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社会科学

青海社会科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Qinghai Social Sciences

杂志简介:《青海社会科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63-1001/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社会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社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专题研究_唯物史观与当代中国、专题研究_建党百年理论与实践、专题研究_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研究_生态文明建设等

主管单位:青海省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青海省社会科学院
国际刊号:1001-2338
国内刊号:63-1001/C
全年订价:¥ 172.00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社会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青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03
复合影响因子:0.81
总发文量:2528
总被引量:9325
H指数:26
引用半衰期:7.3478
立即指数:0.0343
期刊他引率:0.9751
平均引文率:14.799
  • 人类世:地球史中的人类学

    作者:徐新建 刊期:2018年第06期

    科学家提出地球在第四纪后半期迈入因人类活动而导致地表发生巨大改变的“人类世”。与地学年代的时空坐标相对应,随着生存方式的变异和技术手段的扩展,可以说人类物种也进入了自我演变的第四期。在这一时期里,不但工业化食品生产与化工能源的急速耗费造成地球环境极度变异,“人工智能”(AI)、“虚拟现实”(VR)即“脑机融合”(BCI)等电子装置的...

  • 透视与反思:敦煌文献所见吐蕃买卖契约研究——兼论唐蕃之间的文化交流

    作者:李秋梅 刊期:2018年第06期

    吐蕃占领敦煌时期的契约文书的程式和要件完整,反映出吐蕃王朝较为完备的契约法律制度。其中的土地、牲畜和奴婢的买卖契约深受唐制的影响,因而在形式、内容和订立程序上都与唐代买卖契约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吐蕃的畜牧业经济相对发达,围绕牲畜形成了买卖、租赁等多种形式的契约法律关系,具有明显的地域和民族特色。吐蕃买卖契约反映了唐蕃在文化...

  • 卓尼藏语地名研究

    作者:宗喀·漾正冈布; 蔡文君; 何乃柱 刊期:2018年第06期

    地名被称为是反映一个地方历史与文化的“活化石”,它可以反映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是地方历史与文化生态的“沉淀”。本文依据2007 年以来课题组在卓尼的多次实地调查,结合20世纪80年代年该地区的地名记录资料,解读卓尼境内现存主要地名,试图对青藏高原东北缘汉藏边界的以地名为中心的自然与文化生态的解读提供一种特殊的范式。

  • 马克思“社会关系”理论生态意蕴的当代确证——“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一带一路”的生态意义

    作者:刘兴盛 刊期:2018年第06期

    生态危机是当代世界的重大现实问题,如何对其彻底化解关系到整个人类的生存延续。马克思“社会关系”理论揭示出,主体“实体化”导致的人对他人的控制是人控制自然的深层根源,克服主体“实体化”、消解人与人对立是化解生态危机的前提。“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克服主体的“实体化”和消解人与人对立奠定了思想价值信念基础,而“一带一路”则是这一...

  •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制造业产能合作研究

    作者:肖进杰; 杨文武 刊期:2018年第06期

    制造业产能合作既是中国制造业走向世界的创新模式,也是中国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飞跃的路径选择。“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制造业产能合作打破了传统意义上仅靠资本输出的海外产能合作方式,将中国制造业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有机融为一体。为了更好地探索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制造业产能合作方式与规律,本文深入剖析了“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制造业产...

  • 青海企业“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研究

    作者:杨世荣; 张克生 刊期:2018年第06期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青海应顺应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鼓励和引导企业“走出去”,在沿线国家进行投资和贸易,拓展国际市场,使企业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先行官”,进而带动产品、设备和劳务输出。

  • 东西部地区之间生态补偿的宪政经济学分析

    作者:邹方斌; 王翊 刊期:2018年第06期

    宪政经济学将生态补偿视为制订规则的活动,保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类似于法律与产权制度,是经济活动的基本框架之一。由此,分析生态环境的三重维度,即作为制度规则、公共产品与自然资本的属性,构建东西部地区之间生态服务供给的林达尔自愿均衡模型,指出东西部地区自然和生态条件的非对称性及各自的地理区位确定了西部地区自然资本的投资与生态环...

  • 论三江源区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制度设置问题

    作者:鲁顺元 刊期:2018年第06期

    对于三江源区而言,制度设置所应有的协调、约束、惩戒的作用尤显重要,这是由该地区自然生态环境的极端脆弱性和实行市场经济的各种弊端决定的。回顾三江源区发展草地畜牧业的现代历史,制度设置上的艰难探索值得称道,所取得的成果需要肯定。但是,其中存在一些值得反思的教训,特别是在如何解决草畜矛盾、确立经营体制等问题上制度设置的不谨慎、不...

  • 进步、科学精神与科学主义——对科学有效性范围的考察

    作者:陈志宏; 陈永杰 刊期:2018年第06期

    近代以来,中国的知识分子都主张"进步"作为价值,认定科学是近代中国思想启蒙和社会进步的钥匙.当然,科学在实现进步过程中的意义是不可否认的,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加以认真审视:如何确定科学在进步中的效用范围?如何消解科学主义思潮、建构科学精神,进而确保由科学带来的进步是属人的进步?这就意味着为科学划定有效性范围是一项不能不重视的必然...

  • 网络拟态环境视阈下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实然风险与应然治理

    作者:李营辉; 安娜; 毕颖 刊期:2018年第06期

    新时代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必须要耦合网络拟态环境。要重视网络拟态环境对国家意识形态权威性的消融风险、对国家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失语风险,重视西方意识形态对网络拟态环境的侵蚀风险。要下气力以阵地姓“马”策略、运行环节策略、监督保障策略治理风险,净化网络拟态环境,构筑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铜墙铁壁。

  • 伦理视角下我国乡村德治的实践逻辑

    作者:费雪莱 刊期:2018年第06期

    目前,我国提出健全“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其中德治以伦理道德为主要内容,从文化价值层面为乡村社会治理实践提供支撑。德治通过其所具有的协调、约束和凝聚功能,破解乡村治理集体行动力不足的困境,这既是德治在乡村治理实践中的起点,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方法论。纵观历史发展脉络,乡村地区一方面保留了传统德治文化,另一方面面临现代化发展...

  • 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政策的演变与发展——以中央一号文件为中心的考察

    作者:樊祥成 刊期:2018年第06期

    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有助于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农村改革以来,历年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安排,集中反映了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思路的变化。本文以新中国成立为研究起点,以历年涉农中央一号文件为主要研究对象,梳理改革以来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演变,探讨实...

  • 外资商业引进回顾与我国商业发展展望

    作者:王雪峰; 荆林波 刊期:2018年第06期

    在回顾我国外资商业引进政策调整六个时期的基础上,将外资商业进入我国划分为相应的六个阶段,即产销结合渗入阶段、试点违规涌入阶段、试点违规清理阶段、抢滩布局黄金阶段、规模化快速扩张阶段和调整创新阶段。在外资商业进入的试点阶段出现了违规进入问题,扩张阶段出现了产业安全问题,调整阶段出现了退出、关店及价格欺诈问题。在问题分析的基...

  • 新经济地理学下青海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动力机制研究

    作者:邹迪 刊期:2018年第06期

    承接产业转移是青海省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新经济地理学认为产业空间结构是集聚力与分散力的合力结果,以此为指导,本文从生产成本效应、生活成本效应、市场接近效应、知识溢出效应、共享匹配效应分析了青海省承接产业转移中的集聚力,从生产要素的非完全流动性、空间成本、市场拥挤效应、心理预期分析了青海省承接产业转移中的分散力,基于...

  • 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青海乡村振兴战略

    作者:赵生祥 刊期:2018年第06期

    青海省在乡村建设上已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其“三农”问题有独特的地区性和历史性等掣肘问题,以及高原农牧业特色下的生态环境问题,农民收入低、农村经济不平衡等尤为凸显,势必要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