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社区杂志 部级期刊

Community

杂志简介:《社区》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4666/D,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政治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政治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卷首语、特别报道、共治・共享、文化・生活

主管单位:中华人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主办单位:乡镇论坛杂志社
国际刊号:1671-0967
国内刊号:11-4666/D
全年订价:¥ 552.00
创刊时间:2001
所属类别:政治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总发文量:16805
总被引量:843
H指数:11
立即指数:0.0012
期刊他引率:1
  • 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

    作者:季羡林 刊期:2014年第32期

    德国人爱花,家家户户都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

  • 世事洞明皆学问

    作者:潘火庆 刊期:2014年第32期

    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善于读万卷书又勤于行万里路的求学者,心胸开阔、视野拓宽,目睹世间万事万物都是书:竹帛是书、山水是书、玉石是书、虫鱼是书、花鸟是书、风土人情也是书。一般人只博览有字之书,却对这些无字之书视而不读;只听到琴弦之声,却听不见天地弥漫无弦之音。

  • 读书的N种方式

    作者:陈益 刊期:2014年第32期

    古人谈读书,谓“三上之功”:即枕上、马上、厕上。如今“三上之功”变化了:谓地铁上、飞机上、巴士上。手里捧着的不再是书本,而是掌上电脑。不过有一点是共同的:假如额角撞在树上,必定是读得过于专心致志了。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写过一本《娱乐至死》。他在这本书中说,媒介泛娱乐化的后果,是人类思考的空间被大幅挤占了,思维方式变得扁...

  • 读书要出声

    作者:张传伦 刊期:2014年第32期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个熟读是出声的读而非默诵,后来的会吟,更应是有声的,或低回或高扬。清晨的第一声诵读,伴随散淡的阳光唤醒书房的镇日沉默,夕阳下的吟唱如云拂,吹起一池寂寞的秋水,漫漫人生长河的一帆风、一蓑雨,时时刷新青山的妩媚。这风声雨声,又被诗人赞为不假丝竹管弦的天籁。

  • 百看不厌的文字

    作者:张望望 刊期:2014年第32期

    赠人文字又要令其常看不衰,绝非易事。任何赠语都是当时情绪的一种表现。然而时过境迁,文字也就过时了。常读常新的文字实在太少,且与人的学识、经历的不断丰富有很大联系。由于能读出新意的周期比较漫长,所以这类文字常看也容易使人厌倦。像毕业留言之类倒是必要的。记录相互间的友谊、祝福、期望、印象等等,多少年后翻开,就如在翻看老照...

  • 读书的态度

    作者:高锴 刊期:2014年第32期

    关于读书,有一万个人就有一万种态度。有人说,读书本身就是一种创造,那么见仁见智,或者恭敬或轻慢,基本上只能悉听尊便。不过,话说回来,既然要读书,文本还是第一位的,就算是六经注我,也不好视六经为无物,不然,有“我”就好了,干六经何事?也就是说,只要读书,多少得对你选择的书有点尊重,即使是创造,也不好天马行空地过于豪放。

  • 选择读书

    作者:房国栋 刊期:2014年第32期

    读书,是个纵贯古今的话题。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一项最伟大的发明。不读书,就不会有出息,这几乎在所有人的脑子里都是根深蒂固的理念。然而,劝勉年轻人认真读书,学会读书,却是一个很困难、很复杂,又很容易被忽略的问题。

  • 小书店

    作者:赵闻迪 刊期:2014年第32期

    书店真小,只一问铺面,六七个平方,刷一层白粉,不怎么装潢。几排书架七贴着塑料标签“文学”“历史”“人物传记”,还有一些书散乱地堆在水泥地上,门口放一张桌子一个板凳,店主就坐在那,百无聊赖地看街景。这样的小书店,我逛过很多。它们大同小异,零零星星分布在洞山、教院、商贸、学院路上,鼎盛时,从公安局到一中后门,一家挨着一家...

  • 我的读书经验

    作者:冯友兰 刊期:2014年第32期

    古今中外,积累起来的书真是多极了,真是浩如烟海,但是,书虽多,有永久价值的还是少数。可以把书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要精读的,第二类是可以泛读的,第三类是仅供翻阅的。所谓精读,是说要认真地读,扎扎实实地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所谓泛读,是说可以粗枝大叶地读,只要知道它大概说的是什么就行了。所谓翻阅,是说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不要...

  • 饮茶与读书

    作者:张峪铭 刊期:2014年第32期

    一缕茶香,一瓣书香,文人夫复何求?茶,清香扑鼻,给你提神醒脑;书,墨香轻飘,让你明理益智。坐在书案前,左手摩一壶,右手捧一书,神思随茶香书香升腾,就有了“御风而行,泠然善也”的忘我之境。我之所以将茶与书放在一起,不只是人们喜欢读书时饮茶,饮茶时爱凑书,实际上这两者脾性相同,神韵相通。

  • 向苏轼学习,如何当铁杆“粉丝”

    作者:韩雪梅 刊期:2014年第32期

    年少时就崇拜屈原 苏轼少年时代就喜爱屈原,熟读其作品。到了青年时代更为崇拜。宋仁宗嘉祜四年(1059年),23岁的苏轼告别故乡四川,随父苏洵取长江水道北赴京师。在湖北有一遗宫即屈原的故居,屈原死后被改建为庙,立像祭祀,但历史的风尘已把此时的屈原庙吹变得荒废不堪。

  • 留金不如留经

    作者:罗日荣 刊期:2014年第32期

    成功的人背后一定有成功的家庭教育。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一个问题家庭。所以家庭教育决定了孩子的一生。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诗人。而曾国藩被视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的一个完人。他们两人的教子之道或者能给予我们一点启示。

  • 司马光的人品和家风

    作者:王兆贵 刊期:2014年第32期

    司马光素以俭朴自守。在洛阳编修《资治通鉴》时,他住在城郊西北的一个小巷中,居所极为简陋,仅能挡风遮雨。夏天为避暑热,他请工匠挖地丈余,用砖砌成地下室,读书写作于其间。大臣王拱辰当时亦居洛阳,所建宅第凌天高耸,最上一层称朝天阁,洛阳人戏称:“王家钻天,司马入地。”

  • 忘记年龄是一种境界

    作者:雪小禅 刊期:2014年第32期

    前些天我去山西旅行,遇到一个六十六岁、自己背着包独自旅行的老女人。那时我们跟着旅行团走走停停,一路嚷嚷着拍照啊听讲解啊,热闹得很。其实我很烦这种旅行,我宁愿一个人背着包四处乱逛,因为独自旅行是一种精神的放牧啊,但由于是跟着单位玩,没办法了,只好导游的小红旗举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吧。

  • 人生处处宜“留白”

    作者:王云岩 刊期:2014年第32期

    书法作品在章法上讲究“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因此,我们在欣赏一幅书法作品的时候,总能看到作品中有形断而意连的留自,也正是因为这些留白,才使得整幅书法作品虚实相生、灵巧飞动、神韵天成。如果说书法作品中的留白是书法章法布局中的一种技巧或安排,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懂得“留自”则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