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学研究

吐鲁番学研究杂志 省级期刊

Turfanological Research

杂志简介:《吐鲁番学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65-1268/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历史期刊。该刊是一份半年刊,致力于发表历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洋海墓地研究专栏、吐鲁番文献研究专栏、新疆石窟研究专栏

主管单位:新疆吐鲁番学研究院
主办单位:新疆吐鲁番学研究院
国际刊号:1674-2893
国内刊号:65-1268/K
全年订价:¥ 120.00
创刊时间:2008
所属类别:历史类
发行周期:半年刊
发行地区:新疆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6
复合影响因子:0.4
总发文量:409
总被引量:294
H指数:6
  • 洋海墓地新近收缴文物引出的问题

    作者:李水城 刊期:2009年第01期

    2007年,在新疆鄯善县洋海墓地被盗掘文物中有一件典型的寺洼文化陶罐。寺洼文化因1923年瑞典学者安特生(J.G.Andersson)在甘肃临洮县寺洼山的挖掘而得名,该文化分布在甘肃洮河以东地区,特点是流行马鞍口造型的陶罐。此前从未在洮河以西发现过寺洼文化陶器,洋海墓地出现的寺洼文化陶器值得深究,由此可进一步深化中国西北地区的史前文化研...

  • 乌鲁木齐萨恩萨依墓地出土人牙齿及骨损伤的研究

    作者:付昶; 王博 刊期:2009年第01期

    本文对萨恩萨依墓地出土人头骨的性别、年龄作了鉴定,重点分析了牙齿和骨骼损伤及病理,并对公元前7世纪左右居住在今乌鲁木齐南山的游牧居民的病理和卫生状况作了初步的分析。

  • “敦煌、吐鲁番文献与西北地域”国际学术会议论文评议

    作者:王素 刊期:2009年第01期

    2009年3月8日,承蒙日本新溻大学教授关尾史郎先生的盛情邀请,我得以参加在日本新溻大学举行的“敦煌、吐鲁番文献と西北地域”国际学术会议,并担任会议论文的总评议人,感到十分荣幸。

  • 吐鲁番出土随葬衣物疏中“朱衣笼冠”考

    作者:周艳萍 刊期:2009年第01期

    本文主要依据吐鲁番出土文书中保存的相关资料,从中国服饰史这一角度出发,对吐鲁番出土随葬衣物疏中的“朱衣笼冠”的历史及其演变做一些探索和研究。

  • 吐鲁番出土IB4672号回鹘文木杵文书研究

    作者:李树辉 刊期:2009年第01期

    IB4672号回鹘文木杵文书撰写于唐贞元八年(792)九月二十四日,是在崇徽公主与牟羽可汗所生之女“博学者、特勤、思力郡王、公主阁下”及其丈夫“骨禄·伊难支·沙州将军”捐资修建寺庙的开工仪式上被夯入地下的。文书内容表明,其时入主高昌的回鹘统治集团中的诸多成员都已是虔诚的佛教徒,而其最高首领颉于迦斯·骨咄禄仍是摩尼教信徒。

  • 鄯善国佛教戒律问题研究

    作者:杨富学 刊期:2009年第01期

    20世纪初以来,新疆出土了大量佉卢文文书,其中有不少内容涉及到3世纪末至5世纪中期鄯善国的佛教。从这些出土文书可以看出,在鄯善国时期,佛教界普遍存在着“有信无戒”现象,僧人不守戒律,他们不仅娶妻生子、饮酒食肉,而且置产敛财、役奴使婢。许多僧人虽然在寺院挂籍,却常年居住在俗家,与家人共同生活。鄯善国的僧侣虽名为出家人,但实...

  • 于阗佛教研究回顾——以羽溪了谛《西域之佛教》为中心

    作者:广中智之 刊期:2009年第01期

    本文简略地回顾了以往于阗佛教的研究成果,认为羽溪了谛《西域之佛教》一书是对传统佛教典籍最有系统的归纳,对该书的内容进行了介绍、评价与补充。

  • “龙女索夫”壁画与阿旃陀石窟壁画的风格渊源关系

    作者:张健波; 康晓静 刊期:2009年第01期

    本文从壁画《龙女索夫》和印度阿旃陀石窟佛教绘画的艺术风格和绘画形态出发,分析比较了二者在用线及画面设色上的特征,在指出它们各自特点的同时也详细探讨了二者内在的风格渊源关系。

  • 可萨族名考

    作者:桂宝丽 刊期:2009年第01期

    拜占庭史料和阿拉伯史料中常常提及的生活在里海一黑海草原的Khazar人就是我国史料中记载的“可萨”人。汉文史料中的“可萨”、“曷萨”、“阿萨”、“何嵯”等称呼指的都是同一个民族。可萨的族名来自突厥语,意思是“到处游走的人”。

  • 远游的行者:从东方到西方的行者?——中亚艺术中一个僧侣到佛的奇妙转化

    作者:玛丽娜·雅尔迪茨(著); 吕明明(译) 刊期:2009年第01期

    这件彩绘塑像来自于柏林印度艺术博物馆的中亚收藏品——象大多数来自丝路北道的雕塑作品一样,是用当地的生土混合稻草或是干草以及动物的毛做成的,这样做是为了使它变得更加坚固(图版1,MIK III8205)。根据博物馆的清单,这件作品刻画的是一个佛,而且清单上说它是德国吐鲁番第三次探险期间在中国新疆库车地区克孜尔石窟的塑像窟,第77号窟...

  • 关于乌兹别克汗国的几条拉丁文史料

    作者:丹尼斯·塞诺(著); 邓永红(译); 陈浩(校) 刊期:2009年第01期

    金帐汗国的可汗乌兹别克(Uzbek,在位时间1313~1342)是中亚中世纪晚期一位杰出的人物。他出名首先在于他是金帐汗国第一个将伊斯兰教奉为国教的可汗,其次,他的名字被用作整个民族的名称。晚于他约三百年的希瓦汗国的阿布尔·哈齐·把阿秃儿汗(Abv’1—Ghazi Bahadur Khan),在其《突厥世系》一书中写到他的时候使用了极尽褒美的词藻:

  • 明代中国与吐鲁番,1406~1517

    作者:莫里斯·罗萨比(著); 姚胜(译) 刊期:2009年第01期

    吐鲁番是从中国到西方古丝绸之路上神话般绿洲中的一个。汉文材料及德国探险家阿尔伯特·格伦威德尔(Albert Grvnwedel)与阿尔伯特·冯·勒·柯克(Albert von Le Coq)的考古发现令中亚史学者对于这一绿洲的早期历史比较熟悉。然而,该地的后蒙古时期,尤其是15世纪晚期至16世纪早期,被相对地忽略了。对此的一种解释是,这一时期中国与波斯有关...

  • 关于土遗址保护工作的几点思考

    作者:殷弘承 刊期:2009年第01期

    本文针对目前我国西部土遗址保护总体思路,提出一些新的思考和建议,以达到抛砖引玉,共同商榷的目的。

  • 读《十字莲花:中国元代叙利亚文景教碑铭文献研究》

    作者:王启明 刊期:2009年第01期

    13世纪的整个欧亚大陆,从铁木真1206年斡难河畔称汗起,经过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几十年的对外征服,使得大半的欧亚大陆处于蒙古人的统治之下。一方面蒙古人给当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另一方面他们也使得以古代丝绸之路为主的东西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和繁荣。有关蒙古人对东西方交流所做贡献的论述颇多,这里不一一列举,我们只需从新近所出的《成吉思...

  • 新疆坎儿井保护与利用培训班简讯

    作者:汤士华 刊期:2009年第01期

    2009年3月18日至20日,由国家文物局主办,吐鲁番地区行政公署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协办的新疆坎儿井保护与利用培训班在吐鲁番市举办。参加培训班的学员主要来自吐鲁番地区两县一市分管农业水利部门的领导、吐鲁番地区文物和水利部门研究坎儿井的专家及维修人员、各县市农业水利部门负责人、相关乡镇、村负责人以及哈密地区文物、水利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