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与争鸣

探索与争鸣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Exploration and Free Views

杂志简介:《探索与争鸣》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1208/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专栏_圆桌_碳达峰与碳中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行动、专栏_特稿_重识中国与世界(三十一)、专栏_特稿_数字时代平台反垄断的国家行动...

主管单位: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国际刊号:1004-2229
国内刊号:31-1208/C
全年订价:¥ 556.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2.5
总发文量:3510
总被引量:20602
H指数:53
引用半衰期:4.0789
立即指数:0.0564
期刊他引率:0.9739
平均引文率:5.6541
  • 迈向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入学习党的报告精神—党的的重大理论贡献

    作者:燕爽 刊期:2017年第11期

    在刚刚落幕的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最令国人为之振奋的莫过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诞生。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第96个年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第68个年头,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带领全国人民,在推进五位一体总体格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上,取得了可圈...

  • 新时代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

    作者:童世骏 刊期:2017年第11期

    同志在报告中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了系统阐述,为党和国家未来发展描绘了蓝图、设计了路线、谋划了方略,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 学习领会新时代新思想的新精神

    作者:高民政 刊期:2017年第11期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不仅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更是一次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提振全党全军全国全民精神的大会。虽然精神不是万能的,但缺少了精神则是万万不能的。在当前全党掀起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精神热潮之际,笔者侧重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诞生的精神需求层面,谈一点心得体会。

  •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理论演进、主体转换和生态优化

    作者:陈宪 刊期:2017年第11期

    中共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这里,"关口"是指"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 全面理解中国发展的战略机遇

    作者:沈丁立 刊期:2017年第11期

    在中共报告中指出:"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关于新时期我国发展战略机遇期的论述,对于我们准确评价未来发展的积极因素以及还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对于我们确立奋发有为的自信与进取,对于我们不断排除前进征途上的艰难险阻,有着重大意义。

  • 何以引领美丽中国建设——绿色发展理念的理论渊源

    作者:金瑶梅 刊期:2017年第11期

    中共报告首次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这比十八大提出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有了进一步的拓展。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时代,美丽是一个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追求。建设美丽中国,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

  • 哲学在今天要面对什么问题和哪些经典

    作者:黄裕生 刊期:2017年第11期

    不管是作为个体,还是作为一个群体,今天的我们都生活在这样一个处境之中:不得不与来自各种不同文化世界的陌生人打交道。在这一处境下,多元原则被当作一条正当的原则。但是,多元原则本身的正当性理由何在?这一原则是否有界限?如果有,这一界限在哪里?如果说这些是今天的哲学与人文科学不得不面对的问题,那么也意味着哲学不得不重新面对自由问...

  • 从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主题看当代中国的哲学研究现状

    作者:江怡 刊期:2017年第11期

    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的主题"学以成人"在中国哲学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也部分反映了中国哲学研究的局限性。对这个主题涵义的不同解读,直接关系到如何理解中国哲学研究在世界哲学研究中的位置。当代西方哲学的变化促使我们重新思考当代中国的哲学研究。反思中国哲学研究的现状,找到解决所存在困难的出路,最终将推进中国哲学的研究。

  • 哲学的贫困与复兴:沉浸于日常生活的微妙精神

    作者:尚杰 刊期:2017年第11期

    哲学的贫困源于近代以来由笛卡尔开创的反思-思辨哲学的危机,它导致一种僵化的、将事物一分为二的思维模式,它把哲学等同于某种"正确的"意识形态,它把现实生活强行塞进死板的概念之中,中国现当代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也受这样的僵化的哲学影响。哲学复兴的希望,在于以批判的态度,返回活生生的生活世界,使信仰、哲学、艺术、生活融为一体,以微妙精...

  • 从“天下”到“天人”——兼论中国思想的基本问题

    作者:张曙光 刊期:2017年第11期

    学界借助传统天下观念进行政治哲学特别是世界政治哲学的研究,是颇有创意和启发性的,但这一观念所能给出的理论可能性又是很有限的。因为"天下"是从"天人"关系中派生出来的概念。在中国原创性思想中,最富有根本性和总体性的命题是天人关系。"天人"关系是中国的先哲们对千姿百态、千变万化的世界所做的高度概括,它不是单纯从对象或客观的角...

  • 统计局如何“多算”了公众的收入和消费

    作者:王志平 刊期:2017年第11期

    统计局的居民收入和消费数据,是最容易受到"被统计"等诟病的统计内容。过去我们习惯用"平均数"不代表"大多数"之类的说辞加以解释。在一定意义上,统计局"多算"了居民收入和消费是客观事实。这里的主要原因是,统计局计算居民收入和消费的内容范围,要比公众通常自己计算的内容范围大得多。其中,统计局还统计居民的虚拟收入和虚拟消费,但绝...

  • “知性的僭妄”与打不败的想象力——人工智能的人文之思

    作者:刘方喜 刊期:2017年第11期

    主要与人的知性相关的人工智能已呈现出巨大威力,而关于其最终能全面打败人类的设想,所体现的貌似是人的不自信,其实恰恰是人"知性的僭妄",即技术专家对能为智能机器设计出打败人的程序这种能力的过度自负。人工智能现实而迫切的威胁,或许并非来自其本身,而来自其在"人-人"关系中的应用方式,即人应用人工智能去控制、统治他人。

  • 宪法惯例与自治规范的二元界分——论党内法规在我国法治体系中的定位

    作者:谢宇 刊期:2017年第11期

    党内法规建设是我国法治建设立足于中国国情的具体体现,如果忽视党内法规在我国法治体系中的应有地位,我国的法治体系建设必然是与现实脱节的。然而,党内法规在我国法治体系中究竟应当如何定位?学界对于这一基本问题至今莫衷一是,现有的党规是法律说、法与政策说、软法说均存在一定的缺漏。为了准确、合理地对党内法规进行定位,应当根据党内法...

  • 干部选任:关键环节及其关键问题

    作者:桑玉成 刊期:2017年第11期

    干部制度虽然在一国政治制度中起到了内核的作用,但干部选任的一些关键性问题在我国尚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得以破解。对新时期干部制度的改革和发展进行系统思考和顶层设计,从战略高度提出我国干部选任制度改革和完善的方向和原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有必要从政治学、社会学、伦理学和管理学等多个学科的视角来认识干部以及干部选任制度问题...

  • 干部选拔的中国方案及其意义

    作者:沈冰清 刊期:2017年第11期

    作为社会主义的国家政权,首先需要有一套兼具社会主义性质和中国国情的干部选拔方案。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我国已经形成了以党管干部为核心、秉承尚贤思想与传统、辅之于积极培养的途径等为特色的干部选拔方案。这套干部选拔任用方案在计划经济时期逐渐形成,在改革开放时期进行了调整,并在党的十八大以后得到新的发展。决定中国干部选拔方案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