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社区杂志 部级期刊

Community

杂志简介:《社区》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4666/D,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政治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政治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卷首语、特别报道、共治・共享、文化・生活

主管单位:中华人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主办单位:乡镇论坛杂志社
国际刊号:1671-0967
国内刊号:11-4666/D
全年订价:¥ 552.00
创刊时间:2001
所属类别:政治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总发文量:16805
总被引量:843
H指数:11
立即指数:0.0012
期刊他引率:1
  • 留一点工作给明天

    作者:孟祥海 刊期:2016年第32期

    女作家洁尘有一个习惯,她每天给自己的工作留一个小尾巴。这样的话,第二天就很容易进入工作状态。我以为,留一点工作给明天,是一种生命的状态,也是一种人生智慧。留一点工作给明天,让明天的工作从今天开始。

  • 在地铁里偷偷摸摸地看书

    作者:绿茶 刊期:2016年第32期

    重新工作之后,最不能适应的就是义回到朝九晚五的节奏以及上下班长长的人流。每天要有三个小时耗在上下班路上,坐很长一段地铁,已经很多年没坐过高峰期的地铁了,10号线拥挤的程度超出我的想象。

  • 买书

    作者:清河鱼 刊期:2016年第32期

    说是不买书了,以为一部《水浒传》都看不够,其他的书都是多余。但眼睛是挑剔的,总想去看新鲜的文字,那感觉像胃,吃饱了还饥饿,于是又去找食吃,一日三餐,不能断顿地吃。尤其是手里有了钱,心就痒,脚更痒,啪啪啪啪,三步两步,就把人带到了书店里。

  • 古人笔下的愁

    作者:吟啸徐行 刊期:2016年第32期

    一个简简单单的愁,一到古人笔下,一入诗,一入词,就变得仪态万方,熠熠生辉起来。它有长度,有重挝,有体积;它如山,如海,也如一江春水;它似烟草,似柳絮,也似绵绵细雨;它有色泽,有滋味,还能轻悄悄挪移。

  • 把书架变成故事

    作者:蒋肖斌 刊期:2016年第32期

    故事要从台湾白鹿洞木书店的店员在网上的一张照片说起。他用12本书书脊上的书名,在书架上摆出了一个悬疑凶杀案故事:“《凯文怎么了》《请你帮我杀了他》《前女友》《有些人就是该死》《如果那天我没死》《我会回来找你》《谁杀了她》《我知道谁杀了她》《凶手在隔壁》《我杀了他》《然后呢……》《无期徒刑》。”

  • 书香

    作者:陈益 刊期:2016年第32期

    古人所说的书香,其实指的是用毛边纸装订、以松烟油墨书写、长久地关在密不通风的房间里所散发的气息。它并非桂馥兰薰,也不是沉檀,既不沁人心脾,又不怎么刺鼻,人们就把这种难以准确表达的气息称之为书香。由书香转而为书香门第,以形容源远流长的读书家世,并区别于阀阅豪富,告诉我们的是开卷有益,知识远远比金钱和权力重要。

  • 聊斋意境

    作者:阿霞 刊期:2016年第32期

    《聊斋志异》是一部志怪小说,这是它的内容,作者在“自序”中说:“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非黄州,喜人谈鬼。”但我们从《聊斋志异》中获得的意境之关,是《搜神记》之类的志怪小说中没有的。读《聊斋志异》如果只读故事,那么读这部书的意义就大减了。《聊斋志异》的文字优美,这种优美的文字,几笔或几个字,就能创造出美妙的意境。

  • 将读书进行到底

    作者:文坤 刊期:2016年第32期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女孩问历史学家麦考莱,如果要你当一个国王,一辈子住在华丽的宫殿里,美酒佳肴、鲜花马车、仆人成群,但就是没有书,你愿意吗?麦考莱笑着回答,那我宁愿做一个穷人,住在藏有很多书的阁楼里。在科技无所不在的今天,当汽车代替了行走,电视代替了观察,网络代替了交流,我们是否也能像麦考莱一样坚守住生命中最...

  • 忆启功先生二三事

    作者:张新学 刊期:2016年第32期

    中国从明清以降,从传统绘画、书法艺术上看,无不从崇尚天人合一、自然浑厚开始,这个趋向除与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有关外,更与作者的艺术追求有很大关系。中国的书画之所以成为一门艺术,其最高境界是追求心灵的解放,或诙谐幽默,或宁静致远,泼墨挥毫、酣畅淋漓,古人谓之曰文如其人。推想启功先生亦如此。

  • 傅园慧:每个“逗比”背后,都藏着一泳池的悲伤

    作者:林慕白 刊期:2016年第32期

    傅园慧火了。她在奥运会仰泳100米半决赛后的那段采访视频引爆网络,采访中的逗趣表情也被制成动图广泛传播。其实,傅园慧的赛后采访一直不乏亮点。早在2013年的巴塞罗那世锦赛,初出茅庐的她便夺得银牌,在接受央视采访时,她在镜头前把手指伸进了鼻孔,说:“出场造型?难道这样子吗?”

  • 李泌之智

    刊期:2016年第32期

    唐开元间,思想活跃,民间常通过儒、道、佛的辩论会来识拔人才。一次,一位九龄童以口才犀利而引人注目,唐玄宗李隆基笑而奖之,不料那小孩却说:“我母舅家的七岁孩子,比我聪明多了。”李隆基半信半疑,召其入宫面试。

  • 民国大师的狂

    作者:夜行者 刊期:2016年第32期

    回首民国文人的往事,让人望而兴叹!魏晋风骨、才华横溢、书生意气、粪土王侯……这些词冠在他们身上,十分贴切,毫不过分。重温那段史实,一些碎片让人感到亲切和温馨。比如,民国大师们授课时的种种狂。章太炎的学问很大,他去上课,有五六个弟子陪同,马幼渔、钱玄同、刘半农等,都是一时俊杰。

  • 当乡愁遇见牛洞

    刊期:2016年第32期

    壮美三峡,秘境巴东,幸福东瀼,乡愁牛洞!与你相约看菜花,山路弯弯寻奇葩,青山绿水景如画,回归田园醉农家。这里有你想象的世外田园,有你期待的乡村土宅。这里没有尘世的喧嚣,只有远山近水的清凉。

  • 我心中的香格里拉

    作者:刘益善 刊期:2016年第32期

    赴云南采风,最令我神往的地方是香格里拉。到香格里拉走一趟,是我多年的心愿。各种传说中的香格里拉,有我长久以来想要印证的心灵追寻。“香格里拉”一词出自英国小说家希尔顿的纪实小说《失去的地平线》,故事说暴乱时英国领事馆领事康威带人乘飞机撤离,飞机被劫持,沿喜马拉雅山由西向东偏北方向飞行。

  • 追寻失落的圆明园

    作者:暗香疏影 刊期:2016年第32期

    他是中国圆明园学会学术专业委员会最年轻的委员;他从12岁起,就开始潜心钻研、自费寻访流散在外的圆明园文物;他的新书《老北京的门墩》一经问世,就登上畅销榜。他就是把兴趣玩成了专业的北京80后大男孩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