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时代好少年事迹材料

时代好少年事迹材料赏析八篇

时间:2022-04-17 12:18:16

时代好少年事迹材料

时代好少年事迹材料第1篇

x是x市特殊教育学校聋五年级的学生。她德、智、体、美、劳方面全面发展,是同学们学习的好榜样,是老师的得力小助手,是父母的好女儿,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新时代好少年”的标准。

笨鸟先飞,坚定执着、因未接受过学前教育,x刚入学时,连握笔、书写都需要老师手把手辅助完成,学习总是慢半拍。但是她心里攥着一股“笨鸟先飞”的劲儿,从此,教室里经常会有她独自写作业的身影、正衣镜前能看见她刻苦练习手语和发音、练功房里她挥洒着泪水和汗水……

一学期后,x的学习成绩渐有起色,一学年后,她开始名列前茅,语文成绩更是名列第一,还被选入了学校舞蹈队。她用自律、刻苦、坚持获得了成功,成绩优异。

身残志坚,立志成才。一学年的辛苦付出获得了收获,也让x明白了残疾并不能阻挡她成才,只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就能实现自己的成功梦。除了努力学习,她还参加了软陶、串珠、绘画等兴趣小组,加入了学校舞蹈队。凭着自己的一股韧劲和坚持,她的表演天赋被挖掘出来。

参加的学校课题组排练的绘本剧《小猪变形记》,得到了大家的赞赏。之后又本色出演话剧《暖阳》里的聋人小男孩,参加了x市全国助残日文艺汇演,引得在场观众流下热泪,话剧《暖阳》获x市第十四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综合类节目一等奖,被推荐参加第九届省中小学生艺术展演获得一等奖。

时代好少年事迹材料第2篇

她遵守校纪班规,热爱集体,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学习上,勤学善思,努力学好每一门功课,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工作中,尽责奉献,经常任劳任怨地为班级、为同学们服务,成了老师的小助手,协助老师管理好班级,和同学们在快乐生活中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生活里,富有爱心,乐于助人。她,就是X中学初X级X班学生X。

她孝敬、感恩父母,也会帮父母做做家务,例如洗洗碗筷,晾晾衣物,浇浇花草,擦擦桌凳,拖拖地板。看到父母、奶奶劳累的时候也会给他们捏捏肩,捶捶背。在这期间里,她学会了很多东西,学会了买菜、洗菜、做饭等。奶奶脸上条条皱纹足以证明,头发中的根根银丝可以证明,岁月像一匹野马,它不停的奔跑着。奶奶的时光随着野马的奔跑不断减少,有什么理由不去孝敬她呢?

今年初春一个周末,奶奶突然生病了,浑身无力,走不稳路,额头发烫,一量体温,高烧到X℃。爸爸妈妈都去上班了怎么办呢?X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团团转,一会儿,她冷静了下来。回想起自己生病的时候,奶奶是怎么照顾自己的经历,X便学着照顾奶奶。她先倒了一杯温开水,然后在备用药箱里找出成人吃的退烧药。看了退烧药药品说明书后,她把X颗退烧药片和温开水喂到奶奶的嘴里。奶奶吃下去后,怕她冷,X又在屋子里拿出一床被子盖在奶奶身上。还特别地叮嘱奶奶睡上一觉,这样就会好得快些。看着奶奶慢慢的进入梦乡,X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心里却甜滋滋的——她学会了照顾长辈。

在人生中除了亲人,还有一些重要的人物,那就是老师。她以饱满的情绪,集中精力,积极思考,上好每一节课;按时独立完成各项作业,认真体会老师在作业上悉心批阅之处;虚心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对老师虚心诚实、言行有礼,真正做到尊敬尊重老师。对班级的工作,X也积极主动替老师分担。比如收发、检查、登记家庭作业,抽背课文、单词、公式,带领学生诵读经典,组织同学改正作业中的错误,管好班上纪律等,忙得不亦乐乎。

时代好少年事迹材料第3篇

(1)要拟定恰当的标题。先进事迹材料的标题,有两部分内容必不可少,一是要写明先进个人姓名和先进集体的名称,使人一眼便看出是哪个人或哪个集体、哪个单位的先进事迹。二是要概括标明先进事迹的主要内容或材料的用途。例如《王鬃同志端正党风的先进事迹》、《关于评选张鬃同志为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的材料》、《关于评选鬃处党支部为省直机关先进党支部的材料》等o

(2)正文。正文的开头,要写明先进个人的简要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职务、是否党团员等。此外,还要写明有关单位准备授予他(她)什么荣誉称号,或给予哪种形式的奖励。对先进集体、先进单位,要根据其先进事迹的主要内容,寥寥数语即应写明,不须用更多的文字。

然后,要写先进人物或先进集体的主要事迹。这部分内容是全篇材料的主体,要下功夫写好,关键是要写得既具体,又不繁琐;既概括,又不抽象;既生动形象,又很实在。总之,就是要写得很有说服力,让人一看便可得出够得上先进的结论。比如,写一位端正党风先进人物的事迹材料,就应当着重写这位同志在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方面都有哪些突出的先进事迹,在同不正之风作斗争中有哪些突出的表现。又如,写一位搞改革的先进人物的事迹材料,就应当着力写这位同志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改革的,已经取得了哪些突出的成果,特别是改革前后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都有了哪些明显的变化。在写这些先进事迹时,无论是先进个人还是先进集体的,都应选取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具体事实来说明。必要时还可运用一些数字,以增强先进事迹材料的说服力。

为了使先进事迹的内容眉目清晰、更加条理化,在文字表述上还可分成若干自然段来写,特别是对那些涉及较多方面的先进事迹材料,采取这种写法尤为必要。如果将各方面内容材料都混在一起,是不易写明的。在分段写时,最好在每段之前根据内容标出小标题,或以明确的观点加以概括,使标题或观点与内容浑然一体。

时代好少年事迹材料第4篇

(1)要拟定恰当的标题。先进事迹材料的标题,有两部分内容必不可少,一是要写明先进个人姓名和先进集体的名称,使人一眼便看出是哪个人或哪个集体、哪个单位的先进事迹。二是要概括标明先进事迹的主要内容或材料的用途。例如《王××同志端正党风的先进事迹》、《关于评选张××同志为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的材料》、《关于评选××处党支部为省直机关先进党支部的材料》等o

(2)正文。正文的开头,要写明先进个人的简要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职务、是否党团员等。此外,还要写明有关单位准备授予他(她)什么荣誉称号,或给予哪种形式的奖励。对先进集体、先进单位,要根据其先进事迹的主要内容,寥寥数语即应写明,不须用更多的文字。

然后,要写先进人物或先进集体的主要事迹。这部分内容是全篇材料的主体,要下功夫写好,关键是要写得既具体,又不繁琐;既概括,又不抽象;既生动形象,又很实在。总之,就是要写得很有说服力,让人一看便可得出够得上先进的结论。比如,写一位端正党风先进人物的事迹材料,就应当着重写这位同志在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方面都有哪些突出的先进事迹,在同不正之风作斗争中有哪些突出的表现。又如,写一位搞改革的先进人物的事迹材料,就应当着力写这位同志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改革的,已经取得了哪些突出的成果,特别是改革前后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都有了哪些明显的变化。在写这些先进事迹时,无论是先进个人还是先进集体的,都应选取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具体事实来说明。必要时还可运用一些数字,以增强先进事迹材料的说服力。

为了使先进事迹的内容眉目清晰、更加条理化,在文字表述上还可分成若干自然段来写,特别是对那些涉及较多方面的先进事迹材料,采取这种写法尤为必要。如果将各方面内容材料都混在一起,是不易写明的。在分段写时,最好在每段之前根据内容标出小标题,或以明确的观点加以概括,使标题或观点与内容浑然一体。

最后,是先进事迹材料的署名。一般说,整理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的材料,都是以本级组织或上级组织的名义;是代表组织意见的。因此,材料整理完后,应经有关领导同志审定,以相应一级组织正式署名上报。这类材料不宜以个人名义署名。

写作典型经验材料-般包括以下几部分:

(1)标题。有多种写法,通常是把典型经验高度集中地概括出来,一般不采用公文标题的写法。这种集中概括出来的标题,既包含正文中各部分典型经验的内容,又不是这些内容的简单重复,可以说就是典型经验的主题

(2)开头。一般是展示典型经验的背景材料和突出的成果。背景材料包括典型的自然情况、社会背景等,既要写出典型经验出现的环境,又不要冗长、罗唆。成果,要概括写出最为突出之点,并尽可能与背景材料相映衬。有的也把成果放在材料的尾部来写,这要根据具体材料安排。

(3)主体。对典型经验的具体展开,是典型经验材料的核心部分。写作这部分内容,一般是从总体上把典型经验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分成几个部分。几部分都是紧紧围绕标题,服务于标题,说明标题;各部分之间要有内在联系,但不能互相重复,互相包含,要相对独立地处在一个统一体内。

一般来说,这部分内容的表述,应当既要有思想,又应有具体做法或实例,既要有面上的综合,又应有点上的说明,最好还要有一些必要的数字。

写作先进典型材料,应当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事实必须真实、可靠。先进典型材料的先进事迹是否真实,直接关系到先进典型的生命力。只有绝对真实才能使先进典型真正具有教育人、鼓舞人的作用。因此,凡是材料中反映的先进思想、先进事迹和典型经验,一定要认真核对清楚,不允许有半点虚假、拔高或拼凑及张冠李戴的情况,不能把道听途说、未经核实的"先进事迹"和"经验"写入材料。如果确实一时难以搞清楚,宁可暂时不写,也不能勉强凑数。

时代好少年事迹材料第5篇

无论是先进个人还是先进集体,他们的先进事迹,内容各不相同,因此要整理材料,不可能固定一个模式。

一般来说,可大体从以下方面进行整理。

(1)要拟定恰当的标题。

先进事迹材料的标题,有两部分内容必不可少,一是要写明先进个人姓名和先进集体的名称,使人一眼便看出是哪个人或哪个集体、哪个单位的先进事迹。

二是要概括标明先进事迹的主要内容或材料的用途。

例如《王××同志端正党风的先进事迹》、《关于评选张××同志为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的材料》、《关于评选××处党支部为省直机关先进党支部的材料》等o (2)正文。

正文的开头,要写明先进个人的简要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职务、是否党团员等。

此外,还要写明有关单位准备授予他(她)什么荣誉称号,或给予哪种形式的奖励。

对先进集体、先进单位,要根据其先进事迹的主要内容,寥寥数语即应写明,不须用更多的文字。

然后,要写先进人物或先进集体的主要事迹。

这部分内容是全篇材料的主体,要下功夫写好,关键是要写得既具体,又不繁琐;既概括,又不抽象;既生动形象,又很实在。

总之,就是要写得很有说服力,让人一看便可得出够得上先进的结论。

比如,写一位端正党风先进人物的事迹材料,就应当着重写这位同志在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方面都有哪些突出的先进事迹,在同不正之风作斗争中有哪些突出的表现。

又如,写一位搞改革的先进人物的事迹材料,就应当着力写这位同志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改革的,已经取得了哪些突出的成果,特别是改革前后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都有了哪些明显的变化。

在写这些先进事迹时,无论是先进个人还是先进集体的,都应选取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具体事实来说明。

必要时还可运用一些数字,以增强先进事迹材料的说服力。

为了使先进事迹的内容眉目清晰、更加条理化,在文字表述上还可分成若干自然段来写,特别是对那些涉及较多方面的先进事迹材料,采取这种写法尤为必要。

如果将各方面内容材料都混在一起,是不易写明的。

在分段写时,最好在每段之前根据内容标出小标题,或以明确的观点加以概括,使标题或观点与内容浑然一体。

最后,是先进事迹材料的署名。

一般说,整理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的材料,都是以本级组织或上级组织的名义;是代表组织意见的。

因此,材料整理完后,应经有关领导同志审定,以相应一级组织正式署名上报。

这类材料不宜以个人名义署名。

写作典型经验材料-般包括以下几部分: (1)标题。

有多种写法,通常是把典型经验高度集中地概括出来,一般不采用公文标题的写法。

这种集中概括出来的标题,既包含正文中各部分典型经验的内容,又不是这些内容的简单重复,可以说就是典型经验的主题。

(2)开头。

一般是展示典型经验的背景材料和突出的成果。

背景材料包括典型的自然情况、社会背景等,既要写出典型经验出现的环境,又不要冗长、罗唆。

成果,要概括写出最为突出之点,并尽可能与背景材料相映衬。

有的也把成果放在材料的尾部来写,这要根据具体材料安排。

(3)主体。

对典型经验的具体展开,是典型经验材料的核心部分。

写作这部分内容,一般是从总体上把典型经验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分成几个部分。

几部分都是紧紧围绕标题,服务于标题,说明标题;各部分之间要有内在联系,但不能互相重复,互相包含,要相对独立地处在一个统一体内。

一般来说,这部分内容的表述,应当既要有思想,又应有具体做法或实例,既要有面上的综合,又应有点上的说明,最好还要有一些必要的数字。

写作先进典型材料,应当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事实必须真实、可靠。

先进典型材料的先进事迹是否真实,直接关系到先进典型的生命力。

只有绝对真实才能使先进典型真正具有教育人、鼓舞人的作用。

因此,凡是材料中反映的先进思想、先进事迹和典型经验,一定要认真核对清楚,不允许有半点虚假、拔高或拼凑及张冠李戴的情况,不能把道听途说、未经核实的"先进事迹"和"经验"写入材料。

如果确实一时难以搞清楚,宁可暂时不写,也不能勉强凑数。

(2)观点和提法要分寸恰当。

在叙述先进典型的先进事迹和经验时,要注意摆正先进典型和其他群众、集体的关系。

许多先进个人、先进集体的事迹,都不是单枪匹马干成的,是与周围群众和其他集体、单位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

因此,讲先进典型的事迹、经验,一定要注意切不可讲那些脱离群众、脱离整体观念的过头话。

否则,就不能起到先进典型的带动作用。

(3)文字要朴实、简明。

整理先进典型材料,主要是通过实实在在的事实说话。

这就要求在语言文字的表达上,一定要善于选择那些实在、贴切的词语。

不要过多选用做修饰成分或言过其实的形容词。

时代好少年事迹材料第6篇

总结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通过对过去一阶段工作的回顾和分析评价,判明得失利弊,提高理性认识,用以指导今后工作的一种常用文书。

总结可以使本系统、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某一项工作的实践活动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以便发扬成绩,克服缺点,吸取经验教训,使今后的工作少走弯路,多出成果。它可以为各级领导和机关提供基层工作的情况和经验,以便加强科学管理和指导。它还可以用于表彰先进,树立典型、交流推广先进经验,指导和推动面上的工作,促进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

二、总结的特点

(一)内容的自我性。

总结是自身活动实践的产物。它以客观评价自身工作活动的经验教训为目的,以回顾自身工作情况为基本内容,以自身工作实践的事实为材料,其所总结出来的理性认识也应该反映自身工作实践的规律。所以内容的自我性是总结的本质特点。

(二)回顾的理论性。

总结应当忠实于自身工作实践活动,但是,总结不是工作实践活动的记录,不能完全照搬工作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它是对工作实践活动的本质概括,要在回顾工作实践活动全过程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归纳出能够反映事物本质的规律,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正是总结的价值所在。

三、总结的分类

根据内容的不同,可以把总结分为工作总结、生产总结、学结、教学总结、会议总结等等。

根据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全国性总结、地区性总结、部门性总结、本单位总结、班组总结等。

根据时间的不同,可以分为月总结、季总结、年度总结、阶段性总结等。

从内容和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两类。

四、总结的结构、内容和写法

总结一般由标题、正文和尾部三部分组成。

(一)标题。总结的标题大体上有两类构成形式:一类是公文式标题;一类是非公文式标题。公文式标题由单位名称、时间、事由、文种组成,如《××集团公司2000年度思想政治工作总结》、《××县2000年普法工作总结》,有的只写《工作总结》等。非公文式标题则比较灵活,有的为双行标题,如《增强体质,全面贯彻执行教育方针——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有的为单行标题,如《推动人才交流,培植人才资源》等。

(二)正文。总结正文的结构由前言、主体、结尾组成。

1、前言。即正文的开头,一般简明扼要地概述基本情况,交代背景,点明主旨或说明成绩,为主体内容的展开做必要的铺垫。例如:

“群众富不富,关键在支部;干部强不强,关键在班长”。能否选配好支部“一把手”,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核心。

在工作中,我们积极围绕支部班子建设这个重点,紧紧抓住配好支部书记这个关键,着力走好“选人”、“育人”、“用人”这三步棋,努力把工作引向深入。

2、主体。这是总结的核心部分,其内容包括做法和体会,成绩和问题,经验和教训等。这一部分要求在全面回顾工作情况的基础上,深刻、透彻地分析取得成绩的原因、条件、做法、以及存在问题的根源和教训,揭示工作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回顾要全面,分析要透彻。

不同类型的总结,内容有所侧重,全面性总结其主体包括两个层次,即成绩和经验,存在的问题和教训。对于一般的工作总结,重点放在成绩和经验上。

总结正文的结构,主要采用逻辑结构形式。全面性总结根据过去一段工作中的成绩和问题,或者经验和教训的内在联系去组织材料。专题性总结以经验为轴心去组织材料。

3、结尾。可以概述全文,可以说明好经验带来的效果,可以提出今后努力方向或改进意见。例如:

通过上述工作,促使支部书记和班子整体作用的发挥。不少村支部书记提出“任职一届、致富一方”,也出现了一批“舍小家,顾大家”的支部书记先进典型。

(三)尾部。包括署名和时间两项内容。如果标题中已有署名,这里可不再写。

五、撰写总结应注意的问题

(一)首先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工作总结中,常常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好大喜功,搞浮夸,只讲成绩,不谈问题;另一种是将总结写成了“检讨书”,把工作说成一无是处。这两种都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总结的特点之一“回顾的理论性”,正是反映在如实地、一分为二地分析、评价自己的工作上,对成绩,不要夸大;对问题,不要轻描淡写。

(二)总结要写得有理论价值。一方面,要抓主要矛盾,无论谈成绩或谈存在问题,都不要面面俱到。另一方面,对主要矛盾要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谈成绩要写清怎么做的,为什么这样做,效果如何,经验是什么;谈存在问题,要写清是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其性质是什么,教训是什么。这样的总结,才能对前一段的工作有所反思,并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总结要用第一人称。即要从本单位、本部门的角度来撰写。表达方式以叙述、议论为主,说明为辅,可以夹叙夹议说。

工作进行到一定阶段或告一段落时,需要回过头来对所做的事情认真地分析研究一下,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归纳出经验教训,提高认识,明确方向,以便进一步做好工作,把这些用文字表述出来,就叫做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按内容可以分为工作总结、学结、思想总结等;按时间可分为年度总结、季度总结等;按范围可分为个人总结、党支部(小组)总结、单位总结等;按总结的内容所涉及的面又可分为全面总结、专题总结等。

工作总结可不拘泥于"格式"和"框框",但以下内容是必须包括的:

(1)标题。总结的标题分为单标题和双标题两种。

单标题又可分为公文式标题和文章式标题。

公文式标题:单位名称十时限十总结内容十文称。如标题下或文末有单位署名,标题可省略单位名称等。

文章式标题一般是直接标明总结的基本观点,常用于专题总结。

双标题是同时使用上述两种标题,一般正题用文章式标题;副题采用公文式标题,补充说明单位、时限、内容等。

(2)基本情况。应以简明扼要的文字写明在本总结所包括的期限内的工作根据、指导思想以及对工作成绩的评价等内容。它是工作总结的引言,便于把下面的内容引出来,只要很短的一段文字就行了。

(3)工作回顾。要详细地叙述工作任务、完成的步骤、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步骤和措施,要写得详细、具体,对取得的成效要表达得形象、生动。在写工作回顾的过程中,还要有意识地照应到下一部分的经验教训,使之顺理成章地引出来,不至于造成前后不一的感觉。"

(4)经验教训。应从工作回顾中很自然地归纳提炼出采。一定要写得丰富、充实,并选用具体事例适当地展开议论。使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有论点,有论据,有血有肉,鲜明生动,确实能给人以启发和教益。

(5)结语部分。主要写明今后的打算,也只需写很短的一段话。写得长了,反而冲淡了主题。

(6)总结正文写完以后,应该在正文的右下方(指横行文字),写上总结单位的名称和总结的年月日。

写工作总结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总结正文,有两种不同写法,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好。一种是以工作回顾连带谈及经验教训。基本上是按工作展开的程序和步骤,分段说明每个步骤和阶段的工作倚况,夹叙夹议地引出相应的经验教训。这样写,主要着眼于工作过程的回顾。

另一种写法是总结经验教训为主,用工作回顾阐明经验教训。一般是先归纳和提炼出几条经验或教训,分别展开论述,把工作过程、工作办法、取得的成效等等穿插在里面写,使经验和教训看起来更加充实。但是这样写,整个工作回顾会被拆开来分别为阐明观点服务,显得零散。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可以在第一部分基本情况中适当加以详述,使人对工作概貌有一个总的了解。

(2)总结必须实事求是。事实要准确,不能报喜不报优,不要夸大其词。

(3)总结的观点要正确。一定要以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作为衡量工作的主要标准。观点正确,是总结能否站得住的关键。同时还要注意,光有正确的观点还不够,还需要有能够说明观点的丰富的素材和具体的内容,这样的总结人家就喜欢看,看后也能有所收获。

(4)写总结文字要力求准确、生动、活泼。总结是概括实践,反映客观事物的,因此用词要确切。"总结要尽可能地多用群众喜闻乐见、形象生动的语言。写总结切忌年年老一套。

(5)要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对大量材料,各种类型的矛盾,要反复分析研究,抓住其中的主要矛盾、本质特点、来龙去脉来论证其发展的趋势。

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就是单位或个人把对某个问题调查的情况,向有关领导部门或群众报告。它是对客观存在的事物有目的进行深入细致的实地调查,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掌握大量的情况和材料,然后作认真的分析研究,努力找出事物的本质,弄清它的发展规律,有根有据地写成的报告。

调查报告所反映的对象,可以是某一事、某一人、某一单位、某一方面的情况,也可以是揭示经验或揭露问题。

调查报告的种类很多,大致可以分为:典型经验的调查,揭露问题和矛盾的调查,某一事物历史沿革的调查,新情况新事物的调查,以及基本情况的调查等等。不同类型的调查报告,写法不尽相同,大体情况是:

(1)标题,主要有三种形式:

公文式标题。一般由介词"关于"加调查事由、文种组成,如《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情况的调查报告》。也有的省略介词"关于"和文种,如《农民负担情况调查》。正副式标题。正题揭示调查报告中心思想,副题说明调查的事由或调查范围,并写明"调查报告"或"调查"字样。

文章式标题。这类调查报告的标题比较灵活,标题中不写出"调查报告"或"调查"的字样。有的是概括出调查报告的基本内容,如《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有的是采取提问的形式,如《这里的干群关系为什么这样好》。

(2)开头,各类调查报告的开头,主要有以下写法:

第一,交代调查本身情况。包括调查的起因、调查的内容、调查的对象和范围等。

第二,交代调查对象情况。包括被调查者各方面的概况或有关自然情况等。

第三,对全文内容作出概括。包括点出调查报告的结论性意见或主要经验等。

当然,有些调查报告可能是某两种写法的结合。也有的调查报告没有开头语,在标题下面分几部分直接写下去。

(3)主体,各类调查报告的主体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观点材料的组织;二是布局结构的安排。

第一,观点材料的组织。写任何调查报告都要确立明确的观点,全篇要确立总观点,各个组成部分也要确立服从总观点的分观点。总观点应当具有典型性、普遍性和针对性,应当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社会现实的主流,应当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教育意义。总观点要包容分观点,分观点要说明总观点。总观点和分观点都是从调查的材料中经过分析研究而得出的,但要根据总观点和分观点去组织材料,使材料为观点服务,材料和观点有机地统一起来。

第二,布局结构的安排。调查报告是文字篇幅较长的应用文体,应当精心地安排好布局结构。一般来说,调查报告的结构主要有:第一,横式结构。这种结构是把材料分成几个部分来写,每个部分观点鲜明,中心突出。采用这种结构形式,要处理好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并列关系、因果关系、分总关系、主从关系等,都应妥善安排。第二,纵式结构。这种结构是按调查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从头至尾加以阐明。第三,综合式结构。这种结构安排是兼有横式、纵式的特点,相互结合地安排材料。

(4)结尾,不同内容的调查报告,结尾的写法也不同,一般来说,有以下主要写法:

第一,针对调查的内容,提出意见或深入研究的问题。对某些问题的调查,多以表明意见

、建议作为结尾;对某些新生事物的调查,多是提出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作为结尾。

第二,概括全文的基本思想,深化调查报告的主题。对某些方面基本情况调查,推广某些成熟的典型经验,多采取这种写法结尾。

第三,补充式结尾。有些情况和问题,与调查报告的中心内容和主旨关系不大,在正文部分没有提及,但又需要讲清的,可以在结尾处附带加以补充说明。

(5)落款。写明作者名称,如果是联合调查,亦应标明。在作者名称下面写清年月日。有些调查报告有附件,应在结尾处标明附件名称、份数。

写调查报告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必须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材料。要深入群众,了解调查对象各方面的材料,包括正面的、反面的,直接的、间接的,历史的、现实的,弄清它的来龙去脉,为分析研究提供大量、可靠的事实依据。

(2)要善于作认真的分析与研究。对掌握的大量材料作"去精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处理,要透过表面现象,看到事物的真面目,抓住它的本质,从而得出正确的判断和结论。

(3)要选用切实、可靠的材料说明观点。调查报告所揭示的结论,必须通过对具体情况、具体事实作客观的叙述和分析很自然地得出。要善于用精确、充足的材料来说明观点。不能脱离材料空发议论;也不能只摆一大堆材料,而不提出明确的观点和结论。

(4)调查报告的文字要朴素、明确、实在。要注意把说理和叙事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善于用简要的议论总结经验,阐明规律,说明政策。还要注意运用可靠的统计数字和群众语言来印证观点。

关于调查报告的写法,由于调查的对象和内容的不同,写法也不完全一样。

典型材料

典型材料是把先进集体或先进人物的事迹,或把犯错误党员干部、发生问题单位胡的情况加以综合整理而写成的书面材料。整理典型材料的目的在于研究问题,推动工作。因此,典型材料应确实具有典型意义。

典型材料包括正面典型材料和反面典型材料。

典型材料内容包括标题、正文两部分。包括单位或个人名称,典型事例的发展过程,典型事例的价值或意义,典型材料中的经验,以及有关编写者的批评、表扬、建议等。这里着重介绍一下先进典型材料的写法。先进典型材料又可分为先进事迹材料和典型经验材料。

写作先进事迹材料,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先进个人,如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劳动模范等;一是先进集体或先进单位,如先进党支部、先进车间或科室,抗洪抢险先进集体等。无论是先进个人还是先进集体,他们的先进事迹,内容各不相同,因此要整理材料,不可能固定一个模式。一般来说,可大体从以下方面进行整理。

(1)要拟定恰当的标题。先进事迹材料的标题,有两部分内容必不可少,一是要写明先进个人姓名和先进集体的名称,使人一眼便看出是哪个人或哪个集体、哪个单位的先进事迹。二是要概括标明先进事迹的主要内容或材料的用途。例如《王××同志端正党风的先进事迹》、《关于评选张××同志为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的材料》、《关于评选××处党支部为省直机关先进党支部的材料》等o

(2)正文。正文的开头,要写明先进个人的简要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职务、是否党团员等。此外,还要写明有关单位准备授予他(她)什么荣誉称号,或给予哪种形式的奖励。对先进集体、先进单位,要根据其先进事迹的主要内容,寥寥数语即应写明,不须用更多的文字。

然后,要写先进人物或先进集体的主要事迹。这部分内容是全篇材料的主体,要下功夫写好,关键是要写得既具体,又不繁琐;既概括,又不抽象;既生动形象,又很实在。总之,就是要写得很有说服力,让人一看便可得出够得上先进的结论。比如,写一位端正党风先进人物的事迹材料,就应当着重写这位同志在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方面都有哪些突出的先进事迹,在同不正之风作斗争中有哪些突出的表现。又如,写一位搞改革的先进人物的事迹材料,就应当着力写这位同志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改革的,已经取得了哪些突出的成果,特别是改革前后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都有了哪些明显的变化。在写这些先进事迹时,无论是先进个人还是先进集体的,都应选取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具体事实来说明。必要时还可运用一些数字,以增强先进事迹材料的说服力。

为了使先进事迹的内容眉目清晰、更加条理化,在文字表述上还可分成若干自然段来写,特别是对那些涉及较多方面的先进事迹材料,采取这种写法尤为必要。如果将各方面内容材料都混在一起,是不易写明的。在分段写时,最好在每段之前根据内容标出小标题,或以明确的观点加以概括,使标题或观点与内容浑然一体。

最后,是先进事迹材料的署名。一般说,整理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的材料,都是以本级组织或上级组织的名义;是代表组织意见的。因此,材料整理完后,应经有关领导同志审定,以相应一级组织正式署名上报。这类材料不宜以个人名义署名。

写作典型经验材料-般包括以下几部分:

(1)标题。有多种写法,通常是把典型经验高度集中地概括出来,一般不采用公文标题的写法。这种集中概括出来的标题,既包含正文中各部分典型经验的内容,又不是这些内容的简单重复,可以说就是典型经验的主题。

(2)开头。一般是展示典型经验的背景材料和突出的成果。背景材料包括典型的自然情况、社会背景等,既要写出典型经验出现的环境,又不要冗长、罗唆。成果,要概括写出最为突出之点,并尽可能与背景材料相映衬。有的也把成果放在材料的尾部来写,这要根据具体材料安排。

(3)主体。对典型经验的具体展开,是典型经验材料的核心部分。写作这部分内容,一般是从总体上把典型经验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分成几个部分。几部分都是紧紧围绕标题,服务于标题,说明标题;各部分之间要有内在联系,但不能互相重复,互相包含,要相对独立地处在一个统一体内。

一般来说,这部分内容的表述,应当既要有思想,又应有具体做法或实例,既要有面上的综合,又应有点上的说明,最好还要有一些必要的数字。

写作先进典型材料,应当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事实必须真实、可靠。先进典型材料的先进事迹是否真实,直接关系到先进典型的生命力。只有绝对真实9才能使先进典型真正具有教育人、鼓舞人的作用。因此,凡是材料中反映的先进思想、先进事迹和典型经验,一定要认真核对清楚,不允许有半点虚假、拔高或拼凑及张冠李戴的情况,不能把道听选说、未经核实的"先进事迹"和"经验"写入材料。如果确实一时难以搞清楚,宁可暂时不写,也不能勉强凑数。

时代好少年事迹材料第7篇

摘要对《绘画迹象论》的研读渐熟,从而对作迹生象的过程重新有了一个根本的了解。从古至今,绘画活动都离不开人类作迹的本能。本文主要阐述在综合绘画中媒介的意义和各种媒材的迹表现,依附于《绘画迹象论》对综合绘画中的媒介简单介绍,希望在这方面能有所启发。

关键词媒介 肌理 迹表现

文章编号1008-5807(2011)05-093-02

“落笔成迹,因迹生象,通过迹象而有所表达,这不是绘画活动的一个简单事实吗?”这是钟孺乾先生在从事绘画事业中常提到的一句话,也是他的《绘画迹象论》的开篇之句。从绘画方面讲,世界上最著名的原始洞窟壁画是西班牙北部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和法国西南部的拉斯科洞窟壁画。这是最早的做迹成象的绘画作品。看似简单的形状和色彩,却能反映出人类对于绘画艺术最初的作迹本能。迹象论,“迹”与“象”之论,“迹之象”,“象之迹”,“迹大于象”,以作迹为手段,以成象为目的。

一、材料媒介在绘画活动中的意义

视觉艺术发展到今天,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表现在艺术作品的形式、语言和观念上;另一方面则表现在创造艺术作品的材料和媒介上。但无论怎么变化,艺术作品的创造都逃不开一个必要因素:作迹。而在作迹的过程中,媒材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一般而言,一件艺术作品,其形式、语言、观念和媒介是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而媒材在艺术发展演变中的作用有时甚至是关键的、革命性的。15世纪尼德兰的扬・凡・爱克,他改良了油画技法,在调色中加入一种新的媒介:油。他采用掺有稀释油的调料液,使颜料易于调和,便于运笔,同时又可层层覆色,使画面透明鲜亮,这种突破性的创造是富有巨大意义的。事实上,从他以后,油画就在欧洲各地的画家中逐渐传布开了。

在绘画艺术中,综合绘画以其丰富多彩的媒介材料,无所顾及地展示出作迹效果的独特性、表现性。综合绘画,是“综合材料”和“综合技法”在绘画上的统称,只是作为绘画中的一部分,也可以称之为混合媒材或综合材料。它可以使用各种媒材,如油性、水性颜色,也有染料、矿物色或玻璃、泥土、钢铁、化学品等等来绘画创作。在技法风格上,它表现得更为自由,符合现代化“人性化”、“多元化”的文化趋势。

二、部分材料媒介在综合绘画中的迹表现

(一)纸

纸是与人的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种绘画材料。不同的纸有不同的质地、纹理、颜色和性能。如中国画绘画一般使用的宣纸,按纸面洇墨程度分类,分为生宣、半熟宣、熟宣。生宣吸水性和沁水性都强,易产生丰富的墨韵变化;熟宣是加工时用明矾等涂过,故纸质较生宣为硬,吸水能力弱,使得使用时墨和色不会洇散开来;半熟宣也是从生宣加工而成,吸水能力界乎前两者之间。在不同洇墨程度的宣纸上作画写字,其作品效果各有各的妙处。又如素描用纸。古代常用羊皮纸,而现在我们常用的是一些浅色的纸,有各种不同的灰色、暗红、土黄、灰褐色等来作画。由于用纸和绘画的工具不同,作迹所产生的效果也大有区别。

在现代艺术中,一切材质都可以被利用。在综合绘画中,大量被运用的是身边现成的各类纸,比如报纸、包装纸、纸箱和废弃的广告纸、文件等等。这些直面有各种痕迹,或者是文字、图像……或者是划痕、撕裂和破损,这些痕迹子啊不同的时间、空间多表现出的状态效果又各不相同。有意思的是,不同的材质如果合理使用,便具有了材料本身特有的语言、观念和感受――材料能说话。纸不仅是作迹材料中的一种,也可以是作为成象的迹。纸本身的纹理或被揉搓所产生的肌理效果,都被艺术家们所青睐。

(二)基底

做好绘画基底是综合绘画中对材料处理的最基本规律之一,也是艺术家为预先构思的艺术创作作迹成象的关键之一。通常综合绘画作品的主要媒材有很多种,因此,基底做得好与否,直接关系着多种材料之间的协调、衬托、对比的有机关系,也就影响了迹的效果、象的形成。任何一种材料都有其自身的质感和肌理,因此,基底的制作也要有相应的相应的质感和肌理。依次推出基底制作的三个基本原则:“(1)与主要媒材的协调原则;(2)与主要媒材的对比原则;(3)与主要媒材的衬托原则”。①从而材料的可选性也就非常的广泛和具有个性。

1、 丙烯与塑形剂的迹表现

丙烯在综合绘画中是常用的材料之一,其特点是色相好、易干、可保存时间长等。

用丙烯做底可厚可薄,配上塑形剂可以使其堆积到一定的厚度,再进行塑造和肌理制作。做基底本身就是一个作迹的过程,其色调、质感和体积感大大的表现了迹的效果。

在综合绘画创作中,艺术家们为了加强迹的表现力度,扩大迹的表现范围,或者为了传达给观者某种强烈的感受,往往采用真正能体现质感和量感的材料。如帕拉蒂运用大尺寸的紫铜底板和青铜头像面具;劳申伯运用实心陶(与真实梯子大小)制作梯子,等等。因此,按照前面提到过的基地制作原则,此时的基地也应该是具有体积感和厚重感的。

厚重肌理的制作通常用到的材料有石膏粉、水泥、沙、细石、粉、各种布料、绳子以及某些现成品(如旧服装等)等等。当然,用这些材质做基底少不了的是用黏着剂来固定,常用的有水、胶、漆、树脂等等。

2、 现成品结合的迹表现

综合绘画可以是通过材质来表现迹与象,也可以是以一些现成品来表现。以油画和水墨的结合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以一幅现有的油画(当然油画的内容、色调等要与将要创造的作品相协调)为基底,把胶涂在画布上(常用的白乳胶即可,涂的时候可薄可厚),再把一张水墨画折皱、揉搓出褶皱不规则、疏密错落、厚薄不均的效果覆于画面上粘合(之后可浇水或再涂一层胶,渗透),这样,褶皱疏薄的地方会透出底层的油画(或用刮的方式刮出底层)。最后将水墨或泼,或洒,或浇于表面,倾斜画面,水墨自然流穿于褶皱之间,留下意想不到的有趣的印迹。

3、木板上的迹表现

在木板上做肌理效果比起许多纸和布来说有一定的优势,比如,木板的承受力大,不易损坏等。因此在木板上制作特殊的迹象给许多艺术家带来了更多的乐趣和激情。在木板上可以用烧、烤、熏、刻、挖等方法来做痕迹。用这些方法所产生的痕迹是许多常用材料中无法做到的。

当然,在现代艺术创作中,所运用到的媒材远不止以上介绍的这些。艺术跟时代一样,也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不断的实践活动产生导致新观念的层出不穷,而新的观念又促使各种新的实践,越来越多的媒介运用到艺术创作中,各种各样的作迹方式被艺术家们大胆尝试。如克莱因的“火画”所用到的材料:石棉;蔡国强利用燃烧或爆破火药后所留下来的痕迹来构成作品中的象;再如在人的脸上绘画,即我们常说的“脸谱”;人体彩绘;“大地艺术”利用自然材料(自然生成存在的,非人工合成和生产的。如山川、草木、石头等)为迹点,再赋予独特的艺术理解和鲜明的主题,等等。因其各自独特的表现力,加上不同的技法材料以及独特的艺术处理,作迹成象,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

在综合绘画中,各种媒材因其质地、性能、肌理以及表现力所带来的各种意想不到的迹象,都让艺术家们激动不已。迹与象是统一的,作迹生象,象由迹的聚集而成。刘骁纯先生在为钟孺乾先生的《绘画迹象论》写的书序中说:“迹在象中,象由迹生。”“没有无迹的象,也没有无象的迹”②,作迹成象的过程是有意识的,也有的偶然成象,却也达到了意想不到、美不胜收的效果。而正是这种有意识和偶然的结合,才让这个过程变得那么生动和有意义。

注释:

①陈心懋.综合绘画――材料与媒介.上海书画出版社,1005年1月第1版,第89页.

②钟孺乾.绘画迹象论.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11月第1版,第7页.

时代好少年事迹材料第8篇

关键词:中学历史;史料;课程教学;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5-0273-02

引言:史料的存在,是古代历史在漫漫历史发展长河中留存的直接证据,是社会形态发展的重要佐证,也是人们研究历史发展,寻找世界变化规律,研究民族历史文明和古人思维的重要渠道。同时,史料也是历史教学的主要素材。“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这句话也揭示了史料在人的思维教育层面中的重要作用。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通过对史料的解读和分析,培养学生的世界观和历史观,以正确的视角对待民族过去历史中的辉煌和黑暗,从而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中,知兴替、明得失,成为一个促进社会发展的人。

一、史料概述

1.史料的广义概念。史料指的是人类历史进化过程中留下的物质和文化证据。因此,史料在宏观层面上可以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史料类型。直接史料通常表现为留存的能见的,可以直接证明历史真相或者历史事件的物质。直接史料包括民族文字、历史遗迹、历史实物、艺术创造(曲艺、石刻、雕塑、壁画等)。民族文字包括了民族演化过程中所有通过文字记载传承下来的历史事件和民族文化,有书籍、散文、诗歌等。历史遗迹指的是在区域内保留的历史文明存在的痕迹。通常指已经灭绝的种族或者迁移的种族留下的建筑物和生活区域,以及其内部的所有生活痕迹。

2.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史料概念。历史教学中的史料概念较为狭窄。通常而言,中学历史的教学深度和知识面广度都较为有限,知识对中外历史浅尝辄止般地讲述。而且在某些方面也仅仅是要求学生了解,而非掌握。所以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通常表现为直观感受的某种物体。比如图片、书籍节选等。而且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史料最大的作用有两点,第一是构成教材历史观点的重要佐证,使教材在丰满度和纵深性上都有较强的教学空间;第二点,是作为教材教学与阅读的统一,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二、中学教学中历史史料的选择

在当前的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的选择与其作用的发挥有着重要的关系。因此,史料选择是否符合教材内容,也是关系到历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

1.文字史料的地位。通常而言,文字史料分为三类,分别是原始史料、撰述史料和文艺史料。原始史料最为珍贵,也是最能体现史料在教学中作用和地位的历史史料。原始史料由于不能修改,因此包括历史文书档案、政府政令、批示、珍贵文件、奏折原件、历史名人回忆录手稿等。这种由历史人物直接书写的文字,不仅体现了历史人物当时真实的情感,还能反映出历史中的环境和物质基础。比如教材中讲述民国革命的相关内容时,引用了孙中山到海宁盐官观看钱塘江大潮,回上海后写下的名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这种具有明确图片的历史文字,不仅能通过文字传达孙中山当时的革命精神和致力于国家发展的畅想,也能从手书中感受到当时这句话中蕴含的中国当时悲凉的历史境况。

撰述史料是历史课本贯穿历史发展的重要线索,也是编撰历史教材的主要材料。所以,通过节选撰述史料,能推动学生对历史发展顺序的学习,掌握基本的历史时间线索,建立历史思维。

文艺史料包括流传下来的诗歌、词曲、小说、谶语等。在历史中,由于不少朝代的历史资料已经毁于兵燹,真实的历史史实已无处可考。但是在教学中又不能对这些重要的朝代忽略。

2.图片史料的地位。图片是文物的重要表现形式。在古代历史教学中,由于缺少描绘形式和描绘准确性,使得不少历史史料中对同一事物的描述南辕北辙,造成不同地域的学生对历史的误解。但是文物又是中学历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以带给学生最直观的视觉感受,推动学生对于不同历史物件的理解。比如在讲述我国传统农业的发展史中,使用了汉代的“曲辕犁”、“耧车”等图片史料。这让学生能够更为直观的感受到我国作为传统农耕民族在推动生产力发展中的伟大创造力。

在丰富的图片史料中,中学历史教学中对图片的选择也不是任意为之。图片史料在教学中主要有两种选择方向:遗物类图片史料和遗迹类图片史料。

首先是对遗物类图片的选择,遗物类图片包括古代人们生活中的各种生活工具和器物,包括普通生活器物(陶罐、交通工具等)和经济生活器物(货币等经济等价物)。这些遗物类图片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学历史教学对历史人文生活教学的不足,更加生动灵活地展示古代人们生活的真实历史状态。除此之外,有些近代和当代有价值的图片、图书影印、手稿、针织艺术品、书画影印等图片,通过记录真实的历史瞬间,能够让学生铭记重要的历史节点,也是对历史教材和中学历史教学方式的有力补充。再有就是遗迹类图片的选择。遗迹类图片的选择是重要的史料材料。尤其是在中学历史的教学中,善于使用遗迹类图片的教师都能够很好地调整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积极性。遗迹类图片包括古代建筑、石刻、遗址、战场等。这些珍贵历史图片作为教材中使用的重要史料,有效地弥补了文字记载的不足,提高了中学历史教学的立体化程度,也对中学历史教学方式的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可见兴趣对于学生学习动力的推动有着强大的内生动力。然而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由于学生接触的大多是记忆性的历史知识以及各种历史事件的意义、重要性、方式等文字条文,因此,在历史教材中加入各种史料有助于增加学生学习中学历史的兴趣,减少历史记忆过程中的枯燥感。此外,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引入历史史料中的奇闻异事,也能提升课堂的教学气氛。比如在讲述重要历史事件淝水之战的时候,由于这段历史是发生在魏晋时期,历史资料并不详实,所以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叙述加入遗迹类图片和其他史料,来加强学生对这段历史的了解和掌握。而且,由于历史中不同题材都可以找到相应的诗歌等史料题材,也从侧面上加强了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2.引导教学方向。在中学历史的教学中,对教学进度的控制是教学课堂上重要的教学技巧。而单纯的依靠文字和语言来掌控教学节奏,难以起到约束学生学习和引导教学方向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利用现代设备加入各种教学史料进行辅助,对于学生调整学习节奏,提高听课效率有着极大的帮助。比如利用许多习题中曾出现的《列强百兽图》,可以将从义和团时代到民国时期的《九国公约》,从历史史料入手,提出教材对学生的问题,最终剖析出“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结论,再进行列强瓜分地域特征的讨论。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文字史料、遗迹图片史料等史料,环环相扣,节节引导,提高教W的节奏感和引导性,促进历史教学中的教学方向引导。

3.培养历史思维能力。使用历史史料,是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锻炼和培养。众所周知,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历史文化丰富多彩。所以,在这种多样性竞相迸发的历史背景下,使用具有不同特点的历史史料作为历史的佐证,可以加强历史的权威感和确定性判定。因此,在历史教学中,使用历史史料来加强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在我国许多俚语中,由于引用方式的多样化,导致出现了大量的语义讹变,比如“关公战秦琼”、“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等,这些语句都有其历史出处,所以使用这种具有史料背景的讹变语句,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历史思维的判断能力,不至于出现常识性的历史错误。而且,还能根据史料中的历史特点对历史的年代和背景进行断定。这也是当前历史考试中考试的重点考点之一

结束语:史料是历史在现实世界中的投影,也是中学历史教材编写的重要依据。提高史料在教学中运用,可以充分体现史料在历史学科中不可替代的意义,发挥出史料在推动历史研究的重要推动作用。在当前历史教学中,使用史料可以加强学生学习历史的效率,转变历史课堂氛围,有效地推动中学历史教学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戴加平.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主要功能及其实现路径[J].历史教学月刊,2015,(12):5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