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学

上海文学杂志 北大期刊

Shanghai Literature

杂志简介:《上海文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3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1095/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异域来鸿、纸上的生活、心电之影、轮到我的时候我该说什么、“十七年电影”中的世故人情、云上绿叶、心香之瓣、人间...

主管单位:上海市作家协会
主办单位:上海市作家协会
国际刊号:1001-8026
国内刊号:31-1095/I
全年订价:¥ 340.00
创刊时间:1953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02
复合影响因子:0.21
总发文量:2641
总被引量:2805
H指数:22
立即指数:0.0139
期刊他引率:1
  • 大地上的村庄

    作者:王新军 刊期:2005年第09期

    两窝鸡沙洼洼人,把一群鸡不叫一群鸡,而是叫一窝鸡。一个对一个说,我家养了一窝鸡。一个也对另一个说,我家嘛,也养了一窝鸡哩。这话听起来热乎乎的,暖洋洋的。声音传到耳朵里,就像太阳照在人身上, 有那么一种浓浓的,属于咱们西北人家独有的味道。虽然嘴上不一定能形容得

  • 牧羊人的两个世界——谈谈王新军的小说

    作者:雷达 刊期:2005年第09期

    20世纪60年代中前期的一个深秋,我曾走过千里河西走廊,被大地上奇异、荒寒、粗砺、广漠的景象所震撼。我在那里滞留了将近一年。每天抬头可见静穆的祁连雪峰,低头可见湍急刺骨的溶雪水在渠道里奔腾,还有一年四季在疾风中蒙着面却露出两只黑眼睛的河西女人。我心里想着文学对这片靠近中亚腹地的古老、深邃土地的遗忘,期盼着能有真正传达出这片土...

  • 拿枪的桑林

    作者:张存学 刊期:2005年第09期

    桑林有支小口径枪是后来的事。桑林二十岁时在离德鲁一百里远的一个叫弘克乡的地方工作。他的家在德鲁。他是被分配到弘克乡上工作的。在他打起行李到弘克乡之前的三个月,他的父亲从德鲁跑了,而且是领着一个比他小十岁的女人跑的。他的父亲是一个药剂师,头半秃。这个头半秃的父亲在离开德鲁前与那个比他小十岁的女人打得火热,但这种情形谁也没有...

  • 为生命涂抹一层寒冷的底色——关于张存学的两个短篇小说

    作者:何清 刊期:2005年第09期

    坦率地说,读张存学的小说绝不是件轻松的事,在其并不复杂的故事架构里缠绕着的却是个体生命复杂的感知与体验,字里行间释放出的带有混合质地的能量形成了巨大的压迫感,使阅读变得沉重而压抑。在我以往对西北作家作品的阅读记忆里,以地域性、民族性为特征的边缘生存状态和民间文化精神一直是凸现的主体,也是许多作家赖以进行文学创造和个性展示的...

  • 美丽

    作者:雪漠 刊期:2005年第09期

    1 灵官死也想不到,他新婚的妻子月儿,竟然患着梅毒。他虽有预感,但还是被殛晕了……怪不得,她一直不叫他碰呢。她的理由是,在兰州时,用别人的盆子洗过下身,染了脚气,说脚气有病菌,怕传染。婚前也是,他一冲动,她就说:“急啥?等结了婚,我就是你的。”当时,他还把这当成她贞洁的证据呢。见识了城里太多的水性女子,月儿那最后的坚守曾令他感动。近些

  • 什么是美丽的最好定格?

    作者:陈思和 刊期:2005年第09期

    雪漠的创作风格长于鸿篇巨著,读其《大漠祭》和《猎原》,有一种亲历浩瀚干涩的沙漠之感。但是这种风格很难在短篇作品里展现,反之,雪漠的短篇却显得妩媚灵动儿女情长。我读本期发表的雪漠新作《美丽》便有这样的感觉,仿佛作家使用的是另一副笔墨。限于篇幅和要求,本文暂且将雪漠的整体创作风格放在一边,着重分析这篇新作。

  • 失重的灵柩

    作者:阎强国 刊期:2005年第09期

    树园子里的老黑狗死在狗棚上,狗棚上覆盖了厚厚的雪,厚厚的雪覆盖着老黑狗,老黑狗的狗棚上堆着老黑狗的轮廓。“羞羞……”“羞……羞……”树园子的老汉把手伸过去,这样叫了三声。叫过了三声,他的手还只是向前伸着。伸着的手在抖动,他的心也在抖动,温暖而感动地抖动着。

  • 阎强国小说印象

    作者:刘志荣 刊期:2005年第09期

    以前几乎没有读过阎强国的小说。这次漫然地答应写篇短评,刚答应完便有些后悔,虽然并非“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但如果读完无话可说呢? 还好,读完了这次要发的《失重的灵柩》和阎强国的其他几篇小说,松了一口气,因为不但不至于没话找话,而且颇有些为他鸣不平。他的最好的小说——“战争之梦系列”两篇:《红鸽子》和《燃烧的果树

  • 那一架打的

    作者:马步升 刊期:2005年第09期

    我在十三岁那年盛夏,与县城街上一位绰号叫啃街猴的人干了一架。啃街猴是县城街上一霸,黑白两道都惹他不起,而我以一双十三岁农家娃的手当众痛揍了他一顿。这一架打下来,我也立即成了全县响当当的歪人。“歪”是当地方言,含厉害、难缠、不好惹等意。按说十三岁的少年与人打架,实在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三百年前的少年与人打架,我相信,三百年后...

  • 小说的正途

    作者:李建军 刊期:2005年第09期

    人们似乎已经接受了这样一个异化的小说理念:小说中可以只有物而没有人,可以只有话语而没有情节,可以只有形式而没有意义,可以只有新奇而没有趣味,因此,不能用妙趣横生、轻松好读、耐人寻味这样的尺度来要求作家,来评价小说。在那些姿态先锋、观念前卫的批评家看来,具有现代意义的好小说甚至就是那种像《尤利西斯》一样晦涩难懂、抗拒阅读的作品...

  • 1974年的婚礼

    作者:叶舟 刊期:2005年第09期

    第一节索钢跳下自行车,因为前头一个穿白制服的警察断喝了一声。街上的人像粥一样稠,过节一般兴奋。索钢跳下来,双手抄进口袋,装出一副无辜的样子。臧毅骑着单车,拐进了另一侧的胡同里。臧毅说: “妈的,要扣车。我先溜了,在刑场等你哦!”白制服的警察被淹没在人粥里,早就忘了这个方向。索钢抬眼

  • 在人性的隧道中前行——读叶舟的两篇小说

    作者:吴义勤 刊期:2005年第09期

    叶舟是甘肃著名诗人。近些年来,他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在《钟山》、《收获》等刊物不断发表,形成了一定的影响。与他天马行空、狂放不羁的诗歌相比,他的小说显出明晰的理性思考和温暖柔和的气质,展现了诗人的另一面。《1974年的婚礼》、《向世俗的爱情道歉》是叶舟近期的两篇小说力作,富有质感的语言,机智理性的叙事,以及故事背后深刻的思考,都给...

  • 地方病

    作者:史生荣 刊期:2005年第09期

    从主编位置上退下来,一下感到很逍闲,日子也很漫长,梦也特别多,而且梦到的多是家乡的景,儿时的事。这就有点怪。他十六岁和父母一起离开家乡,几十年很少回去,醒时对家乡的记忆都有点模糊,睡着倒清晰地梦了出来。他觉得这里面有点天机。越是这样想,故乡就越在他脑中纠缠不休。王主编也是作家,他决

  • 贴己的感受,坦荡的胸襟——简评史生荣的小说

    作者:朱小如 刊期:2005年第09期

    接连读了史生荣的几篇小说,觉得没有读腻,大约是因为他的小说没有时下小说那些生活场景单调,缺少独特细节,一味沉浸在语言狂欢中的毛病。他的小说对现实生活有敏锐的观察,贴己的感受。并是以小见大的那种,《地方病》也是如此:一个退休的文学杂志社主编来到贫困的有着“缺碘”地方病史的故乡考察,想为故乡写本书。于

  • 谁吃了豹子胆

    作者:和军校 刊期:2005年第09期

    腊月天的西北风像一把犀利的镰刀,把大地收割得一干二净, 把人们逼到了暖烘烘的热炕上,把牲畜们轰进了圈里,把家家户户的大门都刮得紧闭着,街道上显得极为清冷。可是,再冷的天,上了岁数的人却是不贪恋热被窝的,早早地打开头门,趿着鞋,蹲在自家门前的大青石上,大声地咳嗽吐痰,大口地抽着旱烟锅子,大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