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研究

孔子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Confucius Studies

杂志简介:《孔子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7-1037/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政治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政治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中华文化资源与国家治理、原典新诠、书评、现代新儒家、中西文化、礼学与礼制、儒学的现代性、青年论坛、海外儒学、中国哲学、会议综述、...

主管单位: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中国孔子基金会
国际刊号:1002-2627
国内刊号:37-1037/C
全年订价:¥ 220.00
创刊时间:1986
所属类别:政治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山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34
复合影响因子:0.24
总发文量:1273
总被引量:5092
H指数:22
期刊他引率:0.9583
平均引文率:9.71
  • 《乐记》的儒学思想

    作者:陈来 刊期:2016年第05期

    《乐记》初步奠定了儒家心性论的基本框架,确立了儒学的理欲观,强调了气对道德和风俗变化作用的德气论,把乐与国家的治乱联系在一起,把乐之道与政之道关联在一起,用道德化、政治化的方式去看待、分析乐,强调用歌乐来促进和培养德性、治心修身,形成了儒家的心性一乐教论。

  • 《礼记》饮食之道伦理意蕴

    作者:许至 刊期:2016年第05期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且与安身养性、社会交往、宗教信仰、安邦定国等密切相关。饮食乃人存续与发展之根本,饮食之道不仅能挺立生命,而且能助益于处理丰富的伦理关系,同时其内蕴的道德意涵可引导人们走向道德之域。人在与家庭、社会、自然、宗教等不同层面的对象交往时,依据饮食之道所展现的伦理特质,树立了生机原则、返本原则、人情原则...

  • 直以成人——《论语》中“直”的三重意蕴

    作者:刘翔 刊期:2016年第05期

    《论语》中的“直”,承继早期传统的一般内涵,又在仁学精神结构下获得新义,呈现出三重意蕴。直性为真,内外一如,是仁者的基本品德;直行好义,合理合情,趋向仁智统一;直道尚正,有立有恒,肯定并超越直性,仁道为归。从成就德性到伦理实践,以至普遍意义上的人格塑造,“直”是成己与成人的当然之义。

  • 论孔子的“人格之教”

    作者:宗超 刊期:2016年第05期

    孔子之教,实乃人格之教,以教人求“仁”为最大教义。孔子“仁”的思想源于他“对人性的自觉”,即:人性即“仁”,它本身就充分自足、尽涵万物,赋有无穷无尽的创造力量,故终可与天道合一以“成仁”。孔子之教立足于这种自觉,以教人“下学而上达”为主要内容,欲人于“博文约礼”之中自达“知天命”之境,自悟得“性与天道”的高深道理。孔...

  • 生死有命与向死而生——论孔子的生死观

    作者:王世巍 刊期:2016年第05期

    孔子的生死观主要包含了“生死有命”、“死非其命”、“未知生,焉知死”以及“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四个维度。死亡之“有命”,是指死亡乃每个人所无法回避的自然终结。但是孔子强调的是,即使是死亡,也应为“得命”之死而避免“非命”之亡。生死之命虽然具有必然性,但是惟有“死得其命”,才能实现生命的本然意义。孔子探求的是必死之生命...

  • 孔子论周公之德——从孔子对周公“使骄且吝”的评价谈起

    作者:牛嗣修 刊期:2016年第05期

    孔子向往周公之治,而周公治政以德为先,因此孔子需要直面周公之德。在《论语》中,孔子对周公之德只有“使骄且吝”的评价。通过分析发现,“骄且吝”有其特殊指向和政治目的,这说明周公之德主要是一种政治之德。孔子采用否定性的评价方式,表明了对周公之德的高度重视。孔子对周公的重德思想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它落实在君子人...

  • 儒家伦理美学如何可能

    作者:余开亮 刊期:2016年第05期

    在现代性美学视域下,作为中华美学精神显性形态的儒家美学因其与伦理道德的密切关联,往往被当代美学研究者视作理论粗放的功利主义美学。事实上,儒家美学对道德善的注重并不妨碍其成为一种可行性的当代美学观。在文艺观上,儒家伦理美学的“善”是作为内在价值存在于作品中的;在美感论上,儒家伦理美学的“善”是作为自然价值存在于审美情感...

  • “见其生,不忍见其死”——儒家“仁”之论析

    作者:吴先伍 刊期:2016年第05期

    “见其生,不忍见其死”是对仁道的说明,因此,它集中反映了儒家仁爱万物的思想。“不忍”作为仁爱之心,强调仁者与他者之间的一体性和相通性,而这也是成为仁者的一个重要条件。人们所“不忍”的乃是他者由生赴死,因为死是一种走向未知的冒险活动,所以,人们对死亡充满着恐惧感,而仁者有好生之德。“不忍”需要具体情境的激发,抽象的概念...

  • 由“孺子入井”看孟子性善论的理性论证

    作者:朱光磊 刊期:2016年第05期

    孟子的性善论是性本善而非性向善。“孺子入井”的事例由“孺子”来给予与主体无关联的经验对象,由“乍”来表现主体当下的经验感知,从而确保经验感知的本真状态。通过因果律的思维方式,从作为果的本真经验状态的善行,可以推导出作为因的善性。

  • 论孝为八德之首

    作者:申圣超; 舒大刚 刊期:2016年第05期

    作为诸德之本,多种德行皆由孝生;作为八德之首,孝又与悌、忠、信、礼、义、廉、耻七种德行有着密切的关系。孝与悌、忠、信、礼、义、廉、耻七德的关系具体表现在:兄友弟悌、移孝作忠、诚孝为信、敬孝合礼、诤孝谓义、以孝养廉、孝则知耻。由此可见,孝从家庭伦理出发,中至社会,终至国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关公民、社会和国家的三个...

  • 何休《春秋公羊解诂》“主书例”探微

    作者:王磊 刊期:2016年第05期

    刘逢禄作《何氏释例》,将《春秋公羊传》及《公羊解诂》之例,系统分作三十例。主书例在《春秋》书法例中处于首要位置,其说明孔子笔削《春秋》时所欲彰显之主要意旨,解决“何者书”、“何以书”的问题。由此,诸种书法例,即“如何书”’,才能得以展开。然而,《何氏释例》对主书例的总结尚有遗漏之处,我们回到《公羊解诂》中,对主书例进...

  • 经学为“体”,文学为“用”——欧阳修《诗经》阐释的二元维度

    作者:秦蓁 刊期:2016年第05期

    欧阳修的《诗本义》以求取“诗人之意”和“圣人之志”为解诗之本。在寻绎“诗人之意”的层面,他据上下文理求诗,剖析了诗歌发生的心理特征,并考之以“人情”,体现出“文士解诗”的思想原则和阐释方法。但欧阳修把达“圣人之志”作为解《诗》的最终旨归,体现了经学为“体”、文学为“用”的阐释原则。德国哲学家施莱尔马赫提出的“阐释的循...

  • 焦循《论语补疏》诠释特点研究

    作者:冯晓斌 刊期:2016年第05期

    焦循是扬州学派重要代表人物,《论语补疏》是其晚年《论语》诠释研究的重要成果。他选择何晏《论语集解》的部分条目逐条诠释,以互文旁通为依据,以纠谬补新为途径,以精实兼具为追求,或训诂文字,或考究名物,或阐发义理,以己意明经为宗旨,时有新意灼见,显示了独特的《论语》诠释特点,为《论语》学研究提供了崭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

  • 唐宋孟子诠释之演进与孟子升格运动

    作者:郭畑 刊期:2016年第05期

    唐宋间的孟子升格运动主要是在古文运动的思想脉络中不断展开并最终获得朝廷肯定的,而其间士人对于孟子的解读也在不断转变。早期古文运动虽然认定孟子传道,但诸人实际上仍将《孟子》看作羽翼六经之作,并因古文运动的文学写作需求而重视孟子之“文”,而古文运动对孟子最看重的一点,也是孟子升格运动获得朝廷肯定的主要原因,是孟子的排辟异...

  • 即体即用与体用分离——张械与朱熹的太极之辩

    作者:王丽梅 刊期:2016年第05期

    张拭与朱熹都是南宋乾、淳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两人就理学中的很多问题都进行过广泛的交流和深入的探讨。文章考察了张拭与朱熹关于太极问题的交涉与论辩,张拭以性诠释太极,朱熹以理解读太极。张拭认为太极既涵动静之理,又明动静之蕴,故太极即体即用,体用一源;朱熹认为太极只涵动静理,不具有动静之实,故太极只见其体,不明其用。张械与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