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世界农药 生物技术和麦类赤霉病的控制 【正文】

生物技术和麦类赤霉病的控制

作者:倪长春
赤霉病   镰孢菌   麦类   小麦   麦粒  

摘要:当小麦、大麦等重要谷类作物感染了赤霉病菌[禾赤色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或禾杆镰孢菌(Fusarium culorum)等镰孢属菌]后,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其不仅会引起减产,而且会在麦粒上积累单端孢霉烯(triclothecene)和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两大类真菌毒素,从食品安全角度而言会产生很大问题.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欧美的重要谷类作物持续受到赤霉病的危害,为此,欧美各国各个领域的研究者从事了解决赤霉病危害的研究.2001年,日本的木村等从分子水平阐明了镰孢属菌中单端孢霉烯的生物合成,并公开了禾赤色镰孢菌全部基因序列.根据这些基因信息,期望在不久将来能弄清这些毒素的生物合成基因的全过程.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学术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