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育与博物馆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杂志 省级期刊

Science Education and Museums

杂志简介:《科学教育与博物馆》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2111/N,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科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科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实践探索、动态信息、活动·课程、研究论文、综述与述评、书评·书讯、科学文化与传播、本期专题:场馆资源与学习、专题:变革中的研学、设计...

主管单位: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主办单位:上海科技馆
国际刊号:2096-0115
国内刊号:31-2111/N
全年订价:¥ 348.00
创刊时间:1979
所属类别:科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55
复合影响因子:0.1
总发文量:1402
总被引量:470
H指数:7
引用半衰期:7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5
  • 科学博物馆教育的未来:对科学博物馆教育发展模式的几点思考

    作者:王小明 刊期:2017年第05期

    以上海科技馆的科学传播实践为例,阐述了科学传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并提出了对科学博物馆教育发展模式的几点思考.

  • “品读江南·一叶知秋——《科学教育与博物馆》学术交流与考察活动”成功举办

    作者:赵萌 刊期:2017年第05期

    2017年9月25日至28日,由上海《科技教育与博物馆》杂志社主办、弘博网协办的“品读江南·一叶知秋——《科学教育与博物馆》学术交流与考察活动”在江苏南京、扬州举行.来自科技馆、博物馆以及相关企业的代表在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南京科技馆及扬州科技馆进行了参观考察,并与馆方开展了学术探讨与交流.

  • “使用与满足”视域下科技博物馆科学传播的社交媒体运用研究

    作者:陶贤都; 黄婕 刊期:2017年第05期

    在社交媒体高速发展和广泛运用的传播环境下,作为科学传播重要场所的科技博物馆,应借势社交媒体的热潮,积极运用社交媒体,从而达到提升传播效果的目的.在“互联网+”时代,科技博物馆需要转换传统思维,仅强调“内容为王”的传播思路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社交媒体的运用显现出重要性.科技博物馆对社交媒体的使用,有利于科学传播的广泛参与...

  • 《中国民族文博》(第七辑)论文征稿函

    刊期:2017年第05期

    《中国民族文博》系中国博物馆协会民族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1的学术出版物,由专委会及其挂靠单位民族文化宫主办.自2006年专委会成立以来,《中国民族文博》已陆续出版了六辑,和课题成果360万字,作为全国民族和民族地区博物馆核心论坛的价值意义日益显著.

  • 博物馆观众参观行为的初步研究——以上海自然博物馆“灭绝,并非世界末日?”展览为例

    作者:徐蕾; 邓卓; 朱峤; 顾洁燕 刊期:2017年第05期

    对博物馆观众的参观行为进行观察是了解观众行为特点和展览是否具有吸引力的有效方式,也是博物馆进行展览评估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上海自然博物馆“灭绝:并非世界末日?”展览中的200位观众,以非干预式观察法记录观众的参观行为,并辅以访谈的方式来了解观众的实际学习效果.研究发现,互动型展品和大型标本对观众有着较强的...

  • 国际儿童博物馆协会2017年“动手做大会”探讨“未来在儿童们的手中”

    作者:陈双双 刊期:2017年第05期

    第11届“动手做大会”于2017年10月11日至14日在捷克的皮尔森、皮赛克和布拉格举行.本次大会主办方为国际儿童博物馆协会,承办方为斯莱多浮纳美术馆.国际儿童博物馆协会是一个非营利性的博物馆专业组织,总部位于奥地利的格拉茨.如今该组织拥有来自40多个国家的120位会员,在激发儿童好奇心和创新性、培育非正式终身学习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致...

  • 自然科学博物馆理事会制度发展的研究与思考

    作者:项泉 刊期:2017年第05期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出台明确指出文化事业单位要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推动理事会制度创新发展,这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点任务之一.通过解读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理事会制度的含义,横向分析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国的博物馆理事会运行情况,探究理事会制度在增强自然科学博物馆活力、发挥其公共服务职能方面的作用...

  • 第三届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启动

    刊期:2017年第05期

    第三届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环境保护局、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共同主办,在2017年10月21-28日为期一周的时间内,九大精彩主题活动让更多市民参与分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基于足迹跟踪的科技馆科学传播效果研究

    作者:喻红; 任秀华 刊期:2017年第05期

    以中国科技馆“挑战与未来”展厅为研究场域,借鉴国外成熟的足迹跟踪量表,并做出本土化的改进,记录了观众在该展厅花费的时间、各个展项停留的时间、和展项的互动、与其他人的交流行为等信息,分析了这些信息对观众学习效果的影响,探索了符合观众需求的展览和展品设计方式,并给出了促进观众深层次参观体验的多方面建议.

  • “虚”“实”之间——以科技为传播手段的互动装置艺术

    作者:樊欢 刊期:2017年第05期

    “虚”与“实”的美学语言关系问题在传统架上艺术时期,主要依靠对二维平面符号进行赋形、着色和构图,从而达到相生融合的统一意境.而在历经了现成品到装置艺术的材料拓展后,当代艺术裹挟在数字信息化时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浪潮中,转向对数字装置艺术交互体验的探索.现今,以电子数码、信息科技和生物化学等为主导的新媒介艺术展鱗次栉比,其科技...

  • 展览的能量——论博物馆展览向社会输出能量的模式

    作者:关键 刊期:2017年第05期

    博物馆展览可以体现其蕴含的多种能量,将这些健康的能量传播到公众中去,正是博物馆从窗口属性转化和提升为社会进步的发动机的努力之一.通过研究展览能量的发掘、汇聚和传播创建模式和途径,与博物馆同行进行探讨.

  • 上海高校博物馆的定位、功能与发展对策

    作者:张凯 刊期:2017年第05期

    从上海高校博物馆的发展概况出发,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与社会各界,包括高校自身对高校博物馆的定位、功能不清有着密切关系.上海高校博物馆应以博物馆属性为主,坚持专业性、学术性、公益性,并从博物馆基础性功能和高校博物馆特色功能着手,就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所在的城市关系等五个方面论证了高校博物馆的独特功能.最后提出了三条...

  • “大英博物馆百物展:浓缩的世界史”展览形式设计解析

    作者:杜超 刊期:2017年第05期

    以上海博物馆举办的“大英博物馆百物展:浓缩的世界史”特展为例,阐述此次展览的设计理念,总结展示设计工作中的经验,研究如何从形式设计上有所突破与创新,从而达到适宜展览主题的展示效果,让观众“看好”展览、“看懂”展览.

  • 关于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研讨会征稿的通知

    刊期:2017年第05期

    博物馆理念引领了博物馆实践,而博物馆实践修正和丰富着博物馆理念,博物馆的起源及其发展历程见证了二者之间的互动离合及其多元作用下的得失损益.在“理念.实践”这一视域下,反思博物馆的发生源头与发展流脉,对于博物馆的身份认同、问题解析、经验累积和未来取向,具有无以替代的学术和现实意义.

  • 建构主义教学法应用于博物馆教育活动的实践

    作者:王师师 刊期:2017年第05期

    在研究儿童认知发展基础上产生的建构主义,不仅形成了全新的学习理论,也正在形成全新的教育理论.作者利用建构主义的三种教学方法,即支架式教学法、抛锚式教学法、随机进入式教学法,开展博物馆教育活动设计.通过三个实施案例及对实际效果的初步评价,讨论建构主义教学方法之于博物馆教育的启迪与思考.