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育与博物馆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杂志 省级期刊

Science Education and Museums

杂志简介:《科学教育与博物馆》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2111/N,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科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科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实践探索、动态信息、活动·课程、研究论文、综述与述评、书评·书讯、科学文化与传播、本期专题:场馆资源与学习、专题:变革中的研学、设计...

主管单位: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主办单位:上海科技馆
国际刊号:2096-0115
国内刊号:31-2111/N
全年订价:¥ 348.00
创刊时间:1979
所属类别:科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55
复合影响因子:0.1
总发文量:1402
总被引量:470
H指数:7
引用半衰期:7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5
  • 科普剧教育功能的实现与创新

    作者:季良纲; 黄荣根 刊期:2019年第06期

    科普剧作为科学教育与普及的创新形式,获得了科学传播界的认可,在创新实践中取得了新进展。本文试从科普剧及科学表演的角度出发,梳理阐述其特点、影响因素及今后发展的思路。

  • 自我的革命——论西方博物馆语境中的“去殖民化”

    作者:张安可 刊期:2019年第06期

    西方博物馆的“去殖民化”是一个逐步而持续的过程,致力于接纳多元视角和声音,共同建设一个更具社会包容性的公共空间。基于西方博物馆领域内正在发生的去殖民化运动,介绍了相关专家、学者、媒体对博物馆“去殖民化”的观点和态度,并具体分析了殖民时期文物的归还问题。事实上,博物馆不可能一夜之间得到重建,但如果我们不尽最大努力去拆除那些阻...

  • 科学文化视角下的大概念科学教育——论科技馆场域中的展教活动

    作者:苏昕; 音袁 刊期:2019年第06期

    构建科技馆的科学文化生态,旨在丰富受众的科学知识、深化科学思想、培养科学精神、提高科学认知。大概念科学教育可以促使学生进行连续的、整体的科学探究活动,进而增强判断能力和创新意识。事实上,实现大概念科学教育和构建科学文化生态具有目标一致性。鉴于大概念科学教育与科学文化生态的内在联系,试图在科技馆的实践场域中,依据大概念的理...

  • 历史的阵痛——一个民族的航空梦

    作者:徐勇凌 刊期:2019年第06期

    在追逐航空梦想的道路上,中国人无可避免地承受着历史的阵痛。回顾航空百年历史,工业文明的曙光已照耀中国,希冀早日实现民族的航空梦。

  • 合肥磐石助力中国流动科普资源走进缅甸

    刊期:2019年第06期

    2019年11月5日,“中国流动科技馆缅甸国际巡展”在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市的曼德勒大学内盛大开幕并面向当地公众开放。这是流动科技馆展览继在缅甸首都内比都的展示后,首次在首都以外的城市展出。本次巡展由缅甸教育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曼德勒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馆承办,并得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曼德勒总领事馆、曼德勒大学董事会的支持...

  • 对接《课标》又区别课堂——“校园博物馆”项目课程开发的思考与实践

    作者:王莹莹 刊期:2019年第06期

    自“馆校结合”理念正式提出以来,许多科普场馆都在开发探索多方面的教育形式,尤其是对接小学生的教育活动。本文以中国湿地博物馆为例,在开展“校园博物馆”项目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如何开发“对接《课标》又区别课堂”的教育活动,旨在探索既有科普场馆特色又能与《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对接的科学教育新模式。

  • 千年一梦鲁山瓷——河南平顶山市博物馆鲁山花瓷活动策划

    作者:程辉 刊期:2019年第06期

    本活动策划通过向参观者介绍河南平顶山市鲁山窑烧造的花瓷,以及其彩色化装饰的创造性历史价值。进而引导观众观察自然界中的色彩现象,引申到瓷器装饰工艺彩色化的发展历程,力求使参观者能够对中国瓷器发展史有基本的了解。

  • “麋鹿苑国学夏令营”活动的策划与实施

    作者:张楠 刊期:2019年第06期

    “麋鹿苑国学夏令营”活动秉承“融汇生态教育,承袭传统文化”的理念,以学龄前儿童为目标群体,形成了生态、文化双重属性,室内、户外联动教学的科普模式,通过讲历史故事,诵古典诗词,做生态观察,制自然手工等主题课程,从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方面综合提升儿童的生态道德素养。本文从科普资源整合、活动方案设计、活动实施与活动反馈四个方面,介...

  • 关于科普国际化的实践与思考——以“一带一路”国际科普交流周为例

    作者:程悦 刊期:2019年第06期

    自2016年起,“一带一路”国际科普交流周已成功举办四届。作为每年全国科技活动周的重大科普示范活动,其同时也是“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行动计划的内容之一,致力于借助全国群众性科技活动盛会,打造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国际化平台。在总结历届“一带一路”国际科普交流周特色和亮点的基础上,试图分析中外交流在科普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为推动我国...

  • 上海智慧圆助力中尼两国科普资源的互惠共享

    刊期:2019年第06期

    近日,2019年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在北京举行,来自5个国际组织、28个国家的600余位中外嘉宾出席。大会聚焦“科学素质促进与可持续发展”主题,下设“科学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科学素质与社会责任”“‘一带一路’科普合作与交流”三个议题,分享思想、深度交流,通过主旨报告、圆桌会议、高峰论坛等环节,充分展示了科技与人文交融交织的魅力,...

  • 科普特种影片的发展概况与对策分析——以上海科技馆为例

    作者:吴文忠; 费翔; 刘翔 刊期:2019年第06期

    通过阐述国内外科普特种影片的概况,分析研究创作和传播科普特种影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上海科技馆在科普特种影片方面十年探索的成果和经验为研究基础,提出推进国内科普特种影片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 4D科普电影《熊猫滚滚——寻找新家园》荣获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

    刊期:2019年第06期

    近日,2015—2019年上海“优秀科普作品”评选结果公布,上海科技馆原创的4D科普电影《熊猫滚滚——寻找新家园》名列其中。本次评选活动由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主办,分为科普图书、科普影视动画和短篇科普佳作三个类别,旨在激励本市科普内容生产者投身科普创作,力争推出一批高质量的科普作品。

  • 北京天文馆票务管理系统的智慧集成优化

    作者:孟洁; 管峰 刊期:2019年第06期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网络已经融入各行各业。在此大背景下,博物馆依托“互联网+”理念实现公共服务的智慧化成为一种趋势。而票务管理作为公共服务的基础工作,同时也是窗口环节。以北京天文馆为例,根据前期需求的调研结果,分析了现有售票平台中存在的不足,阐述拟搭建的全新设计方案,试图对结构及流程进行优化,为场馆票务管理系统集成水...

  • 基于SERVQUAL模型下科技馆研学旅行活动的探索与实施路径——以扬州科技馆主题研学旅行活动为例

    作者:王宇明 刊期:2019年第06期

    以扬州科技馆研学旅行活动为案例,分享在活动准备及开展过程中的具体环节,进而探讨未来科技馆研学活动的实施路径,以期为高质量推进科普研学、馆校合作提供思路与实践案例。

  • 多重定位下高校博物馆的建筑形态探索——以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图书馆为例

    作者:汤莹莹 刊期:2019年第06期

    高校博物馆作为博物馆的一个特殊分支类型,依托校园环境,承载着文化育人的重责。依据不同的定位,高校博物馆的建筑呈现不同的设计风格,在空间利用上亦存在差异。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图书馆集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艺术馆、档案馆于一体,开创性地实现了“五馆合一”的多重功能,成为大学校园中新的文化品牌。以李政道图书馆为研究对象,解读其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