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南方农业学报 基于AFLP标记的贵州及其邻省薏苡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正文】

基于AFLP标记的贵州及其邻省薏苡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作者:李秀诗; 周祥; 李志芳; 黎青; 杨成龙; 周明强; 付瑜华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贵州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贵州兴义562400
薏苡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aflp   贵州省  

摘要:【目的】分析贵州及其邻省薏苡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为薏苡种质资源的保护、遗传改良及创新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AFLP标记对来源于贵州及其邻省的141份薏苡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6对AFLP引物组合从141份薏苡种质中共扩增出830条清晰的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742条,多态性比例为89.40%,平均每对引物组合扩增多态性条带123.67条,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35~1.50,平均1.44;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21~0.30,平均为0.26;Shannon’s信息指数(I)为0.33~0.45,平均为0.40。来自贵州及其邻省的141份薏苡种质分为两大类群,第Ⅰ大类群包含63份薏苡种质,其中来源于贵州27份、广西6份、湖南15份、云南7份、重庆5份和四川3份,该类群可细分为Ⅰ-A和Ⅰ-B2个亚群;第Ⅱ大类群包含78份薏苡种质,其中来源于贵州44份、广西3份、湖南5份、云南18份和四川8份,该类群可细分为Ⅱ-A、Ⅱ-B、Ⅱ-C和Ⅱ-D4个亚群。在每个亚群中,同一地区或毗邻地区的薏苡种质亲缘关系较近,跨区跨省的薏苡种质资源亲缘关系远,仅有少量不同地区的薏苡种质被聚为一个类群。【结论】贵州及其邻省的薏苡种质交流相对较频繁,遗传基础较狭窄,遗传多样性较低。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学术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