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与法制

民主与法制杂志 部级期刊

杂志简介:《民主与法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529/D,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政法期刊。该刊是一份周刊,致力于发表政法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卷首、高层、特别报道、封面、争鸣、法治、社会、社会

主管单位:中国法学会
主办单位:《民主与法制》社
国际刊号:1003-1723
国内刊号:11-1529/D
全年订价:¥ 580.00
创刊时间:1979
所属类别:政法类
发行周期:周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1
总发文量:10691
总被引量:681
H指数:7
立即指数:0.001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0.0213
  • 以制度与文化变革实现平等梦想

    作者:张吕好 刊期:2010年第15期

    南非世界杯足球赛已经落下帷幕,虽然体育狂欢不应更多地戴上政治标签,但依然有敏锐的舆论指出:国际社会选择南非举办世界杯,是对南非消除种族歧视、实现社会平等的一次致敬和奖励。

  • 仅仅是“汪晖”“唐骏”们自己的事情吗?

    作者:李志 刊期:2010年第15期

    "汪晖事件"尚未平息,"唐骏学历造假门"又再度引起人们对学术不端现象的关注。《民主与法制》第14期的一组有关"学术不端"的报道,对我国的学术不端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也点到了学术不端能发展到今天这样泛滥成灾的地步,当然不只是道德品质的问题,而是有其体制性的根源,是我国的学术评价体系因为行政化的学术管理出了大问题。

  • 清华不“清”

    作者:刘义勇 刊期:2010年第15期

    学术造假如同"地沟油"一样,在中国明目张胆地存在。中国的学术往往是一个工具,或是当官的敲门砖,或是教授们捞名声赚钱的手段。只要能达到目的,学术名声自身几乎"不值钱",不拿名声当回事,学术造假也容易普遍。

  • 首发律师调查令释放积极信号

    作者:崔性平 刊期:2010年第15期

    读罢《民主与法制》第12期的《河南法院发出首份律师调查令》一文后,笔者认为这种做法不但值得肯定,也值得在其他法院推广。

  • 两个“如果”

    作者:老吕 刊期:2010年第15期

    2010年《民主与法制》14期刊登的《刑讯逼供后的22年》文章,使我想起了被媒体称为被非法超期羁押"第一人"的谢洪武。这位广西农民无罪入狱28年,释放之后成了一个白发苍苍、目光呆滞的驼背老人。我想到了两个如果:如果没有2003年春天那场清理超期羁押的风暴席卷全国各地,刘俊海、刘印堂叔侄二人可能至今还被关在号子里;如果没有赵作海被宣告无...

  • 对待老人,仅仅花钱能买心安吗?

    作者:徐佳 刊期:2010年第15期

    看了《民主与法制》杂志第13期《今天,我们让父母如何养老?》这篇文章,笔者有些话不吐不快: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国家强调关注民生,而养老是民生的关键。善待老人,就是爱明天的自己。作为中国这样一个未富先老的发展中国家,社会各界也都在积极探讨采用哪些方式解决日趋严峻的养老问题。但是,无论以哪种方式解决养老问题,亲情才是老人最渴望得...

  • “N年一遇”,别成免责的挡箭牌

    作者:孔威 刊期:2010年第15期

    入夏以来,我国多个省区洪涝灾害严重,大家在为灾民担忧的同时,也为屡屡刷新的灾情通报困惑。据媒体报道,先是南方某地发生五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涝灾害,近日又传出青海格尔木河流量两千年一遇的洪水标准。我们暂且不质疑其推算的科学性,就说用十年、百年、千年到N年一遇来形容各种自然灾害的偶然性,这种说法就让人无奈而气愤。

  • 《聆听民意20年》专题报道之一:一个民意研究机构的传奇

    作者:侯兆晓 刊期:2010年第15期

    这个"不定机构规格、不给编制、不给经费"的非营利性社团法人组织——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成立于1988年,确保调查独立、民意客观被奉为20年如一日的行事典范。

  • 《聆听民意20年》专题报道之二:“我们不是监督机构和民意代言人”——对话“民意中心”总干事赵建平

    作者:侯兆晓 刊期:2010年第15期

    记者:作为民意中心两个创始人之一,政府不给经费,自谋出路,反而还需要你们提供优质的服务,你们觉得困难吗? 赵建平:民意中心成立之初,定下的规矩:中心是"不定机构规格、不给编制、不给经费","只给政策"的"三不一给"的非营利性社团法人组织。现在我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社会资源,中心基本上走上了良性循环的道路。

  • 《聆听民意20年》专题报道之三:民意与政府之间的直通车

    作者:侯兆晓 刊期:2010年第15期

    近年来,各种名目的民意调查呈方兴未艾之势,政府部门将民调引入日常决策也渐成风尚。据媒体报道,在四川、湖南、重庆、南京等地都设有官方的"民意调查中心"。应当说,开展民意调查的初衷是良好的,对于促进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对其推广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偏差也应当有足够的警惕。其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

  • “国学”:为什么这样“火”?

    作者:刘瑜 刊期:2010年第15期

    近几年来,我们从网络、媒体、杂志、报纸上感觉到这样一种现象,孔子、老子、周易、史记、三国、水浒、唐诗、宋词、元曲,又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从CCTV的《百家讲坛》到《开心辞典》特别节目"开心学国学"。近些年来,由于官方的支持、学界的推动、民间的关注和媒体的普及,国学逐渐升温。为什么国学开始突破了自身的范围,突破了自己的学术圈...

  • 葛家庄百姓失去尊严

    作者:张君 刊期:2010年第15期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日益重要。尤其是城郊结合部,土地持续升值。掌握了大量土地资源的农村支部书记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土地爷",其位置必然成为各方觊觎的焦点。本来在西董村当支书的谢新敏却被上级党委派到邻近的葛家庄村当"土地爷"。谢新敏在葛家庄村得手后,迅速改变农村政权的性质,实现基层政权的家族化、殖民化,葛庄村民选的村委会沦为...

  • 乱象笼罩下的大学英语级别考试

    作者:殷孜涵 刊期:2010年第15期

    近年来,大学英语级别考试已成为作弊的"重灾区",自2002年起,每年都会发生泄题事件。今年考试之前,各种叫卖答案的非法交易再次现身,且极为猖獗,最终成为社会各界的热议焦点。

  • 神木法官讨要煤矿入股红利案始末

    作者:王健 刊期:2010年第15期

    随着榆林中级法院二审的宣判,备受社会公众关注的"法官讨要煤矿入股红利案"终于落下帷幕。然而,由于二审判决认定"讨要煤矿入股红利的法官在三年前就已经退股",围绕着这起法官法庭讨红利案的追问和思考仍在继续。

  • 人民调解:走向法典化之路

    作者:阿明 刊期:2010年第15期

    调解,作为我国的传统"优势项目",长期以来被作为解决社会纠纷、化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协调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的最佳方式,但迄今未有一部调整调解制度的单独法律。据悉,人民调解法草案已于2010年7月1日在全国人大官方网站全文公布,并向社会征求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