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生物学报

水生生物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Acta Hydrobiologica Sinica

杂志简介:《水生生物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230/Q,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农业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农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研究报告、綜合述评、研究简报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海洋湖沼学会
国际刊号:1000-3207
国内刊号:42-1230/Q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55
所属类别:农业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2
复合影响因子:1.24
总发文量:1959
总被引量:30673
H指数:62
引用半衰期:6.5061
立即指数:0.0989
期刊他引率:0.8889
平均引文率:19.2308
  • 奥利亚罗非鱼与鳜杂交的受精细胞学及胚胎发育研究

    作者:唐永凯; 杨弘; 吴婷婷; 贾永义; 夏德全 刊期:2006年第05期

    通过对奥利亚罗非鱼(♀)和鳜(♂)杂交的受精细胞学观察发现:异源精子入卵后产生星光,并核化成雄性原核,与雌原核互相靠近,接触最终完全融合为一个合子核,合子核继续分裂。分析比较了奥利亚罗非鱼,鳜以及奥鳜杂种胚胎发育情况,发现杂种胚胎的发育速度在囊胚早期与母本奥利亚罗非鱼基本一致,到囊胚后期速度有所减慢,但与鳜胚胎发育速度相差很大。...

  • CuSO_4对中华绒螯蟹蜕皮、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作者:杨志彪; 赵云龙; 周忠良; 杨健 刊期:2006年第05期

    通过向水中添加不同浓度的铜(Cu2+),观察其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Ⅰ期幼蟹(0.020±0.01g)和12月龄扣蟹(3.34±0.26 g)的毒性影响。Cu2+对Ⅰ期幼蟹24,48,72和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70,0.43,0.33和0.22 mg/L,而对12月龄扣蟹相应的LC50分别是18.20,10.23,9.12和8.51mg/L。中华绒螯蟹Ⅰ期幼蟹在0.00,0.01,0.02,0.03,0.05和0.08mg/L...

  • 小慈姑的遗传多样性和居群分化

    作者:陈锦华; 孙爱珍; 汪小凡 刊期:2006年第05期

    小慈姑是中国南部狭域分布的易危水生植物。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等位酶分析方法,研究了该种江西东乡、湖南茶陵、广西桂林和福建武夷山4个地点的8个自然居群的遗传分化及其与地理位置的相关性。9个酶系统18个等位酶位点的检测结果表明,小慈姑有较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多态位点百分率P=16.67%—38.89%,平均每位点等位基因数A=1.278—1.833,平...

  • 丁不同群体间形态学差异与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

    作者:凌去非; 李思发; 乔德亮 刊期:2006年第05期

    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3种数理统计方法,对我国新疆朱家湖丁群体7、3水库丁群体和从捷克引进我国的丁群体的可量性状和框架参数进行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显示,朱家湖群体与73水库群体较为接近,而捷克群体与前两群体相距较远。判别分析亦可将捷克群体与前两群体分开,准确率达100%。从6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的20个引物对丁朱家...

  • 细胞松弛素B对日本沼虾四倍体的适宜诱导条件的研究

    作者:钱国英; 朱秋华; 汪财生; 尹尚军 刊期:2006年第05期

  • 人工驯养下扬子鳄的生长规律

    作者:汪仁平; 叶日全; ; 吴孝兵; 夏同胜 刊期:2006年第05期

    研究结果表明扬子鳄在饲养条件下的生长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饲养群体中,5龄以前的鳄生长速率较快,其中在2龄前生长速率最快,在5龄至7龄间生长速率明显减慢;鳄体长与体重之间呈正相关,两者在体长小于50cm时呈直线相关,体长大于50cm时呈曲线相关。不同性别的扬子鳄年生长状况不同,从5龄开始雌雄鳄体重出现显著差异,雄鳄重于雌鳄;从6龄开始雌雄鳄在...

  • 贝类血细胞及其免疫功能研究进展

    作者:孙敬锋; 吴信忠 刊期:2006年第05期

    贝类由于是开放性系统,不存在特异性体液免疫,贝类的宿主免疫防御包括以血细胞为基础的细胞和体液系统。血细胞能够在体内或体外吞噬各种有机和无机颗粒,清除病原生物和自身损伤或死亡细胞,而且血细胞能够产生各种非特异性体液因子来参与宿主的免疫防御过程。所以贝类的血细胞在宿主免疫防御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贝类养殖规模的扩大,...

  • 鱼类对糖的利用评述

    作者:蔡春芳; 陈立侨 刊期:2006年第05期

    一般认为鱼类对糖的利用能力低下[1],鱼类被视为具有先天性的“糖尿病体质”[2]。糖(没有特别说明时本文指可消化糖)是最廉价的饲料能源,因此,鱼类营养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话题便是如何提高对饲料糖的利用。近20年来,关于鱼类糖营养的研究比较活跃,在糖的生理功能、鱼类对饲料糖的利用特点、影响因素和需求量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回顾前人...

  • 鱼类物种特征尺寸控制因素研究进展

    作者:孔祥会; 何舜平 刊期:2006年第05期

    早在1927年的时候,Haldane就指出:动物不同物种之间最明显的差异就是尺寸差异,不知何故一直没有引起动物学家们的研究兴趣[1]。如果Haldane在当时提出这一问题有点超前的话,那么现在重新提出这一问题就显得很适时宜。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功能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入,人们已经能够对基因进行突变,重组,敲除和表达调控的研究,...

  • 黄鳝一种新的生殖腺发育状况报道

    作者:陈丽莉; 肖亚梅; 刘筠 刊期:2006年第05期

    早在六十年前,刘建康就报道过黄鳝存在着自然性逆转现象[1]。在随后的几十年里,众多的学者对于黄鳝性逆转开展了较为广泛的研究[2—8]。目前一般认为黄鳝属于雌性先熟的雌雄同体鱼类,其性别发育为单方向进行,雌性发育阶段→间性发育阶段→雄性发育阶段。黄鳝雌性成熟发育第一次性周期内黄鳝个体全部表现为雌性发育,性成熟产卵后,卵巢内卵细胞败...

  • 淡水养殖太平洋鲑循环饥饿后补偿性生长效果研究

    作者:冯健; 覃志彪 刊期:2006年第05期

  • 中国大鲵五地理种群Cyt b基因全序列及其遗传关系分析

    作者:陶峰勇; 王小明; 郑合勋 刊期:2006年第05期

    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为特有的珍稀有尾两栖动物,是世界上体形最大的两栖类物种[1]。该物种在中国分布范围非常广,遍及长江、黄河和珠江三大水系,涉及17个省市。大鲵栖息在不同纬度,不同气候带和不同的水系之中,并且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使该物种的栖息环境呈现出严重的片断化[2];同时,大鲵对水环境的依赖程度很大,其扩散能力较差,这样大鲵...

  • 石鲽细菌性败血感染症及其病原细菌研究

    作者:陈翠珍; 房海; 张晓君; 王秀云; 巩元芳; 葛慕湘 刊期:2006年第05期

    2001—2002年,分别对两起养殖的石鲽(Stone flounder,Kareius bicoloratusL.)病害进行了检验,均表现为败血症感染特征。经以20尾病(死)石鲽(每起病例各10尾)做病变组织中细菌检查、细菌分离与鉴定、人工感染试验等的病原学检验,表明两起被检病例均为同种的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感染;另在其中1起病例所检10尾石鲽的2尾中,同时检出...

  • 溶氧、pH及其他理化因子对蓖齿眼子菜种子萌发的影响

    作者:高健; 熊勤; 李祝; 杨劭; 陈洪达 刊期:2006年第05期

    研究了溶氧、pH、光强、冷处理、温度、营养以及激素处理等条件对蓖齿眼子菜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氧对种子的最终萌发率有影响,缺氧条件下比正常条件和氧饱和条件下的萌发率高,但缺氧条件下萌发的幼苗为白化苗,不能正常生长发育;光照和pH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不显著。4℃冷处理能够使种子萌发时间提前和提高种子的萌发率;在15—27℃之间,提高...

  • 池养大鲵的人工催产研究

    作者:肖汉兵; 刘鉴毅; 杨焱清; 林锡芝 刊期:2006年第05期

    本文报道了人工培育大鲵亲本的繁殖结果。在养殖条件下,大鲵的性腺可正常发育,大鲵的性成熟年龄为5龄,性周期为一年一次,群体的繁殖高峰期出现在每年的6—8月。使用LRH-A或HCG均可诱导大鲵产卵和排精。群体的性腺发育进程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雄性比雌性的发育时间长10—20d。在繁殖盛期进行人工催产,获产率为60%左右。人工繁育的子代,在培育为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