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研究

蒲松龄研究杂志 省级期刊

Study on Pu Songling

杂志简介:《蒲松龄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7-1080/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图片资料、蒲松龄生平思想研究、《聊斋志异》研究、《聊斋志异》版本故事、聊斋诗词研究、聊斋俚曲研究、聊斋影视评论、中国文言小说研究...

主管单位:蒲松龄纪念馆
主办单位:蒲松龄纪念馆
国际刊号:1002-3712
国内刊号:37-1080/I
全年订价:¥ 160.00
创刊时间:1986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山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9
复合影响因子:0.12
总发文量:896
总被引量:1255
H指数:8
立即指数:0.0149
期刊他引率:0.6905
平均引文率:7.7015
  • 冯镇峦《聊斋志异》评点的理论建树

    作者:张稔穰 刊期:2007年第03期

    冯镇峦的《聊斋志异》评点,指出蒲松龄以“人事之伦次”、“百物之性情”说鬼说狐,抉发出了《聊斋志异》创作的最基本的经验;对这部小说的虚构性质有着非常明确的认识,并在小说评点史上第一次指出了浪漫主义小说所具有的真实性不是生活真实或事理真实,而是情理的真实;还在小说理论史上第一次阐述了文言小说集兼收笔记与传奇的合理性及其审...

  • 侠文化与蒲松龄的《聊斋》创作

    作者:白燕 刊期:2007年第03期

    蒲松龄的《聊斋》创作及其人格精神深受侠文化浸染。由于长期徘徊在雅、俗文化之间,蒲松龄的侠文学作品不仅具有更为浓厚的民间色彩,而且蕴涵着相当丰富的雅文化因子。侠文学的创作,又是蒲松龄排遣孤愤之情的特殊渠道。秉性气质的深相契合,更使他对侠义精神心领神会,成为其创作侠文学的性格基础。

  • 《聊斋志异》同篇双女情节及其文化内涵

    作者:吴琼 刊期:2007年第03期

    《聊斋志异》中的“同篇双女”情节,是蒲松龄长期处在孤独落寞境遇中的精神补偿,对自我缺憾婚姻的文字安慰、悲感人生的艺术代偿,更有着传统文化心理的显层次投影在其中。蒲松龄将人性解放的时代新风气,融入到他笔下那些可爱女子的身上,让“双女情节”在背负传统的厚重之外,获得了具有时代意义的新延伸。

  • 在取舍与创新之间——从《聊斋志异》原著小说到《聊斋新义》的对比研究

    作者:霍巧莲 刊期:2007年第03期

    遵循着“小改而大动”的改写原则,《聊斋新义》在保持《聊斋志异》原著小说精华的基础上,以哲学的、审美的、世俗的眼光打量观照并进行筛选过滤,并对其题目、人物、情节、环境等关键地方进行了精心变动,从而以“旧瓶装新酒”在改写中注入了浓郁的现代意识,在恢复传统中实现了再创造,充溢着与众不同的精神魅力,暗合了作家独持的文学观和审...

  • 《聊斋》与自然科学

    作者:吴九成 刊期:2007年第03期

    本文探讨了《聊斋志异》所涉及的若干自然科学问题,包括《聊斋》中的自然科学史料、自然科学知识和蒲松龄通过作品所反映出来的自然科学观。

  • 试议《聊斋志异》一书中的几个佛经问题

    作者:李渝刚 刊期:2007年第03期

    《聊斋志异》一书思想博大精深,内容丰赡。自其诞生之日起,不少学人对之进行孜孜不倦的研究,研究其书的论文罗罗大满,但从佛教角度研究该书的论文迄今甚少。本文试从佛教角度研读《聊斋志异》一书,从蒲松龄的释氏思想、佛教顿悟思想、佛性论三个角度论述《聊斋志异》一书所体现的佛教思想。

  • 解析王子安的梦幻人生

    作者:翟云英 刊期:2007年第03期

    本文试图用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挖掘王子安渴望中举做官、以求富贵的隐蔽心理,以揭示其潜意识里平时不易表现的被压抑的欲望。通过王子安的科举情结,间接考察晚年蒲松龄渐趋冷静、聊以自慰的科举心态,从而揭露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精神戕害。

  • 风生水起话聊斋——对《聊斋志异》中风水现象的解读

    作者:王正立 刊期:2007年第03期

    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一书中,我们了解了三百五十年前乃至更远年代,我们先民的生活方式及喜怒哀乐的精神风貌。信仰风水是我们古代先民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东西,说它是汉民族的信仰也不过分。通过对《聊斋志异》的研究,让我们看到又复活了的古代人,从中可以领略到古人的信仰、生活等方方面面。

  • 在情和欲之间飞舞——《聊斋·嫦娥》赏析

    作者:孙巍巍 刊期:2007年第03期

    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的爱情王国里,《嫦娥》一篇很特别,甚至有些另类。说起文中所描绘的爱情,论纯洁美好,它不如《婴宁》;论缠绵悱恻,它不比《连城》;论婉约动人,它也远不及数百字的《绿衣女》。《嫦娥》中既有异性恋又有同性恋,三位主人公的感情纠葛错综复杂,扑朔迷离,令人困惑不已,也令人心旌摇曳。

  • 泪尽科场 情诉知己——《聊斋志异》中《叶生》评析

    作者:宋华伟 刊期:2007年第03期

    《叶生》是《聊斋志异》中科举题材方面的一个优秀作品。此篇小说情节千回百转、跌宕起伏,在短短的篇幅中展现了作者高超的情节驾驭能力和叙事谋略。同时,它也可谓是作者人生的一个缩影,表达着他对科举制度的嘲讽,倾诉着其郁结一生的满腹愁情。

  • 聊斋电视系列剧(旧版)的改编技法探析

    作者:蒋玉斌 刊期:2007年第03期

    聊斋电视系列剧(旧版)是聊斋影视剧中的代表作品,它集中地反映了《聊斋志异》的整体风貌和其中所体现出的原作精神,因而影响最大。其成功的改编技法主要有“从写意到具象”、“净化人物形象”、“对原作者观念的强化与改变”等三个方面。对系列剧的改编技法的探讨,将为我们把短篇小说改编成影视剧提供有益的借鉴。

  • 《瑞云》戏评

    作者:李希今 刊期:2007年第03期

    根据改编小说的条件,《瑞云》当是较易改编为戏曲剧目的。然而,改编实践的六个不同剧种的戏曲剧本,绝大部分却是失败的。究其原因是失败的改编者,没有在塑造原作中的主要人物上,尤其是其内心世界的挖掘上下大功夫。反之,功夫下在了戏剧冲突的双方设置上,其结果必然事与愿违。

  • 《风筝误》与《墙头记》比较谈

    作者:王清平; 丁修振 刊期:2007年第03期

    李渔与蒲松龄是清初著名的戏曲创作家,通过比较两人的代表作《风筝误》与《墙头记》,一方面可以了解两位文学家在戏曲创作方面的异同,加深对《聊斋俚曲》的认识;另一方面对揭示清初戏曲创作的时代风貌也有一定的意义。

  • 聊斋俚曲歇后语语法结构分析

    作者:王聿发 刊期:2007年第03期

    聊斋俚曲是明末清初蒲松龄用淄博地区的方言土语写成的地方小曲,共有十五种。俚曲中使用了大量的歇后语,这些歇后语“引子”部分的语法结构共有主谓、偏正、连谓、动宾四种类型;“注释”部分的语法结构共有主谓、动宾、连谓、联合、偏正、谓补、假设、条件、转折等九种类型。引子的语法结构比注释的语法结构丰富、复杂得多。

  • 聊斋俚曲的体系形成初探——兼谈【耍孩儿】的音乐艺术特色

    作者:崔俊涛; 郝晓虹 刊期:2007年第03期

    聊斋俚曲曲牌音乐除保持自我独特的艺术特色外,还大量撷取淄博当地民歌及各地区的某些很有表现力的民间音调而融汇其中。从具有说唱风格的【耍孩儿】看到,它既不是南北曲、京剧伴奏和最早起源于山西怀仁、应县一带的戏曲剧种曲牌【耍孩儿】的变种,也绝不是与相邻的地方五音戏、山东梆子戏【耍孩儿】的加花,但它与人民口头创作的时调、民歌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