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社区杂志 部级期刊

Community

杂志简介:《社区》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4666/D,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政治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政治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卷首语、特别报道、共治・共享、文化・生活

主管单位:中华人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主办单位:乡镇论坛杂志社
国际刊号:1671-0967
国内刊号:11-4666/D
全年订价:¥ 552.00
创刊时间:2001
所属类别:政治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总发文量:16805
总被引量:843
H指数:11
立即指数:0.0012
期刊他引率:1
  • 人生的“三层楼”

    作者:周林 刊期:2015年第08期

    丰子恺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在很多方面都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他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而且还口才过人,妙语连珠,其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 全民阅读在中国

    作者:吴娜 刊期:2015年第08期

    2015年元旦之际,在新年贺词中指出:“我们要满腔热情做好民生工作,特别是要做好扶贫开发和基本生活保障工作,让农村贫困人口、城市困难群众等所有需要帮助的人们都能生活得到保障、心灵充满温暖。”民生工作,是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双重保障——欲求民众幸福安康,不仅要安广厦、实仓廪,更需铸造文化民生。使百姓之心充实而丰盈,精神饱...

  • 有阅读的人生

    作者:刘卫京 刊期:2015年第08期

    阅读的最高境界,是在别人的文字中发现了自己,发现了自己心里已经有了却没有用简炼的语言总结出来的东西。是的,要是想读得懂很多,自己心里就先得有很多。而自己心里的东西,大半又是来自于阅读,小半才来自于自己的体悟和思考。

  • 改书名的艺术

    作者:张佳玮 刊期:2015年第08期

    美国文学界曾经流传一则笑话,主角多变,但情节如一:某作家巧遇玛格丽特·米切尔,自吹自擂如何著作等身,如何挥才如水。米阿姨到最后才磕磕巴巴地说:“啊,我,我也写过点东西的……”“啊,是吗?你写过什么呢?”“《飘》……”然后,某作家的眼镜就碎了。

  • “囤书”与“读书”

    作者:遆存磊 刊期:2015年第08期

    曾经几乎一本书也不买,很长时间,只读别人送来的书。其实这已经读不完,一年一两百册,挑着看,能看掉一半多些吧。忘记什么时候破了戒,开始自己买,买的自然是想读的,理由充分,起初也不觉得什么。然而渐渐眼见得书架盛不下了,发愁,且心里隐隐愧疚。

  • 书的菜单

    作者:黄凌 刊期:2015年第08期

    平生无太多嗜好,读书是其中一件,民以食为天,我把书当成美食来吃。心情好时,就来几个“大菜”,金大侠的书是首选,既有寻宝探险的刺激,也有屏丝成功的艰辛,嬉笑怒骂中揭露人性,完全有喝酒吃肉的淋漓畅快,顺带让我喜欢上了历史,这是武侠小说带来的意外收获。

  • 谈书

    作者:王惠玲 刊期:2015年第08期

    有一次到书店买书,营业员不禁感叹:“如今像你这个年纪还爱买书的真不多了。”不仅如此,爱看书的人好像也越来越少了。每次坐火车,周围的人不是阅读手机报,就是打开手提电脑上网打游戏、看电影。虽然读书成为一个近乎奢侈的习惯,我还是喜欢面对一本书的感觉。

  • 在哪里读书

    作者:李治邦 刊期:2015年第08期

    如果在三十年前问这个问题,会有多少人诧异地看着你,回答当然在书店或者在家里了。那天我乘动车去北京,周围的年轻人都用手机看东西。我简单问了问,有一些在用手机看网络小说。我一位同事的孩子才上初一,她带着孩子去内蒙古草原,就是想让孩子摆脱天天用手机看网络小说的习惯。

  • 学会再笑

    作者:西娅拉·德怀尔; 魏兆岗 刊期:2015年第08期

    我和62岁的作家、画家奥伊弗·菲妮坐在她都柏林家的厨房里,倾听她一生的故事。这个故事充满了爱、激情、欢乐、绝望和新发现的喜悦。菲妮已经平安度过了许多风雨,这是对生存和不屈不挠的乐观主义的一个光荣见证。

  • 大师淘书

    作者:上善若水 刊期:2015年第08期

    西南联大时期,作家沈从文喜欢“淘书”。1945年10月5日,沈从文购得中华书局1936年版的《漆器考》,他在书上写下了这样的句子:“从枪声盈耳中购来;书过于简率,不合用;多错误,少材料。”此书见证了在艰难岁月里,沈从文购书的艰难经历。

  • 向厕所借读

    作者:李靖洁 刊期:2015年第08期

    最近听到一个有关阅读的小故事。大致意思是,一个农村小男孩因为对纸片的过度渴求,而经常在村子里翻厕所,那一座座农家厕所砖头缝里的残缺文本,成就了他最初的文学梦,他在其间读到了许多驳杂的知识,个中亦不乏精品。

  • 文人的友情

    作者:肖复兴 刊期:2015年第08期

    去华西坝那天,阳光格外灿烂。尽管如今一条宽阔的大马路将其一分为二,但还是切割不断它的漂亮。1910年,美英加三国五个基督教会联合在这里建立了华西协和大学,华西坝的名字,成为成都人为学校起的一个亲切的小名。

  • 寇准是个“公子哥儿”

    作者:晏建怀 刊期:2015年第08期

    寇准出生官僚之家,从小不拘小节,颇爱飞鹰走狗,是个典型的“公子哥儿”。好在母亲要求严格,对他的学习抓得紧,让他19岁就得以高中进士,步入衣食无忧的公务员队伍。因为才能出众,官职“噌噌噌”往上升,连连提拔重任,直至当上宰相。

  • 好老头汪曾祺

    作者:刘亚伟 刊期:2015年第08期

    昨天整理书架,偶尔翻到汪曾祺先生亲笔题赠给我的《汪曾祺自选集》,引我回想起了二十多年前师从汪曾祺先生时的一些往事。1988年我入鲁迅文学院第一届作家研究生班读书,据说这个班是当时的文化部长王蒙提议,由北师大研究生院和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合办的。由于“”的原因,我们这个年龄的作家大多没受过正规的大学教育,这大概是王蒙“作...

  • 特立独行的钱穆

    作者:鄢世洪 刊期:2015年第08期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的北平,有一个中学都没有毕业,却被北大、清华、燕大和北师大同时聘请为教授的人,他就是著名的国学大师钱穆。钱穆虽然只读到了中学,并且在小学和师范学校教了十多年书,但凭借着严谨的自学,他成为儒学和史学方面的研究专家,最终成为一个没有文凭却也受人追捧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