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学研究

吐鲁番学研究杂志 省级期刊

Turfanological Research

杂志简介:《吐鲁番学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65-1268/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历史期刊。该刊是一份半年刊,致力于发表历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洋海墓地研究专栏、吐鲁番文献研究专栏、新疆石窟研究专栏

主管单位:新疆吐鲁番学研究院
主办单位:新疆吐鲁番学研究院
国际刊号:1674-2893
国内刊号:65-1268/K
全年订价:¥ 120.00
创刊时间:2008
所属类别:历史类
发行周期:半年刊
发行地区:新疆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6
复合影响因子:0.4
总发文量:409
总被引量:294
H指数:6
  • 《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研究论集》序

    作者:荣新江 刊期:2010年第02期

    收入这部论集中的文章,是我们“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整理小组”三年多的研究成果。自2005年10月至2008年4月之间,我们受命整理新疆吐鲁番地区文物局在过去十年中发掘和征集的吐鲁番出土文献,其成果就是2008年4月由中华书局出版的两册《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

  • 2006年阿斯塔那古墓Ⅱ区607号墓清理简报

    作者:张永兵; 鲁礼鹏 刊期:2010年第02期

    2006年新疆吐鲁番学研究院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联合对阿斯塔那被盗墓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墓葬形制为斜坡墓道洞室墓。随葬品有文书、代人木牌、葡萄干、草绳等。根据墓葬形制及出土纪年文书判断,该墓时代为唐西州时期(640-840)。

  • 吐鲁番盆地的史前遗存与环境分析

    作者:艾克拜尔·尼牙孜; 哈里·买买提 刊期:2010年第02期

    史前时期的吐鲁番盆地不仅经历了大暖期至大暖期结束气候转冷的变化过程,而且发生过短暂的湿润时期,史前文化遗存在不同时期对环境适应方式的异同,不仅取决于人类生存方式,也与气候、地理变化直接关联,因此本文就自然环境的变化对史前遗存的影响以及由此对应产生的生存与经济形态进行分析。

  • 高昌故城北茔院出土木案研究

    作者:李春长 刊期:2010年第02期

    自20世纪初以来,经过多次发掘的高昌故城北茔院墓葬出土了众多有关高昌故城的实物证据。其中一类重要的出土物——木案,到目前为止只被作为普通随葬品看待。经过仔细考察,笔者将其与西安发现的安伽墓石刻上的祆教火坛两侧的供案相比,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本文将整理自1950年以来在高昌故城周围墓葬发掘发现的此类木案,尤其以2005年巴达木墓...

  • 吐鲁番柏孜克里克出土三页回鹘文《佛说天地八阳神咒经》残页研究

    作者:张铁山 刊期:2010年第02期

    1980年10月至1981年7月,吐鲁番地区文物管理所(今吐鲁番地区文物局)对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崖前土沙堆积进行了清理发掘,出土了丰富的汉文和回鹘文等文献。本文将首次对三页回鹘文《佛说天地八阳神咒经》残页(编号80TBI:599、80TBI:600、80TBI:538a/80TBI:538b)进行原文换写、原文拉丁字母转写、汉译文(附汉文原文)和注释,并对相关问...

  • 回鹘文“ayaVqa tagimlik”一词新解——兼谈回鹘佛教信仰礼仪

    作者:李刚 刊期:2010年第02期

    学界一般认为,aya V由aya“尊重”+V(名词构词附加成分)构成。笔者最近在研读回鹘文《弥勒会见记》时,发现“ayaVqa tagimlik”一词频频出现在其中,它可能与佛教的某些教义或礼仪等存有一定关系。本文通过对“aya V”一词的分析,认为其原义为“脚”,并结合佛教礼仪,探讨“ayaVqa tagimlik”一词的文化内涵。

  • 库木吐喇第75窟研究——兼述供养人的族属

    作者:贾应逸; 吕明明 刊期:2010年第02期

    库木吐喇第75窟是一座小型洞窟,主尊为地藏菩萨。窟内的壁画保存较全,但剥落腐蚀严重。作者根据现存情况,对壁画内容进行了辨识。依据与地藏相关的佛教经典,探讨了地藏与六道图的组合;指出:壁画通过比丘禅修观想,展现了地藏菩萨威神和救护一切罪苦的功德。通过与各地,主要是敦煌壁画、供养画的对比研究,提出该窟应是晚唐至五代时修建的...

  • 高昌回鹘与西夏佛教艺术关系考

    作者:陈爱峰 刊期:2010年第02期

    西夏立国前后,多次宴请回鹘高僧讲经说法,主持西夏文《大藏经》的翻译。在吐鲁番出土西夏文佛经残片有10余件,而且出土地点布满吐鲁番的多处遗址,如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吐峪沟、胜金口、交河故城与高昌故城等地。不惟如此,在今天的高昌石窟与敦煌石窟中留下有大量的回鹘与西夏人开凿或改建的佛教洞窟。佛教艺术交流频繁,两者之间在洞窟形制...

  • 移民与清代新疆的官制变革——以乾隆时期为中心

    作者:贾建飞 刊期:2010年第02期

    清朝统一新疆以后,出于稳定统治、移民实边和开发新疆之意,清政府鼓励从内地尤其是陕甘两省向新疆移民。这些移民促进了战后新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由于移民的增多,清朝在新疆尤其是北疆实行的军府制度已经不再适合统治之需,促使清政府不断对此作出相应的调整。此次调整的最大成果即为在乌鲁木齐和巴里坤等北疆内地移民聚居地区实行了与...

  • 清同治年间新疆民团勇目张和史事考

    作者:薛晖 刊期:2010年第02期

    新疆民团是同治年间出现的历史现象,初本是一种乡土自卫组织,随着清朝收复新疆战役的全面展开,逐渐演变为一支在清朝官府统一节制下的本土武装,在配合清军全面收复新疆的历史进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新疆民团建勋卓著的勇目有多人,但《清史稿》仅为徐学功一人列有专传,其余勇目都未见于史传,其中,张和不仅是奇台民团的杰出勇目...

  • 新疆与敦煌发现的突厥卢尼文文献

    作者:克里亚施托尔内(著); 杨富学(译); 王立恒(译) 刊期:2010年第02期

    1896年,俄罗斯地理学会移交给亚洲博物馆一袋由罗博罗夫斯基(В.М.Роборовский)和克孜洛夫(П.К.Козлов)探险队于1893~1895年间在吐鲁番等地发现的古本残片。

  • 中亚壁画的放射性碳测年和艺术史纪年

    作者:岩井俊平(著); 许利平(译) 刊期:2010年第02期

    关于壁画断代的两种不同技术的对比范例,即放射性碳测年法和以艺术史研究为基础的断代法。在欧亚大陆,除了敦煌莫高窟依据已在石窟题记中发现的年代信息断代之外,尽管一些壁画已经用有机物样本,如附着在草泥层中的草,进行了放射性碳测年,但是绝大多数石窟壁画是以艺术史纪年来断代的。

  • 敦煌写卷“陷蕃诗”研究六十年

    作者:伏俊琏; 朱利华 刊期:2010年第02期

    敦煌遗书伯2555卷保存的“陷蕃诗”72首,是研究吐蕃占领河西时期历史和文化的珍贵材料,近六十年来,海内外学者就作品移录校勘、作者考辨、创作背景诸方面发表了一系列论著,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使沉睡千年的“陷蕃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越来越明晰。

  • 3—7世纪高昌服饰文化研究综述

    作者:李宁; 曹洪勇 刊期:2010年第02期

    20世纪初以来,吐鲁番盆地陆续发掘了大量魏晋隋唐时期(3—7世纪)的古墓葬和文化遗址,出土了许多涉及高昌服饰文化的文书、陶俑、壁画、丝织物、随葬衣物疏等。这为揭开3—7世纪高昌服饰文化的真相提供了重要的材料。在此基础上,学术界对出土的丝织物、高昌服饰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拟在此学术背景下简要综述3—7...

  • 西域古典语言学高峰论坛综述

    作者:汤士华 刊期:2010年第02期

    2010年10月24日至26日,自治区文化厅、自治区文物局、吐鲁番行署主办,吐鲁番地区文物局、吐鲁番学研究院承办的“西域古典语言学高峰论坛——语言背后的历史”在金秋的吐鲁番市举办,来自德国、英国、俄罗斯、日本、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等三十多家高等学校和学术研究机构的5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高峰论坛,10多位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列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