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国际史研究

冷战国际史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Cold War International History Studies

杂志简介:《冷战国际史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4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历史期刊。该刊是一份半年刊,致力于发表历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

主管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周边国家研究院;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
主办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
创刊时间:2004
所属类别:历史类
发行周期:半年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11
总发文量:302
总被引量:223
H指数:5
期刊他引率:0.8571
平均引文率:13.6111
  • 超越外交史:从外交史批判运动到新冷战史的兴起

    作者:牛可 刊期:2014年第01期

    本文试图从学科文化的角度把握近几十年来美国外交史/国际关系史演进和转型的总体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揭示近期"新冷战史"的学术史源流和学术思想特性。在冷战前期进入高峰期的外交史具有单一、封闭、板结的总体特性,这种状况在1980年代以后持续推进的具有"学术运动"风貌的学科批判和反思中被打破,导致以认识论多元主义、跨学科和研究空间扩展为方...

  • 出版说明

    刊期:2014年第01期

    <正>《冷战国际史研究》No.17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主要内容包括:特邀专访,青年学者论坛,冷战专著评介,档案研究信息及新近解密的外交档案等。出版此书的目的在于推动我囯冷战史研究的深入,并进一步提高学术研究水平。本书中文章的观点只代表作者个人,仅供读者研究参考。

  • 卷首语

    作者:李丹慧 刊期:2014年第01期

    <正>新的冷战国际史研究自1990年代初开始至今已二十年有余,世界各国档案文献的不断解密与公布,极大地推动了战后国际关系史学科突破传统的单一、封闭、直线型研究定式的局限,在冷战的大框架下,发现新的问题,寻找新的答案,揭示新的规律。冷战史研究作为一个国际史研究的平台,已在不断地向多元化认识、跨学科架构的方向发展。其间,"正统加...

  • “牛缰绳”与“帝国主义”:朝鲜战争的中国乡村映像(1950-1953)——以山东郯城县相关史料为中心的考察

    作者:侯松涛 刊期:2014年第01期

    朝鲜战争爆发后,陌生的朝鲜、强大的美国和恐怖的战争、不知不解的抗美援朝,构成了中国乡村百姓的基本认知反应。由于抗美援朝宣传与动员参军一起来到乡村,在乡村百姓的认知所及,就形成了"朝鲜战争=抗美援朝=动参=战争"的连环公式,这一公式在现实中落实为乡村百姓对战争的排斥与恐惧。于是,乡村百姓基于生存本能的认知与行动选择,国家权力对乡村...

  • 1949-1953年英国对台湾的贸易管制政策

    作者:宋良 刊期:2014年第01期

    从朝鲜战争爆发前后到战争结束,正值美苏两大阵营对立格局的形成时期,美英利用经济武器对苏联集团国家进行贸易管制。但值得注意的是,英国作为没落的帝国,既要紧跟美国的政策,又要维持自身及英联邦国家的利益,因此在进行贸易管制的过程中角色尴尬而心态微妙,甚至对属于同一阵营的台湾地区也采取了贸易管制政策。从1949到1953年,在战略利益与经济...

  • 民主德国对1959年中印边界冲突的立场及其演变

    作者:葛君 刊期:2014年第01期

    在苏联向西方三国提出有关解决西柏林问题的"最后通牒"后,格罗提渥于1959年初访问亚非诸国,试图为民主德国争取更大范围的外交承认,其中印度也是其极力争取的重要对象。当朗久事件爆发后,民主德国的基本立场倾向于支持中国,格罗提渥在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大会上的一段讲话被尼赫鲁视作是其支持中国的铁证,这也使得在印度国内掀起反对民主德国的...

  • 1961年访民主德国——两国关系恶化中的关键一环

    作者:童欣 刊期:2014年第01期

    1961年10月,在民主德国因修建柏林墙而处于外交困境的时候,中国派率党政代表团参加了民主德国12周年国庆的庆祝活动。访德期间,中方对德方在接待及会务安排上的一些做法感到强烈不满,最终决定提前回国。在中苏两党之间已经发生路线分歧的背景下,中方认为德方的这次邀请是一次"骗局",其故意压低中国代表团地位的做法,是德方政治态度的表现。代表...

  • 细笔触勾勒美蒙外交的乐观图景——《蒙古和美国:一部外交史》评介

    作者:赵继珂 刊期:2014年第01期

    <正>中蒙边界城市扎门乌德距离北京直线距离只有600多公里,从北京到乌兰巴托乘坐国航飞机用时也不过短短的1小时25分钟,但对大多数中国民众而言,除去以往历史教科书上对之从中国独立出去的简单描述有些许印象外,鲜有人对蒙古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此相对照的是,虽然华盛顿与乌兰巴托相隔万里,但距离并非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最主要因素,通过...

  • 奥斯汀·杰西尔德:《中苏同盟:一部国际史》评介

    作者:夏亚峰 刊期:2014年第01期

    <正>2014年2月,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出版社新冷战史研究系列丛书推出了杰西尔德(Austin Jersild)的新研究成果——《中苏同盟:一部国际史》(Austin Jersild,The Sino-Soviet Alliance:An International History,Chapel Hill,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2014)。该著是继2008年出版的吕德量(Lorenz M.Luthi)的《中苏分裂:共产党...

  • 《兄弟、对手、伙伴:新史料·新发现:中国与苏联东欧国家关系国际研讨会文集》前言

    作者:黄立茀; 王俊逸 刊期:2014年第01期

    <正>一、选题学术背景与项目研究主旨20世纪,国际关系史中最富戏剧悬念的,莫过于中国与苏联和东欧国家关系的波澜起伏。上世纪50年代后,中国大街小巷那些曾经因形势而变的历史标记——悠扬的苏联歌曲声、高音喇叭里批判苏联修正主义的"九评"、墙壁上"备战"、"备荒"、"深挖洞、广积粮"、"打倒苏联社会帝国主义"

  • 南斯拉夫时期档案的基本情况介绍

    作者:白伊维; 项佐涛 刊期:2014年第01期

    1991年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解体后,南斯拉夫王国时期、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时期、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时期及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和国时期中央机构的档案绝大部分留在了塞尔维亚。塞尔维亚的档案馆主要有南斯拉夫档案馆、外交部档案馆、国防部档案馆和内务部档案馆四个。除特殊情况外,上述档案馆遵循文件30年之后即开放的规则。研究南...

  • 关于保、匈国家档案馆情况的报告

    作者:刘凡 刊期:2014年第01期

    <正>保加利亚中央国家档案馆(CAS)2013年10月11日,黄立茀、李锐、刘凡一行三人访问了保加利亚中央国家档案馆(the Central State Archives),与档案馆主任斯特夫卡·彼得罗娃(Stefka Petrova)及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座谈。一、档案馆沿革保加利亚中央国家档案馆的前身是保加利亚中央档案馆。从1952年起,保加利亚先后成立了三个具有"国家意义"...

  • 朝鲜战争中转入朝鲜人民军的中国朝鲜族参战军人采访录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朝鲜族参战军人采访录(三)

    作者:徐龙男 刊期:2014年第01期

    <正>1.金相国采访日期:2010年10月26日。采访地点:延吉市河南街东北亚加油站附近名都小区3号楼402号,金相国住宅。采访提示:回忆人以前曾写过自己的简历及备忘录,准确率明显提高。我由于战斗中负伤耳朵听力很差,请原谅。我出生于开山屯附近的农村。由于小时候母亲去世,父亲在外地谋生,因此我从小到别人家生活。从12岁开始在开山屯金矿、造...

  • 非洲丛林中的新使命——马法贤老人访谈录(十)

    作者:李丹慧; 周娜; 崔海智 刊期:2014年第01期

    <正>受访者:马法贤,山东省寿光县人,1926年5月出生,1940年3月参加八路军,1978年5月离休。离休前为南京军区上海警备区守备二师副师长。采访人:华东师范大学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研究人员李丹慧、周娜、崔海智。时间:2014年1月8日。地点:上海市上海警备区第五干休所马老家中。中国军事专家组协助赞军组织营连战术自训暨见闻(1973.11—1974.2)...

  • 中法建交多国(地区)档案选编(四) 台湾解密档案

    作者:姚百慧 刊期:2014年第01期

    继《冷战国际史研究》第11辑发表《中法建交多国档案选编(三)法德奥解密档案》①之后,编者再次推出此项目的第四部分:台湾解密档案。1964年1月中法建交被学者称为"外交核爆炸",这场冲击对台湾当局的影响尤甚。此次选编的部分台湾档案,揭示了台湾当局对这一事件的反应。限于篇幅,本选编择取相关台档中最核心的部分,即台法围绕中法建交问题所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