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杂志简介:《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51-1099/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工业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工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百年大变局:世界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外国哲学、老庄新解、中国近代史研究、宋代文学研究、经济与管理学研究、司法人工智能研究、刑...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四川大学
国际刊号:1006-0766
国内刊号:51-1099/C
全年订价:¥ 220.00
创刊时间:1955
所属类别:工业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四川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46
复合影响因子:2.53
总发文量:1385
总被引量:10807
H指数:38
引用半衰期:6.3966
立即指数:0.1509
期刊他引率:0.989
平均引文率:26.1132
  • 与近代中国先进群体救国之道再转向

    作者:陈廷湘 刊期:2019年第06期

    在中国社会现代转型的长时段历史进程中,以救国为表现型态的转型路径几经重大转折,最终以一百年前的为界碑,走出纯行动救国和纯启蒙救国的误区,行向启蒙与行动结合的救国之道。这一转变为推进中国社会现代转型开启了具有实践价值的门径,无疑应是众多光环中更具历史意义的新光环。

  • 于新文化运动:腰斩还是硕果?

    作者:王小蓉 刊期:2019年第06期

    是腰斩了新文化运动,还是新文化运动结出的硕果?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实际上,既没有腰斩新文化运动,亦非新文化运动的必然结果,两者是中国近代救亡大树上同一花期开出的并蒂双花,在难得的自由里竞相盛放,终因救亡的急迫而此长彼消。成就了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新文化运动,让新文化运动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新文化运动亦极大滋养了。百年之际,重...

  • 中国现代性观念的起源:“五四”科学语境中的性话语分析

    作者:杨力 刊期:2019年第06期

    不但开启了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一个新阶段,而且也标志现代性观念的兴起。围绕“人的解放”和“女性的解放”,这一时期的媒体和学界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对“性”“性欲”等展开了热烈讨论。五四学人批判传统儒家压抑的性文化,从科学视角肯定人与生俱来的“性欲”,强调女性和男性在性维度上拥有平等的权利。性观念、性知识和性话语在五四时期的形成,不...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史的书写——方法论视域

    作者:梁树发 刊期:2019年第06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大理论成果。同70年来的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史和建设史值得大书特书一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史也值得大书特书。根据以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书写经验,特别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史书写的方法论问题。本文提出的四个方面的方法论原则是:把握理论形成与发展的“条件总体”、...

  • 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活动、评论与理解

    作者:聂锦芳 刊期:2019年第06期

    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世界各地举行了多种不同形式的活动,“向这位思想和行动的巨人致敬”;当然也有不同观点的评论,特别是在西方,对立观点的争锋还很激烈;而化解这些纷争的关键在于,客观、准确和完整地理解马克思的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热闹的“嘉年华”终将落幕,沉淀下来的思想才具有长久的价值。回顾、梳理和总结“马克思年”活动的情况...

  • 马克思恩格斯阶级思想的理论来源、根本旨趣与学说史意义

    作者:黄金辉; 曾勇华 刊期:2019年第06期

    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恩格斯阶级思想,应从其理论来源、根本旨趣与学说史意义三个维度切入。古典政治经济学派、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法国复辟时期历史编纂学家关于阶级问题的论述是马克思恩格斯阶级思想形成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恩格斯对阶级问题的理论探索,根本旨趣在于探索无产阶级阶级意识构建的有效路径与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实现无产...

  • “宗教的秘密”与人的“救赎”——《神圣家族》对一个普通女人命运的思考和透视

    作者:刘秀萍 刊期:2019年第06期

    长期以来,马克思被诠释为一个无神论者乃至反宗教的斗士。然而,如果将马克思的思想还原到西方文化传统和社会发展的土壤之中就会发现,他与宗教的关系其实是非常复杂的。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通过对当时流行的长篇小说《巴黎的秘密》中玛丽花命运的分析,把“宗教的秘密”与人性的现实联系起来,致使他的讨论既与宗教关联,又不囿于宗教,而是突破...

  • 第三条城镇化之路:“城乡两栖”

    作者:王春光 刊期:2019年第06期

    现有有关农村流动人口的城镇化、市民化以及回乡等方面研究,基本上囿于非城镇化即回乡这样的二元对立视角。事实上,在过去40多年,城乡关系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从过去的城乡二元分割到乡城单向流动,又从乡城单向流动到回乡,目前则出现一种新的城乡关系即“非城非乡”或者说“又城又乡”。这里将这种新关系概括为“城乡两栖”,它具体表现在城...

  • 从双轨制、新双轨制到市民化——流动人口治理40年

    作者:董敬畏 刊期:2019年第06期

    改革开放40年,也是社会流动性不断增加的40年。社会流动性的增加,不仅是物的流动,更重要的是人的流动。而人的流动性增加倒逼流动人口管理政策由改革之初双轨制下的严格限制,到新双轨制下的有序流动,再到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市民化和社会融合。40年的流动人口治理政策变迁轨迹是由总体性社会中的控制逐渐转向市场社会中的治理。在这个过程中,流动...

  • 传统刑律中的死刑限制及其技术策略——以《唐律疏议》中的“至死”为中心的考察

    作者:刘晓林 刊期:2019年第06期

    传统刑律在技术层面直接表现出对死刑适用的限制。作为立法语言的“至死”即出现于律典或法律规范中的直接表述,其基本含义沿袭了汉代之后正史文献中常见的“罪至死”“法至死”等内容,但表述形式、用法与功能则与法典体例、刑罚结构及刑等累加计算标准直接相关。《唐律疏议》中“至死”的分布呈现出明显的特征,既表现出各篇内容的差异,又表现出...

  • 吴经熊法学思想中的西方与东方

    作者:聂鑫 刊期:2019年第06期

    吴经熊作为近代中国“现象级”的法律精英,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受到学界的普遍关注。吴经熊本人受过西方系统的法学教育,对中国文化亦有比较深入的研究,自我期许为“超越东西方”。学界普遍认为,吴经熊早期为人为学有“全盘西化”的倾向;他中年之后醉心于中国传统文化而非法学研究,也被解读为是在中国法律现代化过程中遭遇严重挫折后的转向。可是...

  • 再议“六法全书”及旧法体系的废除

    作者:赵晓耕; 刘盈辛 刊期:2019年第06期

    民国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形成的“六法全书”及以之为基础的法律体系和法制体系是国民党统治的集中体现。自废除“伪法统”“伪宪法”的提出,到《关于废除国民党的〈六法全书〉和确定解放区司法原则的指示》这一正式废除六法体系的文件,再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废除六法体系上升为宪法性要求,以及之后进行的旧法改造和司法改革,这一...

  • 边缘性、地方性与中国现代文献学的着力方向

    作者:李怡 刊期:2019年第06期

    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去中心化”不是一个时髦的口号,它意味着对丰富的多元形态的文学经验的尊重和再构。对边缘文学现象和地方性知识(经验)的创新重视具有深化学术研究的重要意义,而独立发展的“中国现代文献学”的追求则是这一类研究的技术保障,越是“中心”强化的时代,越是流行“以论代史”的空疏,从地方经验到独立的文献学科的形成,这才...

  • 中国当代文学文献的特殊困境及解决方向

    作者:刘福春 刊期:2019年第06期

    中国当代文学始于1949年,随着时空的延展,中国当代文学文献加速度膨胀,而搜集整理工作也相应加速度递增。同时,文学领域的正式出版物、非正式出版物和各种不规范的“正式”出版物数量庞大,质量参差,更加上一些特殊文献,如特殊时期的揭发和批判材料,以及作家诗人的检讨材料等等,搜集、整理和利用的难度巨大。当代文学文献的特殊性与整理的难度,越...

  • “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的命名与相关问题

    作者:姜飞 刊期:2019年第06期

    “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作为学科命名,相对于“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既更能接续传统,又更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而且在理念上,也更具学术包容性和思想生产力。“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可以援用古典文献学的版本、目录、辑佚、辨伪、校勘等一般方法。研究者使用1949年后出版的现代文学文献,要有基本的版本警惕。相对于古典文献,中国现代文学文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