在正文前面加一个内容独立的“头回”故事则是话本小说即短篇白话小说的结构特点。通过对汤亭亭的重要作品《中国佬》的细读,可以见出它是作者对中国古典小说进行创造性借鉴和模仿的结果。通过对中国古典小说结构...

  • 论美国华裔作家的姓名问题

    作者:王理行 刊期:2007年第06期

    目前所见用中文发表的美国华裔文学方面的论文,提及作家时,绝大部分情况下都通行采用作家的中文名字。本文分析了这种做法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麻烦或尴尬,认为它与作家的实际生活状况相悖,并提出,应像对待普通美国人的姓名那样来处理华裔作家的姓名,即用其英文名字音译。

  • 泰戈尔论诗的接受

    作者:侯传文 刊期:2007年第06期

    在诗的接受和鉴赏方面,泰戈尔非常重视读者的主体地位,强调接受主体的领悟性、主体感受的整体性以及阐释批评的创造性,但他并不否定作者创作意图和文本意义的存在,而且将作者、文本与读者之间的和谐统一作为文学审美的理想状态。这样的接受理论与西方20世纪现象学诗学既有相通之处,又有深刻的差异。

  • 《流散族群的身份建构——当代加勒比英语文学研究》

    作者:张德明 刊期:2007年第06期

    该书为国内第一部加勒比英语文学研究专著,是浙江大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张德明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最终成果。作者在运用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充分吸收了国内外同行在相关课题上的最新研究成果,采用跨文化和跨学科的视角,从文化语境、语言表述、主题形象和叙事策略等方面系统地追溯了加勒比地区英语文学的生成谱系。

  • 审美与政治的碰撞——从唯美到后现代西方作家左倾情结探析

    作者:王予霞 刊期:2007年第06期

    从现代主义文学、左翼文学到后现代文学,审美与政治发生剧烈碰撞。二者既对峙冲突又交互渗透,集中表现了西方作家的左倾情结。由此可见,三场文学运动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绝非简单的替代与更迭。因此对于左倾情结的深入阐发,有助于我们从纵深处把握20世纪西方文学的发展脉络。

  • 社会空间的流浪者——评葆拉·马歇尔的“褐姑娘,褐砖房”

    作者:申昌英 刊期:2007年第06期

    本文以女权地理学的视角解读当代美国黑人女作家葆拉·马歇尔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褐姑娘,褐砖房》,重点分析小说中各种社会空间的冲突和对立,以及它们与女主人公主体同一性的关系,从而审视遭受种族和性别歧视的黑人女主人公如何在迷茫和逆境中建构一个满足个体自由、跨越种族甚至性别限制的主体同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