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化

上海文化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Shanghai Culture

杂志简介:《上海文化》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1655/G0,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当代人、方法与文本、文学史、视野、阅读札记

主管单位:上海市作家协会
主办单位:上海市作家协会;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国际刊号:1005-989X
国内刊号:31-1655/G0
全年订价:¥ 160.00
创刊时间:1987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19
复合影响因子:0.33
总发文量:1822
总被引量:1435
H指数:13
引用半衰期:10.1937
立即指数:0.0095
期刊他引率:0.9444
平均引文率:3.5118
  • 文学元素:普里莫·莱维与我们

    作者:张定浩 刊期:2020年第01期

    1"我们常说的‘理解’,"普里莫·莱维在他最后一本著作《被淹没与被拯救的》中说道,"意思等同于‘简化’——如果没有广泛而深刻的简化,我们周围的世界就会变成无穷无尽、无法定义的一团混沌,让我们无法指引方向,做出决策。"进而,他又说,"对简化的渴望无可非议,但简化本身却并不总是如此。只要你把简化看作是一种等待检验的假设,那么它就是有用的...

  • 李洱和他才能的边界

    作者:杜绿绿 刊期:2020年第01期

    1作为一个诗歌写作者,我每天都会读到很多诗,有的是特意去读的,有的是偶然甚至是被迫读到的。早晨,我从昏睡中醒来,也可以说是从一句诗里醒来。梦里我也经常在读诗,或者写诗。这真是件悲哀的事:我的生活深陷于诗中,我在诗中脆弱地睡眠。有时,我会在梦境与现实的转换中迟疑,今天便是如此。那一刻我已打开手机,顺便在飞地APP读了8月27日的诗光年,...

  • 写作或试图跨越沟堑的努力 董夏青青小说集《科恰里特山下》阅读笔记

    作者:路同彦 刊期:2020年第01期

    这是篇起初就想散开了去写的文字。不想做结论性归结。支撑我去作此努力的基点是董夏青青的小说集《科恰里特山下》提供了可以实践的有效文本。其实,再往深的层面想,就是对像董夏青青这样保持着强劲上升势头的年轻小说家,是不宜也是不易去做文本或理论归结的(在我的理解中那无疑是扼杀。这在理论家看来会是偷懒,或是能力不逮)。我甚至不想在这篇...

  • 现代寓言及“好人”与“牛”及“狗”之关系 陈集益中短篇小说集《制造好人》读札

    作者:赵振杰 刊期:2020年第01期

    一作为花城出版社策划推出的"现代性五面孔"第三辑中的一部分,《制造好人》不可避免会将读者的目光再次聚焦到"现代性"命题上来。"我的小说与现代性是否存在暗合?"这也是作者本人疑虑和关心的问题。在该书自序《土地里能长出现代性吗?》中,陈集益坦言:"现代性于我是一个经常听说但又不太清楚具体含义的词汇。因此谈论这个词我会感到心虚。

  • 散文的“有结构”与“无结构” 重审何其芳《画梦录》的形式问题

    作者:李琬 刊期:2020年第01期

    自从现代中国发生文学革命以来,"散文"的命名、界定和地位演变,折射出文类观念的大变革。由于对西方文学观念的接纳、"纯文学"追求的兴起、"言志"对"载道"的胜出,原本在中国古代传统中居于中心地位的"文",忽然退居边缘,以至于散文大家朱自清也宣称,散文没有"精心结撰",因此"不能算作纯艺术品,与诗、小说、戏剧,有高下之分"a。对这一变迁过程,已...

  • 多多《阿姆斯特丹的河流》解析

    作者:黄灿然 刊期:2020年第01期

    阿姆斯特丹的河流十一月入夜的城市唯有阿姆斯特丹的河流突然我家树上的桔子在秋风中晃动我关上窗户,也没有用河流倒流,也没有用那镶满珍珠的太阳,升起来了也没有用鸽群像铁屑散落没有男孩子的街道突然显得空阔秋雨过后那爬满蜗牛的屋顶——我的祖国从阿姆斯特丹的河上,缓缓驶过……当我上世纪90年代初在海外的《今天》上第一次读到这首诗,我被...

  • 诗意栖居的可能与难度 以《江南七子诗选》为中心

    作者:陈丙杰 刊期:2020年第01期

    2016年批评家何言宏、诗人张维共同策划"江南七子"诗歌研讨会。2016年10月下旬,在何言宏和张维的倡导下,陈先发、胡弦、潘维、庞培、杨键、张维、叶辉七位风格迥异但诗学立场和文化气息有诸多共性的诗人齐聚江苏常熟,同时与会的还有柯雷、陈建华、傅元峰、沈健等中外诗歌批评家,对上述七位诗人的诗歌成果展开学术探讨。在这次研讨会上,《江南七...

  • “女武神行动”或对高贵精神的拯救

    作者:温玉伟 刊期:2020年第01期

    与国内学界熟悉的中世纪政治史家康托洛维茨(1895-1963)一样,施瓦本贵族家庭出身的施陶芬伯格(Schenk Graf von Stauffenberg)三兄弟也都属于"格奥尔格圈子"的第三代成员,该圈子以具有超凡魅力的大诗人格奥尔格(1868-1933)为核心,团结了年轻一辈有民族使命感的文人和学者,曾在一段时期对于塑造德意志民族精神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 瓦尔特·博萨德与罗伯特·卡帕:战争时代的视觉叙事

    作者:皮特·普伦夫德; 葛秀支(译) 刊期:2020年第01期

    能够在中国展示沃尔特·博萨德(Walter Bosshard,以下简称博萨德)的作品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凡的经历。自大约二十年前我开始在他的档案中进行研究以来,我有两个愿望:第一,将他的照片带回中国(这些照片大约拍摄于一个世纪前,据我们所知,他在1930年代已经在北京展出!)。第二,与博萨德并肩作战的当时最著名的战争摄影师罗伯特·卡帕(Robert Capa,以下简...

  • POV与现代主义小说叙述学 福克纳《我弥留之际》笺释

    作者:霍香结 刊期:2020年第01期

    福克纳的重要著作《我弥留之际》(1930;本书采用李文俊译本,2001,上海译文)和《喧哗与骚动》(1929;同参李文俊2004、李继宏2018译本)是相继完成的,它们使用了同一种叙事手法,虚构学称之为POV(Point of View)。很显然,帕慕克《我的名字叫红》(2006),马丁《权力的游戏》(2012;冰与火之歌系列)都继承了这种叙事方式。POV,在叙述学当中,我们也称其为...

  • 畅销书背后的天机:从《远大前程》中的特征与身份谈起

    作者:王岫庐 刊期:2020年第01期

    《远大前程》写于1861年,是狄更斯晚年的作品。著名的诺顿评论(Norton Critical Edition)读者调查中,《远大前程》高居英美读者最喜爱的狄更斯小说榜第二名。英国读者最喜爱的《大卫·科波菲尔》,在美国则名列第七;巧合的是,美国读者最喜爱的是《双城记》,在英国也列第七,可见英美读者,趣味迥异,但对于《远大前程》的喜爱,大家却是共通的。

  • 仙乡最好诗人住:纪弦与苏州的文学因缘

    作者:朱钦运 刊期:2020年第01期

    位于五卅路上的同益里与相邻的同德里,共同构成了苏州古城内较为少见同时至今保存完好的民国建筑群。这里由一幢幢独栋小楼构成,是上世纪30年代的国民政府财政次长贾士毅和上海滩大佬杜月笙分别出资兴建的。a对于新诗研究者来说,此处更有一段久远的文学往事有待钩沉:1930年代声誉鹊起的"现代派"诗人路易士于1936年7月到1937年8月期间即租住于此...

  • 《薛学潜著作集》序

    作者:张文江 刊期:2020年第01期

    薛氏家族状况薛学潜(1894-1969),字毓津,一字育津。他出生于无锡大族,祖父薛福成(1838-1894),父亲薛翼运(1862-1929),是薛家的长房长孙。薛氏家族的历史,丁凤麟《薛福成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曾佳佳、蒋明宏《清代薛福成家族文化初探》(《江南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薛炜清、薛炜平、薛枫、薛中越《薛福成家族祖籍与谱系考述》(《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