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Shandong Youth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杂志简介:《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7-1481/D,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社会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社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哲学政治学研究、青少年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法学研究、文学艺术学研究

主管单位: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国际刊号:2096-8329
国内刊号:37-1481/D
全年订价:¥ 148.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社会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山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49
复合影响因子:0.51
总发文量:1923
总被引量:6863
H指数:20
引用半衰期:5.3696
立即指数:0.0282
期刊他引率:0.9943
平均引文率:8.9774
  • 论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作者:郝良华 刊期:2006年第05期

    文化创新是文化的生命之源,是先进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创新必须从立足于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前沿、结合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以及努力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人才条件四个方面,努力拓展其基本途径。

  • 党内民主的地位与作用:基于政治文明视角

    作者:卫刘华; 尚九宾 刊期:2006年第05期

    政治文明视角下党内民主的地位与作用表现在:党内民主是坚持党的领导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关键因素;党内民主是人民民主的首要推动力,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推动力;党内民主是依法治国的逻辑前提,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先决条件。

  • 论党的领导权威——再读恩格斯《论权威》的思考

    作者:阎玫 刊期:2006年第05期

    随着时代的变化,党的权威有着不同的时代意义,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期,广大党员干部要做到德才兼备,并躬行实践,以提高党的领导权威,提高对于维持社会基本秩序、巩固党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领导地位,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篇文章通过权与威的关系、如何加强权威和加强权威的意义论述了党的领导权威的重要性。

  • 政党文化建设模式与政党发展

    作者:乔秀颐 刊期:2006年第05期

    政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政党现代化,而政党文化在政党发展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支持与保障作用,政党文化是政党发展必需的“软秩序”。本文着重从价值模式、情感模式、行为模式三个方面论述构建政党文化的内容和有效途径,力图说明政党文化既是政党发展的内容,也是政党发展的动力乃至目的。

  • 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性思考

    作者:陈忠红 刊期:2006年第05期

    社会主义荣辱观精辟概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导价值体系和基本道德规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国传统道德观、价值观的传承、发展和超越。本文从分析古代荣辱观入手,从传统文化中寻求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文化基因。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 对经济体制改革探索的再认识

    作者:厉建欣; 滕召青 刊期:2006年第05期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在对原有体制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对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以及认识水平,这种反思与探索存在明显不足,并最终偏离了正确的轨道而中断。本文意图对改革探索的局限性及其原因做一初步的探讨。

  • 发掘传统文化“和谐”基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作者:郭霞 刊期:2006年第05期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含丰富的“和谐”基因。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具有“整体和谐”性重要特征;中国哲学的根本范畴“和谐”思想集中体现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中庸之道”最高价值原则;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和谐”精神充盈于传统伦理道德领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

  • 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几个问题

    作者:柴洪全 刊期:2006年第05期

    “农村文化”是一个全方位的文化命题,构筑新型、健康的农村文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应当十分重视农村文化的严峻现状,准确把握农村文化的科学内涵,有效展开农村文化“人化”和“化人”的双向过程。

  •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

    作者:张兴彬 刊期:2006年第05期

    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规定,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本文作者从五个方面探讨了科学发展观对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的诠释,即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坚持以人为本,要把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动力;坚持以人为本,要把“人才强国”战略作为我国发展的根本性战略;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切实保障人民的经济、政治、...

  • 以人为本:和谐行政的执政依归

    作者:付振华; 侯宪来 刊期:2006年第05期

    和谐行政离不开人的活动,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对中国政府管理改革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于其为和谐行政确立了执政目标、执政准则、执政基础。

  • 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

    作者:察凤娥 刊期:2006年第05期

    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没有不同利益的妥善协调,没有各种矛盾的正确处理,就没有团结统一的局面,就没有和谐社会的出现。

  • 山东省社区青少年教育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

    作者:李勃 刊期:2006年第05期

    社区青少年教育是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形式和建立学习化社会的基础,发展社区青少年教育已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和目标。在这方面,山东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起步较晚。本文在两年调查的基础上,就山东省社区青少年教育的发展现状进行描述,并总结其中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 农村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调查研究

    作者:刘万里 刊期:2006年第05期

    本文通过对农村青少年的智力、人格、心理健康状况的测量分析,揭示了农村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概况与特点,探明了农村青少年在智力发展和心理健康方面明显落后于城区青少年的现状,提出了缩小教育的城乡差异、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关注农村学生的健康成长的建议。

  • 社会工作视野中的贫困大学生救助工作之改进

    作者:刘华锋 刊期:2006年第05期

    从社会工作的视野来考察,贫困大学生的形成有着家庭、社会、经济、政治等多方面的原因。因此,贫困大学生救助工作不能采取封闭式的救助;根据社会救助开始有偿救助的新趋势,贫困大学生救助工作应该采取开放的、强调贫困大学生自立自强的、有偿救助和能力开发相结合的新型救助模式。

  • 对我国高校贫困生问题的分析和思考

    作者:张晓霞; 李莉 刊期:2006年第05期

    近年来,我国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突出表现为贫困生数量不断增长,比例不断增加,来源呈现多样化,引发其它问题多。解决好这个问题,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协调发展,教育公平的实现以及贫困生健康成才,都有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四个完善”的解决对策,即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的法规,完善以助学贷款为主体、以勤工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