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与争鸣

探索与争鸣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Exploration and Free Views

杂志简介:《探索与争鸣》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1208/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专栏_圆桌_碳达峰与碳中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行动、专栏_特稿_重识中国与世界(三十一)、专栏_特稿_数字时代平台反垄断的国家行动...

主管单位: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国际刊号:1004-2229
国内刊号:31-1208/C
全年订价:¥ 556.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2.5
总发文量:3510
总被引量:20602
H指数:53
引用半衰期:4.0789
立即指数:0.0564
期刊他引率:0.9739
平均引文率:5.6541
  • 编读往来

    刊期:2005年第09期

  • 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作者:武克全 刊期:2005年第09期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年后的今天,我们有可能从更加广阔、更加全面的视角,评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局来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有四个鲜明特点,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四个方面的...

  • 抗战文化发展述论

    作者:朱敏彦 刊期:2005年第09期

    文化是政治与经济的产物,抗战文化即是抗日战争时代的产物.抗战文化在抗日救亡运动前期中心--上海得到实现、发展,并迅速走向繁荣、高涨,并随着抗日战争的进程,先后形成了以"孤岛"上海为中心的沦陷区抗战文化,出现了以重庆为代表的国统区抗战文化中心和以延安为代表的边区抗战文化中心,构成了抗战文化发展的新格局.抗战文化是中华民族抗日救亡运...

  • 当人类面对共同的威胁——论二战教训的当代意义

    作者:余伟民 刊期:2005年第09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提供的历史教训中,以法西斯为表现形式的极端主义和以绥靖政策为表现形式的民族利己主义是促发战争的两个主要因素,战争所暴露的社会病灶也是当前危害人类集体安全的重要根源.为了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需要以世界历史的尺度总结二战教训.

  • 太平天国“引发了中华民族史无前例的大灾难”吗?——与潘旭澜教授商榷

    作者:方之光; 毛晓玲 刊期:2005年第09期

    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从史实与史观结合的大历史范畴,实事求是地评析农民战争中的平均主义、宗教观,分析中国封建社会中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对造成"中华民族史无前例大灾难"的,究竟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还是人民的反侵略反封建起义和革命这一大是大非问题,也应当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批判帝王将相...

  • 关于洪秀全答“商榷”者

    作者:潘旭澜 刊期:2005年第09期

    几十年来,笔者对太平军与洪秀全的真相进行追寻,不跟风,不盲从;对洪秀全真实面目的揭示,是建立在他反社会的史实基础上的.学术的论争应当宽容,允许讲出历史的真相,由史实来说话;坚持自由探索,方能越辨越明.然而,太平天国史学会会长等却对笔者论著进行批判和"商榷",扣了不少帽子.

  •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学“大辩论”与朱光潜美学

    作者:劳承万 刊期:2005年第09期

    所谓五、六十年代美学"大辩论",是美化当年学术环境的"潮流之作".学界一般把当年美学大辩论的"学派",分为主观派、客观派、主客观统一派、社会性与客观性统一派四大派,这几乎成了坚不可摧的定论.如果把当年"大辩论"中的芸芸众生,归为四大类,本来无不可,但将它们作为"学派",则大失学术本色,亦不合乎历史事实.朱光潜的文艺思想与美学理论体系(尤其...

  • 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立场的若干问题——再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繁荣发展我国理论经济学”兼答叶祥松同志(之一)

    作者:许兴亚 刊期:2005年第09期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就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立场,也就是最大多数人的立场以及全人类的立场,在我国现阶段也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立场,其中并不存在所谓"逻辑上的矛盾"."无产阶级"及其"赤贫",首先是从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关系上来看的雇佣工人的经济地位,然后才是"相对过剩人口"意义上的"赤贫",而不是单纯从字面上理解的"有产"和"无产"的意...

  • 质疑“人均GDP1000美元是道坎”

    作者:王志平 刊期:2005年第09期

    2003年我国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之后,国内的媒体上、学者的论述和官员的讲话中,经常出现类似于"人均GDP1000美元是道坎"的说法.其实,所谓"人均GDP1000美元是道坎",是一个既缺乏严格理论推导、又缺乏足够实证支持的错误命题,相当程度上它反映的是特定时期部分国人的心理躁动.

  • 建设和谐社会 创新思想道德教育——和谐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须注重“三性”

    作者:程伟礼 刊期:2005年第09期

    总书记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从上述讲话中,能够深刻理解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与此同时,面对这样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我们必须在思想理论上作出先导。由上海市精神文明办承担的“和谐社会...

  • 建设和谐社会 创新思想道德教育——和谐社会与公民基础道德

    作者:王正平 刊期:2005年第09期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迫切需要我们在全社会范围内高度重视公民基础道德建设。这里所说的“公民”,是包括国家公务员、各级干部、广大民众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公民基础道德是指全体社会成员在职业生活、家庭生活、社会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最基本、

  • 建设和谐社会 创新思想道德教育——伦理规范是和谐社会的生存基础

    作者:吾敬东 刊期:2005年第09期

    鉴于目前在伦理与道德问题认识上存在的混乱,有必要对伦理与道德这两个概念作一个区分。伦理,一般是指一定社会的基本规范。黑格尔说:“伦理性的东西就表现为这些个人的普遍行为方式,即表现为风尚。”

  • 建设和谐社会 创新思想道德教育——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从研究文化矛盾入手

    作者:黄力之 刊期:2005年第09期

    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为我们通过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而促进社会的和谐指明了方向。但是,我们更要看到,这些内容在导向上的正确性并不意味着它们已经是一个充分的现实了,或者说,这都是很不容易做的,实事求是地说,我们仍然处于知易行难的处境中。

  • 生态文化的缺失——从温州人的消费观谈起

    作者:丁丽燕 刊期:2005年第09期

    温州人爱讲排场、性喜奢侈的传统与东渐的消费主义思潮在市场经济的特定环境中得以迅猛发展,形成了现代温州人异化的消费观和以物质消费为中心的生活方式.这种"高物质消耗"的生活方式虽然客观上推动了经济的短期发展,但庞大的消费需要超出了自然资源的可承受性,给生态环境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因此,不是通过物质消费量的无限增长来企求幸福,而是...

  • 保持契约关系和礼俗关系的张力——关于和谐社会伦理建设的思考

    作者:赵修义 刊期:2005年第09期

    契约关系的发育是历史的进步,但是现代化进程不仅仅是契约关系的发育和完善,维系契约关系与礼俗关系之间的张力是现代化进程的普遍趋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应更加重视礼俗关系的积极作用,防止市场中的契约关系对非市场的礼俗关系的侵蚀,这是构建和谐社会亟需关注的问题.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尤其是其"去道德化"和"唯新主义"对于礼俗关系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