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研究集刊

台湾研究集刊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Taiwan Research Journal

杂志简介:《台湾研究集刊》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3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5-1022/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政治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政治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

主管单位:厦门大学
主办单位: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
国际刊号:1002-1590
国内刊号:35-1022/C
全年订价:¥ 180.00
创刊时间:1983
所属类别:政治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福建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77
复合影响因子:0.64
总发文量:779
总被引量:3887
H指数:17
引用半衰期:6.875
立即指数:0.06
期刊他引率:0.7736
平均引文率:20.78
  • 美国“印太战略”下台湾的策略选择及收益前景分析

    作者:陈沛超; 孙云; 温良谦 刊期:2018年第04期

    特朗普上台以来.美国对亚洲的政策发生了改变.不再沿用奥巴马政府“亚太再平衡战略”,而是大力推行“印太战略”。特朗普政府的新版《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认为:美国过去40多年的“接触”政策并没有达到改变中国的预期效果.反而增强了中国挑战美国的实力,中国正从意识形态、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挑战着美国的全球利益。中国的战略定位发生...

  • “好评”会带来“好感”吗?基于台湾青年的实证研究

    作者:王瀚; 张遂新; 陈超 刊期:2018年第04期

    探究认知与好感度的关系.先行研究一般从认知的多少和评价的高低两个视角出发。本研究认为,多认知与高评价并不必然地引发好感,其中关于彼此“相似性”的评价才是影响好感度的关键因素,即主体与对象之间越相似,越容易产生好感。针对这一论点,本文对文化、经济、政治和民众四个不同维度的“好感度”分别进行考察,尝试检验相似性与好感度的...

  • 台湾青年大陆创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855份调查问卷

    作者:邓启明; 黄运城; 杨梦霞 刊期:2018年第04期

    加强青年交流与合作、拓展台湾青年大陆创业的广度和深度,是新时代深化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的重要抓手。文章将台湾青年分为在校青年和社会青年。采取现场问卷和网络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调查和分析比较台湾青年前来大陆创业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适时提出鼓励和引导台湾青年大陆创业的配套策略措施提供参...

  • 台湾地区法官多元进用制度的反思和借鉴

    作者:李学永 刊期:2018年第04期

    台湾地区制订了法官多元进用的完美制度文本,进用对象广泛、条件多样、方式灵活、程序规范,但实践运行效果与期待不符。这说明制度转轨要与司法整体配套条件进行同步规划.要解决新旧人之间的晋升之争.解决提高待遇的内部诉求与提升司法水平的外部压力之间的冲突等问题。大陆应借鉴台湾经验,把政策目标转换成精细的制度文本,实现法官任用制...

  • 21世纪台湾地区新一轮品格教育探析

    作者:郑宏; 崔美娇 刊期:2018年第04期

    21世纪初.台湾地区展开新一轮品格教育,其动因是台湾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相对忽视了人的德性发展,1998年九年一贯制课程改革导致部分学校的教育沦为“缺德”的教育;同时,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德才兼备的毕业生。台湾地区于2003年推出《品德教育促进方案》并分阶段执行.通过品德本位校园文化营造计划和品格教育推展行动联盟发动民间力量,共...

  • 一份难得的明郑台湾史料-从连横《雅堂文集》的两篇文章谈起

    作者:杨彦杰 刊期:2018年第04期

    华佑《台湾游记》是连横首先揭示的一部关于台湾的早期历史文献,可惜书稿已经散佚。经过近百年的历史沉淀,当年连横所见的部分书稿仍在两岸流传。通过不同版本的比对,并参照其他史料,可以发现目前所见的华佑“遗书”是明郑时期澎湖、台湾东部的珍贵史料,它得自于作者的亲身经历和考察,对于研究明郑时期台湾的社会、经济、军事、民族等状况...

  • 郑成功焚儒服说补释

    作者:杨伟忠 刊期:2018年第04期

    郑亦邹《明季遂志录》一段富于诗意的文字,演绎出郑成功焚儒服的情节,流传至今,成为后世津津乐道的历史故事。陈碧笙先生通过严谨的史学考证,证明了历史上实无郑成功焚儒服一事。然而问题还未完全了结,古书之误,盖有所由,思而适之,方才无误书。本文即试图探究郑成功焚儒服说之所以产生的文化根源。

  • 李友邦与中国共产党关系考释

    作者:徐文彬 刊期:2018年第04期

    李友邦早年即投身革命运动,对台共早期领导人影响甚大。他是杭州国立艺专共青团的创建人,发展了多名进步青年。抗战爆发后,李友邦在中共浙江省委的帮助下,建立台湾义勇队,掩护中共党员,组织台胞抗日。台湾光复后,李友邦仍然与中共有密切关系,开展革命事业。李友邦是赤忱的爱国者、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忠实继承者。他以国民党党员身份与中国...

  • 覃子豪赴合时间考与集外诗文四篇

    作者:程桂婷 刊期:2018年第04期

    笔者在1947年3月的《联合晚报》上发现台湾诗人覃子豪四篇佚作:诗歌《雾河》与《雨天的村庄》、散文《动荡中的台湾——台湾印象回忆》与《文化统制在台湾》。这四篇作品未收录于《覃子豪全集》,也未见有研究者提及,故具备较重要的史料价值。特别是与台湾有关的两篇佚文为考证覃子豪第一次赴台的时间及文化活动提供了重要线索。现有资料多认...

  • 台湾地区80后作家小说中离散身份与世代意识书写研究

    作者:张帆 刊期:2018年第04期

    20世纪后期,全球化、现代化的浪潮深刻地影响和塑造了台湾80后世代的世代意识和身份认同,全球化浪潮冲击本土文化的同时,又凸显了本土的身份意识,形成身份的混杂和离散的经验。从台湾地区80后作家的创作可以看出这一世代对于伴随全球化而来的阶级分化和资本流动有相当的自觉,比前行世代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身份的混杂和分裂。他们以自己的成长...

  • 论赖声川戏剧在中国大陆的传播与接受

    作者:胡明华 刊期:2018年第04期

    赖声川戏剧凭借其多年累积的丰富创作经验与良好的市场口碑,在大陆话剧逐步市场化、两岸文化交流融合以及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借助多种大众传播媒介,获得了广泛而有效的传播。同时,大陆对其戏剧的接受仍存在分歧和争议,表现为:大众媒体过高的赞誉与误导,学界的质疑和保留,赖声川戏剧对大陆观众“期待视野”的适应与调整等。它们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