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建筑

时代建筑杂志 部级期刊

Time + Architecture

杂志简介:《时代建筑》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1359/TU,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建筑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建筑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编者的话、时事点评、日常空间的策略:型式、过程与方法、专题:作为城市引擎的总部经济、设计作品、建筑创作、设计与研究等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国际刊号:1005-684X
国内刊号:31-1359/TU
全年订价:¥ 444.00
创刊时间:1984
所属类别:建筑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83
复合影响因子:0.65
总发文量:2290
总被引量:8393
H指数:30
引用半衰期:5.9375
立即指数:0.0936
期刊他引率:0.8142
平均引文率:8.8363
  • 居住——面对转型的思考

    作者:支文军 刊期:2016年第06期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的变迁,居住的转型不可避免。这一转型既是对社会需求的回应,又得益于技术能力的支持。居住主体、居住功能、居住行为和居住模式的转变,使人和居住空间的关系、居住空间和城市空间的关系也相应发生变化;此外,在建造、材料、生态等方面的技术进步,都为居住建筑设计创造出多种可能性。居住转型关注的不仅是单纯的设计转型,...

  • 高房价下的城市更新逻辑以深圳公明街道为例

    作者:王衍 刊期:2016年第06期

    2016年初,深圳房价开始飞涨,其中公明板块从2015年年底2万/m2。出头的均价,涨到今天接近4万/m2。的均价,已然成为深圳关外板块的翘楚。这无疑得益于临近的光明新城已然确定的城市发展走向和公明板块距离关内较近的区位。

  • 从住宅效率到城市效益 当代中国住宅建筑的类型学特征与转型趋势

    作者:李振宇; 常琦; 董怡嘉 刊期:2016年第06期

    新中国城镇住宅建筑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1949—1979年,是以福利住房为主的缓慢发展阶段;1980年至今,是以住房商品化为主的快速发展阶段,并形成了世界住宅建筑发展中独特的类型学特征。文章归纳了当代中国住宅建筑的四方面典型特征:1)在社会层面,高速发展的住宅建筑成为城市发展的动力,形成了商品住宅"一统天下"的局面;2)在城市设计层面,以...

  • 城中村 作为一种城市公共资本与共享资本

    作者:张宇星 刊期:2016年第06期

    深圳城中村的演化,表面上看是农村快速城市化,本质上却是全球资本空间化以及地方空间资本化的双重过程。空间资本化伴随着资本的超级流动和超级累积,可以加速城市的急剧扩张与增长,但同时也存在内在的波动风险和负外部效应。城中村作为一种广义的城市公共资本,可以有效抑制城市在人口流动性衰竭方面的长期风险,它如同一个巨大的蓄水池,在保持城...

  • 老龄化背景下城市新旧住宅的适老化转型

    作者:周燕珉; 秦岭 刊期:2016年第06期

    房地产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中国的住宅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各个相关领域都在积极探索住宅的转型方向。人口老龄化对于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是引发变革与转型的重要原因之一。文章基于这一社会背景,从城市老旧住宅的适老化改造和新建住宅的长生命周期设计两个角度,分析了中国住宅建筑的发展现状和家庭人口的变化特征,并尝试针...

  • 实现中国城市社区、街区和规划布局之间的平衡

    作者:彼得·罗; 关成贺 刊期:2016年第06期

    文章追溯了中国长期以来明确的社会空间概念,讨论了主要道路网络如何促进或阻碍灵活的社区发展,提出实现小尺度城市街区肌理规划布局和具有开放性与可达性住宅社区之间的适当平衡,同时保持社区形象特征、完整性和自身特色至关重要。此外,文章从几个不同的城市尺度对道路网络的相对表现进行分析,并提出要以根据当地条件、避免盲从固定蓝图的方式...

  • 上海隆昌公寓研究 再看老式居住形态转型

    作者:杨峰 刊期:2016年第06期

    隆昌公寓为何具有吸引力?文章在阐述隆昌公寓历史发展及其建筑空间演变过程的同时,分析了影响住户公共生活、邻里关系和社区氛围的各个要素,列举了当前的问题及现有的解决措施。文章进一步对居住转型进行思考,针对如何将老式居住形态中的优势融入新建居住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与建议。

  • 高密度模式下的人居环境建设策略及新机遇 香港社会型住房的开发及转变

    作者:邹经宇; 李响 刊期:2016年第06期

    文章深入梳理了高密度城市香港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社会型住房开发、规划、设计、分配等方面的发展历程和面临的挑战,并结合新加坡和日本在相关方面上的经验,探讨与总结香港公营房屋计划在应对人口激增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文章旨在为当前在转型中积极探索住房及人居发展的高密度及超高密度城市,提供可参考及可借鉴的应对策略,以推...

  • 城市高密度住区控制密度与感知密度关联性研究

    作者:黄一如; 朱培栋 刊期:2016年第06期

    文章以人本主义的密度研究视角,从居住密度的控制指标出发,以住区的物质形态作为中介物,研究和探讨了控制密度指标与人的感知密度之间的关联机制。研究设计了基于现代心理物理学理论和VR虚拟现实技术的密度感知实验,通过对基于实验数据的散点图形和量化数据分析,提炼了与空间感知密度显著关联的特征指标"隙地日照强度"和"隙地日照强度/楼栋数...

  • 大进深户型与交错的互跃户型

    作者:庄慎 刊期:2016年第06期

    在实际工程中,因受造价、规范等限制,为了追求效率和效益,住宅设计往往采用标准化的户型与形态。在这种情况下,提高居住品质是否还存在多种可能?文章介绍了阿科米星建筑事务所近年设计的两个实际住宅项目在户型和空间上的多样尝试,并指出,居住空间设计是一个涉及单元、单体和区域规划的完整体系,从户型与空间的整体关联进行思考是提升居住品质...

  • 从“垂直森林”到“森林之城”一个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城市现象

    刊期:2016年第06期

    “垂直森林”起源于一个环境伦理——非人类中心主义,即不再将人类的自身利益作为整个星球发展的目标,而是平等地对待整个星球的物种。运用于建筑师的实践,则着眼于将建筑变成人类和其他动植物共同的家园:通过倍增“垂直森林”的系统,建设真正的生物多样性的高密度城市,让人类的聚集区不再侵蚀自然,同时又通过立体的森林系统,与整个地表...

  • 居住建筑设计的催化剂

    作者:周晏; 赵波; 邓圆也 刊期:2016年第06期

    时间的延续性造就了文化遗产,也造就了一个地方身份的独特性。城市中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各种变化,但仍重视这种独特性的价值。城市变化的动因之一是个人和群体两个层面上居住方式的重构——基于年龄、性别、健康和技术等因素,人们有不同的生活方式。通过居住建筑也是城市建筑中的一种这一认识,住宅开发商和设计者能够对变化和连续性两方面需求做出...

  • 居住作为进入城市的权利 兼谈《不只是居住》

    作者:杨宇振 刊期:2016年第06期

    文章首先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论述历史过程中出现的三种思潮——它们也是处理居住作为社会问题时的三种思潮;进而讨论《共产党宣言》、《论住宅问题》中与居住相关的内容,并阐述列斐伏尔、哈维等新马克思主义者关于"城市权利"的论述。政治、工作与居住的权利共同构成进入城市的权利;居住权利在日益城市化的世界中,已经成为...

  • 作为产业形式的家 中国理想家与日本理想家

    作者:莫万莉 刊期:2016年第06期

    "家"作为每个人日常生活的发生之处,包含着人与空间、人与物、人与人的三重关系。在2015—2016年度开展的中国理想家和日本理想家项目中,家不仅仅是建筑师对未来生活状态与居住空间的设想,也承载了后福特时代背景下通过"家"而产生的对新的产业形式的思考。文章将通过家的上述三重关系来阐述在中国理想家和日本理想家中,作为产业形式的家是如...

  • “第三空间”与第三种选择

    作者:金秋野 刊期:2016年第06期

    文章以李兴钢设计的唐山“第三空间”建筑项目为契机,讨论当代中国人居环境下的集合居住模式及其面对的问题。通过回顾勒.柯布西耶的集合住宅探索,讨论自然态的弹性居住模式的潜力,并结合以个体自组织为特征的网络时代经济模式,提出新的集合居住模式的可能性及可能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