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化

上海文化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Shanghai Culture

杂志简介:《上海文化》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1655/G0,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当代人、方法与文本、文学史、视野、阅读札记

主管单位:上海市作家协会
主办单位:上海市作家协会;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国际刊号:1005-989X
国内刊号:31-1655/G0
全年订价:¥ 160.00
创刊时间:1987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19
复合影响因子:0.33
总发文量:1822
总被引量:1435
H指数:13
引用半衰期:10.1937
立即指数:0.0095
期刊他引率:0.9444
平均引文率:3.5118
  • 万物赋诗

    作者:木叶 刊期:2018年第11期

    可能,世上最能体现万有引力的是诗歌。或者说,诗歌本身就是一种殊异的万有引力。这个想法源于一首小诗,记不清最初是什么时候读到的,不经意的几眼便记下了,有时会莫名地想起来,觉得好,又说不出究竟好在哪里。它看上去过于简单,甚至单调,只需小学二三年级的词汇量,却又透出一种逸宕和真率。几乎是透明的,却纵是大诗人也不敢轻易这么写...

  • “发明词语者,发明未来”论马雁

    作者:马骥文 刊期:2018年第11期

    一 《我们乘坐过山车飞向未来》大概是诗人马雁生前写的最后一首诗,诗后附注的写作日期为2010年12月2日。在这首诗中,“痛苦”一词一共重复出现了五次。实际上,如果通读马雁身后由友人整理、出版的两种作品集的话,不难发现,她对于“痛苦”的敏感是持续而炽烈的。

  • 他们的期限只是一个短暂的日子 戈麦的诗及改稿

    作者:何炯炯 刊期:2018年第11期

    1 据现有的资料来看,戈麦是到过南方的。1991年1月,他去上海拜访施蛰存先生,我猜想所谈内容大概关于小说创作。随后,戈麦在2月连续创作了几篇小说,如《地铁车站》、《猛犸》、《游戏》,以及《伪证》、《原生水的镜面》、《一个不睡的下午》等。

  • 从“调式”到“对话” 论张枣突围“现代抒情”的可能与限制

    作者:周文波 刊期:2018年第11期

    一 凡与张枣接触者,无不提及他谈吐之优雅目令人愉悦。个人气质与其美学倾向的吻合性在张枣身上有极大的证明:凡谈到张枣的诗,人们同样会啧啧称赞于那种圆美流转的语言享受,就像诗人自己对诗提出的一个要求:“迷人”。

  • 今晚我是所有的人 李浩《你和我》

    作者:许仁浩 刊期:2018年第11期

    1 阅读李浩,几乎是一个涉险的过程,他的文本保有持续的紧张、颤栗,高强度的撕扯、绞杀、挤压,以及沐浴在“光”(Light)中的祥和、纯净和丰盈,一旦被其拉入,你就无法逃逸那些诗行间进生的引力。你能做的,就是继续阅读,继续走上那条转身即是深渊的山羊小道。所幸,当阅读成为一种危险时,它也是最接近“透明的晶体”的时刻。

  • “从不真的要一块土地”:当代江南诗歌的迁变 朱朱讨论会实录

    作者:姜涛 刊期:2018年第11期

    姜涛:今天很难得这么多朋友聚到这个小院儿里,来谈谈朱朱的新作《五大道的冬天》。这次讨论的总策划是桃洲,他也设计了这个议题——“当代诗歌中的江南迁变”。这几年来,江南似乎是一个热点话题,经常被提到,一说到江南,背后也会勾连起某些比较固化的历史、文化、主题、风格的想象。桃洲设计这个议题,我想也是有意打破这种固化的想象,所...

  • 绝境之后 《丁酉故事集》读札

    作者:贺嘉钰 刊期:2018年第11期

    这是晴好夏天接近傍晚的时刻,在天空的北方靠近地平线那里,天色逐渐换成了灰蓝。我用手机去拍,才发现看起来宁静的颜色内部已开始酝酿风暴。云朵在转弯,在被风追逐,同时也去追逐风,明明暗暗的色块柔顺地纠缠在一起,不声不响,但好像要人知道,一些事情将在天空发生。那一片蕴着光的灰蓝色有丝绒质地,像悲伤,克制矜持,一种充满了情绪的...

  • Ag或女巫的清醒梦

    作者:赵松 刊期:2018年第11期

    1 梦的生成机制难以洞察。梦虽生自人脑,但从主观意识角度来讲,人却只能算是梦的体验者,而不能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制造者。人脑如深海,人的主观意识跟大脑本身所不断自行转化生成的其他意识并非主从关系,它们只是漂浮在同一海里而已。

  • 奥登态度和修辞的改变

    作者:贾雷尔; 连晗生(译) 刊期:2018年第11期

    在这篇文章第一部分,我想分析奥登在他早期诗中为自己所设定的总体位置,并呈现他后来的诗迥然不同的态度如何从其发展而来;在第二部分,我将描述早期诗的语言和近期诗的修辞,并试图显示为何一个自另一个发展而来,我已经从一本非常好的书——肯内特·伯克的《面对历史的态度》借用了几个术语——我乐意因此而承认。

  • 论普拉斯《渡河》

    作者:海伦·文德勒; 叶美(译) 刊期:2018年第11期

    尽管《渡河》不是普拉斯最好的一部诗集,但它同样展示了其诗歌生涯中一段时期的成就。这本诗集写于1960年至1961年末,早于《阿丽尔》,我们可以感受到此时诗人面对眼前的伽拉忒娅扮演了皮革马利翁的角色,她渴望把自己塑造成才,极力对抗着前辈诗人们留下来的诗歌传统。

  • 浮云拾影(四) 二十世纪中国摄影

    作者:洪磊 刊期:2018年第11期

    40 “四月影会”后的1980年代,北京的摄影圈并不多。还在学校的高波和韩磊,还有袁东平经常在吕楠家聚会,谈论他们所能看到的摄影作品和艺术家。

  • 《奇遇》,一种注视 影像札记之五

    作者:康赫 刊期:2018年第11期

    即使是了解了《奇遇》各个细部的影像逻辑关系,观众仍有可能忍不住要问一个问题:安东尼奥尼究竟是在干吗?《奇遇》存在一些看不到的东西,一些漫游在普通影像逻辑之外的暗物质。因而,我的工作便是去看到这些“看不到的”,包括寻找可以帮助我们看到这些“暗物质”的观测仪。

  • 《格列佛游记》:冒犯的语词艺术

    作者:王岫庐 刊期:2018年第11期

    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是第一部被翻译为汉语的英国小说。1872年5月21至24日《申报》连载《谈瀛小录》,未完而无后续。1903年7月《绣像小说》以白话文翻译连载(第五期至七十一期,原名《僬侥国》,后改为《汗漫游》),直到1906年3月停载,四部全都译出。其中第三部仅译出“飞行岛之游”,第四部增加了主角遭巨鲸吞入腹中一节。1906年林纾...

  • 长达一生的写作

    作者:祝勇 刊期:2018年第11期

    一 认识舒晋瑜,想必有十几年了吧。这么多年,她编稿、采访、写大块文章,名字时时可见,她却从不声张。施战军说她:“敬业、专业,深谙、深爱,才有可能真切体察文坛情势,真心体恤创作甘苦、真实体会作家心迹。”可谓敬业爱岗模范。我甚至觉得,在这个世界上,只要离不开书,就离不开舒晋瑜。她姓“舒”,工作在《中华读书报》,一切,都恰...

  • 超现实主义的巴黎廊巷 阿拉贡小说《巴黎的农民》

    作者:吉赛尔·比伊安; 张梦雅(译); 陈杰(校) 刊期:2018年第11期

    他们参加了被称为“最后的最后”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但他们不算主力军,不是步兵,不是炮兵,没有冲锋陷阵,没有深陷战壕;但他们亲眼见证过死亡——他们在一战期间照顾伤员。他们战前学过医,战时就在前线做助理医师。战后他们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弃医从文,选择了这片思想的战场,实验的战场,生活的战场。这是来自存在最深处的需求,也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