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国际史研究

冷战国际史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Cold War International History Studies

杂志简介:《冷战国际史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4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历史期刊。该刊是一份半年刊,致力于发表历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

主管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周边国家研究院;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
主办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
创刊时间:2004
所属类别:历史类
发行周期:半年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11
总发文量:302
总被引量:223
H指数:5
期刊他引率:0.8571
平均引文率:13.6111
  • 中国学者对冷战“其他问题”的研究:对夏亚峰教授文章的补充

    作者:任东来 刊期:2010年第02期

    <正>几部中国学者冷战国际史研究著作的封面:时殷弘:《美国在越南的干涉和战争(1954-1968)》(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3年)、崔丕主编:《冷战时期美国对外政策史探微》(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于群:《美国对日政策研究(1945-1972)》(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崔丕:《美国...

  • 苏联专家在中国人民大学(1950—1957)

    作者:李滨; 杨京霞 刊期:2010年第02期

    <正>1951年10月,在中国人民大学建校一周年之际,大学总务处最高苏联顾问库德里亚夫采夫(Kudriavtsev)就他对苏联专家作用的看法作了总结。考虑到学校在第一年里就有几千名干部从专科速成班毕业,库德里亚夫采夫自豪地表示,在不久的将来,人大的干部将在中国各地的工作单位中做出他们的贡献。库德里亚夫采夫赞扬了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对此的远见...

  • 卷首语

    作者:李丹慧 刊期:2010年第02期

    <正>本刊第七辑"特邀专论"栏曾发表美国学者夏亚峰对过去20年中国冷战国际史研究状况的述评。本辑的这一栏目,继续推出中国国际政治问题专家任东来的专论:《中国学者对冷战"其他问题"的研究》,对夏亚峰教授的文章进行重要的补充。事实上,本刊第八辑"特邀专论"栏中徐蓝的文

  • 苏联专家与中国军校的创办——对军事工程学院档案的考析

    作者:赵阳辉; 朱亚宗 刊期:2010年第02期

    <正>20世纪50年代,苏联通过派遣大批顾问专家的方式,在政治、经济、军事及文化教育等领域,全方位地援助新中国。在向苏联"一边倒"的大政方针下,苏联教育模式成为中国高等院校办学的唯一样板。中国人民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成为高校学习苏联教育模式的试点,"1950年到1957年间,人民大学先后共聘请苏联专家98人,为全国聘请专家最多的高等学

  • 两个革命之间:在苏联的中国留学生(1948—1966)

    作者:马薏莉; 刘文楠 刊期:2010年第02期

    <正>1950年代和60年代留学苏联的中国学生作为"新中国"的显赫代表,与"苏联社会主义"中的普通人、各级机构与环境格局进行着直接互动。就字面意义而言,他们的任务是掌握对中国经济和军事发展至关重要的苏联技术。但是,他们也起到同样重要的象征作用:他们的工作是在个人层面造就中苏"友谊"。尽管1950年代中苏关系还在黄金时代,但这也并非易...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苏联教育小说与两代中国读者

    作者:何冬晖; 刘西普 刊期:2010年第02期

    <正>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论语·阳货》如果您想生活得幸福,您必须要接受这个教育,因为幸福意味着最充分地发挥您的潜力;如果您想成为社区的一员,您必须接受这个教育,因为成为社区的一员您需要能够和其他成员的交流。——罗伯特·胡彻恩斯

  • 苏联电影的引进及其对塑造时代中国的意义(1949—1976)

    作者:陈庭梅; 韩长青; 朱倩 刊期:2010年第02期

    <正>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头几十年里,中华人民共和国用以塑造自我和"人民"的国家叙事指向——将1949年之前的旧中国同1949年10月发端的新时代连接起来的——两种相互交织的阐释方式。从一个方面来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而它的前提是告别和拒斥过去那样一个伴随着封建落后、殖民半殖民、父权专制和资本主义的时代。...

  • 中国朝鲜族人编入朝鲜人民军概况及朝鲜战争爆发前后朝鲜人民军编制体系

    作者:徐龙男 刊期:2010年第02期

    中国的朝鲜族是自19世纪60年代开始由朝鲜境内迁移到中国东北,并逐步形成的民族共同体。同朝鲜的民族血缘关系和日韩合并后朝鲜半岛民众的亡国奴处境,使朝鲜族民众奋勇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展开了暗杀日军高官、天皇等多种形式的抗日斗争。抗战胜利后,为了解放东北乃至解放全中国,朝鲜族人民踊跃参军参战,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1945...

  • 美英学术界对朝鲜停战谈判的研究

    作者:邓峰 刊期:2010年第02期

    美国学术界在1950年代初期开始研究复杂的停战谈判。不过,在早期的研究中,只要不是从纯学术角度出发来探讨停战谈判,几乎都认为中朝方面的政策导致谈判长期拖延下去,美国的谈判政策就是要确保获得公平公正的停战协议。这种在美国学术界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看法后来受到英国学者的强有力挑战,并引发了激烈的争论。无论少数美国学者是否同意,美英学...

  • 给贸易“投下阴影”:美中关系中的私有权利和封存资产问题(1972—1975)

    作者:威廉·伯尔; 贺艳青 刊期:2010年第02期

    <正>对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的美中缓和,相关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战略和安全方面,因为这是美中缓和的基础。然而,在美中缓和之初的政治经济问题(包括对被没收财产的要求以及商业政策问题)对于美国的政策制定以及美中关系有着明显的影响。尼克松政府认为,美中之间贸易的发展是两国友好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认为只有通过解决敌对时期...

  • 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再评估

    作者:法恩瑞; 赵明昊 刊期:2010年第02期

    <正>序论卡特政府以其外交政策上的失败被载入史册,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些失败已融入人们的集体记忆之中,使那些负面效果变得越发难以抹杀和撼动。何以如此呢?研究卡特政府对外政策的专家罗伯特·斯特朗(Robert Strong)认为,卡特政府的主要目标,要么像签署"巴拿马运河条约"(1977年9月卡特政府承认巴拿马队运河区拥有主权——译者)那样极...

  • 克利福德报告、杜鲁门政府对苏政策与遏制战略

    作者:刘磊 刊期:2010年第02期

    面对美苏关系新态势,1946年7月,美国总统杜鲁门为了重新确立对苏政策,指示特别顾问克利福德主持起草了一份美苏关系报告。该报告综合多位政府和军方高官及专家的意见,借鉴并发展了凯南的遏制思想,提出美国应以军事为主,以经济和文化为辅,在全球范围内,限制苏联侵略扩张,维护美国安全,最终促使苏联改变政策。此后杜鲁门政府的对苏政策与报告内容...

  • 美国人文与社会科学在线网外交专栏圆桌书评会评迈克尔·卢姆博斯新著《捅破竹幕:约翰逊年代的对华搭桥尝试》

    作者:何妍 刊期:2010年第02期

    <正>夏亚峰(Yafeng Xia)教授撰写的导言:迈克尔·卢姆博斯(Michael Lumbers)的新著《捅破竹幕:约翰逊年代的对华搭桥尝试》是利用英美档案、以整书的篇幅对林登·约翰逊(Lyndon Johnson)的对华政策进行研究的开山之作。迈克尔·卢姆博斯认为,"约翰逊执政时期的政策并非僵化保守,在探求改变长期以来的对华政策的问题上,他的高级智囊做出了超出...

  • 亨利·格雷迪对1946年希腊选举的回忆

    作者:冯一鸣 刊期:2010年第02期

    1946年3月的希腊政府选举与当年9月的全民公决不仅决定了战后希腊的政体形式及相关政治制度,同时成为二战末期至冷战初期美、英、苏大国政治力量相互接触碰撞的重要国际事件。特别是对美国方面而言,监督希腊选举是其干预战后欧洲事务的重要契机,是其与英国方面一道遏止战后共产主义扩张的重要动作,美方在希腊选举事务上的一系列决策安排业已清晰...

  • 近年来中苏关系研究的国际动向——记“冷战与中苏关系:外交、经济与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2009年1月)

    作者:郑成 刊期:2010年第02期

    <正>2009年1月,笔者前往上海,参加了华东师范大学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主办的"冷战与中苏关系:外交、经济与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本次学会以非公开形式进行,分为9个分组,总共有30位学者作了主题发言,三天的开会日程紧张且充实。将近40名的出席者主要为研究发表人和评论人所组成,在职学术机关分跨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加拿大、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